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慕容曉春

    好題目,這個典故我原來沒有讀過,現在看來,所有憤青都可能有這樣的傾向。

    我們現在也不乏憤青,有些憤青利用自己明星的身份,用憤青的手法聚攏了一批粉絲,這些粉絲有時候不變真偽。明星的憤青言論帶領著粉絲走向了極端。乃至於攻擊政府,攻擊所有對偶像的不利言論。比如前些時候的屁股萬。

    所以就演變成了民粹。

    這樣的演變可能明星也沒有想到過,當然也有想到的,於是有些明星就落腳國外,成了外華人,但是在中國生活賺錢。

    現在讀來這個題目以及朋友們的回答,居然讓我學習了很多。因此,憤青不可怕,怕的是演變成叛國賊。但願現在我們的社會教育越來越好,不要讓憤青出現,或者說不要讓憤青引導粉絲導致混亂。

  • 2 # 江郎說史

    秦檜一度被說成賣國賊,說秦檜在南宋的朝廷裡面是最堅定的主和派,而秦檜也一度奉行割地、稱臣、納貢的議和政策,而且他在當丞相的時候還一度打壓抗金將士,尤其是冤殺岳飛更是讓他落入了萬劫不復的深淵,不過你可知道秦檜初年的時候也是一個愛國憤青,我們看看現實是如何改變秦檜的。

    秦檜出身於縣令之家,最早的時候秦檜還是一個教書先生,直到秦檜進士及第踏入政途。而早年的時候秦檜就是一個愛國憤青,在靖康元年的時候,當時金兵大舉南下,而宋欽宗則是一位的退讓,此時的秦檜卻上奏說:“陛下此時不應對南下的金兵採取懦弱的態度,不然金兵很容易得寸進尺。”顯然這個摺子沒什麼用,而金兵到包圍京師的時候,當時很多人都主張南下逃亡。

    但是在此時愛國憤青秦檜又上書給宋欽宗:讓宋欽宗召集百官商量對策,然後加強守備,割燕山一路之地,不然金兵容易得寸進尺。但是此時的宋欽宗不但沒有答應,反而將秦檜改為幹當公事,將其劃分到了河北割地使張邦昌那裡。當時的秦檜唯恐自己負責割地求和,所以三上奏摺請求辭去此職位。

    之後宋欽宗召集百官商量對策,當時以範宗尹等七十人同意割地,秦檜等三十六人不同意。然而因為北宋拖得時間太久,汴京失守,而宋徽宗和宋欽宗也都被廢為庶人。原本金兵打算推舉異性做皇帝,讓張邦昌繼續做傀儡。但是此時的秦檜堅持上出讓金元帥立趙氏為皇帝,不但上書沒什麼用,自己反而被扣押在了金營。

    之後張邦昌被立為皇帝,而秦檜則隨著宋徽宗和宋欽宗一起去了北方。於此同時趙構在南方建立了南宋,秦檜也落到了完顏昌的手裡。在金營裡面秦檜受苦受難,最終屈服了金人,秦檜也因此做了金人的細作,秦檜的妻子王氏家族也有很多人都是金人的走狗。於是在一次偶然的情況下,秦檜帶著家眷離開了金營,回到了南宋。

    當時因為宰相範宗尹、樞密院李回與秦檜關係都比較好,所以秦檜才能繼續回朝。不過回朝之後的秦檜就變成了另一個人,秦檜變成了一個立主和談的人。秦檜當時聲稱自己擁有改變政局的計劃,可惜自己不是宰相不能實現。於是在這種情況下秦檜拜相了,秦檜的動作終於可以實行了,他開始排擠政黨,打擊異己,之後的秦檜就變成了徹頭徹底的國賊。也正是因為秦檜摸準了高宗的脾氣,自己設計陷害了岳飛,並且和金兵和談,雖然屈辱但是還是為南宋換來了和平。高宗時期秦檜壽終正寢,而高宗竟然還給了他一個“忠獻”的諡號。高宗自毀長城,竟然還能聽信秦檜的妖言,真當是是非不分。

  • 3 # 鄧海春

    靖康元年(1126)二月,金兵第一次進攻東京後,宋欽宗沒有戰鬥意志,準備割地賠款。這時身為職方員外郎的秦檜,還是一條有血性的漢子。

    秦檜率先提出了較為重要的四條意見:一是金人性如虎狼貪得無厭,要割地只能給燕山一路,不可割讓宋朝原有的土地;二是金人狡詐,即使金人撤退也要加強守備,不可鬆懈;三是召集百官詳細討論,選擇正確意見寫進盟書中,不可馬虎大意;四是把金國代表安置在外面,不讓他們進朝門上殿堂。

    當時金人要求撤兵就得割地。秦檜與一味地逢迎宋欽宗的投降派大臣不同,在當時的大臣們中也屬於抗戰派的一個人物。作為割地代表同金人進行談判時,秦檜堅持宋朝的立場,沒有一點軟骨頭的跡象,可以說是不辱使命,在金兵撤退以後宋欽宗升秦檜為御史中丞。

    在宋徽宗、宋欽宗被俘後,金國統治者要宋朝大臣推立張邦昌為傀儡,秦檜持堅決反對態度。在別人都不願意出頭的情況下,秦檜毅然上書宗翰和宗望,認為張邦昌過去對有權勢者趨炎附勢,幹了很多有損國家利益的事,無德無能。而宋朝淪落到這麼悲慘的地步,這儘管和皇帝的決策有關,但作為副宰相的張邦昌是推卸不掉責任的,因此,人民群眾痛恨他像痛恨仇敵似的。如果給他地盤,又讓他做皇帝,各地的英雄豪傑定會聯合起來鞭責討伐,張邦昌最後也成不了大金的重臣,當上了皇帝也沒有用,還是要冊立趙氏家族的後代為皇帝為好。如果金人一定非立張邦昌為帝,“則京師之民可服,天下之民不可服,京師之宗子可滅,天下之宗子不可滅”。

    在當時,宋朝被俘虜的大臣們只有少數的幾個保持了不屈的氣節,像秦檜這樣在關鍵時刻還能忠心護主的確實屬於鳳毛麟角,並且秦檜冒的危險很大,因為宗翰與宗望已經下定決心不立趙氏,並且放出話來誰不支援張邦昌就懲罰誰。當時大臣差不多都被嚇得發抖,沒人敢道個“不”字,這個時刻再上書就需要很大的勇氣了,秦檜這張申狀當真是如一顆重磅炸彈,朝野上下,人人都贊他是個“忠臣”。

    可以說秦檜若不站出來上書要保趙氏,就不大可能會被擄去北方受苦受罪,或許還會在張邦昌偽政權或者偽齊政府裡做大官享受榮華富貴。從秦檜提出對金人割地賠款的四條意見到反對金人冊立張邦昌為帝,完全就是一個忠於國家的愛國者。

    如果不再有下面的故事,在歷史上就會留下不屈不撓的忠臣義士秦檜的光輝形象,“宋體”的書法會叫做“秦體”,西湖邊也少了一個跪了幾百年的鐵像,但是還是那句話,歷史不容假設。可能秦檜在地底下會幽幽地說,人生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

    靖康二年(1127),金人以秦檜反對冊立張邦昌為藉口,將他捉去。同被捉去的還有他的妻子王氏及幾個侍從,和宋徽宗等人一起被押解到了北方。秦檜的青少年時代是在相當窘迫的環境裡度過的,由於想改變自己的命運,他的性格里多了許多的狡黠和於練。在他當官的前面十幾年裡,因為官職比較低微,也較多地接觸到民間的疾苦,還保留有正直的品質,加上亡國的屈辱衝擊著當時的每一個人,對於皇帝廢立的事情秦檜才會有如此激烈的反應。

    但是,在秦檜隨著宋徽宗押解到北方以後,他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在北方看到了因為戰爭造成的千里赤地,以及老百姓的流離失所,更多的是金兵如狼似虎的戰鬥力。這使他改變了以前對趙宋愚忠的想法,認為抗金增加的只是老百姓的苦難,雙方和議在秦檜看來可能是最佳的結果,尤其是對於處於劣勢地位的南宋有利,“抗金必敗”成了秦檜的座右銘。於是,秦檜就採取了抗日戰爭初期大漢奸汪精衛採取的政策“曲線救國”,在今後的政治生涯中以促進宋金雙方"和議"為主要目的。

    再加上秦檜出身很平庸,靠的是"攀高枝"以及機緣巧合才混到了御史中丞這樣的高階幹部,只要能夠達到自己的目的,採取何種手段都是無所謂的事情。就這樣,秦檜改變了以前的強硬立場,反而開始採取委曲求全的手段來達到忠心於皇帝的目的。

    秦檜曾經用厚禮賄賂宗翰,表明自己已經不是以前的那樣“一根筋",已經開始準備“曲線救國”了。宗翰周圍攀附的漢族知識分子很多,他知道漢族有“文人相輕"的傳統,擔心這些人太多會“人多事亂,雞多不下蛋”,就把秦檜送給他的遠房叔叔完顏昌(撻懶)任用。

    這時的完顏昌羽翼還沒有豐滿,見到秦檜這樣的人中龍鳳可謂是“久旱逢甘雨,對秦檜這樣的“宋朝通”非常欣賞。從此,秦檜亦步亦趨地追隨著完顏昌,逐漸成為他的核心幕僚。

    建炎四年(1130),完顏昌帶兵進攻楚州(今江蘇淮安),命秦檜與大軍同行。此時的完顏昌準備與久攻不下的南宋議和,讓南宋作為金國的附庸國並且聽命於自己,這樣他就可以憑藉這個與宗翰在金國中爭奪控制權。完顏昌準備把秦檜派回到南宋,讓秦檜在朝廷內部配合自己,內外勾結,使南宋成為自己的勢力範圍。此時,秦檜賣身投靠女真貴族的面目,在南宋朝野還未徹底暴露,在宋高宗以及大臣中還是以前的“秦御史”的光輝形象,所以金統治者把秦檜作為合適的人選了。

  • 4 # 帝國的臉譜

    秦檜當年還真是個憤青,而且還不是一般的憤青,他是在國家民族遭到前所未有的災難的時候,發自肺腑怒吼的憤青!

    其實在當年,秦檜的人生理想與周圍的讀書人一樣遠大。秦檜是今天江蘇南京人,生於1090年,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考上進士,從此進入北宋官場。

    1126,金人長驅直入,兵臨開封城下,宋徽宗和那些大臣們慌作一團,宋徽宗更是毫無擔當,他把皇帝大位傳給了兒子趙桓(宋欽宗),就趕快逃了。宋欽宗任李綱為京城留守,組織抗金。

    當時,宋徽宗逃了,蔡京、童貫他們也逃了,還有很多大臣想逃而沒法逃,可謂人心渙散。就在這種大難臨頭各自飛的危急關頭,秦檜以太學學正這樣一個小官之身,向皇帝宋欽宗上書,提出幾條建議:一是對不可向金兵示弱;二是不可寄希望於議和;三是不可讓金兵知道虛實。這時候,你看秦檜是多麼的正義。後來,金兵攻城不下,便讓宋朝賠點錢,然後退兵了。

    1127年,金人又一次侵略宋朝,並要求宋朝割讓太原、中山、河間等三地。宋欽宗與大臣們商議,大臣中贊同割地議和的達70多人,主張抵抗、反對割地的只有36人,而秦檜就是這36人之一,他主張堅決抵抗。這時候,秦檜是多麼的堅定!

    金人滅亡北宋之後,打算立北宋原宰相張邦昌為帝,作為傀儡政權,並且讓北宋的大臣們走擁立的程式,用刀槍逼近他們簽字,大臣李若水因拒絕簽字、痛罵金將完顏宗翰,結果被殺。秦檜當時也拒絕簽字,而且向完顏宗翰寫信《乞存趙氏議狀》,要求繼續保持趙氏為皇帝,而且在狀中說:“如必立邦昌,則京師之民可服,而天下之民不可服;京師之宗子可滅,而天下之宗子不可滅也。檜不顧斧鉞之誅、戮族之患,為元帥言兩朝之利害,望稽考古今,深鑑忠言,復嗣君之位,以安四方之民。非特大宋蒙福,實大金萬世之利也。”這時候,秦檜是多麼的憤青,多麼的正義凜然!

    秦檜被俘北去,隨宋徽宗、宋欽宗關在今天的遼寧昌圖,完顏宗翰發現秦檜的文才好,就將他推薦給金主吳乞買,吳乞買將秦檜安排到自己弟弟撻懶軍前效力,秦檜深得撻懶信任。

    1130年,秦檜北去4年後,忽然攜家南歸,完好無損。從此,一切都變了,因為,他帶回的是“南人歸南,北人歸北”的投降金人的主張,並由一個憤青,變成了倍受爭議的奸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買榮耀30s還是vivos6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