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是阿嘛

    前一句是“死生契闊,與子成說”。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意思是:一同生死不分離,我們早已立誓言。讓我握住你的手,同生共死上戰場。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句話原本是戰士之間的約定,現代成語多運用執手偕老,形容愛情的永恆。

    出自先秦·佚名的《國風·邶風·擊鼓》,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

    原文: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譯文:

    擊鼓的聲音震響,兵將奮勇操練。人們留在國內築漕城,只有我向南方行去。跟隨孫子仲,平定陳、宋。不允許我回家,使我憂心忡忡。於是人在哪裡?於是馬跑失在哪裡?到哪裡去尋找它?在山間林下。生死聚散,我曾經對你說過。拉著你的手,同生共死上戰場。唉,太久。讓我無法與你相會。唉,太遙遠,讓我的誓言不能履行。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關於這首詩的背景有幾種不同的說法。一種是魯隱公四年(公元前719年),衛國公子州籲(前人亦稱“衛州籲”)聯合宋、陳、蔡三國伐鄭。另一種是清代姚際恆認為此實乃《春秋·宣公十二年》“宋師伐陳,衛人救陳”而被晉所伐之事。今人多以為姚說較為合理。

    詩詞賞析

    這是一篇典型的戰爭詩。詩人以袒露自身與主流意識的背離,宣洩自己對戰爭的牴觸情緒。作品在對人類戰爭本相的透視中,呼喚的是對個體生命具體存在的尊重和生活細節幸福的獲得。

    這種來自心靈深處真實而樸素的歌唱,是對人之存在的最具人文關 懷的闡釋,是先民們為後世的文學作品樹立起的一座人性高標。

    “怨”是《擊鼓》一詩的總體格調與思想傾向。從正面言,詩人怨戰爭的降臨,怨徵役無歸期,怨戰爭中與己息息相關的點滴幸福的缺失,甚至整個生命的丟失。

    從反面言,詩作在個體心理,行為與集 體要求的不斷背離中,在個體生命存在與國家戰事的不斷抗衡中,在小我的真實幸福對戰爭的殘酷的不斷顛覆中,流顯出一份從心底而來的厭戰情緒。這一腔激烈的厭戰之言,要爭取的是對個體生命存在的尊重,是生活細節中的切實幸福。

    這首詩在結構和手法上有不少獨到之處。結構上,它基本按時間順序,寫出一個被迫南征的兵士在出徵前、出征時和出征後的複雜心理和行為,其中又插人回憶,形成往事與現實的強烈對比,在結構上形成頓宕。

    同時,在敘事之中又間以抒情,在情感上又形成波瀾。尤其是最後一層,完全是直抒其情並皆以“兮”字結尾,彷彿一個涕流滿面的征夫在異鄉的土地上,對著蒼天大聲呼喊,對著遠方的親人訴說著內心的思戀和苦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vivo手機中的檔案管理中的軟體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