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土家園園
-
2 # ?誰的青春不叛逆!
首先縣委、縣政府重新審視本縣林業發展思路、發展定位,把建設林業強縣、生態強縣作為林業的發展目標,始終把轉變林業發展方式作為工作主線,透過科學的管理和育種,在本縣取得顯著成效。
-
3 # 青帝治下一小吏
你提問的這個問題還處在計劃經濟時代,現在是市場經濟起決定性作用,完全由市場說了算,。政府主管部門不折騰,不瞎搞,給林農做好服務就行了,成不成強縣政府說了不算。
-
4 # 生態潮人
在回答之前,我們有必要弄清何為林業大縣?何為林業強縣?我的理解,所謂的“大”就是種植面積大、範圍廣。“強”就是產業結構優、效益好。如何從大到強的轉變?我的看法有五點:第一,一定是強大的產業意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人心,小農戶、專業大戶、農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林業公司、龍頭企業等營林主體,廣泛活躍,規範有序,作用明顯。 第二,一定是精細化經營理念。從刀耕火種、只見植樹不見森林的傳統粗放型經營方式調整出來。施之以科學的產業佈局,嚴謹的區域規劃,合理的種植結構,可持續經營和定向集約培育,不斷提高綠水青山的含金量。第三,一定是多元化產業結構。做到種養結合、林草結合,經濟林產業、花卉苗木產業、林下經濟產業、森林旅遊業、森林康養產業、特種養殖業等等良性拓展開發,以森林為依託的資源利用型、環境友好型、科技引領型的產業蓬勃發展,綜合經濟效益突顯。第四,一定是重視林產工業。加工業基礎雄厚,在同行業理念卓越,技術先進,產品優質,具有特色,有叢集效應。 第五,一定擁有優質的產業環境。林產政策與時俱進,監管和服務精準到位。林產業的扶持政策和金融實現普惠。創業者、投資者、從業者、參與者無後顧之憂。以上這些條件如果能夠具備,林業產業質的飛躍發展,指日可待,前景美好。我是“三農”創業者,林業從業人,請關注我,期待著與您互相交流。謝謝!
實現林業資源大縣向林業經濟強縣轉變的思索
基於泰和林業資源豐富的現實,基於經濟生態雙贏的目標,如何把林業產業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進林業產業跨越式發展,努力催化泰和由林業資源大縣向林業經濟強縣轉變,是我們今後一個時期需要探索的路徑。
一、把握林業產業發展機遇
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全縣上下認真貫徹落實中、省、市關於林業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搶抓機遇,真抓實幹,林業工作取得了重要成就,這是鎮坪成為林業經濟強縣的基礎。
(一)生態建設再創佳績。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保護地,泰和縣多年來堅持致力於生態建設,經過全縣人民的不懈努力,全縣森林資源持續增長,森林面積達到210萬畝,森林覆蓋率由1999年的54%提高到現在的64%,淨增10個百分點,林木活立木蓄積量達957.9萬立方米,是一個典型的林業資源大縣,全縣生態環境已基本實現山綠、水清的良性迴圈。
(二)資源管護再上臺階。我縣從1999年開始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全面禁止天然林商品性採伐,緊緊圍繞“嚴管林、慎用錢、質為先”的工作方針,全面落實了210萬畝天然林管護任務,新增公益林面積3.4萬畝,封山育林4.8萬畝,實現連續48年無森林火災目標,使森林資源得到休養生息。1999年以來,我縣累計完成退耕還林16.59萬畝,第一個政策兌現週期,國家補助資金17056.8萬元,農民人均3385.5元。啟動實施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等林業重點工程以來,全縣森林資源持續增長,人居環境不斷改善,群眾也從中獲得了一定的經濟收益,推動了全縣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三)林業產業初具規模。泰和是森林資源大縣,據初步統計,全縣有板栗15萬畝,年產板栗1600噸以上;有核桃2萬畝,年產量在250噸以上;野生五味子年產量100餘噸,野生獼猴桃年產量200餘噸,橡子年產量1000餘噸;黃連、黨參等中長期人工栽培藥材近2萬畝,年產量在2000噸以上;以杜仲、黃柏為主的木本藥材5萬畝,年產分別超過百噸以上。發展林業產業條件十分有利,具有很大的潛力。森林旅遊起步良好,野生動植物保護卓有成效。2009年林業產值達6613萬元,為國民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四)重點綠化成效顯著。2008年,我縣開始實施“一大四小“造林綠化建設工程,目前已在全縣鋪開,綠化工作穩步推進,綠化里程100餘公里。透過對重點區域的綠化,為全縣工程造林發揮了良好的示範帶動作用,為改善生態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但從實際情況看,全縣林業產業發展還很滯後,仍處於小規模、低效益的發展階段,產業發展重點不突出,綜合經濟效益極低,林業產業與生態建設快速發展的大形勢不相適應。2009年全縣林業增加值僅佔全縣生產總值的2.9%,大資源、小產業的矛盾十分突出,與林業大縣的地位極不相稱,與興林富民的目標極不相符。
二、推進林業產業發展重點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們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深入貫徹中省市關於加快林業產業發展精神為契機,以林業重點工程為依託,以林業重點產業為突破,按照保護、發展、利用的原則,堅持生態建設和產業發展相互促進,堅持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相互促進,實現單純生態保護向保護髮展並重轉變,實現生態資源優勢向產業資源優勢轉變,實現林業資源大縣向林業經濟強縣轉變,努力打造山川秀美、產業發展、生態良好、和諧文明的鎮坪林業發展新格局。力爭到2015年,林業重點產業豐產達效後,年總產值29662.5萬元,林業產業實現農民年人均收入5885元;同時,按照市場需求,積極發展森林旅遊、林下種養等其他適銷對路的林業產業,推進林業產業綜合開發,實現林業增效、農民增收目標,這是鎮坪成為林業經濟強縣的抓手。
(一)推進林業產業基地建設。堅持政府主導、部門主扶、農民主體的總體思路,按照“品質優、效益好,產得出、賣得掉”的基本要求,透過典型示範引導,實施連片連村發展,建立與土地和水資源承載能力相適應的重點林業產業基地。結合按照我縣《林業重點產業發展規劃》,突出抓好生漆、核桃、板栗、食用菌等重點經濟林,積極推進優質種苗基地建設,徹底改變我縣林業大資源、小產業的現狀,力爭到2015年,全縣重點林業產業基地達25萬畝,農民人均達5畝;其中,建設板栗林基地15萬畝、核桃林基地5萬畝、生物質能源林基地5萬畝;發展椴木香菇5.5萬架,袋料香菇600萬筒,建立名特優新的特色林業產業基地,實現生態、經濟、社會效益三贏。
(二)加快林業市場主體建設。著力培育林業建設主體是林業發展的關鍵。大力培植林業龍頭企業,牢固樹立支援龍頭企業就是扶持農民的理念,加快林業龍頭企業的培育,重點扶持一批覆蓋面廣、帶動能力強、經濟效益好的市級、省級林業產業龍頭做大做強,力爭到2015年,建成一個100萬公斤的氣調式板栗低溫保鮮庫和一個年加工板栗1000萬公斤的加工廠。加快培育林業大戶和農民專業林果合作社,運用市場機制,出臺優惠扶持措施,創新宣傳和獎勵扶持政策,積極引導林產品加工企業、造林大戶、林產品營銷能人等按照自願自主、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原則領辦林果專業合作社,帶領林農抱團闖市場,實現林產品的產加銷、貿工林一體化,增加林產品附加值,提高林業的比較效益,切實增加農民收入。
(三)積極培育新型特色產業。所有林業建設專案都要在生態優先的原則上,兼顧經濟效益,透過多種形式發展替代產業。在積極搞好森林資源保護的前提下,鼓勵結合農業結構調整和特色產業開發,發展有市場、有潛力的後續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堅持林業產業與生態旅遊產業發展相結合,積極發展林業探險、觀光、休閒等森林旅遊,促進生態旅遊加快發展。搞好林下資源開發,透過發展林下種植、養殖業等替代產業,切實解決好退耕農民的長遠生計問題。
(四)抓好重點生態工程建設。認真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對森林資源實行有效管護。強化封育管理,抓好公益林建設,增加森林資源。切實加強退耕還林後期管理及成果鞏固工作,堅決防止已經退耕的還林地“退林還耕”。鼓勵結合農業結構調整和特色產業開發,發展有市場、有潛力的後續產業,切實解決好退耕農民的長遠生計問題,加快低效林改造,提高林分質量。深入開展造林綠化活動,大力實施“三化一片林”工程,加快推進城鄉綠化一體化程序,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綠色家園。
三、保障林業產業發展環境
加快推進林業產業改革發展,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三農”工作的重要任務,要建立起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形成共同推進的工作格局,努力開創林業產業改革發展新局面,這是泰和成為林業經濟強縣的支撐。
(一)加強組織領導,夯實工作責任。充分認識林業產業建設對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加強林業產業工作的領導,將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做到認識到位、責任到位、政策到位、工作到位,對林業產業建設和主要指標實行目標管理,嚴格考核、嚴格獎懲。捆綁投入林業產業建設,從2010年開始,縣政府將從國家生態補償基金中拿出5%-10%用於林業發展,並逐年加大建設資金的投入力度。
(二)嚴格規劃設計,堅持科學推進。堅持規劃設計先行,按照“統籌規劃、整體推進、突出重點、分割槽突破”的原則,對林業產業建設進行統籌安排,科學規劃。規劃必須立足實際,因地制宜,符合林業產業發展的基本思路和總體佈局,堅持高起點、高標準設計,做到自下而上落實面積,自上而下下達計劃,達到“鄉有專業村、村有示範塊、院有示範戶”,保障林業產業科學有序推進。
(三)深化林業改革,激發產業活力。進一步做好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嚴格依法保護林權所有者的財產權,維護其合法權益,進一步確立農民的經營主體地位,實現“山有其主,主有其權,權有其責,責有其利”的目標,促進全縣林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建立“產權歸屬清晰、經營主體到位、責權劃分明確、利益保障嚴格、流轉規範有序、服務監督有效”的現代林業產權制度,實現森林增長、生態改善、農民增收、林業增效、社會和諧的目標。
(四)強化技術支撐,確保產業安全。根據我縣林業產業建設實際,整合科技力量,圍繞主導品種、關鍵環節、提高產量、增強品質等重點,加強與林業科研院所和高校的聯絡合作,開展科技攻關,對林業科技攻關、新技術推廣和新產品開發等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及個人予以重獎。加大科技培訓力度,培養農村林業科技示範帶頭人,努力實現“村有技術員,戶有明白人”的目標。建立建全林業質量標準和檢驗控制體系,大力推進標準化生產,加強林產品品牌建設,搞好林地產品保護,促進林業產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