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沅汰
-
2 # 好文玩
大家都這樣說“為人不識張伯駒,踏遍故宮也枉然”
這樣說是因為張伯駒曾經將耗盡家業的收藏,無償、無償、是無償捐給故宮和吉林博物館!他的至交說“耗盡家業收藏,為何又無償捐之?”,但是張伯駒確實這樣回答的“不知情者,謂我搜羅唐宋精品,不惜一擲千金,魄力過人。其實,我是歷盡辛苦,也不能盡如人意。因為黃金易得,國寶無二。我買它們不是賣錢,是怕它們流入外國。”這樣一個人,後來又經歷“右派”、“文革”等等不公。但是卻依舊一笑置之,不怨天、不尤人。坦然自若,依舊故我!何為“本心”,相信也只有在張伯駒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坐看雲起,笑看落花,視勳名如糟粕、看勢力如塵埃。張伯駒就是這樣一個人,如果有機會,建議關注下寫張伯駒的文章,相信你會清楚為什麼故宮的“張伯駒捐獻文物精品展”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
3 # 逹文
張伯駒——中國當代文化和收藏界一座豐碑——張伯駒:中國愛國民主人士,收藏鑑賞家、書畫家、詩詞學家、京劇藝術研究家。一生藏品眾多,被譽為“20世紀六大收藏家之一。”建國初期,張伯駒將多件珍貴文物捐獻給國家,居功甚偉。生於1898年,卒於1982年。其逝世追悼會上,葉劍英、鄧穎超、王震、谷牧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送了花圈,趙樸初、夏衍、胡愈之、牛滿江、劉海粟等文化界名流二百多人送了輓聯,五百多人參加了追悼會。
這是筆者受邀應答後,腦海裡立即湧現出的本文標題。這絕非空穴來風,更非博人眼球。
(一)八位大家高度評價:蓋棺論定當之無愧“我所平生見到的,文化高人很多,這樣人也少少的”。“閱讀張伯駒,我深深覺得,他為人超拔是因為時間座標系特異,一般人時間座標系三年五年,頂多十年八年,而張伯駒的座標系大約有千年,所以他能坐觀雲起,笑看落花,視勳名如糟粕、看勢力如塵埃”
——周汝昌(中國當代泰斗級紅學家、研究家、詩人、書法家)
“我們近代沒(接觸)出過這樣高的人,有學問的人,有涵養的人”
——史樹青(中國當代著名學者,史學家,文物鑑定家)
“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天下民間收藏第一人”
——啟功(中國當代著名書法家,書畫鑑定家、教育家)
“他是當代文化高原上的一座峻峰。從他那廣袤的心胸湧出四條河流,那便是書畫鑑藏、詩詞、戲曲和書法。四種姊妹藝術互相溝通,又各具性格,堪稱京華老名士,藝苑真學人”"
——劉海粟(現代傑出畫家、美術教育家)
“不論中國文學如何發展,都不會再有張伯駒!”
——章伯鈞(中國政治活動家,收藏家)
“我參加八寶山追悼會不知道多少次了。很多人悼辭上無一例外地寫著"永垂不朽"。依我看,並非都能永垂不朽,真正不朽者,張伯駒是一個”
——千家駒(經濟學家)
“愛國家、愛民族,費盡心血一生為文化,不惜身家性命;重道義、重友誼,冰雪肝膽賚志念一統,豪氣萬古凌霄”
——宋振庭(著名作家)
“實在使人難以想象,曾用現大洋4萬塊購買《平復貼》、黃金170兩易得《遊春圖》,並於1955年將8件國之重寶捐贈給國家的張伯駒、夫人竟一貧到如此地步”
——王世襄(著名文物專家、學者、文物鑑賞家、收藏家)
“富不驕,貧能安,臨危不懼,見辱不驚……真大忍人也”
——黃永玉(著名畫家)
(二)八件國寶捐贈及其它:畢生追求居功至偉張伯駒從30歲開始潛心收藏,耗盡家財,幾經喪亂,留存了許多歷代珍品書畫,但卻在新中國成立後盡數捐給了國家。“永存吾土,世傳有緒”,人民共享,居功至偉。
話說1956年,故宮博物院收到了一份極為珍貴的大禮:著名收藏家張伯駒及其夫人潘素,將其30年所收藏的珍品——包括陸機的《平復帖》、杜牧的《張好好詩》、范仲淹的《道服贊》以及黃庭堅《草書》等8幅書法,無償捐獻出來。政府為此要獎勵他20萬元,被張伯駒婉言謝絕。為此,時任文化部部長沈雁冰(茅盾)親筆書寫褒獎令,頒予致意,一時傳為佳話。
除了上述八件外,張伯駒向毛主席贈與唐·李白《上陽臺帖》(後調撥故宮博物院)。並先後向國家和故宮博物院讓與隋·展子虔《遊春圖》、宋·趙佶《雪江歸棹圖》、明·唐寅《王蜀宮妓圖》、宋·趙孟堅《行書自書詩》等。後又向吉林省博物館無償捐獻了幾十件珍貴收藏,包括元代仇遠的《自書詩》卷、顏輝的《煮茶圖》卷、宋代趙伯嘯的《白雲仙喬圖》卷、元代趙子昂的《篆書千字文》卷、明代薛素素《墨蘭圖》軸、唐人寫經《大般若波羅密多經》、明代董其昌的字對、唐人楷書冊和宋代楊婕妤的《百花圖》等。
(三)幾段感人收藏佳話:佳德懿操傳世流芳張伯駒為實現“予所收蓄不必終予身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傳有緒”的人生追求,畢生愛好收藏,且不惜傾家蕩產;收藏驚人的精品重器,卻個人家庭生活罕見簡樸。佳話多多:
《平復帖》——當時歸道光皇帝的曾孫,恭親王之孫溥儒所有。溥儒曾在1936年將所藏的唐代韓幹的《照夜白圖》賣於他人,後流於海外。這件事情讓張伯駒久久不能釋懷。張伯駒深恐《平復帖》蹈此覆轍,因此委託琉璃廠商家向溥儒請求出售,但被索價20萬元,力不能勝而未果。第二年又請張大千出面求購,同樣在20萬元要價前止步。 張伯駒偶然得知溥儒喪母,急需錢財為母發喪,經傅沅叔斡旋,以4萬元購得。後來得知,此前有人也想拿到此帖賣給日本人,出價便是20萬。慶幸的是,《平復帖》已在張伯駒手裡。張伯駒後來寫了篇小文,只淡淡地提及此事,"在昔欲阻《照夜白圖》出國而未能,此則終了宿願,亦吾生之一大事"。
《遊春圖》——1946年,北平古玩界傳出訊息:琉璃廠一位叫馬霽川的老闆正為一幅古畫尋找買主,這幅古畫正是稀世珍寶《遊春圖》。張伯駒原本建議故宮博物院出面買下,並表示如果經費不夠,自己“願代週轉”。在故宮博物院無力收購的情況下,為防止文物流落海外,張伯駒不惜鬻物舉債將其買下,一件《遊春圖》使他從豪門鉅富變為債臺高築,不得不變賣在弓弦衚衕的一處宅院和潘素的金銀首飾。。
決不妥協傾力護寶——1941年,張伯駒在被上海汪偽特工總部的"76號"特務組織綁架,向家人索要300萬(偽幣),否則撕票。最簡單可行的辦法是變賣字畫,拿錢贖人。張伯駒夫人潘素後來設法去看了張伯駒一次,丈夫卻偷偷告訴她,家裡那些字畫千萬不能動,尤其那幅《平復帖》!如是僵持了近八個月,張伯駒寧可冒著隨時被"撕票"的危險,卻始終不肯答應變賣一件藏品。直到綁匪妥協,將贖金從300萬降到40萬,潘素與張家人多方籌借,才將張伯駒救出。張伯駒很快離開上海,輾轉來到北京,北京淪陷後,潘素為了不讓像《平復帖》那些國寶級的字畫出任何意外,將它們偷偷地縫在被子裡,一路擔驚受怕地帶出北京。
難以置信的樸素生活——張伯駒的老朋友孫曜東回憶,雖然擁有偌大一份家業,但張伯駒在生活上樸素得令人難以置信,"不抽菸、不喝酒、不賭博、不穿絲綢,也從不穿得西裝革履,長年一襲長衫,而且飲食非常隨便,有個大蔥炒雞蛋就認為是上好的菜餚了。他對汽車的要求是,只要有四個車輪而且能轉就行了,絲毫不講派頭。
(四)120誕辰故宮特展:一世情緣難得一見張伯駒與故宮博物院可謂一世情緣:新中國成立,他就被聘為故宮博物院專門委員,工作任務為"書畫審定",為故宮博物院收購清宮流散書畫出謀劃策,做了大量工作。新中國成立後,張伯駒繼續關注故宮博物院事業的發展,而一生所藏文物精華,也大多歸於故宮博物院收藏。
故宮博物院共計收藏有張伯駒《叢碧書畫錄》著錄的古代書畫22件,幾乎件件堪稱中國藝術史上的璀璨明珠。如晉·陸機《平復帖》是傳世文物中最早的一件名人手跡;隋·展子虔《遊春圖》為傳世最早的一幅獨立山水畫。其餘如唐·杜牧《張好好詩》、唐·李白《上陽臺帖》、宋·黃庭堅《諸上座帖》、宋·趙佶《雪江歸棹圖》等,都是中國藝術史上的重要文物。
今年是張伯駒先生誕辰120週年。故宮博物院與張伯駒潘素文化發展基金會、中國國家博物館、吉林省博物院共同舉辦此次展覽,以志懷念。
本次展出文物如雷貫耳,難得一見:如唐·李白《上陽臺帖》、杜牧《張好好詩》、范仲淹《道服贊》、陸機《平復帖》和展子虔《遊春圖》。儘管由於書畫類文物比較脆弱,對展陳環境要求非常高,有一部分展出的是複製品,但依然值得愛好者前去觀瞻。
-
4 # 阿森聊世界
民國四公子之一。文物鑑賞家。收藏家。是四公子中結局比較好的。識時務者,和那個時代的人一樣。解放後,把自己的藏品捐了出去,沒有跑。他有機會跑到海外。卻留下來了。經歷了後來的60到70年代。人活著本身就有意義。
回覆列表
這次紀念展的中的展品:明,唐寅,《王蜀宮妓圖》。張伯駒先生捐獻。
張伯駒,字叢碧,別號“好好先生”。張先生年輕的時候在袁世凱的模範團學習,後來在吳佩孚、張作霖部任職,做到了旅長。第二次直奉戰爭後開始從商,從銀行幹起,進入金融行業。但現在看來,張伯駒先生最重要的身份應該是鑑賞家、收藏家。不只如此,張伯駒在詞賦、戲曲、書法等領域都有很高的造詣。
故宮博物院這次舉辦紀念張伯駒先生誕辰一百二十年特展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應該不外乎兩個原因。第一,這個特展中所展出的作品都是由張伯駒先生捐出的,是他多年的收藏,而且價值非常高。還有一個原因,這是故宮武英殿作為謝幕之禮的最後展出。以後武英殿將和文化殿進行功能對調,武英殿變為陶瓷館,而文華殿則成為書畫館。其實對於我這樣一向跑習慣了武英殿的人還真的挺留戀的。
張先生的收藏主要是書畫,而且都是非常珍貴的珍品。比如2017年故宮的青綠大展上第一期的重量級作品隋代的《展子虔遊春圖》,這就是張伯駒先生曾經的收藏。為了替故宮找回失散的珍品,張伯駒花費巨靡買回遊春圖,並從此自號“春遊主人”。在2017的青綠大展之後,《展子虔遊春圖》要回庫休眠,以免過於損傷。
雖然例如《展子虔遊春圖》、杜牧《贈張好好詩卷》、陸機《平復帖》等都因故不能展出,但是作為唐代詩人李白的在世唯一真跡《上陽臺帖》將在此次展出中露面也足以安慰人心。
書畫是中國歷史文化中的瑰寶,以筆所書、以筆所畫能用最細微而最有感染力的方式展現當時人的心境,讓後人從中看到當時社會的面貌。而書畫又最不易儲存,所以能傳世至唸的年代久遠之作是非常難得的珍貴文物。為此張伯駒先生付出了巨大的心血,而這一次的集中展出也是個難得的鑑賞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