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州耕牛堂主
-
2 # 不二齋
科舉是中國古代一種選拔人才的制度,據資料記載,中國有著1300多年的科舉歷史,這一千多年一共產生了700多位文武狀元,絕大部分的狀元的試卷隨著時間和歷史原因都煙消雲散了,我們現在唯一能夠看到的狀元試卷就是明朝狀元趙秉忠的狀元卷子。
這份殿試考卷是由趙秉忠的第13世孫於上個世紀80年代捐獻給國家的,是有明朝三百多年以來唯一的狀元卷,現在是國家一級文物,有著很重要的歷史和文物價值,歷史的巧合讓我們普通人也能夠看到幾百年以前只有帝王才能看到的狀元卷,有機會真的應該去博物館看一看。
明代趙秉忠狀元卷全卷(可以儲存橫屏觀看)
這份狀元試卷全長268釐米,有兩米多,裝裱件高47.6釐米,內裡高14.1釐米,整體裝裱,儲存完好,可以說是一篇鴻篇鉅製。
卷首用紅筆書寫著“第一甲第一名”字樣,為當時皇帝朱翊鈞親筆題寫,下面還蓋著“彌封關防”的大印,全篇內容用不到1釐米見方的小楷書寫,一共有2460字,闡述了趙秉忠對於國家隸制的看法,以及一些關於如何讓國泰民安的方法。
趙秉忠狀元卷區域性
這幅作品的內容是不是頂尖的不敢說,我也並沒有仔細的研讀過,但是既然能夠被選上“第一甲第一名”,我覺得至少在當時可以說是頂尖的。
趙秉忠狀元卷區域性
對於書法我還是比較瞭解的,我覺得他的這幅小楷作品絕對可以說是頂尖的,他的小楷書法並不是簡單的當時流行的“臺閣體”,有著他自己獨特的取法方向。
從他的楷書可以看出,他並沒有學習當時的流行書風,而是選擇了學習魏晉小楷,有鍾繇和王羲之小楷的味道,字型略扁,還有隸書的意味,字型結構標準、格調古雅,稱得上是頂尖的小楷作品。你覺得呢?
-
3 #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眾所周知,古代要想出人投地,就“便捷”的方式是“考狀元”。而從隋朝開始,科舉考試也順應而生,直到清朝末年,科舉制盛行了1300多年,期間共產生700多名狀元。然而,因為朝代更迭和戰亂的影響,歷朝歷代的狀元卷儲存下來的很少。
據悉,現藏於青州市博物館內的明代趙秉忠狀元卷就是稀世寶物,它填補了中國明代科舉考試檔案的空白,是海內外孤本。
趙秉忠出身於官二代,父親趙僖官至禮部右侍郎,但他沒有當紈絝子弟,卻勤學苦讀,功夫不負有心人,明萬曆二十六,25歲的趙秉忠時高中狀元。
據悉,趙秉忠參加殿試時,皇上欽定的題目是《問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趙秉忠在狀元卷中的2460個字雖然不是最長的,但卻凝聚了趙秉忠對治國方略的深入思考,他圍繞“實政”和“實心”這兩個中心點,深入淺出地分析了當時的社會矛盾,針對時弊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的建議,闡述了治國方略等。
因此可以說趙秉忠的2460個字是字字千金,引人入勝。再加上他又擅長法,字寫得龍飛鳳舞,極為工整美觀,獲得了考官們的一致認可。據說,金殿問策之時,萬曆皇帝接見了他,趙秉忠對答如流,口才極佳,萬曆皇帝於是親自在他的考試試卷上寫了6個大字:“第一甲第一名。”六個大字,並將他的狀元卷賞賜給他。
趙秉忠如獲至寶,他把狀元券懸掛家中,格外珍惜。之後,他在仕途上平步青去,竟然官至禮部尚書。
身居高位不勝寒,趙秉忠因為為人剛正,為官清廉,得罪了朝中不少權貴,遭人攻擊,後被罷官回青州老家。趙秉忠死後,其狀元券被子孫很好保藏了下來。
光陰如水,時間很快轉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青州市文物所主動找到了趙秉忠的後代趙煥斌。
原來,趙家人都以祖輩上出了個狀元為榮,殿試卷更被看作傳家之寶,從來秘不示人。一輩輩的趙家後人把狀元卷看得比自己的命還重要,歷經了幾個朝代的更迭戰亂,都是捨命保護下來的。
狀元卷傳到趙煥斌手下更是如此,據悉,1942年和1960年,因為家鄉鬧饑荒,趙煥斌兩次闖關東,每次都將狀元卷縫在破皮襖裡帶著。在東北的幾年,趙煥斌每夜都枕著用破皮襖包著的狀元卷當枕頭,視狀元卷如護身符。
趙煥斌把狀元卷視為生命的全部,但當百青州市文物所找到他時,他卻將狀元卷捐獻給了國家。
就這樣,狀元卷於1983年收藏在青州博物館後,該館名聲大振,國內外前來參觀的人絡繹不絕。
而主動捐獻狀元卷的趙煥斌及後人卻青史留名。
-
4 # 張生全精彩歷史
中國歷史上的科舉制度,起源於隋朝大業年間,廢止於清代光緒末年,歷經了1300多年的歷史。是歷代封建王朝選拔人才,任用官吏的主要途徑,也是眾多寒窗學子尋求功名,光耀門楣的必經之路。
在這悠悠1300年間,共產生過狀元近800人,其中有名有姓,可考的狀元郎就有600多人。他們的殿試考卷大都是文情並茂、書藝過人、出類拔萃的上乘佳作。
這些原本深藏宮廷、難得一見的狀元卷,絕大部分要麼遺失在朝代更替中,要麼毀於戰火硝煙裡,或者葬身於自然災害,留存於世的可謂鳳毛麟角。
不過,仍有一份狀元卷穿越歷史,帶著厚重的滄桑得以僥倖儲存下來。那就是明朝萬曆年間的一份殿試卷,現今留存於山東省青州市博物館,這也是至今為止發現的唯一的一份狀元卷。
(藏於山東省青州市博物館的殿試卷)
那麼,這份狀元卷究竟有何神秘之處呢?圍繞這份狀元卷又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
這份狀元卷的主人名叫趙秉忠,他在25歲時參加殿試中頭名狀元,先後出任過翰林院修撰、侍讀學士、禮部侍郎,後官至禮部尚書。
為官期間,趙秉忠性情忠直、一身正氣,極度看不慣閹黨魏忠賢等人把持朝政、陷害異己、囂張跋扈,因此奮起同奸黨展開了不屈的鬥爭。後因其門生參與彈劾魏忠賢而受牽連,差點兒被魏黨構陷問罪。
趙秉忠眼看朝政日危,深感無回天之力,又不願同閹黨之流同朝為官,於是多次上書請辭告老還鄉。退隱鄉里後,趙秉忠又受到摯友劉鍾英一案的牽連,以“與劉鍾英久倚門戶”的罪名,被削官奪俸。1626年,趙秉忠憤懣而死,終年53 歲。
趙秉忠狀元卷是一本冊頁,長3.3米,共22折。每折通高47.6 釐米,寬14.1釐米。封面、封底均系錦綾裝裱。
全卷共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共4 折,記載了趙秉忠本人及上溯三代的簡歷,在其中的三處,蓋有硃紅色的“禮部之印”。
第二部分是正卷,長度達到了兩米多,一共有15折,每折6行,共計2460 個字。正卷全用館閣體小楷書寫,硃筆斷讀,句末畫有紅圈。全卷無一塗改,行雲流水般一揮而就,筆筆不苟,字字均勻,就如同今天的印刷體般遒美工整。
最奪人眼球的,是正文之前由萬曆皇帝頂天硃批的六個大字:“第一甲第一名”,下面還蓋有彌封官防長的大印。這六個鮮紅的大字是無數寒窗學子窮盡一生的至高追求,也是封建君王對這份試卷的最高褒獎。
第三部分共3折,記載了九位讀卷官的姓名和職銜,包括吏部、戶部和刑部三位尚書。卷尾是印卷官的姓名和職銜。
(趙秉忠畫像)
這份狀元卷題目是《問帝王之政與帝王之心》。趙秉忠在答卷中引經據典,對偶排比,用獨到的見解回答了帝王該有的執政理念和執政方法。整篇文章旁徵博引,觀點鮮明,揮筆直書,一氣呵成,充分展現了趙秉忠的淵博學識和政治抱負。
顯然,萬曆皇帝也被這篇文章征服了,他御覽後龍顏大悅,硃批此卷為狀元卷,趙秉忠也就此題名金榜之首,成了狀元郎。
那麼,這份狀元卷又是怎樣被發現的呢?
1983年4月,時任益都縣文物管理所所長的魏振聖打探到一個訊息:本縣村民趙煥彬儲存著趙秉忠的狀元卷,經常用此卷作為臨帖,供趙家子孫練習毛筆字。
半信半疑的魏振聖急急忙忙趕到趙家,希望一睹狀元卷的真容,但趙煥彬卻矢口否認有此卷存在。原來他擔心交出祖傳寶物後,既愧對先祖趙秉忠,更對不起列祖列宗對這份珍貴狀元卷的多年守候。
趙煥彬是趙秉忠的第13代孫,對先祖的這份狀元卷格外珍惜,在兵荒馬亂的年月裡,趙家人常年將它縫在貼身棉襖裡,從來都是視若生命。在那十年的特殊歲月裡,狀元卷差點兒就毀於一旦,趙煥彬將它藏在枕頭中才逃過一劫。
在這樣的嚴密保護中,歷經380年風雨滄桑的狀元卷才得以保留下來,成為“全球孤本”。
魏振聖十分理解趙家後人的心情,但他並未就此放棄,而是在半年時間裡,登門拜訪了24次,終於說服了趙煥彬老人。當老人顫巍巍地從枕頭中取出用油紙層層包裹著的狀元卷,鄭重地交到了魏振聖的手中後,我們才終於有幸一睹孤本狀元卷的真容。
(青州博物館)
1983年,狀元卷被收藏在青州博物館,成為該館的鎮館之寶,引來大批遊客和專家參觀。同時也讓竊賊蠢蠢欲動,盯上了這件國家一級文物。
1991年8月5日,青州博物館傳出一個令人震驚的訊息,國寶狀元卷被盜了。案情驚動了公安部和山東省委省政府,要求山東省公安廳限期破案,務必追回被盜狀元卷。
經過公安部門的縝密偵查,確定是內部人員作案。警察順藤摸瓜,找到了一個名叫林春濤的嫌疑人。
林春濤盜走狀元卷後,便急著找人銷贓,開出了1000萬元的價格。按理說,像狀元卷這樣價值連城的一級文物,別說1000萬,就是1億恐怕也物有所值。但奇怪的是,直到警察抓住林春濤,依然沒有一個文物販子和他聯絡。
原來,當文物販子們得知林春濤手裡的是現存唯一的狀元卷時,都不敢出手買下了。因為他們知道,這不僅僅是一張狀元卷,它所承載的歷史價值和文物價值是不能用金錢衡量的。
“千年科舉,僅餘一卷”。趙秉忠的狀元卷堪稱中國的稀世之寶,但它是如何被帶出宮廷,流落民間的,至今依然是一個謎。
(參考資料:《明史》《中國唯一一份狀元卷》等)
回覆列表
明代狀元趙秉忠的試卷我只見過複製版。趙秉忠的考卷能被當朝皇帝欽點為第一甲第一名,說明他的臺閣體書法和內容都是頂尖的。如果趙秉忠的書法和內容不是頂尖的,能會被皇帝欽點為狀元嗎?
館閣體書法,明代稱之為臺閣體,清代稱之為館閣體。臺閣體和館閣體字,是明、清時期學子們參加科舉考試時用的標準的楷書書體。近年來,有不少網友說臺閣體和館閣體不是書法而是寫字,這話說的似乎有點道理,因為,在明清時期書法二字還沒問世呢,那時候就叫寫字,而且也沒有書法作品一說,當時人們把文人們用毛筆寫成的作品稱之為“一幅字”,而不是稱之為“一幅書法作品”。比如:求幅字;討幅字;“索幅字”,都是那個時期的專業用語。
明代試卷,不但要求必用臺閣體,而且對試卷的章法佈局和用墨也是有規定的。請各位看位朋友看上圖。狀元趙秉忠的考卷,中規中矩,清雅撲面,就像一幅優美的圖畫,讓人觀後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