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吉祥如意鄭先生

    當一個人年輕的時候,不要讓他耽擱了哲學研究;當他年老時,也不要讓他對他的研究產生厭倦。

    因為要獲得靈魂的健康,誰也不會有太早或太晚的問題。說研究哲學的時間還沒到或已經太遲,就像說享受幸福的時光還沒到或已經晚了一樣。”伊壁鳩魯認為,只有透過學習哲學才能使人具備理性與明智,進而達到健康、愉快的生活。因為“使生活愉快的乃是清醒的理性,理性找出了一切的我們取捨的理由,清除了那些在靈魂中造成最大紛擾的空洞意見。…這一切的開始以及最大的善,乃是明智。因此明智比哲學還要可貴,因為一切其他美德都是由它而出。”伊壁鳩魯強調,使生活愉快的乃是明智。

    由此才能找到一切取捨的理由,清除那些在靈魂中造成最大的紛擾的空洞的意見,從而達到心靈的寧靜、不受干擾、不動心,而心靈的寧靜是最大的善。要達到心靈的寧靜,伊壁鳩魯認為應學習自然科學,以解除人們對於死亡的恐懼與對於神的恐懼,“如果一個人不知道什麼是宇宙的性質,而是生活在對那些關於宇宙的神話所說的事的恐懼之中,對於個人來說,排除對所謂最主要的事物的畏懼,就是不可能的。所以一個人沒有自然科學知識,就不能享有真正的快樂。”在伊壁鳩魯學派中,哲學教導不需討論。

    更不需爭論,學生被要求熟讀、牢記與領會。大部頭的理論著作毫無意義,伊壁鳩魯常用書信或格言方式總結自己的哲學,讓學生刻人腦海,形成堅定的人生信念。並且他們對於同伊壁鳩魯的教育無直接關係的各種知識持藐視態度。對於一個伊壁鳩魯派信徒來說,只需學習學派創始者的著作,不斷地溫習和深人鑽研就足夠了。我們來聽一聽西塞羅借伊壁鳩魯派門徒托爾瓜圖斯之口所發的議論:“如果你認為這位哲學家(伊壁鳩魯)不很博學,乃因為他相信除了學會如何幸福地生活,無所謂博學。

    他難道應該花費時間…去吟誦毫無實際用處、只能迷惑孩子的詩歌,或者像柏拉圖一樣費力勞神去學習音樂、幾何、算術和天文學,所有這些科學,都以虛假的前提為出發點,不可能是真實的,而且即便是真實的它們也不會產生任何特有的結果使生活更愉快、更美好;我想說,難道他應該致力於所有這一切藝術,而拋開生活這門如此重要的、既難學又有益的藝術嗎?因此,伊壁鳩魯並非不博學,真正的無知者是那些直到暮年因心感內疚而自以為必須學習孩提時沒有學到的東西的人。”

    由此可見,伊壁鳩魯認為一個人成年之後,不應該再研究伊壁鳩魯哲學之外的其他東西,不應該再對其他任何雜學感興趣。伊壁鳩魯在其給畢托克萊斯的信中勸告他的弟子“竭力避開種種雜學。”然而,從公元前1世紀50年代開始,隨著伊壁鳩魯的門徒德米特里·拉孔和西頓的芝諾的崛起,似乎出現了某些變化。語文學即語法開始成為伊壁鳩魯派學習的科目,但並非作為一種自在的目的,而是作為儲存伊壁鳩魯的本文,防止曲解和消滅以他的名義發表論著的手段。他們對於諸如邏輯學、詩學、物理學、數學和修辭學等學科的興趣與日俱增。

    究其原因同樣在於同其他哲學學派的論戰中維護伊壁鳩魯學說的需要,為了適應周圍的文化壓力。不過,獲取博學的知識或者進而獲取現代意義上的百科知識,依然是同他們的努力目標格格不入的。正如伊壁鳩魯把原子斷言為一切存在的基礎一樣,他宣稱個人是一切活動的目的。判斷善惡的標準是我們的感受。唯一無條件的惡就是一切生物所極力迴避的—痛苦,唯一無條件的善就是一切生物所努力追求的—快樂。因此,伊壁鳩魯把快樂看成是生活的最終目的。不過他主張的快樂主要是“精神的快樂”,快樂與美德是不可分的。

    美德是為了快樂而樹立的,它本身就產生快樂。因此,必須教育人們培植美德,才能達到快樂。理解力使我們擺脫煩擾我們的偏見,擺脫空洞的幻想和願望,它教給我們真正的生活藝術。自我剋制以其對待快樂和痛苦的正確態度使我們免受傷害,而勇敢則以蔑視死亡和痛苦同樣使我們免受傷害;對懲罰的畏懼絕不能擾亂我們內心的平靜,這應歸功於正義。伊壁鳩魯的人格十分高尚,過著一種典範的生活,他的言談往往顯示出一種情操的純潔性和一種道德判斷的正確性,真正地實踐了自己的哲學。

    由此表明,他追求的幸福、快樂,是一種有節制的簡樸生活。伊壁鳩魯把快樂、幸福和感覺聯絡起來,但同時,他又主張在理智指導下的那種與感觸聯絡起來的快樂、幸福。他認為,如果不理智地、光明正大地和正直地生活,也就不可能生活得愉快,與自身不一致、不和諧的精神,不可能得到心安理得的快樂。而且,只有透過哲學教育,使人具備了理性認識、自然科學的認識,才能享受無盡的快樂。

  • 2 # 清照書房

    年輕的時候讀哲學書我認為不會太早。

    讀書無所謂早晚,關鍵是你讀的這本書是否有觸動到你的地方。帶給你喜悅還是傷感?迷茫還是堅定?焦慮還是平靜?

    不同時間段裡去讀哲學書,可能帶給我們的啟發會不一樣。因為隨著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的閱歷在增長,我們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想法都會有變化。

    在我看來,哲學它屬於開放性的內容,具有一定的包容性,它允許人們有不一樣的思想。它用特有的方法來拋磚引玉,引起人們去思考、反省和探索自己的人生。

    早些讀,或許你會讀不太懂,但那有什麼關係呢?畢竟每個當下,我們也都會有一番屬於自己的解讀。那,就夠了!

  • 3 # 西野真婚啟示

    其實要你怎麼去看待這件事而已。我們可以先把哲學二字去掉。先去讀,去看,去了解。聽聽別人是怎麼個見解。交流交流讀書的心得,這樣有助於你快速閱讀,消化一部分心裡疑惑。

    大文學家泰戈爾大家都知道。《飛鳥集》也都知道,那這本書你在乎他它是哲學書嘛?凝鍊的語言、動情愛情詩、超前大腦、不一樣的邏輯思維,這就像是連鎖反應。牽一髮而動全身,其實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 你喜歡人民幣,你還在乎它是那一年發行的嘛?‘’。你喜歡錢,我相信你不會在乎它是美元,還是英鎊的。還有一點那就是你可以先從讀雜文開始適應這種嚴肅性~本來雜文就是各種各樣的的文章。小小說、札記、等等。觀察一角,而逐漸對全域產生興趣。喜歡部分開始,而逐漸陷入其中。

    可能現在讀《讀者》這類刊物的人少了,但是一些雜誌刊物真心不錯,如果有心,也可自己做個喜歡內容的剪報冊。

  • 4 # 襤褸的靈魂

    啥叫一個早,一點都不早,想讀恨晚。

    不早,我15歲,就讀完了,馬克思的資本論。

    黑格爾,哲學。康德,費爾巴赫。薩特。

    尼采和叔本華。

    不明白,為什麼德國,出了這麼多的大哲學家。

  • 5 # 吳炳賢命理風水

    對於年輕的時候讀哲學書會不會太早這個問題我的觀念是要把年輕兩個字界定清楚,具體在哪個年齡段要量化,因為我本人就是修道家的,因為一個人的發展要符合萬物自然生長規律,如果有些事情提前得到,表面是好事,但是對於收穫未必是好事,這是從哲學思想本身思考此問題。

    我認為有效地引入一個人頭腦中的每一個不相干的想法都是他動態活動的直接障礙。每一個從外界進入人的頭腦的思想,如果它不符合他自身的能動性,對那個人來說,都是一個致命的絆腳石:是他的真正的個人活動停滯不前的原因,是他的精神存在錯亂的原因。

    例如,如果我教一個人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思想。現在這種思想沒有經驗基礎,而是從某些倫理或哲學原則中邏輯地推演出來的。但是世界上有一種理想主義的疾病,我們生來就有。尤其是教師天生就有這種疾病。所以他們抓住了平等的思想,並開始灌輸它。得到什麼結果呢?你的人不再是一個人從他自己自發的中心過著他自己的生活。他是一個試圖挫敗和擾亂一切生活的理論白痴。

    看到這些,我想起了為什麼在我大學的時候讀那些倫理哲學之類的書時無法深入地理解,多年以後,經歷了社會上各種各樣的人際關係生活挫折等等之後,才發現有些書應該在某些年紀才能讀懂,年輕時強灌的思想根本絲毫不起作用,反而會增加頭腦的負擔。所以,該生活的就去轟轟烈烈地生活,該愛該恨的徹底去體驗,豐富自己的人生經驗,多年以後再來讀這些哲理的書才會有另一種體會。

  • 6 # 擺度人

    心領神會

    讀是一回事

    懂又是一回事

    只是讀,能識字就可

    要懂?

    一生都莫強求

  • 7 # 從北向北

    想要讀書是可敬可佩的。我的意見是讀書要有合理的梯度,就是說要循序漸進。在讀哲學書之前都讀過什麼書?閱讀能力怎麼樣?沒有必要的基礎,抓起哲學書就讀,不僅費時費力,收穫不多,更糟糕的是遭遇挫折而傷害讀書的熱情和自信。

    根據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比如已經有文學作品和歷史書籍的閱讀積累,先找來幾本哲學史和哲學入門書,這是比較好的讀書梯度。

    為什麼要有文學作品和歷史書籍的閱讀積累?因為沒有這些閱讀積累和閱讀經驗,要理解哲學是有困難的,即便是像形而上學那樣建構空中樓閣的哲學,也要有人類文化做基礎。

  • 8 # 咱誰的都不欠

    讀哲學書不在於年齡大小,而在於你的讀書目的。和你的綜合學科水平。哲學不同於各門學科的內容,哲學是哲理套著綜合學科纏繞著行進。大家知道列夫.托爾斯泰的鉅著安娜卡列尼娜,那不是小說,那起碼是文學鉅著。那裡面是用哲學的觀點閱歷了世間萬物。沒有足夠的學識讀不下去,也理解不了。

  • 9 # 印良

    生活遇到挫折難題的人才會激發去了解哲學的真正的意義,比如當你悲傷、受委屈的時候可能想的最多的是:生活的意義是什麼?它纏繞著你使你對生活更加迷茫、失望。而哲學的思考可以讓我們對待生活更加豁達、愉悅,使我們在精神上和心理上感受到一種心曠神怡的滿足與幸福,使我們的心靈有所寄託。

    更早的接觸哲學,可以讓我們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更好的應對,做出正確的選擇,利用哲學的理性去思考問題,對於年輕人來說,更容易獲得成功!

  • 10 # 一buddha一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聞道有先後,個人認為,閱讀哲學書籍什麼時候都可以。

    但術業有專攻,建議在對個人和家庭產生影響的情況下去針對性攻讀。

    理智看待哲學對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控制自己的購物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