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獅
-
2 # 不散不司
1.少年易衝動,好勝心強,殺戮的渴望也強烈,在當時的環境下,他們對死亡的恐懼相對更少一些。
2.納粹覺得這樣可以出其不意,出奇制勝。
兒童少年的出現只能說明戰爭的殘酷和納粹的血腥。
-
3 # 特工譚雅
當盟軍打到柏林的時候,昔日的納粹帝國已經窮途末路了,所有男人已經陣亡在最後陣地;納粹德國徵用大批青少年士兵也是無奈之舉,垂死掙扎
-
4 # 木易中則歷史堂
主要是以下幾點原因:
一、經過幾年的蘇德戰爭,德軍大量士兵陣亡,兵員大量缺乏,為了儘快彌補兵力差距,大量徵召青少年士兵。這是最主要的原因。
二、柏林戰役在柏林爆發,德軍不可能快速集結,只有在當地徵召士兵。
三、青少年被納粹洗腦嚴重,更加堅定,狂熱。
-
5 # 薩沙
大家注意這個孩子,他也獲得了一枚二級鐵十字勳章。只有在戰鬥中,有一次勇敢的表現,才能獲得這種勳章。資料介紹,這個孩子擊毀了2輛蘇軍坦克。
這主要是柏林戰役中,有人民衝鋒隊的參戰。
人民衝鋒隊是德國的民兵武裝,基本都是本來不符合參軍條件的老百姓。
以往人民衝鋒隊沒有參加過任何戰役,主要是他們沒有合適的武器,也沒有作戰經驗,上戰場只能送死。
但柏林戰役是最後一戰,所以人民衝鋒隊也被編組上了戰場。
此戰大約有4萬人民衝鋒隊參加了戰役,到柏林戰役結束死亡了一半人。
人民衝鋒隊的成分複雜,以營為單位,共有600多人。
1個營分為4個大隊:
第1大隊:多是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老兵,很多年齡已經超過50歲。
第2大隊:25到50歲沒有上戰場的男性。他們之所以沒有去前線,是因為多在各種軍方的工廠或者農場工作,也是戰爭的重要勞動力。但柏林是最後一戰,已經不再需要勞動力。即便如此,他們一般是就地服役,平時仍然需要去工廠上班,只要打仗時才進入部隊。
第3大隊:出生於1925年至1928年且尚未在國防軍或黨衛軍中服役的男子。這些都是年輕人甚至少年,年齡最大的不過20歲,最小的才16歲。原則上,德軍未滿18歲不能參軍,所以大量16到18歲的少年都編入這個大隊。他們基本都是希特勒青年團的成員,該團是14到18歲的德國男性。而只有超過16歲才可以編入人民衝鋒隊。
第4大隊:殘疾軍人。這些人不能作戰,主要負責後方的保衛、巡邏工作,只是形式上的參軍。
大家看到柏林戰役中出現的孩子,主要就是第3大隊的人,很多隻有16歲或者17歲。
因白人很多是娃娃臉,16歲看起來會讓人覺得只有十三四歲,很小的。
這些孩子預計有數千人,傷亡自然也不少。
其實,人民衝鋒隊主要是宣傳和凝聚民眾性質,沒人認為他們能夠發揮什麼作用。
除了沒有好的訓練以外,人民衝鋒隊也缺乏武器,甚至手持獵槍和射擊比賽步槍作戰,他們的一些手榴彈竟然是水泥甚至木頭製造。
除了人民衝鋒隊以外,還有一些希特勒青年團的少年要求參加德軍。
出於鼓舞士氣的考慮,希特勒青年團組建了戰鬥部隊,很多孩子僅有14歲甚至12歲,負責守衛最後防線。
在戰役最後時期,柏林防衛司令官魏德林將軍,強行命令解散這些部隊,不讓孩子們去送死。可惜當時資訊混亂,只有部分部隊解散,一些孩子還是參戰。
這些就是我們看到照片中的娃娃德軍。
-
6 # 軍武小咖
“誰會把孩子推向必死無疑的境地?只有瘋子才會這麼做”這是二戰被稱為“救火隊長”朱可夫元帥在評價德軍孩子兵時說過的話。
1943年夏,感覺到兵源壓力的希特勒批准了由黨衛軍徵兵局局長貝格和帝國青年局制定的一份計劃書,計劃將1926年出生的團員編為一個師的。透過6個月的基本訓練,到了9月1日就有多達1.6萬名團員入伍,他們被編入了希特勒青年團裝甲擲彈師,後又改名為希特勒青年團裝甲師。10月下旬編制最終定名為黨衛軍第12裝甲師,希特勒這個瘋子正式將這群不滿18歲的孩子送上了覆滅之路。
這些孩子雖然年紀不大,但是由於處於希特勒的強勢宣傳下,對希特勒絕對忠誠,並且悍不畏死,作戰精神甚至比成年人狂熱很多。1944年4月,第12裝甲師參加了著名的諾曼底戰役,但是由於盟軍的優勢兵力,苦戰多日後不得不在卡昂地區進行防禦作戰,後又在法萊斯地區同盟軍血戰,在戰鬥時這些孩子往往身上綁著炸藥,跑出掩體,同盟軍同歸於盡。到了7月9日,第12裝甲師的傷亡已經達到了驚人的12000人,重武器消耗殆盡,到了8月15日第12裝甲師就只剩下了500人。從此德國再也沒有組建成編制的青年師,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納粹放棄了讓青少年參戰的決策,恰恰相反,由於發現了青少年對納粹盲目崇拜,並且有比成年人狂熱的多的作戰精神,於是在柏林戰役中,又有孩子被送上前線,打算讓他們對蘇聯的鋼鐵洪流進行自殺式的襲擊,這些孩子甚至連槍都拿不穩,沒辦法只能在戰場的硝煙中等待被蘇聯人俘虜或者射殺的命運。
-
7 # 不正經的軍棍
注意一個問題,這些孩子兵,並不被當成是德軍,無論從德國眼裡,還是盟軍眼裡,他們都不是軍人,頂多是一群抵抗分子而已。
納粹一直有個希特勒青年團的組織,德國的準軍事組織,在1943年,在這個組織裡又成立了黨衛軍12裝甲師。第12裝甲師在戰場上和其他德軍一樣,參與作戰。
而到了柏林,參與柏林防禦的有希特勒青年團,還有人民衝鋒隊。起初,人民衝鋒隊裡只有退伍軍人,後來老弱病殘都參加了,這就是所謂的想打個人民戰爭。
無論是人民衝鋒隊,還是希特勒青年團,都不是軍人,甚至連準軍事組織都不算。
帝國陷落裡,一個德軍將領視察,看見一群穿著老百姓服裝的人衝鋒,德軍將領問,這些都是什麼人?別人告訴他,這是黨衛軍組織的人民衝鋒隊。趕緊讓他們回來,這是送死。
德軍是很心高氣傲的,他們的將軍大多都是一群貴族,那這些貴族手下的國防軍士兵,也都心高氣傲的。他們認為,打仗應該是貴族的事情,小老百姓不應該參與。
按照德軍的思維,一個人進入軍營,首先就得訓練兩年,掌握了技能,才能算是士兵。再把這些人整合,服從命令,聽從指揮,相互配合,講究策略,這才是軍隊,那麼這些孩子,在德軍眼裡,就不是兵。整個國民突擊隊,德軍都不把他們當兵看,不是一個什麼廚子小販之類的就能被稱作士兵的,德軍傲氣著呢。
而柏林戰役,這是帝國最後時刻,再往前看,德軍中可沒那一大堆孩子在前線打仗,國防軍才不要呢,不會讓他們服役的。而柏林戰役,那些孩子,都是黨衛軍指揮的。希特勒、戈培爾,在柏林戰役期間,都進行了大量動員,主要是德國的16-60歲的男性,德國的老頭什麼的,也都拿起了槍,男女老少加一起,四萬多人吧。
這些國民突擊隊裡,不光有孩子,還有老頭。國民突擊隊,也是分等級的,第一檔就是這些退伍軍人,其次是那些青少年,然後是那些老弱病殘。這些老弱病殘都躲不過,就別提那些孩子了。
回覆列表
戰爭從不放過任何人,哪怕他只是個孩子,從古至今,幾乎所有的戰場之上都充溢著“娃娃兵”、“少年兵”的身影。
1922年,德國納粹元首希特勒創立一直由青少年組成的部隊,團名為“阿道夫希特勒少年衝鋒隊”,以德國慕尼黑為重點培訓基地,對其進行訓練。到了1926年納粹黨得到更多支援,重組以後,將少年衝鋒隊正式更命為“德意志勞動青年的希特勒青年團”。希特勒委派庫爾特.格魯伯為負責人,重點擴充青年團的勢力。
青年團被灌輸“雅利安超人”的無上光榮使命,必須奉行和堅守反猶主義,他們被教導“一切損害民族利益均出於貪婪的猶太人”。實際行動上,他們忠於元首希特勒的號令,他們受多方面的鬥爭及軍事培訓,卻刻意忽略理性的學術訓練與科學教育。後來,希特勒甚至默許青年團內,年長隊員體罰年幼隊員,使他們更團結及堅忍。
時至1930年,青年團數量急升超過2萬多人後,組織化更為嚴謹,團員大都由14-18歲的男孩組成,他們分配給不同的領袖帶領,慣常每星期進行一次小區集會,灌輸納粹主義之餘同時進行武裝演練。
青年團員假如受到納粹黨的肯定,會感到極為光榮,更設專門學校培訓有激進思想和忠於元首的團員,這樣有助希特勒建立極權政治之餘,終於令當時德國的反猶風潮一發不可收拾。
這些青年團員不斷被輸入戰場之上,他們沒有仁慈心可言,屠殺敵人、效忠元首是他們心中所秉持的信念。不可否認,這些青年人對於納粹德國侵犯他國和打擊對方等方面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戰場的局勢逆轉,同盟國的勝利越發明顯,而軸心國的失敗也逐漸表露。
為了讓德國輸的體面一點,已經神經質的希特勒在最後關頭還不忘當面鼓勵那些新加入青年團的少年兵,他對這些稚氣未乾的少年下達作戰命令,命令他們在柏林的大街小巷,殘簷斷壁中阻擊進犯之敵。有部分少年真的遵從了元首的命令,用自己瘦弱的血肉之軀阻攔進攻的蘇軍。
希特勒將這些少年交給負責人阿圖爾.阿克斯曼,要求他帶領這些青少年加入戰鬥。但阿克斯曼拒絕這麼做,因為這些僅有1枚“鐵拳”反坦克火箭彈和少量武器,並且嚴重缺乏訓練的小孩子們,根本無法完成作戰命令。帶著他們奔赴戰場,只能讓他們白白送死,他不願意看著這些“優秀的種子”白白犧牲。
最終,阿克斯曼沒有讓這些孩子進入戰場,而是讓他們擔負柏林外圍和城內的防守任務。當蘇軍的坦克氣勢洶洶的靠近德國少年兵防守的陣地時,這些孩子因為缺乏戰場經驗,許多人死死的抱成一團,往往還沒有來得及發射手中的“鐵拳”,就已經被坦克碾壓致死。跳出戰壕和防禦設施的孩子們朝著蘇軍胡亂開火,甚至有人用步槍射擊坦克堅硬的鋼鐵之軀,就算他們發射了火箭彈,也很難有效命中目標,反而導致自己成為被射擊目標。一旦彈藥用盡,他們就會流著淚高喊“希特勒萬歲,斯大林滅亡”的口號,等待蘇軍的射擊或者成為俘虜。
蘇軍戰士面對這些孩子時,也感到非常吃驚,但蘇軍知道戰場不是大發慈悲的地方,這些流淚的小崽子也許會拉響隱藏在身後的手榴彈,因此他們通常硬起心腸,將這些可憐的孩子們當做成年士兵殺掉,然後,繼續進攻。
戰後,許多堅守柏林的少年兵成為俘虜,他們被送到各地關押,有些少年兵成為打掃戰場的工具,甚至被要求進行排雷工作。雖然最終有不少人倖存下來,但是他們的夥伴卻永遠的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