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尋史奇談

    孔子作為儒道之第一人,自然追求不用武力解決問題。武力乃是屬於法家,並非儒家。加之孔子弟子三千,當然也有武力高強者,但是儒家注重教化,自然不同於法家重刑法。筆者看來,孔子不會武功!

  • 2 # 唐堂鑫

    孔子父親叔粱詒乃魯國第一勇將,再者作為沒落計程車族,有一定的武藝是必然,而且在孔子所倡導的六藝之中就有對射的要求,射顯然是屬於武藝的範圍,孔子能夠在亂世周遊列國而不受傷害,孔子是個武功高手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

  • 3 # 書房記

    孔子,儒家學說的開創祖師,其道德文章從古至今受到了人們的廣泛讚譽。而他與弟子的言論合集《論語》,號稱只學得半部就可治理天下。由此可見孔子影響之大。與此同時,有個有趣的問題,就是在文武雙休的古代,孔子這位遊說天下的文人是否也身懷武功絕技呢?為什麼有此疑問呢,那是因為孔門最基本的課程就是包括射箭與駕車的射、御兩門。

    在此,書房菌就明確告訴大家,孔老夫子還真是一位文武雙全的奇才呢。

    據史書記載,孔子的父親叔梁紇就是一名身高兩米四的馳騁沙場的將領,而且有著萬夫不當之勇。至於孔子呢,他身長九尺六寸。而先秦時期的一尺相當於現在的半尺多,照此推算孔子身高當在兩米以上。正所謂“虎父無犬子”,孔子自然得以父親勇武遺傳。《淮南子》中就曾記述孔子在一場戰鬥中一人肩扛城門。

    而前面所提到的孔門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其中射箭和駕車則非文弱書生所能勝任。這也說明,孔子嫻熟於六藝。此外,他的弟子冉有曾為老師帶兵打仗,凱旋歸來。被人問及他的兵法從何學來時,他直接回答,是跟老師學的。

    由此可見,孔子確實不僅是一位道德文章為世罕見的聖人,也是一位會武藝、懂兵法的將才。

  • 4 # 楊朱學派

    孔子和父親叔梁紇,都是天生神力,神勇無比。

    《左傳》記載,魯襄公十年,晉國 率領諸侯聯軍圍攻偏陽,叔梁紇隨同魯軍參加作戰。在攻城時,先頭部隊先攻入城內。敵人突然放下懸門,將先頭部隊攔截在城內。叔梁紇雙手托起懸門,使城內的魯軍及時撤出,避免了被圍殲。

    孔子繼承了父親的基因,勇武異常。

    《呂氏春秋.慎大》有云:孔子之勁,可以舉國門之關。而不肯以力聞。墨子為攻守,公輸般服,而不肯以兵知。

    《淮南子.主術訓》有曰:“孔子之通,智過於萇宏,勇服於孟賁,足躡郊菟,力招城關,能亦多矣。”萇宏是周大夫,以博學多才著稱。孟賁是有名的勇士,孔子之勇猶過之。

    孔子雖然勇武,卻與父親不同。叔梁紇是以勇武著稱於世,而孔子是以學識著稱於世——創立私塾,修訂六經,弘揚華夏文明。

  • 5 # 鐵錘文史

    孔子擁有卓越的戰鬥技能,但是從不依靠武力解決問題。

    正如釋迦牟尼擁有無盡神通力量,卻從不以神通降服世人,而是用教育和傳法幫助眾生解脫。這才是聖人牛逼之處。

    聖人孔子身上的標籤很多,教育家,思想家,史學家,哲學家,政治家,不一而足,但是要說到孔子會武功,很多人都會以為是無稽之談。

    然而,這是事實。

    舉個例子,孔子傳授的是六藝。詩書禮樂御射。

    其中御是駕駛馬車。準確的講,是駕駛戰車。春秋時期,車戰仍然是戰爭的主力形式,看過古文《曹劌論戰》的朋友應該對此印象深刻。敵軍敗退的時候,曹劌不敢貿然追擊,要站在車軾上觀察清楚才能下令追逐。

    射,就是箭術。孔子還是一位神箭手。在周潤發主演的《孔子》裡,孔子以箭術完勝大司徒。

    並且告訴大司徒,他的秘訣是:心正則箭正!

    這和千年之後唐朝柳公權回答皇帝書法秘訣時很像,柳公權說:心正的筆正!

    今天人們對駕駛馬車和箭術缺乏足夠的認知,如果把時光撥回到孔子生活的時代,戰爭是貴族才能參與的大事,貴族精神的重要標誌,就是尚武精神。這在西方歷史中也是出奇的一致。

    臺灣歷史學家許倬雲在《萬古江河》中介紹,周朝後期,諸侯交戰,世家沉淪起伏,一些原先的貴族世家慢慢淪為庶民。孔子就是其中的代表,他的祖先曾經是貴族,但是隨著家族淪落,到了父輩,已經只是一個普通的武士。儘管如此,他們依舊掌握了貴族階層的文化學識技能,當孔子傳授弟子的時候,客觀的講以前只有貴族才能擁有的知識系統,迅速的在民間擴散,這是孔子了不起的一個貢獻。

    其實,透過這篇問答,鐵錘真正想要表達的是,中國古代的讀書人,並不是手無縛雞之力的病秧子,相反,他們是一群堂堂正正的男子漢。

    宋朝之後那些不男不女的垃圾秀才,是對我中華書生的極大侮辱。偉人也曾講過,讀書人要野蠻其體魄,文明其精神。沒有強健體魄的讀書人,不是合格的讀書人。

    遺憾的是,今天校園裡,放眼望去,一片豆芽菜,小眼鏡。孩子們的整體體質逐年下降,十幾歲的少年,連兩三個引體向上都做不到。

    這不是讀書人的悲哀嗎?愧對孔聖人呢。中國傳統計程車人,不是這樣的。

    我是不是跑題了?管他呢。

  • 6 # 鏡鑑青年

    何止是會武功?甚至可以這樣說,儒家學說開山宗室孔丘,其“聖人”光環下,最低調且常被歪曲誤解的一樣本事,正是強大的個人武力。野史裡常被塑造成“文弱書生”的孔夫子,其真實的武功水平,卻正如近代思想家梁啟超的那句擊節叫好:春秋至漢初第一勇士!

    以《史記》的記載,孔子身高九尺六寸,天生一幅強壯的好身板。早年在魯國為官時,他十分出名的一樣武藝,正是精湛的射箭功夫。以《禮記》的記載,孔子曾經在曲阜西南城表演射箭,惹得百姓蜂擁圍觀,簡直到了“蓋觀者如堵牆”的地步。在登上“聖人”神壇前,他就是家喻戶曉的“射箭明星”。

    而跟這射箭本事一樣出名的,還有孔子各項武力值:以《淮南子》的記載,孔子的腳力“足躡郊兔”,也就是跑起來比兔子還快。臂力能夠“力招城關”,也就是能徒手把春秋年間沉重的城門給搬起來,格鬥水平呢,那是“勇服於孟賁”,也就是能夠戰勝春秋年間著名的勇士孟賁。這哪裡是什麼老夫子,簡直是全能的武力強人。

    如此強大武力,後人印象裡只知道啃書本的孔子,究竟怎麼練出來的?其實,終孔子一生,他都是一個狂熱的“運動愛好者”。以《論語》的記載,在孔子眼中,人生最快樂的事情,莫過於暮春時節穿著春服,帶著年輕人一起在沂水裡洗浴,然後唱著歌歸來——就是要在大自然裡磨鍊自己。

    如果說這種磨鍊,還只是陶冶性情。那麼在孔子的教育思想裡,非常重要的一條,就是磨鍊尚武精神,以他的原話說,就是“仁者不憂,知者不懼,勇者不懼”。從此,“勇者不懼”就成為儒家思想中的重要部分。孔子門下的子路子張等弟子,更都是春秋晚期名滿天下的勇士。大殺四方的威武,來自孔子嘔心瀝血的教誨。

    甚至在孔子的治國思想裡,“勇者不懼”也是重要一環。周遊列國的他,努力推行自己的儒家治國思想,其中振聾發聵的一條,就是疾呼列國要培養國民的尚武精神早在魯國任大司寇時,孔子就建言魯定公“有文事者必以武備”。其思想中的另一句話,更是超越歷史:以不教民戰,是為棄之——磨滅國民尚武精神的王朝,必然會遭到淘汰。

    這強大的武力水平,也糾正了兩千年來,許多人對於儒家思想的誤解。儒家的重要追求,正是打造民族的尚武精神,豎立國民英勇不屈的品質。兩千年來,更有多少儒家學派的傑出人物們,以文武雙全的人生做出了表率。這鐵一樣的事實面前,歷朝歷代那些打著孔子旗號,卻肆意侮辱抹黑尚武精神,甚至鄙視習武從軍的“精英”們,又是錯到多麼可笑!以梁啟超的感慨說:其去孔子之真,不亦遠乎?

    一個擁有深厚文化與勇敢精神的民族,才能真正立於不敗。孔子的武勇,就是生動說明。

    參考資料:《論語》《淮南子》《史記》《中國之武士道》

  • 7 # 張大貓BigCat

    提到孔子,第一時間聯想到的往往是孔廟中儒聖的形象,但其實孔子不僅是“萬世師表”,還是一名武林高手。

    春秋是一個十分精彩複雜的年代,金庸小說中的越國牧羊女阿青,便是能一人獨破二千甲士的絕世高手。而同一時期的魯國第一高手,便是孔子了。

    孔子的父親是當時“魯國三虎將”之一的叔梁紇,身高十尺力大無窮,曾以一人之力托住城門為軍隊爭取撤退時間。

    有這樣優秀的基因,據記載孔子身長九尺,也是個兩米左右的魁梧大漢。《呂氏春秋》更是記載“孔子之勁,舉國門之關,而不肯以力聞”。說孔子的力氣能一個人撐開城門,實打實的“孔武有力”,但他不願因此出名,也不讓別人知曉他的力氣。

    春秋年代讀書人,擅長武功、射箭、駕御,外出都是佩劍的,不僅不文弱而且都有那麼一兩手功夫。

    孔子更是當中的佼佼者,他傳授的六藝當中,射御兩項也都是武行,更在六十多歲高齡給徒弟展示過自己的駕御技術,可見其本領高超。

    雖然論語一直對孔子的武功有所遮掩,但是我們仍能從細節之處找到一些孔子武功實力的證明。

    首先,孔子年輕的時候是使用兵器的,和射鵰英雄傳中的柯鎮惡一樣,都是用杖的高手。

    像他斥責原壤“老而不死,是為賊”的時候,同時杖叩其脛。這個“叩”的動作,如果是用杖的尖端部位來叩,那很有可能還是點穴的一種手法。

    但和獨孤求敗一樣,孔子很快就達到了草木飛石皆可為刃的境界,正是所謂的“君子不器”。這句話既是人生的境界,也是武學的道理。

    得到孔子真傳的孟子,說過一句名言:吾善養浩然之氣。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裡,養氣也是一門必修的功夫,我們可以當他是一種養生之法,或是當作儒家的修養之術,當然我們也可以理解為這是一種內功。

    但如果想探究孔子的武學境界最後到達了哪一個境界,那還得看他老人家自己怎麼說的“……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只說到自己七十歲的境界,如果要找一個對照物的話,那應該是倚天屠龍記中的張三丰,金庸形容老張的時候也是用了“從心所欲”四個字。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張三丰達到這個境界的時候已然是百歲高齡,而孔子那時才七十歲。

    春秋時代發生的很多事,都被披上了一層浪漫色彩,正如阿青武功再高也不可能一個人打兩千個職業軍人。

    孔子的真實武力也很難考證了,畢竟每個人可能都有那麼幾種特長。或許他就像演戲演得不錯的歌神張學友一樣,孔子只是比一般人高大強壯一些,一個身體不錯的讀書人。

    但是仍有一些問題值得我們思考,例如是從什麼時候書生和體弱聯絡在了一起,又是從什麼時候起一些讀書人丟掉了陽剛氣質,浩然之氣沒有反倒是一肚子蠅營狗苟,對職場潛規則期婦女孩子這些事情特別拿手。

    再看看古聖先賢文物兼修的完美品格,或許值得我們汗顏和反思。

  • 8 # 一縷清風5586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在中國歷史上,受到歷代文人不斷祭拜的人只有一位,那就是孔子。孔子作為儒家學派的創立祖師,他在文學上的成就有目共睹。在宋朝時,趙匡胤和丞相趙普在一起談話,趙匡胤說:“以後治理國家要用讀書人。”趙普說:“臣無能,僅以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孔子的學問有多麼高深。

    在我們的印象中,孔子是一個彬彬有禮的長者,是一位文弱書生。實際上,孔子是一個高大威猛的壯漢。據史書上記載說,孔子身高九尺又六寸,摺合現在兩米二。就放到現在來說,也是一堵牆,進門就碰頭的角色。傳說孔子的父親叔梁紇是一位帶兵打仗的軍人,身高兩米四以上,力氣驚人,有—次他率領的魯國軍隊中了埋伏,剛進城,城門就落了下來,他跑過去用雙手托住了城門,讓士兵先撤退,他父親有萬夫之勇。"虎父無犬子"孔子的武功應該不會太差。

    再說,儒家的課程裡面最已基本的是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其中射,指的是射箭,御指的是騎馬。如果孔子都不會,他又怎樣教學生?

    孔子經常說:“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意思是說,平時不對老百姓進行練習,一到戰場上就是白白送死。孔子倡導政,提倡和平,但是在那個動亂的年代裡,不會武功怎樣行走江湖,周遊列國?

    那孔子會武功,史書上沒有記載?真的沒有記載,因為孔子一直都沒有親自下場教訓別人的機會。教訓別人的事都被秉性天真,脾氣火爆,武藝高強的子路給辦了。

    與除暴安良,行俠仗義相比,孔子更關心的是社會人生,天命所向。他俯仰天地,心胸開闊,時刻牽掛天下太平,百姓富足安康。他一心想用自己的學說改變這種相互攻伐的動盪社會,還天下一個太平。

  • 9 # 水質澄清

    歷史上的孔子身高九尺,力大能舉城門尤其善於射箭,百發百中。其教學的六門課程中的射和禦都屬於武藝和兵法的課程。孔子本身就是將門之子其武藝史上記載不亞於其父勇將叔良紇。可見其武藝高強。儒家歷來不乏武將,如近代之曾國藩、左宗棠、駱秉章、李鴻章等人皆是舉人進士科舉出身。古代如聞雞起舞擲筆投戎的祖逖,以及諸葛亮、王猛、陶侃、裴行儉、劉仁軌、范仲淹、王陽明、胡宗憲、袁崇煥、年羹堯等等不勝列舉!

  • 10 # 館子80594652

    在古代,會武功是很平常的,當時社會很亂、盜賊橫行、猛獸遍佈,安全都成問題,沒有一點武功早就報銷了。

    古代每個人都有很多優點,李白的優點是寫詩,孔子的優點是講學、蘇軾的優點是填詞、宋徽宗的優點是作畫等等。但是他們還有別的優點,李白的劍術天下第二,蘇東坡在為官方面也很有一套,宋徽宗是皇帝,他們只是在其中一方面很突出,掩蓋了其他方面而已。

    有一次孔子在深山遇到過一個婦女在哭墳,他問那婦女為什麼哭?

    那婦女說她丈夫被老虎殺死了!

    孔子就問她那你為什麼不離開深山去融入社會呢?

    那婦女說外面的苛捐雜稅、黑暗整治比猛虎更可怕。

    所以後來孔子對自己的弟子說了句話——苛政猛於虎!也就是說孔子對於猛虎根本就不怕,他曾周遊列國,遇到山賊、猛獸多次,都能輕鬆活下來,那武力值可不是一般高。

    現在很多人質疑武松打虎的真實性,根據現在人對猛虎測試的資料,雙爪普通十幾釐米的利刀、牙齒可以輕鬆咬斷人類的脖子,一巴掌力量達到一千斤可以輕鬆拍爛人的腦袋,這樣的資料人類是不能空手戰勝猛虎的,人家孔子都能不怕猛虎,可見他的武功是真的高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蘋果耳機續航不行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