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人生如夢

    唐太宗 是唐朝第二任英明的皇帝,也開創了唐朝鼎盛文明時期。唐太宗 有勇有謀, 軍師才能卓越。助他的父親統一中國,因為他有過人的才能 很多 英雄謀士 紛紛來投靠他 協助他一起打江山,比如 唐太宗的軍師 徐茂公,兵馬大元帥秦叔寶 還有程咬金,尉遲恭 這些都是唐太宗裡的雲霄閣二十功臣的開國大將。一起開擴了唐朝。。

  • 2 # 此刻正黎明

    唐太宗李世民在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英明皇帝之一。李世民從義寧元年,鼓動父親李淵起兵反隋開始的晉陽起兵開始,一生四方征戰,奠定了大唐基業。唐太宗在位期間,能夠聽取群臣意見,虛心納諫,文治天下,厲行節約,勸課農桑,使百姓能夠休養生息,唐太宗時期國泰民安,開創了歷史上的貞觀之治。

    從以下幾個方面可以說明唐太宗李世民的英明之處。

    一、開疆拓土

    李世民不但為唐朝的開國立下了赫赫戰功,在李世民執政期間攻滅東突厥、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吐谷渾、高句麗等周邊小國,使大唐時期各民族能夠融洽相處,被尊稱為“天可汗”,為大唐盛世奠定重要基礎。

    二、文治天下

    貞觀初年,唐太宗李世民詔令在全國範圍內收集圖籍,在弘文殿旁建“弘文館”以儲圖籍。並任賢為官。李世民治理下的唐朝時期有虞世南、褚無量、姚思廉、魏徵、顏師古等著名學者、碩學之士相繼為官,為文治天下創造了有利條件。

    李世民在位期間延續了了隋朝三省六部制,加強了軍政制度。特設政事堂,以利合議問政,三省互相牽制;地方上沿襲郡縣兩級制。

    三、經濟繁榮

    唐太宗在經濟上實行均田制和租庸調製,為農民有安定生產起到了積極作用,促進了唐朝初期經濟的發展。李世民重視農業,並減輕農民賦稅勞役。唐朝初期的經濟繁榮使絲綢之路成了整個世界的黃金走廊。

    四、虛心納諫

    唐太宗以隋煬帝拒諫亡國為戒,李世民執政期間盡力求言,他把諫官的權力擴大,又鼓勵群臣批評他的決策和風格。李世民有一句名言,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 3 # 笑傲江湖11823

    古代能做到萬邦來朝的只有唐代,之所以萬邦來朝與唐太宗李世民的高瞻遠矚、雄才偉略分不開,古代能和他比肩的只有成吉思汗;下面從幾方面介紹下這位締造東方文明神話的帝王。

    先來張唐朝版圖,震撼一下:

    一、制度和用人方面:

    完善隋制,沿用三省六部制,特設政事堂,以利合議問政,並收三省互相牽制之效;地方上沿襲了隋代的郡縣兩級制,分全國為十個監區(道),這樣有利於唐初收攏人心,政令暢通;

    用人方面:設弘文館儲備天下人才,知人善用,用人唯賢,唐初文臣:房玄齡、杜如晦,後期長孫無忌、諸遂良等都是輔國良臣;武將:李勣、李靖;重用建成舊部魏徵、王圭,降將尉遲恭、秦瓊等,人才濟濟;興科舉招納有才幹的庶族人士,革新政壇氣象。

    二、經濟方面:

    實行均田制和租庸調製,重視農業發展,減免農民賦稅勞役,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減輕人民的負擔,促進經濟發展。同是為商業發展提供政策便利,出現新興商業城市,長安和洛陽是當時有名的大都市。

    三、軍事文化方面:

    軍事:1、貞觀二年四月二十六壬寅日(628年6月3日),朔方人梁洛仁殺夏州割據勢力首領梁師都,歸降唐朝,唐朝統一全國。2、命李靖初始塞北,滅東突厥,掃清北方威脅;3、貞觀八年(634年),吐谷渾寇邊,太宗派李靖、侯君集、王道宗等出擊,次年吐谷渾伏允可汗逃入沙漠,後為華人所殺,太宗另立吐谷渾國王。4、貞觀十九年滅薛延陀。5、貞觀二十年,唐朝在漠北設立安北都護府,在漠南設立單于都護府,建立了南至羅伏州(今越南河靜)、北括玄闕州(後改名餘吾州,今安加拉河地區)、西及安息州(今烏茲別克布哈拉)、東臨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遼闊疆域。

    文化民族:任用賢才管理國家圖書收藏和編撰事務,文化開明空前,文學上乘之作多如牛毛;多民族政策:採用懷柔政策處理民族矛盾,“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

    綜合以上各方面的舉措,貞觀之治的出現也在情理之中,初唐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也為後期出現大唐盛世繁榮景象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4 # 關千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明君。他雖然不是大唐的開國皇帝,卻奠定了大唐王朝300年基業,開啟大唐盛世。他的生平就不一一介紹了,概括一下他的功績。 1、注重民生,推行“均田制”,奉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統治理念,輕徭薄賦,休養生息。 2、善待功臣,選賢任能,虛心納諫,政治清明。 3、進一步完善科舉制度,重視教育,重視人才選拔培養。 4、改進政治制度,提高行政效率,加強中央集權。 5、改善與少數民族關係,促進民族團結。 6、武功豐盛,對突厥、吐谷渾、高昌、安西四鎮、漠北薛延陀的戰爭均取得輝煌勝利。 7、促進對外文化交流,打通並維護河西走廊-絲綢之路,支援玄奘西遊開展佛學交流,加強與日本、新羅關係。 後世對唐太宗也給予極高評價。 白居易:聖人有作垂無極! 司馬光: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蓋三代以還,中國之盛未之有也。 朱元璋:惟唐太宗皇帝英姿蓋世,武定四方,貞觀之治,式昭文德。有君天下之德而安萬世之功者也。 毛澤東: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 唐太宗的歷史汙點就是玄武門之變的弒兄逼父奪位,為唐後世留下了負面影響。但是人無完人、玉無足赤,唐太宗是一位英明的皇帝當之無愧!

  • 5 # 明月清風話古今

    嚴謹的說至少在貞觀前期可以說是英明的,到了貞觀後期就懈怠了,遠不如貞觀前期,但總體上評價還可以說是一位英明的皇帝。

    李世民最大的成就還是在他登基後,史稱“貞觀之治”,貞觀時期,由於唐太宗的勵精圖治,政治清明,社會安定,經濟發展,文化繁榮,國勢極為強盛,這一時期,特別是貞觀前期的主要業績,我只舉幾個方面的例子。

    第一,在政治方面,唐太宗很重視官員的人選,尤其是地方官,他說:“朕居深宮之中,視聽不能及遠,所委者惟都督、刺史,此輩實治亂所繫,尤須得人”。啥意思呢,就是說,“我呀,平常就在皇宮裡面待著,地方上具體的工作都是都督、刺史、他們負責的,但是能不能地方治理好,得看顧這個人是否有能力”。他經常把都督、刺史的姓名寫在屏風上,對他們治績的好壞,分別列於名下,以便考察。皇帝能這麼做,那工作幹不好都怪了。

    太宗經常派遣使者巡視各地,考察官吏,視察農業。他告誡使者到達州縣時,當“遣官人就田隴間勸勵,不得令有送迎,多廢農時”。就是說,使者必須“現場辦公”,而且還不能讓人接送,不能耽誤生產。

    第二,發展經濟,貞觀初年,災害嚴重,糧價飛漲,一匹絹才得一斗米。到了貞觀十五年,由於社會安定,人口增加,生產不斷髮展,米每鬥值兩錢。“東至於海,南至於嶺,皆外戶不閉,行旅不齎糧焉”。這就是“貞觀之治”的太平景象。

    第三,在文化方面,唐太宗尊崇儒學,貞觀二年始以孔子為先聖,為了培養更多通曉儒學計程車人,唐太宗大力興辦學校。在朝廷設立國子監,下隸國子學、太學、四門學、書學、算學、律學六種學校,這些學校就其規模、種類、數量和課目來說,都比前代為進步。特別是專科性質學校的出現,在中國教育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作為政治家的唐太宗,一個重要的長處就是善於求賢和納諫。他認為“為政之要,惟在得人”。即位之前,已收羅了不少文武賢才。太宗善於發現人才。貞觀三年夏天,因天旱下詔求言,中郎將常何上書二十餘事,深切時宜。太宗看了很奇怪,常何是武將,怎能寫出這樣的好奏章呢?一問,常何說了,秦章是出於他的門客馬周之手,太宗立即召見馬周,後來馬周官至中書令。

    太宗用人,不問親疏,不論貴賤,不分畛域,一視同仁。在他的大臣中,有出身寒微的馬周、戴胄、杜正倫、張玄素、劉洎、岑文字、崔仁師等,還有來自敵方的屈突通、尉遲敬德、李世勣、秦叔寶、程知節等,有出身貴族的蕭瑀、陳叔達等,曾經和他有仇的魏徵、王珪、韋挺等。因此史書稱讚唐太宗“拔人物則不私於黨,負志業則鹹盡其才”,而這些人也為他立下了汗馬功勞。

    唐太宗不但明於知人,而且善於納諫。貞觀初,曾對大臣說:“人慾自照,必須明鏡;主欲知過,必借忠臣。主若自賢,臣不匡正,欲不危敗,豈可得乎?”貞觀時期出現了不少有名的諫臣,如王珪、魏徵、劉洎、褚遂良等,而魏徵尤為突出。例如:貞觀二年,太宗問魏徵:“人主何為而明,何為而暗?”魏徵說:“兼聽則明,偏信則闇。” 貞觀之世,群臣之所以敢於進諫,主要原因就在於唐太宗能夠虛心納諫。“貞觀之治”的出現,也是和唐太宗善於用人和納諫的政治表現分不開的。

    貞觀初期,邊疆上存在著兩個威脅力量,一是北部的突厥,一是西部的吐谷渾,而突厥對唐的威脅尤為嚴重。唐高祖起兵時,為了取得突厥的支援,一度對頡利可汗稱臣。貞觀三年,太宗以兵部尚書李靖為定襄道行軍總管,統軍十餘萬眾,分道出擊突厥。把頡利打得大敗。李靖乘勝追擊,派李勣又伏兵磧口,堵住頡利逃往大漠的道路,頡利可汗被俘,東突厥滅亡。原來隸屬於東突厥的各族都舉唐太宗為“天可汗”。

    貞觀二十二年,唐太宗完成西域的統一,唐軍攻下龜茲都城,把安西都護府移於龜茲,有效地控制了廣大的西部邊疆,從而促進了中國與西域的經濟和文化交流。

    唐太宗除用軍事力量對付敵對勢力外,也用和親政策保持邊疆的安定,尤其以唐與吐蕃和親影響最為深遠。唐太宗在統一邊疆的過程中,採取了比較開明的民族政策。他很注意改善民族之間的關係,促進了多民族國家形成的歷史程序。

    從以上幾個方面可以看出唐太宗能從知人善任,善於納諫,到體恤百姓並開疆拓土,開創了一代霸業。

    他晚年的行事,確實不如早年的兢兢業業,謙虛謹慎。貞觀前期,唐太宗在政治、經濟、軍事各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後來慢慢地滋長了驕傲自滿的情緒。首先是營建宮殿,太宗不顧群臣反對,修復洛陽宮後,接連在洛陽修飛山宮,在汝州修襄城宮,在長安修翠微宮,在宜君修玉華宮,大興土木,勞民傷財。其次是對邊疆的用兵不斷,貞觀末年,向西龜茲,向東高麗。為準備再次徵遼,大量徵發江南、劍南民工造船,既役民力,復徵“船庸”,因此“民至賣田宅,鬻子女不能供;糧價暴漲,民怨沸騰”。終於激起了四川雅(雅安)、邛(邛崍)、眉(眉山)三州僚人的反抗。

    縱觀唐太宗一生,雖說在晚年有所不足,但他作為一個歷史的巨人,則光照史冊。他少年從軍,能征善戰。自晉陽起兵,北滅劉武周,西平薛舉,東擒竇建德、王世充,掃平劉黑闥,奠定了全國統一的基礎。即位以後,他吸取歷史上各朝特別是隋朝的統治經驗和隋末農民戰爭的深刻教訓,勵精圖治,明於知人,善於納諫,改革政治制度,發展社會經濟,提倡學術文化,鞏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貞觀之治”有力地推動了社會的發展。他既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更是中國古代史上一位罕有的英明皇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虛方法和抽象方法的區別,適用場合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