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花鼓戲:通山採茶戲,因濃郁地方特色而廣受群眾喜愛,於2013年底入選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通山縣茶葉種植始於唐朝,盛於清代。每逢採茶季節,男女青年遍佈茶園,放歌於碧綠叢中,這些歌始稱“採茶歌”,是採 茶戲的來源。採茶歌,不僅在思想內容、文學語言等方面為採茶戲的形成開拓了道路,而且在音樂曲調方面為採茶戲奠定了基礎。 例如,流傳於楊芳林一帶的《十二月採茶歌》就直接被引用到《送香茶》這個傳統劇目中。
後來,受黃梅、武寧等地採茶戲及漢劇的影響,通山採茶歌逐漸形成具有獨特風格、強烈地方特色的地方戲曲——通山採茶戲。
通山採茶戲,分為南北兩路發展傳承:南路流傳於富水河南岸,北路流傳於富水河北岸。北腔比較粗獷,南腔較之婉轉,共同 特點是鑼鼓伴奏,一唱眾和。
民間婚俗:民情淳厚的通山農村,昔日姑娘訂婚時多以自織的土布荷包作為定情物,所以民間山歌""繡荷包""至今傳唱。姑娘出嫁時必須有自織的繡花荷包、土布被褥和繡花的枕頭,門簾、床簾、鞋墊等做嫁妝,以顯示新媳婦的心靈手巧和聰慧能幹。
農村中的荷包繡品更是講究花樣的變化,既有插針纏線的綢緞荷包,還有內裝香料的真皮荷包。而最引人注目的仍然是五光十色的土布荷包。這種荷包是用土布做出荷包的形狀,然後用各種針法繡上圖案:裝上棉花-表示情意綿長;艾葉-表示愛意貞烈;桂枝-表示早生貴子;荷葉-表示家庭和睦。縫合後,再在荷包下面綴上串有苡米、蓮子、香榧、鈴鐺的穗子,荷包上端系在繡帶上,繡帶上常繡有“一帆風順”“情意深長”“萬事如意”等字樣。
娶親用的花轎,有“鳳輦”之稱。豪華絢麗,它集中了清代與民國時期的工藝精華。材料選用優質樟木、銀杏木、椴木等長壽昂貴珍稀木材,採用浮雕、透雕、縷雕,貼金、彩描、繪畫等工藝手法,形成了具有獨特風格的花轎。
通城山歌:通山山歌,亦名樵歌,是當地人民以世代相傳的獨特腔調和方言土語唱出的民間歌謠。其唱腔豐富,通常以“打山鼓”伴唱的形式唱出來。清同治版《通山縣誌》載:“山壁晴光,橋間夜色,漁歌樵唱,田鼓寺鐘…”,樵歌指的是山歌,田鼓則指山鼓中的栽田鼓。
通山縣地廣人稀,農忙時人們便集體勞動,通常會打鼓唱歌,以催工鼓勁。山鼓鼓音清脆,節奏緩急自由,鼓響歌起,滿山鼓聲滿山歌,於是便激發出一派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年代變更,代代相傳,便形成了極具特色的民間傳統文化——通山山歌。建國後,通山山歌等在民間得到充分的傳承與發展,時至今日,“山歌熱”在通山民間經久不衰。
通山山歌的歌詞具有情感純樸、想象大膽和比喻巧妙等特點,生動傳神,真切感人。“早晨露水打溼鞋,要等東邊日頭來…”“天道酬勤好年成,稻耘三遍谷滿倉,五穀豐茂好收成…”。
通城花鼓戲:通山採茶戲,因濃郁地方特色而廣受群眾喜愛,於2013年底入選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通山縣茶葉種植始於唐朝,盛於清代。每逢採茶季節,男女青年遍佈茶園,放歌於碧綠叢中,這些歌始稱“採茶歌”,是採 茶戲的來源。採茶歌,不僅在思想內容、文學語言等方面為採茶戲的形成開拓了道路,而且在音樂曲調方面為採茶戲奠定了基礎。 例如,流傳於楊芳林一帶的《十二月採茶歌》就直接被引用到《送香茶》這個傳統劇目中。
後來,受黃梅、武寧等地採茶戲及漢劇的影響,通山採茶歌逐漸形成具有獨特風格、強烈地方特色的地方戲曲——通山採茶戲。
通山採茶戲,分為南北兩路發展傳承:南路流傳於富水河南岸,北路流傳於富水河北岸。北腔比較粗獷,南腔較之婉轉,共同 特點是鑼鼓伴奏,一唱眾和。
民間婚俗:民情淳厚的通山農村,昔日姑娘訂婚時多以自織的土布荷包作為定情物,所以民間山歌""繡荷包""至今傳唱。姑娘出嫁時必須有自織的繡花荷包、土布被褥和繡花的枕頭,門簾、床簾、鞋墊等做嫁妝,以顯示新媳婦的心靈手巧和聰慧能幹。
農村中的荷包繡品更是講究花樣的變化,既有插針纏線的綢緞荷包,還有內裝香料的真皮荷包。而最引人注目的仍然是五光十色的土布荷包。這種荷包是用土布做出荷包的形狀,然後用各種針法繡上圖案:裝上棉花-表示情意綿長;艾葉-表示愛意貞烈;桂枝-表示早生貴子;荷葉-表示家庭和睦。縫合後,再在荷包下面綴上串有苡米、蓮子、香榧、鈴鐺的穗子,荷包上端系在繡帶上,繡帶上常繡有“一帆風順”“情意深長”“萬事如意”等字樣。
娶親用的花轎,有“鳳輦”之稱。豪華絢麗,它集中了清代與民國時期的工藝精華。材料選用優質樟木、銀杏木、椴木等長壽昂貴珍稀木材,採用浮雕、透雕、縷雕,貼金、彩描、繪畫等工藝手法,形成了具有獨特風格的花轎。
通城山歌:通山山歌,亦名樵歌,是當地人民以世代相傳的獨特腔調和方言土語唱出的民間歌謠。其唱腔豐富,通常以“打山鼓”伴唱的形式唱出來。清同治版《通山縣誌》載:“山壁晴光,橋間夜色,漁歌樵唱,田鼓寺鐘…”,樵歌指的是山歌,田鼓則指山鼓中的栽田鼓。
通山縣地廣人稀,農忙時人們便集體勞動,通常會打鼓唱歌,以催工鼓勁。山鼓鼓音清脆,節奏緩急自由,鼓響歌起,滿山鼓聲滿山歌,於是便激發出一派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年代變更,代代相傳,便形成了極具特色的民間傳統文化——通山山歌。建國後,通山山歌等在民間得到充分的傳承與發展,時至今日,“山歌熱”在通山民間經久不衰。
通山山歌的歌詞具有情感純樸、想象大膽和比喻巧妙等特點,生動傳神,真切感人。“早晨露水打溼鞋,要等東邊日頭來…”“天道酬勤好年成,稻耘三遍谷滿倉,五穀豐茂好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