-
1 # 錦翼
-
2 # 半山樵書生
2,3,4,農曆七月初七,是傳統的"乞巧節,綺節,女兒節"(綺qi二聲,1,有花紋或圖案的絲織品;2,美麗)。"乞巧節"的來由,風俗簡述見上下各幾圖。
5,
6,7,8,9,10,中國古代的女子,不論家貧家富,都必須會"女紅(gong即工)" 手藝。因為歷史上人類的一切衣物服飾,幾乎全部要靠女人們手工來製造。心靈手巧的美女們發明了許多"女紅"專用的工具。
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紅樓夢中,幾乎所有女人都是女紅厲害的人。
26,27,28,29,30,可見心靈手巧,精於手工衣物縫紉對於古時女人有多麼重要。所以她們要向織女星"乞求賜予精巧的手藝"。前面書中的牛郎織女故事是純文人們的說法,民間傳說故事則是另外一個版本。請看中學語文的照片。
31,32,33,34,下圖還講了簡單的現代天文學對織女星,牽牛星(俗話好像又叫"挑擔星")的認識,讓我們剔除美好傳說中不科學之處。
35,漸漸地,人們就借用牛郎織女的故事來表達愛意了。
36,
北宋秦觀好像首創了詞牌《鵲橋仙》,就是寫牛郎織女七夕相會的情形: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古人怎麼表白?其實跟今天差不多的方式。沒錢沒勢的窮人,就跟前面民間傳說故事的牛郎,另外還有董永等等一樣,用簡單直白的真心,或者驚人絕世的才華去打動意中人的芳心唄,說不定能夠抱得美人歸。西漢的司馬相如未發跡時,憑一兩首大膽的詩歌,就哄得卓文君那樣的佳人才女死心塌地跟他私奔,千金小姐為了愛情,不在意拋頭露面當壚賣酒。
37,38,39,《詩經》中的《關雎》是男追女,《樂府詩集》裡的《上邪》則是女追男在發誓了。山盟海誓,指天咒地的發誓,有時也不能挽住換來對方的真心。唉,人心難測,自古如此。
有錢有權勢的,就送各種各樣的好東西貴物品,炫耀自己的財富,權勢等等長處,去誘惑看中的對方。
如《羽林郎》:40,41,"男兒愛後婦,女子重前夫",今天仍然還是比較適合的說法。
42,《陌上桑》。43,這兩個古時的"類似富二代,或者是官員"的馮子都,刺史大人,拿著名貴物品,權勢去"表白",誘惑乃至調戲平民中的美女。可惜"襄王有意,神女無心",他們遇上的是不慕虛榮,不貪權勢,一心貞潔只愛意中人一個的酒家"胡姬",秦氏好女"秦羅敷",他們的"表白"都失敗了。
這是古代較早時代,男女容易直接見面,對面表白。
到了好像明朝,清朝時期,那種"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規矩,發展到了越來越嚴厲的封建禮教。不但"男女授受不親",甚至還不許見面,幾乎沒有表白的機會,到洞房花燭夜,揭開紅蓋頭才知對方長啥樣,幾乎可以稱為"盲婚啞嫁"了,甚至因此被人鑽空子騙婚騙嫁。看看例子。
有戶平常人家有個醜女,怎麼都嫁不出去了。後來有個秀才,知道離得較遠的一戶財主在物色兒媳婦,便自告奮勇當媒人,替醜女寫了一篇介紹情況的"婚書"之類送去財主家。財主拿到了一看:
"此女,麻子無,頭髮黑,腳不大,周正。"(古時,文章寫的時候沒有標點符號,要靠讀的人自己斷句分節。)財主很滿意(可能他的少爺兒子也有不足之處,所以才會這樣就滿意了)。誰知道熱熱鬧鬧娶回去後,少爺掀開紅蓋頭一看,新娘子竟然是滿臉麻子,黑面板,禿頭,跛腳。
財主大怒,跑去責問秀才。秀才說:"我寫的明明就是:
" "此女,麻子,無頭髮,黑,腳不大周正"。"我寫得一字不差啊??"財主無言以對,一家吃了啞巴虧,只能認了。
-
3 # 有書共讀
各大商場和各個平臺早早就開始了以中國情人節為名的各種打折促銷活動,不斷的提醒你,“七夕”來了,不準備點禮物你如何能表白、表情、表真心呢?
那麼我們能不能借鑑一下,古人七夕節是如何表白的呢?
有書君真的要鄭重回答一下,這個真不能。
為啥?古人寫了那麼多以七夕為題的詩詞歌賦,難道不是表白用的嗎?
還真不是!
就以一首現今傳唱度較高的秦觀的《鵲橋仙》為例: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這是一首詠七夕的節序詞,實際上是借牛郎織女悲歡離合的故事,歌頌堅貞誠摯的愛情。
結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流傳甚廣,既可以理解成指牛郎、織女的愛情模式的特點,可以看成是作者的愛情觀的完美體現。
是好詩詞,但確實不是為表白所做。
若是硬是往表白上生拉硬拽,那也只能說,古代的七夕節是女子、小孩的表白大會,而表白物件還不是“古代帥哥”,而是天上的牛郎織女星宿“神仙”。
古代的七夕乞巧節,綿延數千載,隆重程度堪比春節,料想應該比現在的商業大促銷更具有儀式感。
農曆七月初七,青年女子們聚集在月下,向牛郎織女星乞巧、乞美、乞姻緣、乞子,童子們還要乞聰慧。
這是古代閨閣女子們僅有的能通宵達旦聚會玩樂的時機,絕對比現在的“三八婦女節”主題活動生動豐富。
有書君隨便舉幾個例子:
01 穿針乞巧
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於漢。
《西京雜記》說:“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具習之。”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說:
“七夕,宮中以錦結成樓殿,高百尺,上可以勝數十人,陳以瓜果酒炙,設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嬪各以九孔針五色線向月穿之,過者為得巧之侯。
動清商之曲,宴樂達旦。土民之家皆效之。”
你看,有點技能大賽的風采,大戶人家還會有彩頭,也算是熱鬧非凡的盛宴。
02喜蛛應巧
就是看誰的蜘蛛結網結的好,這也是較早的一種乞巧方式,大致起於南北朝之時,但歷代驗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視網之有無、唐視網之稀密,宋視網之圓正。
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說,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內,次日看之,若網圓正謂之得巧。”
周密《乾淳歲時記》說;“以小蜘蛛貯合內,以候結網之疏密為得巧之多久”。
這個,在有書君看來,不需要有什麼技術含量,撞大運而已。但婦人孩子歡聚一堂,圖個熱鬧,也未嘗不可。
03 種生求子
在七夕前幾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層土,播下粟米的種子,讓它生出嫩苗,再擺一些小物件,做成現在的盆景或微縮景觀,稱為“殼板”。
或將綠豆、小豆、小麥浸泡出芽,再以紅、藍絲繩紮成一束,稱為“種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
南方各地將長出的豆芽稱為巧芽,以巧芽取代針,拋在水面乞巧。
用蠟塑七夕有關的人物、動物,放在水上浮游,稱之“水上浮”。
婦女購買蠟制的嬰兒玩偶,回家浮於水土,以為宜子,稱為“化生”。
這個算是具有現實意義的祈求了吧,為了子嗣綿延,生生不息。
04 吃巧果
既然是節日,在中國怎麼能少了吃的。七夕的應節食品,以“乞巧果子”最為有名,主要的材料是油麵糖蜜。
《東京夢華錄》中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手巧的人,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人物花樣,不僅乞巧,還有用來販賣的。除了麵食,還少不得水果,能人巧事也能精細雕琢一番,稱為“花瓜”。
這麵食有了,水果沙拉也齊備了,呼朋引伴就可以Party開起來了。
可表白呢?
有書君不是說了嗎,表白,都是對月表白,祈求牛郎織女的庇佑,尋得如意郎君或延續香火的子嗣,至於現在人所想的,對意中人的表白,那在古代七夕是不存在的好嗎!
回覆列表
寫詩表白啊。
你看詩經裡的少女,“既見君子,雲胡不喜。”看見你了,我有啥不高興的。
還有最經典的,“出其東門,有女如雲。雖則如雲。匪我思存”。
這是小夥子表白姑娘。
出門看見這麼多美女,這麼多美女也不是我喜歡的,我心裡只有你啊。
還有小夥子單相思。
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遊女,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南方高高的大樹下,我不能去休息,漢這個地方美女啊,我怎麼才能得到你。
最著名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也是單相思的句子。
到了漢代,姑娘們更是奔放,看看上邪裡寫的: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瓊瑤阿姨把他寫成了一首歌《當》,那裡面唱的基本上就是這個詞。
另外司馬相如喜歡卓文君,一面靠音樂,一面寫詩“鳳求凰”
有美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鳳飛翱翔兮,四海求凰。無奈佳人兮,不在東牆。將琴代語兮,聊寫衷腸。何時見許兮,慰我彷徨。願言配德兮,攜手相將。不得於飛兮,使我淪亡。最終卓文君沒有招架住,跟他一起去賣酒了。
還有送定情物的,《羽林郎》裡霍光家的奴才看上了賣酒的胡姬,入門調戲,還將一面銅鏡系在人家羅裙上(貽我青銅鏡,結我紅羅裾)。
有時候鏡子上寫著:
“與天毋極,與地相長,歡樂未央,長毋相忘; 見日之光,長毋相忘”
這份相思與天一般齊,與地一樣長。
這表白讓人心都醉了。
唐朝有妻子思念丈夫,給丈夫寫詩:”蓬鬢荊釵世所稀,布裙猶是嫁時衣。胡麻好種無人種,正是歸時底不歸“,
我在家蓬頭破衣等著你回來,正是該種胡麻的時候,你不回來,我一個人種下,怎麼能長出來?
唐朝這樣的詩有很多,我隨便說一下:
例如盧仝的“相思一夜梅花發,忽到窗前疑是君。”
盧照鄰也寫: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
白居易說唐明皇和楊貴妃表白,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另外女詩人魚玄機也說“憶君心似西江水,日夜東流無歇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