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毒刺劍客

    由於諸葛亮是先帝劉備的託孤大臣,在蜀國處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集黨政軍大權於一身,權力過於集中註定了蜀國的後起人才被埋沒。但諸葛亮並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還把這種相權過重的體制繼承給了姜維。於是興復漢室又成了姜維的包袱,也成了整個蜀國的包袱,諸葛亮逝世五丈原後,姜維連續九次出師北伐,卻仍然沒能取得明顯戰績,而蜀國卻已經被頻繁的出師北伐徹底拖垮,以至於鄧艾只率一千人到達成都,蜀後主劉嬋只能開城投降。

    由於諸葛亮的愚忠,為了一個不可能實現的目標窮兵黷武,又把包袱留給姜維,著實把蜀國坑慘了。

  • 2 # 奕天讀歷史

    諸葛亮重用姜維,不斷北伐,當然是延續了蜀漢的國運。很淺顯的一個道理,敵人大軍壓境,是戰鬥到底國家亡的快,還是立刻投降國家亡的快?答案很明顯,肯定是投降。所以,蜀漢加速滅亡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劉禪,諸葛亮和姜維都無需替劉禪背這個鍋。

    蜀漢滅亡的決定性因素是,在魏蜀吳三國中,蜀國國力太弱,但弱國不等於不能多堅持幾年。從歷史事實來看,劉禪完全可以讓蜀漢政權支撐到他駕崩之後,只要他堅決抵抗到底,絕不投降。

    諸葛亮和姜維的每次北伐,其實軍隊和人口損失都很小,甚至還獲得了部分魏國的人口,而且從諸葛亮開始就實行屯田,消耗的國力也是非常有限的。

    “以攻代守”,可能很多人不認同,但是奕天認為這是蜀漢絕對正確的一個自保方法。只要蜀漢和東吳進攻一次魏國,那麼魏國也會有所消耗。魏國要反攻,也要進行一定時間的準備,這就給蜀漢帶來了續命的時間。

    如果姜維262年,北伐失敗退回沓中之後,在第二年,也就是263年,劉禪聽從姜維的建議,讓張翼、廖化儘早出兵蜀國邊境,守住陽安、陰平兩地,防止魏軍偷襲。同時,劉禪令姜維再次率軍從沓中攻入魏地,鍾會和鄧艾還會主動出兵攻擊蜀國麼?奕天按照以往魏國的應對方式,認為鍾會還是會以防禦姜維為主。姜維耗盡糧食退兵,魏軍也不會趁勢進攻蜀國,也就不會有殺到成都城下的情況了。

    這就很明顯了,姜維如果263年收到劉禪北伐的要求,再次北伐,那麼蜀漢起碼再續命一年,應該是毫無問題的。所以,投降派就是投降派,不用找那麼多理由甩鍋的。

    可是,劉禪這次並沒有全力支援姜維,而是信任了宦官黃皓之流,讓蜀漢的防守也貽誤了戰機。這明顯就是劉禪的責任,無論如何都是推卸不掉的。

    從歷史事實上,我們也可以看到,單純的防守,對於蜀漢絕對是最壞的策略,明顯沒有防守住。那麼為什麼呢?

    因為蜀漢當時內部派系林立,矛盾重重,以益州集團譙周為首的投降派越來越佔了上風。而姜維、諸葛瞻等主戰派,卻備受打壓。甚至主戰派之間,也出現了爭權現象。比如諸葛瞻就和姜維、閻宇等多位將領不和。而諸葛瞻為了牽制姜維,故意放任黃皓等人,等到戰敗要死的時候才後悔,已經來不及了。

    一味的防守,並不能解決這些內部矛盾,所以,諸葛亮堅定的要控制軍隊,不斷北伐。並且將荊州集團、東州集團聯合起來,打壓益州集團。諸葛亮善於治國,他知道蜀國的矛盾,所以,如果懈怠了軍權,不用北伐增強凝聚力,那麼蜀國單純進行防守也將會是一盤散沙。

    事實也如此,因為劉禪的模稜兩可,鍾會、鄧艾一進攻蜀國,多名邊境的蜀漢將領就望風而降,丟失了守衛蜀川的險要。

    通俗點說,在諸葛亮、蔣琬、董允和陳祗(費禕雖然不是投降派,但是個保守派,主張防守,發展內部經濟為主,所以才被刺殺身亡)等強勢主戰派死後,蜀漢就是一盤散沙。劉禪並沒有能擔負起一個權威的角色,不斷強化誓死捍衛蜀漢政權獨立的觀念。

    我們看看當時劉禪做了什麼了,完全沒有自己的主見,先是聽信黃皓的讒言,懈於蜀國邊境的防守。等魏國鄧艾軍隊兵臨成都城下,他的兒子劉諶都以死相諫,建議堅守成都城,而劉禪呢,又聽信了譙周的建議,開城門投降。

    而姜維還守在劍閣,逼得鍾會都打算退兵了。姜維聽說了成都被圍,馬上引兵救援,閻宇的救援軍隊也快要到成都了,東吳的救兵也已經出發了,結果,劉禪卻投降了。

    拿劉禪的成都城跟北宋初年,被趙匡胤和趙光義兩兄弟,痛毆了十餘年的北漢太原城比比,誰的責任簡直是一目瞭然。北漢末帝劉繼元即使最終無奈投降,卻成就了一代名將楊繼業(楊業),而蜀漢後主劉禪,卻坑了包括姜維、諸葛瞻在內的諸多蜀漢將領。

  • 3 # 知足常樂6144539457

    這個很難確切地裁定,只能說有利有弊,姜維的北伐在戰爭上佔主動態勢,曹魏也不敢輕舉妄動,老虎不發威,你以為是病貓,諸葛亮也是這種理念,姜維自然也領悟了孔明的意思,打贏了就乘勝追擊,打輸了速回守漢中,準備兵馬糧草,來年再戰!

    但戰爭帶來人馬傷亡,國庫空虛短乏在所難免,有時認為停下來養精蓄銳,保持實力也未曾不可,但縱觀三國風雲,弱肉強食,樹欲靜風不止,不是你想過安穩日子,魏吳就也安於現狀不攻打過了,反而更快滅亡。

    但似乎這次數太多,特別是姜維的九伐中原,到後期真的不堪一打,說坑害也沒辦法,打仗本身就是勞民傷財和軍馬傷亡,但為了統一不得已而為之。再說吳國很少打仗卻失去戰鬥力,大兵壓境,勢如破竹,一舉便收復吳國,那就更不經打。

  • 4 # 超然智者

    其實我們不能用今人的思維想像古人。古人最講的是忠君報國,諸葛亮就認為劉備是漢朝正統(古人都有正統思想),比如說王莽儘管他做的再好也是篡漢,也是漢賊也沒人保。而且忠君有時是要獻出自己的生命的,只要君好,其它什麼都不存在。既然劉備是正統就要不顧一切保他並奪回漢天下。所以諸葛亮就以這樣的忠君報國思想不顧一切六出祁山死在五丈原。死前就覺得姜維能行,也只有姜維才可以,所以早就準備好死後讓姜維繼續伐中原奪回漢天下。為了實現目標他是不顧蜀國力量不強等客觀條件的,以至於他死後姜維再次三伐中原把蜀國拖垮。其實姜維也有和諸葛亮一樣的忠君報國思想。其實這樣的思想是枉顧事實、不講客觀條件愚蠢的封建迷信思想。蜀國不滅亡那是不可能的。站在現在人的思維來看是害了蜀國,而諸葛亮和姜維是“鞫躬盡瘁,死而後已”,為了恢復漢劉天下什麼都是零。 謝謝邀請!

  • 5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

    出自《三國志》卷四十四,華陽國志注,姜維寫給後主劉禪的密信,時間是公元264年,後主剛剛投降鄧艾。

    這句話相信每個人都能看懂。

    皇帝都投降了,姜維這個魏國降將卻沒有放棄蜀漢,還在不惜身家三族性命,固執的想辦法復漢,說姜維坑了蜀國的人,居心何在?

    姜維,字伯約,原魏國官吏,27歲那年由於被猜忌而投降諸葛亮,諸葛亮對其評價:姜伯約甚敏於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漢室,而才兼於人。

    意思是:姜維擅長軍事,既有膽量,又深懂用兵之道。他心思漢朝,才能過人。

    諸葛亮發現了姜維是個人才,儘管是魏國降將,仍重用了姜維,而姜維確實不負諸葛亮厚望,在蜀漢後期,不僅頂住魏國的軍事壓力,在魏滅蜀之戰,以一已之力頂住鍾會數十萬大軍,逼得鍾會幾欲撤軍,要不是蜀漢內部問題,隊友無能,皇帝投降,蜀漢至少不會這麼快滅亡,即使這樣,姜維仍然拉了鍾會、鄧艾兩大名將做墊被。

    《三國志.姜維傳》:郤正著論論維曰:姜伯約據上將之重,處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資財無餘,側室無妾媵之褻,後庭無聲樂之娛,衣服取供,輿馬取備,飲食節制,不奢不約,官給費用,隨手消盡。

    意思是:郤正寫了一篇文章論述姜維,說:姜維身居上將之職,居於群臣之首,卻住宅簡陋,沒有多餘財產,居住側室沒有侍妾,後庭沒有音樂娛樂,衣服僅求夠用,車馬僅求具備,飲食節儉,朝廷供給的俸祿,隨時用盡,不留積蓄。

    姜維是個生活儉僕的人,不圖財,不圖權力,那麼這樣的人,只有一個解釋:姜維是個有理想的人。而唯一的興趣就是興復漢室,那不僅是劉備、諸葛亮的理想,也是姜維一生的理想。

    在蜀漢43年曆史中,除去劉備執政2年,諸葛亮執政12年,蔣琬執政12年,費禕執政7年,真正輪到姜維執政也只有10年。在這最後的10年,蜀漢已走下坡路,人才凋零,內部紛爭,皇帝無能,奸臣當道,即使諸葛亮、劉備在世,已難扭乾坤,何況姜維。姜維舉己之力,力主北伐,不北伐只有坐以待斃,若不是姜維,恐怕蜀漢只會滅亡的更快。

  • 6 # 泊圖泊途

    姜維肯定不能算坑蜀國的人,沒有姜維,蜀漢恐怕亡的更快。

    蜀漢末期,人才凋敝,“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倒不是說廖化有多差,只能說廖化如此年邁還要衝鋒陷陣實在是蜀國的悲哀,就像是東吳的老將丁奉一樣悲催。

    諸葛亮死後,蜀漢分別經歷蔣琬、費禕、姜維時代,蔣琬是支援北伐的,在他重病時期,還謀劃了水路北伐的策略,被費禕、姜維制止,因為這樣進的容易退的難,一旦有失,萬劫不復。

    費禕更保守一些,但是還是死於宴會中,死法是被魏國降將刺殺。

    姜維也是繼承諸葛亮遺志的人,他的北伐雖然沒什麼進展,但不能否認他是一名優秀的將領。

    他的對手非常強,鄧艾和鍾會叫他寸步難行,再加上蜀漢國力不足,內部又矛盾重重,做成他那樣,也算是不錯了。

    等到劉禪投降的時候,姜維還在打探成都的訊息,知道結果後,蜀漢全軍非常憤慨。

    就這樣,姜維還利用鍾會下棋,但是蜀漢積重難返,實在是無力迴天。

  • 7 # 知常容

    如果你是以三國演義為標準的話,你就會發現諸葛亮死後就是姜維了。但是如果你翻開三國志會發現不對呀。中間還隔著兩個人,一個叫蔣琬,一個叫做費禕。蔣琬是諸葛亮的指定接班人。費褘和劉禪是兒女親家。

    但是如果看得更加仔細的人會發現不對呀,費褘死後不是姜維。中間還隔著一個人,這個人叫陳祗。他是許靖的外甥,許靖你不知道,但是點評曹操的許子將你肯定知道。他是他的從兄。

    陳祗記性很好而且是一個發明家。他兼任尚書令之後非常支援姜維北伐,另一方面他也非常支援黃皓專權。所以在陳祗活著的四五年裡面,姜維的北伐還是很順利的。

    他死了之後朝廷中對姜維的北伐就缺了一個,重量級的支援。像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也開始想方設法節制姜維。所以這種情況下,他的北伐焉能不敗?諸葛亮的確很重視姜維,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把他降服之後一年就封侯,那一年應該是27左右。

    姜維北伐談不上坑了蜀漢,因為經過20年左右的生養休息,魏國的綜合實力遠遠大於蜀漢,和諸葛亮時期的蜀漢與魏國根本沒辦法比。就是姜維不北伐也要滅亡,北伐也要滅亡。後期姜維的北伐,主要的目的不是開啟蜀漢的出路,而是穩固自己的地位。姜維為人很清廉,但他有一點不好,就是立功狂。

    姜偉之所以被人津津熱道,我想最主要受三國演義的影響,他的忠義,最後復國失敗的自殺相信折服了很多人。在天下大勢面前,誰對誰錯,又怎麼能說得清呢?就算此時諸葛亮復生也要滅亡。又豈能把此罪歸罪於姜維呢?

  • 8 # 落花時節0

    姜維是諸葛亮最看中的一個人。諸葛亮把畢生寫成的兵書戰冊都交給了姜維,視其為學生。雖然姜維被諸葛亮委以重任,但其在西蜀的地位和影響力卻遠不及諸葛亮,也可以說姜維空有一腔報國的志向,卻無奈於當時的時代,也可以說是未逢其時也。他曾兩次出岐山,打敗司馬家族的兵將。卻被昏庸的劉嬋召回,功虧一簣。可以說明這一點。畢竟他的根基不如諸葛亮。最後他是自殺了。本人認為,如果沒有姜維堅決貫徹諸葛亮的北伐政策,恐怕,西蜀亡國會更早,雖然沒有北伐成功,卻讓西蜀國,平安了好多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腸胃不好肚子脹大便不通吃什麼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