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陳杰老師

    一、 彈響髖

    髖關節在主動屈伸活動和行走時,出現聽得見或感覺得到的響聲。響聲又分為:關節周圍彈響和關節內彈響。

    二、 髖關節周圍彈響的評估

    1. 髖關節在主動伸屈活動和行走時,出現聽得見或感覺得到的響聲。

    2. 髖關節作屈曲、內收、內旋活動時發出彈響

    3. 被動屈曲、內收、內旋時運動時無彈響

    4. 多見於青壯年,常為雙側性

    Ober試驗

    方法:患者採取側臥位,受檢肢體位於上方;屈膝90°,髖關節外展40°並極度後伸。

    陽性結果:內收受限,受檢肢體無法超過軀體中線,提示存在髂脛束攣縮。

    三、 髖關節內彈響的評估

    1. 腹股溝的前方深部出現疼痛性彈響。

    2. 彈響往往非常明顯,能夠聽到沉悶的聲音。

    3. 臥位、站立位或坐位時不同的動態活動中均可主動複製出這種彈響,但不同的動作通常都包含由屈髖到伸髖的過程。

    被動屈髖試驗

    方法:患者處於仰臥位,檢查者被動活動髖關節使其由屈曲、外展和外旋位轉為伸髖、內旋位。

    陽性結果:疼痛和彈響。

    四、 髖關節周圍彈響的原因

    1. 臀部外傷或勞損使臀部組織痙攣或攣縮導致髂脛束過度緊張。

    2. 體育運動型別需要髖關節做反覆屈伸運動或跳躍動作。

    3. 膝關節前外側不穩定術後引起的外側型彈響髖。

    五、 髖關節內彈響的原因

    1. 髂腰肌在髂恥隆起上來回滑動引起的彈響。

    2. 髂腰肌在小轉子前內側的骨性突起部位處受到摩擦引起,也有懷疑是髂腰肌在髂前下棘處的摩擦。

    3. 髖關節前方關節囊炎性增厚摩擦髂腰肌引起的內側型髖關節彈響。

    4. 髂股韌帶滑過股骨頭產生關節內彈響。

    5. 髂前下棘與股直肌腱的摩擦也可引起髖關節的彈響。

    六、 髖關節周圍彈響的康復訓練

    滾壓髂脛束和闊筋膜張肌:60s

    滾壓臀肌:30s/次 2-3次,次間間歇30s

    交叉腿側傾

    部位:髂脛束

    訓練:15s/次,2次

    要點:a.重心在後腳上,身體盡力向對側傾

    b.左右交換動作

    站立位“4”字腿下壓

    部位:臀部肌肉

    訓練:15s/次,2次

    要點:a. 支撐腿後撤,身體前傾,骨盆中正

    b. 左右交換動作

    方法:平躺,雙腿屈曲腳放在地上。如果你要伸展左側的梨狀肌,腳搭在右腿上,然後雙手從側環抱住努力將拉向你的胸部,反之亦然。

    訓練:15s/次,3次、間歇10s,左右交替進行。

    動作要領:側臥,將一側腿稍後伸,向上儘可能抬起至最高處,再控制其緩慢下落但不觸地。保持骨盆不動,腳尖朝前而不能朝上翻轉。

    動作數量:16次1組,完成2-3組。

    動作要領:屈髖屈膝並腿側臥,發力將上腿如同貝殼開啟,保證脊柱和骨盆不動。

    動作數量:16次1組,完成2-3組。

    七、 髖關節內彈響的康復訓練

    拉伸髂腰肌:15s/次,3次,間歇5s

    交叉腿側傾

    部位:髂脛束

    訓練:15s/次,2次

    要點:a.重心在後腳上,身體盡力向對側傾

    b.左右交換動作

    方法:平躺,雙腿屈曲腳放在地上。如果你要伸展左側的梨狀肌,腳搭在右腿上,然後雙手從側環抱住努力將拉向你的胸部,反之亦然。

    訓練:15s/次,3次、間歇10s,左右交替進行。

    動作要領:側臥,將一側腿稍後伸,向上儘可能抬起至最高處,再控制其緩慢下落但不觸地。保持骨盆不動,腳尖朝前而不能朝上翻轉。

    動作數量:16次1組,完成2-3組。

    動作要領:屈髖屈膝並腿側臥,發力將上腿如同貝殼開啟,保證脊柱和骨盆不動。

    動作數量:16次1組,完成2-3組。

    動作要領:屈膝仰躺於瑜伽墊上,足跟靠近臀部,勾腳尖,用上背部和足跟作為支撐點將臀部儘量抬高。

    動作數量:16次1組,完成2-3組

  • 2 # 賽普健身學院官方賬號

    為什麼運動時髖關節會響?

    我們常在跑步等運動時會出現髖關節彈響的情況,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比較常見的髖關節外側彈響的原因以及處理方法。

    髖關節外側彈響發生的主要原因是髂脛束的後緣或臀大肌肌腱部的前緣增厚,在髖關節作屈曲、內收、內旋活動時,增厚的組織在大粗隆部前後滑動而發出彈響,與此同時我們還可見到和摸到一條粗而緊的纖維帶在大粗隆(髖關節外側)上滑過。

    這種彈響一般沒有疼痛,雖然嚴重時會出現走一步響一次的情況,但疼痛發

    生較少,出現疼痛的話我們就要考慮是否因長期的摩擦導致出現大轉子滑囊炎。

    那這種情況我們該如何處理呢?

    首先我們需要放鬆我們緊張的臀大肌以及髂脛束。

    1鬆解髂脛束

    2拉伸臀大肌

    當我們鬆解了過度緊張的髂脛束和臀大肌之後,就需要加強我們的髖關節側鏈的穩定性肌群的力量。

    3蚌式

    4側支撐髖外展

    不過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如症狀重,條索狀物增厚明顯,且經過以上保守治療無效時應及時接受手術治療,避免情況更加嚴重。

    這就是今天我們講的彈響髖的內容,希望可以幫到大家一部分。

  • 3 # 體創運動康復

    彈響髖,也叫髖關節綜合徵

    很多人在髖部(也就是大腿根那塊)彎曲或者伸展時會有很明顯的彈響聲,專業術語可以叫彈響髖或者髖關節綜合徵。

    其中大多數人只有彈響聲,雖然無大礙,但會增加關節損傷的風險,極少數人尤其是舞者或運動員,會伴有疼痛或不適。隨著休息和活動減少,疼痛會逐漸緩解。

    彈響髖的聲音從哪裡來?

    講之前我們需要了解下髖關節的結構,很簡單,一個球和一個窩,緊緊和我們的骨盆相連。

    基本上有三個方面會造成我們的髖關節發出響聲,分別是關節外(內側和外側)和關節內。

    - 關節外側:

    最常見的就是發生在關節外側的,由一條被稱為髂脛束的肌腱造成。我們的髖關節外側有個凸起的地方,叫大轉子,我們從站直到彎曲臀部的動作中,髂脛束會在大轉子上來回滑動,造成彈響聲。

    跑步或爬樓梯時會有這種型別的彈響聲,如果時間長了,可能會引起滑囊炎,繼而出現疼痛或壓痛。

    - 關節內側:

    第二種常見原因主要是髂腰肌,其肌腱有可能在盆骨的骨突、股骨的小轉子或股骨頭上摩擦滑動,造成彈響聲,主要位置在腹股溝部位,如果有小夥伴是這個位置易發出彈響,有可能是這型別哦。

    時間久了也有可能導致炎症,腹股溝附近出現疼痛。

    - 關節內部:

    內部情況相對較少見,一般不是肌肉或肌腱造成的,多是因為髖關節受到損傷,包括盂唇撕裂、韌帶撕裂以及夾在關節間隙中的軟骨碎片,導致髖關節卡住或“鎖定”,出現噼啪的聲音,一般會伴隨疼痛甚至部分功能喪失。

    引起彈響髖的原因

    通常是由於髖關節周圍肌肉和肌腱緊張所致,而喜歡運動的人臀部伸直彎曲的活動量大,就更容易出現彈響髖。

    如何進行緩解和康復

    1、如果只是偶爾出現彈響聲,可以以緩解響聲和預防加重為目的,透過對髂脛束、梨狀肌、髖屈肌群等拉伸和放鬆,達到緩解肌肉肌腱緊張的狀態。

    緩解髂脛束緊張的方法可參考(包括臀中肌的訓練)

    長距離跑步之後膝關節外側疼痛,究竟是為什麼?

    梨狀肌的拉伸放鬆:在做梨狀肌拉伸時,會明顯感覺到臀部的牽拉感,保持伸展30秒,兩側均做,每次2-3組,組間休息30秒,每天4次。

    髖屈肌群的拉伸放鬆:能明顯感受到大腿前部、臀前部以及腰腹部肌肉的牽拉感,保持15-30秒即可,每次2-3組,組間休息30秒,每天3次。

    2、如果已出現疼痛,則需要炎症處理後,再結合以上拉伸放鬆的方法,可有效預防再次發生。

    降低活動量,並進行適當的理療;

    在醫生的建議下可適當服用抗炎藥以減少不適;

    更換運動方式,避免重複的髖部運動,例如減少跑步、騎行等,可用游泳來代替訓練。

    如果透過以上的方法在6-8周內症狀還沒有緩解,建議諮詢醫生或專業康復師。

    3、最後針對關節內原因引起的彈響症狀,建議去醫院尋求醫生的幫助,例如髖關節鏡檢查,少數情況下需要進行手術康復。

  • 4 # 川渝校園觀察

    關節是骨與骨之間的連線處,正因為有它們的存在。動物才能夠四處活動,因此關節非常重要。最近有人問雅痞小秘書運動的時候會發現關節響,這是怎麼回事兒?

    關節會發出響聲,可以發出爆音、斷裂聲、磨擦聲、折斷聲等。其中最常見的是斷裂聲,可發生在指關節、膝關節、踝關節、背部和頸部。電影裡經常出現這樣的鏡頭,打鬥前扭扭脖子,發出斷裂的聲音。

    關節響有幾個原因:

    1.氣體逸出

    關節中存在著起潤滑作用的關節液,液體中有氧氣、氮氣和二氧化碳。當擠壓關節時,關節囊伸縮後,氣體快速釋放,形成氣泡,就有了響聲。這個機制是防止再次擠壓關節的,因為要等氣體返回關節液裡才能再次擠壓。

    2.關節、肌腱和韌帶活動

    活動的時候,如果姿勢和位置不對,就會出現響聲。這也是在提醒人,位置不對了。

    3.粗糙的表面

    出現關節炎後,因為光滑的軟骨損失而出現粗糙的表面,摩擦的時候會出現響聲。

    前者點是生理性的關節響,最後一點才算不正常狀態,但是年齡增長的原因,也不算病態。

    上面講的是客觀存在的現象,關節響還有主觀存在的現象,因為有人特別喜歡擠壓手指,發出脆脆的聲音。於是長期以來有一種說法,這樣做會導致關節炎。

    正常情況下,關節響是正常的,什麼事都沒有。不管什麼原因造成的,關節響本身用不著治療,因為關節響不會在日後引起什麼問題,而且也沒有特別的鍛鍊或者補充劑可以預防關節響。

    真正值得注意的是當關節響的同時出現疼痛,或者關節響伴有腫大,這兩種情況都需要去看醫生,特別是膝關節。

    膝關節的健康首先靠鍛鍊,每週至少鍛鍊兩次,使得膝蓋和腿部變得強壯,特別是支援膝蓋的肌肉。鍛鍊的時候要先熱身,做伸展運動,一開始不要太劇烈。運動鞋也要跟腳,而且要定期更換,因為鞋子本身也存在著磨損。其次也是更重要的,是維持健康的體重,因為超重和肥胖是骨質疏鬆的一個主要危險因素。

  • 5 # 運動康復陳老師

    什麼是“彈響髖”?

    光看名字,想必大家已經猜到,顧名思義就是“髖會出現彈響”。

    那麼彈響髖到底是由什麼原因引起?又該怎樣緩解呢?

    彈響髖是指:

    髖關節在主動屈伸活動和行走時,出現聽得見或感覺得到的響聲。響聲又分為:關節周圍彈響和關節內彈響。

    關節外彈響較常見,那咱們就來說一下原因以及緩解方法。

    1髂腰肌引起的彈響髖

    第一種原因會造成髖關節的彈響,那就是髂腰肌過緊, 關節內彈響

    患者屈髖時髖關節前方出現彈響,此時在髂腰肌上加壓,相當於增加髂腰肌的一個止點,不讓髂腰肌收縮,此時患者屈髖彈響如果減輕,那就說明是髂腰肌的原因導致髖關節彈響。

    為什麼髂腰肌過緊也會導致髖彈響?

    這是因為髂腰肌過緊的時候,導致屈髖時髂腰肌跟髖臼或者股骨頭產生摩擦造成彈響,一般在髖關節內旋時尤為明顯。

    外旋時有所緩解,這是因為外旋時股骨頭位於髖臼內,與髂腰肌之間的摩擦減少,彈響相應會減少,此時可以牽拉、放鬆髂腰肌來減輕症狀,同時還可以增加患者臀肌來增加股骨外旋來達到治療效果

    髂腰肌牽拉

    2 那除了這些“很出名”的肌肉外,還有哪些肌群會導致髖彈響?一些小肌群也會引起,比如閉孔內肌,閉孔外肌。

    這些小肌群位於臀肌的深層,本身就是連線股骨大轉子和髖臼,以此來控制股骨大轉子在髖臼內的位置,這些小肌群太緊張會導致髖關節關節間隙變小,這個時候也會引起髖關節內彈響,此時可以透過牽拉臀中肌、梨狀肌來放鬆過於緊張的肌肉,從而加大關節間隙來緩解症狀。

    梨狀肌牽拉

    3 髂脛束引起髖的摩擦音

    準確來說,由於髂經束過緊導致的大粗隆部位的響聲更像是一種摩擦音,而不能算是彈響。

    髂脛束位於大腿正外側,為闊筋膜的外側部分有闊筋膜張肌的腱纖維編入(相當在股外側中上1/3部位)特別增厚呈扁帶狀,向下止於股骨外上髁。

    髂脛束因某些原因導致肥厚或緊張,或大轉子過於突出,或有滑囊炎,就可以造成髖關節活動時與大粗隆相互摩擦產生彈響。一般無疼痛,如出現疼痛,則常是併發大粗隆部滑囊炎的結果。

    如何判斷髂經束過緊導致髖出現摩擦音?

    檢查時讓患者做患側髖關節的屈伸、內收或內旋活動,在大轉子部聽到摩擦音,同時摸到或看到索狀物在大粗隆上滑移,就可確診。

    一般說來,這種情況如果沒有疼痛時是不需治療的伴有疼痛或者對彈響有精神負擔時,可採用理療、牽拉放鬆髂脛束等方法治療。

    放鬆髂脛束

    如果症狀嚴重,索狀物增生明顯,則需採用手術治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倭馬亞王朝與阿拔斯王朝和吐蕃是否有關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