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DDG的老船塢
-
2 # 利刃號
二戰期間日本並不是大家以為的那樣一根筋,至少在珍珠港事件之後日本海軍高層已經意識到海戰的變化,而航母的建造在中途島之戰以後成為日本軍工業的主要任務,同時建造的大和級戰列艦的3號艦“信濃”號被改為航母。這說明在二戰期間尤其是太平洋戰爭短暫的3年多里,日本已經徹底轉變了航母和戰列艦之間的認識。只是日本有限的工業實力不允許它在3年中彌補自己的錯誤,而其他海軍強國中幾乎清一色的偏重於戰列艦的建造。只有美國有條件快速拋棄戰列艦大批次的建造航母。
義大利在地中海海戰中全部主力都是戰列艦和巡洋艦,它的航母僅僅建造成型戰爭就結束了;而德國更是連完成“齊柏林”號航母的能力都沒有,英國在開戰之初卻是裝備了十幾艘航母,但是這些航母並不像日本航母那樣符合現代化海戰的需要,沒有合理的艦載機機型搭配也沒有效能先進的艦載機可用,因此在印度洋海戰中被南雲忠一的機動艦隊打得落花流水,這同樣能夠說明英華人不重視航母而熱衷於鉅艦大炮,隨著Z艦隊一起覆滅在馬來海域的“菲利普斯”海軍中將致死都堅信飛機打不過戰列艦。
可見執著於鉅艦大炮注意的國家不僅僅是日本一個,而是整個海軍歷史的慣性。美華人真正正視航母是從珊瑚海海戰開始的,在珊瑚海海戰中美國損失了噸位巨大的“薩拉託加”號航母,而日本僅僅損失一搜過時的小型航母,這使得美海軍高層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但是美國國內有強大的造船業支援海軍轉型,效能超現代化的“埃塞克斯”級航母一口氣建造了17艘之多,在二戰之後又陸續建造了7艘,是有史以來建造數量最多的艦隊航母型號,再加上其他護航航母的出現美海軍毫無懸念的走在了航母作戰的領先地位,但是這並不能證明美國海戰思維轉變的有多快,只是工業實力較強而已,在鉅艦大炮主義慣性下最早解脫出來的還是日本海軍。
-
3 # 相逢天劫
看不下去了,鬼子二戰根本沒有大力發展大炮鉅艦,太平洋爆發時他們總共有12艘戰列艦,其中10艘是幾十年前建造的,只有大和武藏是新的,而且是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開始的建造,戰爭開始後才服役罷了。之後再也沒有建造新戰列艦。倒是美國一艘接一艘的下水了很多新式戰列艦。
-
4 # 兵器世界
日本在二戰前後發展的軍艦中並沒有多少是傳統的鉅艦大炮主義產物,反倒是航空母艦的發展被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上,二戰期間完工的戰列艦隻有大和號、武藏號,金剛級、長門級、扶桑級戰列艦都是二戰之前建造的。日本建成的和在建的航母數量遠在這些戰列艦之上。
1.蒼龍級,蒼龍號、飛龍號
蒼龍級航母在聯合艦隊中的地位絲毫不比赤城、加賀差多少,它們同樣是南雲忠一機動艦隊的核心力量。也是日本最早的現代化航母之一,它們的設計借鑑了赤城、加賀的使用經驗、修正了其中的不足,也是在他們的基礎之上日本又開發出“翔鶴級”航空母艦。1942年6月兩艘蒼龍級航母在中途島海戰中全部沉沒。
飛龍號圖片欣賞,起初兩艘龍級航母的艦島位置是不一樣的,一個在左一個在右,但是在使用過程中都被改成右置。
3.翔鶴級,瑞鶴號、翔鶴號
該級艦的排水量達到了32618噸艦,長257米、寬29米,最大航速34.2節是二戰期間最快的軍用船隻之一,可搭載72架艦載機另外還有12架貯存。先後參加了威克島戰役、印度洋戰役 、珊瑚海戰役、馬里亞納戰役,由於飛龍級航母非常成功且是翔鶴級航母的設計參考,因此翔鶴級航母成為聯合艦隊最成功的航母之一。
4.隼鷹號
5.雲鷹號
6.瑞鳳號
7.千歲號
8.千代田號
9.龍驤號
10.伊吹號
11.雲龍號
12.笠置號
13.鳳號
14.鳳翔號
15.葛城號
16.翔鶴號
17.祥鳳號
18.加賀號
19.赤城號
20.天城號
21.信濃號
22.海鷹號
23.龍鳳號
24.飛鷹號
25.神鷹號
26.鷹號
27. 衝鷹號
28.生駒號
29.阿蘇號,最奇葩的航母
-
5 # 深度工場
有網友問:二戰日本海軍為什麼要大力發展鉅艦大炮? 其實不僅僅是日本,美國,英國,德國都在二戰時期,全力發展自己的戰列艦部隊,建造越來越多的鉅艦大炮。
蘇聯也很想建造戰列艦,只不過當時的實力還不夠而已。這和日本海軍思想僵化沒有關係,當時全世界海軍強國都是如此。二戰,美國建造了22艘戰列艦,比所有國家都要多。
因為,戰列艦在哪個時代,還是不可替代的。海上炮戰,無論巡洋艦,驅逐艦,還是重型巡洋艦,都遠遠不是戰列艦的對手。戰列艦的優勢,就好像是重型坦克碾壓輕型坦克。你不能保證,在所有戰場,都有幾艘航母可以助戰。
海上炮戰不可避免,那麼,戰列艦就會非常重要。另外,對岸轟擊,掩護登陸戰,戰列艦同樣非常重要。美軍甚至把戰列艦開到距離海岸3000米距離,進行超近距離重炮轟擊,打擊對手堅固防禦陣地。
此外,戰列艦還是非常有效的防空平臺,戰列艦在二戰的防空能力,遠遠強於其他任何水面軍艦。同時,也能更好的保護航母的安全。
到了冷戰時期,美蘇的導彈巡洋艦出現,才徹底淘汰了戰列艦,導彈巡洋艦代替了當時戰列艦的角色。而現在這個角色是神盾級驅逐艦來承擔的。難道就因為航母可以反艦,可以空戰,同樣價格昂貴的神盾艦就要淘汰掉?
戰列艦也是一樣的道理,在二戰時期的海戰戰場,戰列艦的角色無法取代。難道還想開著幾艘巡洋艦驅逐艦,去襲擊對手有戰列艦保護的登陸船隊?
回覆列表
首先要明確的一點就是,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並沒有大力發展鉅艦大炮,而是轉而發展航空兵,實際上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除了即將完工的大和號和武藏號外,再沒有建造戰列艦的計劃,相反航空母艦的建造和改造計劃卻有很多,例如郵輪改造的艦隊航母隼鷹級,改造的大鷹型護航航母,潛艇支援艦改造的祥鳳級輕型航空母艦,水機母艦改造的輕型航空母艦千歲級,新造的大鳳級和雲龍級航母,甚至大和級三號艦信濃號也被改造為航母,林林總總建造的航母也不少了,但是,日本的工業和造船能力並沒有能力支援日本海軍在戰時與美國比拼海軍航空兵發展,戰況也導致日本海軍航空兵訓練體系每況愈下,實際上當信濃號和雲龍級前三艘建成時,日本海軍甚至湊不出合格的艦載機飛行員來組建艦載航空隊!甚至只能把新航母拿來當運輸艦使用。所以說日本在戰爭爆發之後,對於航空母艦非不為也,實不能也。
日本海軍末代航母雲龍級雲龍號,建成時日本海軍已經沒有合格的艦載機飛行員可供編制其航空隊了,確切說,當時日本合格的艦載機飛行員已經連倖存的老航母的航空隊編制都填不滿了
信濃號航空母艦,出航即擊沉的典型,可以看到明顯的大和級艦體特徵
實際上,個人認為,指責戰前各國不重視發展艦隊航空兵,頗有點第七個餅吃飽了所以前六個都白吃了的味道,艦隊航空兵作為一戰末期新出現的兵種,在整個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初中期在技戰術上都呈現出不成熟的狀態,實際上當時航母主要集中在美日英手中,但是英國過早成立了統管一切會飛的東西的一元化獨立空軍,導致空有一堆航母,艦載航空兵卻一蹶不振(凡是過早成立獨立空軍的國家都面臨海軍航空乃至海上航空一蹶不振的問題,所以說過早的獨立空軍不是什麼好東西,更不是高瞻遠矚),美日在戰前則沒少給航空母艦和艦載航空兵投資,但是技戰術發展都是有一個過程的,早期的艦載機受限於發動機和材料技術航程航速載荷都非常有限,難堪大任,同時美日雙方在整個二十年代都只有實驗性質的輕型航母服役,在航母甲板運作和戰術上的探討受到很大的限制,直到二十年代末列剋星敦級和赤城/加賀號服役,美日海軍才具備了真正在大規模演習中探討航空母艦特混艦隊編組及戰術運用,大型航空母艦甲板運作的條件,但是當時的艦載機技術依然低下,直到30年代末期到40年代初,以97艦攻,99艦爆,TBD,SBD為代表的配備大馬力發動機的單翼全金屬艦載機出現,航母才真正具備了合格的打擊能力。
建成時的列剋星敦號航空母艦,列剋星敦號的服役使得美國海軍開始有能力真正實驗大型航母運作和戰術,照片上可以看到其艦島前方的8英寸主炮,這個配置現在看起來很可笑,但是在艦載機效能嚴重不足的時代這種自衛手段還是有其存在意義的,在艦隊問題演習中列剋星敦級不止一次因天氣等原因落入了對方巡洋艦甚至戰列艦的火炮射程中,二戰初期皇家海軍光榮號航空母艦被沙恩霍斯特號和格奈森諾號戰列巡洋艦擊沉的戰例也說明了這一危險的存在
建成時的赤城號航母,可以明顯看到三段式飛行甲板這也是早期航母設計不成熟的體現,實際上美日航母設計成熟要到約克城級和翔鶴級了。
中島B5N 97式艦載攻擊機和道格拉斯SBD俯衝轟炸機,這些配備大馬力發動機的全金屬單翼艦載機使得航母第一次擁有了靠譜的打擊能力
在航母的打擊能力得到戰爭驗證之前,說實話,各國的決策機關都不敢把寶壓在這個新生事物上,無他,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這樣關乎國運的大事,除了紅眼賭徒之外,誰敢把寶都壓在一個還沒有得到真正檢驗的新生事物上?持續大量投資進行研究就已經是非常重視了,而在新生事物成熟到足以投入實用,壯大到足以承擔主要任務之前,繼續發展已成熟的體系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這是符合正常人類認知程式的,實際上貿然搞創新翻船的遠比成功的多,只不過人們總是願意記住成功的而已。
在二戰爆發到太平洋戰爭爆發兩年左右時間裡,實際投入戰鬥的只有英國艦載航空兵,但是英國艦載航空兵經過獨立一元化的皇家空軍蹂躪近二十年,最慘的時候被皇家空軍之父特倫查德根據戰略轟炸制勝論裁撤到只剩五個中隊,連皇家海軍航空母艦可憐的機庫都填不滿,艦載機技術發展和航空母艦戰術發展停滯不前,直到二戰前期皇家海軍艦載航空兵仍在使用劍魚這種飛行網兜作為艦載攻擊機主力機種,一次出動也不過十幾架飛機,技戰術水平都停留在三十年代中前期,這導致皇家海軍艦隊航空兵在戰爭前期的表現完全符合美日海軍在三十年代對航空母艦的定位,即僅次於戰列艦隊的次等主力艦,前衛艦隊的核心,主要的輔助攻擊力量,對於將艦隊航空兵提升到絕對主力地位毫無參考價值。
費爾雷劍魚式魚雷轟炸機,被皇家海軍艦隊航空兵飛行員戲稱為飛行網兜,這種過時的艦載機構成了皇家空軍在二戰前期的主要攻擊力量,而且一次出動數量也不過十多架而已
無論從理論還是實踐角度看,苛責美日海軍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仍然在發展戰列艦是一種典型的事後諸葛亮行為,畢竟兩國海軍在二戰爆發時和戰爭初期才獲得可稱得上靠譜的艦載機群,英國艦隊航空兵在戰爭初期的表現也完全沒有說服力,美日雙方繼續建造戰列艦也不是什麼說不過去的事情,日本實際上輸在戰爭期間海軍航空兵發展的國力比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