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老師談健康

    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是由於心臟搏出衰竭,不能維持最低限度的心排出量,導致器官和組織供血不足,因而出現一系列代謝和功能障礙綜合徵。心源性休克發病的中心環節是心輸出量降低,血壓下降,外圍阻力增高。

    【病因】

    最常見的病因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所致的休克,其病死率達80%~100%;其次,有不穩定型心絞痛、心肌炎、心肌或心臟瓣膜損害致嚴重心律失常、心包填塞以及心臟收縮或舒張功能障礙。

    【診斷要點】

    (一)臨床表現

    1.意識與精神

    早期煩躁、焦慮、激動、輾轉不安、呼吸急促,血壓降至9.3kPa(70mmHg)以下時,表現為目光無神、精神萎靡、表情淡漠、反應遲鈍,意識模糊甚至昏迷。

    2.面板溫度

    面色蒼白,皮膚髮花,口唇、甲床輕度紫紺,四肢溼冷,重則大汗淋漓。

    3.血壓

    既往無高血壓者,收縮壓降至10.7kPa (80mmHg)以下,脈壓小於4kPa(30mmHg);既往有高血壓病史者,收縮壓較前下降10.7kPa (80mmHg)以上,脈壓差小於4kPa (30mmHg)。

    4.脈搏

    脈細數無力,心律不齊,脈率≥100次/min,嚴重時脈沉細或摸不到。

    5.中心靜脈壓(CVP)

    初期略升高,休克進一步發展可以降低。

    6.尿量

    尿量在30ml/h左右,甚至無尿。

    7.肺毛細血管楔嵌壓(PCWP)

    正常0.665~1.20kPa (5~9mmHg),主要反映左心室壓力,>2.26kPa(17mmHg)即有肺瘀血,>3.33kPa (25mmHg)可出現肺水腫。

    (二)實驗室和輔助檢查

    1.血常規

    失水病人則發生血液濃縮,紅細胞計數增高,血細胞比容增加,白細胞計數一般增高,有出血傾向者血小板計數減少,凝血酶原時間延長,血漿魚精蛋白副凝試驗(3P)陽性。

    2.血液生化檢查

    血糖升高,pH降低,二氧化碳結合力降低,腎功能減退時尿素氮、血鉀升高;肝功能減退時轉氨酶、乳酸脫氫酶升高;肺衰時動脈血氧分壓顯著降低。血乳酸>2.0mol/L。

    3.尿常規

    隨著腎臟的變化尿中可出現蛋白、紅細胞、管型。

    4.心電圖

    可有冠狀動脈明顯供血不足,如ST段下降,T波低平或倒置,可有類似心肌梗死的變化。

    (三)診斷標準

    (1)有心臟或心包原發病的存在並有加重惡化、影響心射血的依據。

    (2)休克的診斷

    ①休克早期:收縮壓下降,心率增快,面板溫度降低,尿量減少(30ml/h)。

    ②休克中期:表情淡漠,收縮壓降至10.7kPa (80mmHg)以下,脈壓小於2.7kPa (20mmHg),尿量20ml/h以下,嚴重者昏迷。

    ④同時結合血流動力學監測:如動脈壓測定、CVP、PWP、動脈血乳酸測定及血漿膠體滲透壓。

    (四)臨床分型

    1.按起病方式分為:

    (1)早髮型休克:指AMI後即刻或數小時內出現的休克。

    (2)遲髮型休克:指AMI後數小時及至數天或10天后發生的休克。即在治療過程中發生的休克。

    2.按周圍血管阻力的高低分為:

    (1)冷厥型:心排出量降低,周圍血管阻力高。主要表現為面板蒼白、四肢厥冷尿少、意識改變。宜用血管擴張劑治療。

    (2)溫暖型:心排出量降低,周圍血管阻力偏低。主要表現為面板四肢溫暖,尿無明顯減少。宜用血管收縮劑治療。

    (3)中間型:介於兩者之間。

    (五)鑑別診斷

    【急救與治療】

    (一)病因治療

    某些心源性休克透過對其病因的治療,可使休克得到緩解,甚至治癒。如急性心臟壓塞的心包穿刺放液、放血術或手術治療;嚴重心律失常的抗心律失常治療等,但大部分心源性休克者的病因治療,目前尚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因而病因治療常居次要地位。

    (二)一般治療

    1.體位

    平臥,伴有左心衰時半臥位,注意保暖,空氣流通。

    2.監護

    人工和儀器監護神志、心率、心律、呼吸、血壓及心電圖波型。

    3.吸氧

    鼻導管或面罩給氧,3~5L/min流量較適宜。

    4.建立靜脈輸液通路

    休克搶救務必先建立靜脈給藥通路,以便及時用藥。

    5.止痛

    立即用嗎啡5~10mg肌注或杜冷丁50~100mg肌注。

    6.鎮靜

    消除惡心、嘔吐及其他不適,發熱者物理降溫。

    7.補充血容量

    補液時可根據中心靜脈壓(CVP)水平,一般<0.98kPa (10cmH2O)時即可補液,如< 0.49kPa (5cmH2O),為血容量不足,輸液可稍快些;如>1.48kPa (15cmH2O)時,則需測定PWP,如PWP<2.0kPa (15mmHg),仍繼續補液;如PWP>2.0kPa或補液後PWP迅速升高,則停止輸液,給血管擴張劑。如無條件監測,可密切觀察呼吸或肺部聽診,如有新產生的囉音或原有囉音增多,必須減慢或停止輸液並給予血管擴張劑。

    近年來多數傾向於先選用晶體液(生理鹽水或平衡鹽液),然後再用膠體液(右旋糖酐或血漿代用品)。亦有人首選低分子右旋糖酐,滴液量開始按10mg/(kg·次),於2h內滴完。CVP保持在0.78~1.18kPa (8~12cmH2O),因低分子右旋糖酐有增容作用,有利於增加心排血量,亦可改善微迴圈和防止血栓形成。但應注意用量過大,時間過長易引起血小板破壞和出、凝血時間異常。706代血漿擴容效果較右旋糖酐強2倍,副作用少,亦可選用。維持階段可用葡萄糖液。

    8.糾正酸中毒

    碳酸氫鈉為首選藥物,其用法和劑量參考“感染性休克”部分。

    (三)控制心衰

    如其他治療包括利尿劑、多巴胺等治療無效,或同時有心衰及心臟擴大,急性肺水腫,心房顫動、撲動、室上性心動過速(簡稱室上速)等情況,而有必要應用洋地黃時,劑量宜偏小,一般為常用量的1/2~2/3,嚴密觀察毒性反應。

    1.毒毛花苷K

    首劑0.25mg加在5%葡萄糖20~40ml液中靜注,要慢注,如效果不佳時,可重複給藥0.125mg,第1天總量不宜超過0.5mg。

    2.西地蘭

    首劑0.4mg,每4~6h可再給0.2mg,第1天總量不超過0.8mg。

    (四)血管活性藥物的應用

    縮血管藥物多用於低阻力型休克,即暖休克。而擴血管藥物多用於低排高阻型休克,即冷休克。

    1.縮血管藥物

    休克一旦確診,即可用縮血管藥物,特別是低阻力型休克(暖休克),使血壓維持在12.0~13.3kPa (90~100mmHg),以保證重要臟器的血流灌注。-般宜選用多巴胺10~30mg加入5%葡萄糖液100ml靜脈滴注。因它既可使心肌收縮力增強,亦可使周圍小血管收縮,而對內臟動脈有擴張作用。大劑量時對內臟血管也有收縮作用。如血壓較低,宜選用間羥胺10~30mg加入5%葡萄糖液100ml靜滴。它對小動脈收縮較強,可使血壓升高明顯。通常是這兩種藥聯合應用。

    上述藥物用藥後效果不明顯時,可考慮選用去甲腎上腺素0.5~1.0mg加入5%葡萄糖液100ml液中靜滴。因其收縮血管明顯,增加心臟後負荷,多數人主張與酚妥拉明0.5~5mg合用,以減輕去甲腎上腺素的不良作用。有心衰或以心衰為主的休克,宜選用多巴酚丁胺,它可增加心排血量,改善心功能,但對外周血管作用不明顯。一般多先選用多巴胺。

    2.擴血管藥物

    心源性休克用擴血管藥治療的目的,在於減輕心臟的前、後負荷和改善微迴圈。它最適用於無嚴重低血壓的低心排出量,左室充盈壓高和肺水腫。

    常用藥有硝普鈉、酚妥拉明和硝酸甘油。

    硝普鈉 5~10mg加入5%葡萄糖液100ml中靜滴,15~100μg/min,可根據血壓調整滴數。此藥有擴張動脈減輕前、後負荷作用。易引起低血壓,用藥時避光。如血壓下降明顯,可與多巴胺合用。

    酚妥拉明 常用量10~20mg加入5%葡萄糖液100ml中靜滴,一般為0.3~0.5mg/min。主要用於降低小動脈阻力,減輕後負荷。

    硝酸甘油 常用量5~10mg加入5%葡萄糖液靜滴,一般15~25mg/min,主要用於降低前負荷,改善肺瘀血。

    3.1.6-二磷酸果糖(FDP)

    FDP是一種生物物質,進入人體後與細胞膜相互作用,能加強細胞內高能基團的重建,提高細胞內酶的活性,促進葡萄糖代謝,提高細胞能量,促進K+向細胞內流,恢復細胞內的極化狀態,減輕細胞內酸中毒,從而加強心肌收縮能力。

    近年來FDP廣泛應用於治療休克、心肌梗死,常用10%溶液靜滴,每瓶含FDP5g,使用時用無菌注射用水50ml溶勻,每日10~30g,分2~3次滴注,5~7日為一療程。

    (五)抗心律失常藥

    嚴重心律失常所致的休克,應立即處理心律失常,選擇抗心律失常藥物:

    (1)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屏氣、壓迫頸動脈竇法無效時選擇適當藥物。

    (2)室性心動過速:常用利多卡因、美西律。(參考心律失常節)

    (3)室性顫動:按心臟驟停處理。

    (六)中醫藥治療

    (1)先針刺人中、十宣,強刺激留針:每4~5min捻針一次,如仍不見效,再加刺內關、足三里。

    (2)生脈散(人參、麥冬、五味子):煎劑口服,生脈散注射液每次4~8ml靜注。四逆湯用煎劑(附子、乾薑、炙甘草加人參)可補益並增強療效。

    (3)參附青注射液:由人參、附子、青皮三味製成的注射劑,對冷休克尤為適宜。用10~20ml加入5%葡萄糖液20~30ml靜注或20~60ml加入500ml液體緩慢靜滴維持。

    (七)外科治療

    心源性休克常見於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兇險,傳統藥物治療效果欠佳。雖結合主動脈內氣囊反搏術(LABP)或體外反搏治療,但住院病死率仍高達80%~90%。近年來,進入冠脈再灌注治療時代,使心源性休克病人的存活率明顯提高,受到臨床重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自然的親密“朋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