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談天下
-
2 # 非非空
民國初期,北京北有個收容地,專收無家可歸的太監,當時太監也叫中官,於是那裡又叫“中官村”,後改名“中關村”。當然,有錢的太監則回家養老,置地建房,招僕納妾也還是有的。至於宮女,大戶人家出來的依舊依大家閨秀而嫁人,小門小戶的也有嫁為人婦的,或者填房做妾,或者為富戶作僕傭等。無家可歸者也有留在京城賣身為妓,或賣身為奴。
-
3 # 我是越關
眾所周知,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它的滅亡也標誌著封建帝制從此結束,繼任的中華民國再也沒有皇帝、皇后,也意味著太監宮女從此失業。那麼清朝滅亡後太監宮女都去了哪裡呢?
首先說溥儀退位時,根據《清室優待條例》規定,尊號並沒有廢除,在紫禁城內依然保留了皇帝的稱號,而且中華民國每年會撥付給清帝400萬兩的費用。也因此皇宮裡的太監最初並沒有被遣散。
雖然民國政府當時並沒有強迫溥儀遣散太監,但是卻對皇宮裡的太監做出了限制,不允許溥儀繼續召新的太監入宮。所以溥儀留下了固定的名額,等著太監死後或者離開,會留下名額,私下招收新的太監。也因此皇宮中的太監一直維持在上千人。
溥儀第一次遣散太監是在其16歲時。當時的太監貪汙成風,甚至盜賣皇宮中的珍寶,而且內務府一年的開銷甚至超過了慈禧時期的最高峰,也因此溥儀下定決心徹查貪汙。
當溥儀決定徹查之時,建福宮一帶被大火付之一炬,所有的證據也被毀滅一空。溥儀這時起了疑心,甚至感到了恐懼,生怕哪一天太監圖謀不軌把自己殺死,最終溥儀決定遣散大部分太監宮女。
溥儀對這些太監還算可以,出宮之時,可以領到相應的遣散費用,一般按等級分配從20塊大洋到200塊大洋不等。
太監結局一般情況下,上層太監因為積攢了大量的財富,出宮後衣食無憂,大多在北京周邊地帶置辦了田產,甚至還有一部分“娶妻納妻”。這其中的代表就是小德張,不僅購置了大量田產,還經營著綢緞莊、當鋪等等生意。晚年家產雖然揮霍一空,但也算是衣食無憂。
大部分太監並沒有太多的積蓄,所以他們大部分投靠了太監養老的義會,地點就是中關村附近,不過進義會是需要掏一定的錢財的。如果沒有的話,那也只能流落街頭靠著行乞度日了。
宮女結局宮女的結局一般有四種
第一、條件好一點的出宮後便會回家,之後父母會安排相親,大部分都會出嫁,過上普通人的生活
第二、條件一般的宮女,雖然不是國色天香,但是他們在宮中待的時間比較長,氣質、學識、禮儀都算可以,會被一些大戶人家的老爺看中,便納為了小妾。
第四、家庭條件比較差,自己也沒有積蓄,而且還沒有謀生手段的宮女,一般都淪落為了青樓妓女。
-
4 # 民國年間那些事
民國成立後,清帝退位,民國政府對清室實行優待,尊號仍存不廢;清帝歲用400萬兩由民國政府撥發;清帝暫居宮禁,侍衛人等照常留用;宮內各執事人員可照常留用,惟不得再招閹人。在這種情況下,清宮內的太監、宮女基本上照舊任職,在宮內侍候,除了個別特殊情況外,這個時期出宮的不多。
清宮宮女
後來馮玉祥派兵將溥儀趕出紫禁城,溥儀輾轉來到天津張園暫住,宮內的宮女、太監這才大批出宮。整體說來,他們主要有以下幾個歸宿:
1、出宮回家。
一些宮女出宮後被家人領回家中,與家人團聚,她們與普通八旗女子一樣嫁人生子,過上了普通人的生活。由於這些宮女在皇宮受到嚴格的訓練,熟知禮儀、針線等,用當時的話說是“宮裡調教出來的”,所以很受歡迎,大部分都嫁了個好人家,結局不錯。但也有個別宮女被主子指配給太監,她們的酸楚和困苦無人訴說。
宮裡有勢力、有錢的太監們大都在京城買了房子,他們出宮後直接回家,依靠在宮中的賞賜和積攢生活,這部分人比較安定。
2、跟隨廢帝溥儀。
溥儀和皇后婉容
還有少數的宮女和太監隨溥儀夫婦一起去了天津,後來輾轉來到偽滿洲國,繼續為溥儀一家服務。
3、到太監廟養老。
為數不少的太監出宮後不願回鄉,他們便自發的聚集到一起,給一些寺廟捐些銀子,到一些廟裡定居養老。這些寺廟在北京一帶被稱為太監廟,這部分太監的生活還說得過去。
宮裡的太監
4、流離失所,凍餒而死。
一些地位很低的太監,手裡沒錢,沒有積蓄,又無家可歸或者不願回家,只好乞討為生,最後凍餒而死,這部分人的結局最為悽慘。
5、個別特殊情況。
有的宮女嫁了高官,有的迫於生活流落風塵;有的太監由於結仇死於非命,這些都是極個別的情況,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
5 # 任馳贏天下
大清滅亡後,太監和宮女除了一部分暫留宮中,少部分跟隨皇室宗親走了以外,剩下的都自行尋找歸宿去了。
離開皇宮這些“閹人”們基本上就沒了工作,條件和姿色還不錯的宮女,命好一點就被一些有錢有勢的達官貴人相中了,納個妾還算比較不錯。一些年紀大的老宮女,則被親人讓領回家中勉強度日活了下來。還有一些沒有親人認領的太監和宮女就通通皈依佛門,宮女當了尼姑,太監就成了道士。這些被視為“身體有缺陷的人”能活著命出宮就算老天眷顧他們啦!
世道變了,這些宮女太監們因為特殊的身份,自然不被人看中。所以他們離開皇宮後的日子,大多都是深居簡出,平日裡很少出門,昔日的皇宮生活已經蕩然無存。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出來皇宮後,一些太監和宮女為了能生存下來,他們即不願意皈依佛門,又不願意流落街頭,於是一些宮女和太監就互相組成在一起,過起了“對食”的荒誕日子。由於他們的特殊身份,想娶妻嫁夫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太監和宮女只能內部消化,互相依託啦!
芸芸眾生,離開了皇宮這個金碧輝煌的大院,太監宮女的日子過的也是千瘡百孔,總之一句話,他們的日子並不好過。
當然啦,這裡面也不乏有一些體弱多病的宮女,太監們被趕出來了皇宮,沒人照顧最終露宿街頭無處安身,最後病死的餓死的不計其數,所以真正能過上好日子的太監和宮女也寥寥無幾。
所以至大清朝亡國後,屬於他們的日子基本就結束了。“太監”和“宮女”這個特殊群體也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回覆列表
清廷倒閉了,宮裡還剩有一千多個太監。
根據清皇室與民國政府就皇帝退位一事,最終達成的意見,對宮中太監的去留,可以概括為16字原則:全體留用、不再新招、只減不增、自然滅亡。
清宮太監是個等級森嚴的群體結構,共分為13個等級:等級最高的是太監總管,月收入為24兩;而最低待級的只有2兩。
當16字方針確定後,末代太監們成為一個嚴格封閉的組織,這就意味著所有的上升通道被斷絕後,最底層者就會陷入了絕境。
前期投入無法收回,而後期收益又沒了希望,皇宮裡的大小太監們,自然就會開始各種胡作非為,偷竊、賭博……更有些太監開始逃出皇宮。
1922年的統計資料顯示:紫金城裡只剩下了1137名太監,10年間減少了380人。
剩下的這1137人,從此在皇宮裡,逮著什麼偷什麼。
金香爐、金鐘、掛燈……甚至連溥儀老婆鳳冠上的珍珠玉翠,都被調包了……
最後溥儀怒了,正準備清點一下建福宮中所藏物品。
這時,一把火及時燒起來了……
這場大火燒的蹊蹺、燒的讓人心疼。
大火整整燒了十多個小時,要知道,這建福宮可是清宮存放珍寶最多的宮殿啊!
據事後的清理報告顯示:燒燬金佛達2665座、字畫1157張、古書數萬冊……
最後現場刨挖出來燒熔的金銀銅錫之物,就揀了508袋……
對這場火災的起源眾說紛紜,但稍微有點腦子的人都知識,哪有什麼意外火災啊——都是套路,從古玩到今。
更令溥儀感到害怕的是:這把火才撲滅沒多久,養心殿的東院又差點兒起了火,現場發現了一團浸了煤油的棉花……
溥儀開始意識到:不但有人想放火滅跡,而且還有人想謀害我了!
血氣方剛的少年溥儀終於怒了!
7月16日,少年溥儀提著手槍,挨個房間對著那些不想離宮的太監大吼:
——你們都TMD給我滾!
當日,北京大雨傾城,帝國的最後一群太監們,除了175名瑾妃和瑜妃堅持要留的太監外,其他全部出宮!被驅逐出了神武門外。
他們或痛哭流涕、或失魂落魄、或目光呆滯……
神武門外的世界,將於何處、以何種方式,來安放他們從此莫測無定的人生呢?
被驅逐出宮的太監們,按級別領到了一筆一次性工齡買斷錢,首領太監200,小太監20。
先暫時安置在北京附近的廟裡,每天在雁翅樓步軍統領署領取食物。
大太監早準備好了後路,譬如小德張,出宮之後依然權傾一時,與袁世凱稱兄道弟、在京城置業無數,娶了4個老婆。
普通太監則大抵棲身寺廟,清末北京周邊有大小26座寺廟,出宮入寺,成了普通太監們的人生基本固定套路。
太監們還成立了具有公益性質的行業互助組織,如今天的中關村,幾十年前就是太監養老義會統一置辦的太監公墓區。
而對於最底層的小太監們,離開皇宮之後,他們的下場大抵就極為悲慘了。
除了受社會歧視外,他們的體力也大抵不如常人,除了伺候人,他們又多身無一技之長。
上圖即為地安門的雁翅樓,成為當年流落太監們的聚集點,他們平時就在京城沿街乞討為生。
1923年被驅逐出宮後,約有300多人乞討,一年多後活著的就只有100多人了,其餘的多在飢寒交迫中死於街頭巷尾。
更有悲慘的,委身煙花柳巷,你懂的……
有意思的是,後來一些京城權貴們,一度興起了在家裡用幾個太監當僕人的風氣。
畢竟,這是帝王般的禮遇與尊崇感嘛。
如此一來,倒也解決了部分太監們的生計問題。
這種風氣後來一度傳到了上海,譬如,下面這張當時的小報,就詳細記錄了有人來北京招太監,送到上海的事。
月薪40-60元,最後招了20多名太監回上海。但這些太監的下落,最終未見有史記載。
請注意報紙左上角的四個字“廢物利用”。
到1949年新中國建立時,全國還有8、9個太監,儘管階級成份被劃為地主,但政府對這個特殊群體還是給了特別關照。
用中國最後一個太監孫耀庭的話來說:
——解放後,我們太監有了幸福生活。
然而性福,他們是從來都不曾擁有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