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睡眠中是否出現異常現象
·睜眼睡覺
症狀:睡覺時眼睛半睜半閉。
醫生分析及建議:眼睛的睜開與閉合是在神經的指揮下,由幾條特殊肌肉(如提上瞼肌和眼輪匝肌)的收縮與鬆弛來完成的。如果睡眠時神經對肌肉的支配作用減弱,眼輪匝肌的張力低,或是提上瞼肌鬆弛不足,都可能導致眼睛閉合不全,留下一條縫隙。某些疾病,如急性面神經炎,也可能引起類似的徵候。
中醫學將孩子睡覺時的這種情景稱為“睡臥露睛”,認為與孩子的脾胃功能失調有關,可透過調理脾胃的途徑予以消除。除在中醫師指導下內服中藥或外貼膏藥外,家長還可用按推揉捏等手法刺激孩子身上某些穴位與部位。
·張口呼吸
症狀:睡覺時眼睛閉得很好,可嘴卻總是張著,而且在呼吸,不時出現輕微的鼾聲。
醫生分析及建議:孩子睡覺張口呼吸是種病態,對發育和健康都有一定危害,應當尋找原因給予積極糾正。孩子張口呼吸一般是由於某種疾患作祟,如鼻炎、鼻竇炎、扁桃體與增殖體肥大等。正是由於疾病的存在,導致了鼻腔阻塞,使呼吸不得不另尋通道。
張口呼吸的危害有:影響孩子面部的正常發育,導致面容變醜,如鼻根下陷、鼻翼萎縮、牙列擁擠、上前牙突出、顎蓋高拱等,同時神情呆滯,缺少表情,醫學上稱為增殖體面容。時間一長,還會株連智力發育,表現為記憶力下降,反應遲鈍,智商減低。
另外,用口腔代替鼻腔呼吸,吸入肺部的空氣就不能像透過鼻腔那樣變得溫和、溼潤。一方面會對氣管與肺泡等組織產生傷害,另一方面還會使口腔黏膜乾燥易裂,改變口腔內的正常壓力,減弱對病菌的抵抗力,誘發多種口腔疾病。
對於已養成用嘴呼吸習慣的孩子,家長除應及時帶孩子到醫院診治外,還可用以下辦法矯治:給孩子入睡時戴上口罩,口罩用4層紗布縫製,在紗布中間加一層塑膠薄膜。戴口罩時,孩子的鼻子必須露在外面。經過一段時間訓練,大多孩子能改變用嘴呼吸的不良習慣。
孩子有睡眠障礙怎麼辦
不久前,上海市兒科研究人員對市內1812名1~6歲孩子的睡眠狀況進行調查,結果表明:(1)2~3歲組孩子的平均睡眠時間均明顯低於國外同齡孩子,4~5歲組的睡眠總時間與國外相仿。(2)孩子睡眠障礙的發生率為47%,明顯高於國外1%~10%的標準。其中夢遊(指正在睡眠中的孩子突然坐起來,下床做些無目的的動作,通常發生在入睡後的前2~3小時)的發生率為2%、夢囈的發生率為25%、鼾症的發生率為17%、磨牙的發生率為19%、大於5歲的孩子遺尿症的發生率為4%、夢魘及夜驚(指入睡後不久突然坐起來,驚恐狀,數分鐘後安靜漸入睡)的發生率為12%,值得家長引起高度重視。
兒童保健專家分析認為,孩子睡眠障礙的發生和以下因素有關:
·遺傳因素
如夢遊、遺尿、夢囈、夜驚等;父母有睡眠障礙者其孩子有睡眠障礙的機率是父母無睡眠障礙孩子的2。5倍。
·入睡的依賴性
家長對幼兒哭醒採取不理不睬的態度,往往會加重幼兒的恐懼心理,從而影響睡眠;相反,幼兒睡眠一有動靜即予反應,則很容易導致其形成依賴,以致加重夜睡的症狀。
·入睡的環境質量差 如噪音、溫度和溼度等。太暖會使睡眠變淺;太冷則可由睡轉醒。
·經常更換撫養人
·家長情緒低落
·孩子氣質
平時脾氣暴躁的孩子睡眠障礙的發生率是溫順、聽話孩子的2倍。
·喚醒閾
早晨不易喚醒的孩子相對神經系統成熟較晚,容易出現睡眠障礙。
專家指出,孩子睡眠障礙與大腦皮層發育不成熟或精神創傷、心理緊張等因素密切相關。夜驚、尿床、夢遊是深度睡眠的常見情況,一般不需要治療,隨著年齡的增大,大腦皮層抑制功能逐漸完善,症狀可自行消失;孩子暫時性失眠(俗稱“睡不著”)往往是由於情緒變化引起,不必使用催眠藥;另一方面,孩子的睡眠障礙無疑會直接影響他的睡眠質量,從而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睡眠不足的孩子易煩躁發怒、食慾降低、體重不增,還會引起入睡困難,夜間易醒等症狀,從而造成惡性迴圈。
為幫助家長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防範睡眠障礙,專家總結出如下“嬰兒睡眠12不宜”
·不宜含著乳頭或奶嘴睡
有的孩子睡覺時非得含著媽媽的乳頭或奶嘴才能入睡。這麼一來,孩子每每醒來後就會下意識地吮吸乳頭或奶嘴吃奶。這種過分頻繁的進食習慣,容易使孩子的胃腸功能紊亂。其次,孩子入睡後小嘴依然被乳頭“堵”著,也容易呼吸不暢,導致睡眠質量下降,甚至可能引發窒息。此外,這種不良習慣還可能影響孩子牙床的正常發育以及口腔的清潔衛生。
·環境不宜過分安靜
孩子一般在3~4個月時就開始自覺地培養“抗干擾”的調節能力了。然而研究表明,約有30%的嬰兒並沒有學會“抗干擾”——他們往往一有“風吹草動”便難以入睡,或在熟睡中被驚醒。其實,嬰兒自會在自然的“家庭噪音”背景下入睡,家長大可不必在房間裡特意踮腳走動,不敢發出任何一點細微的聲響。否則,孩子很可能養成這樣的不良睡眠習慣:只有在人為、刻意製造的“極度”安靜的環境裡才能入睡,而這種環境在現實中卻是難求的。
·被子不宜太厚
有些家長在寒冬為了讓孩子睡得暖和,特意為孩子蓋上厚厚的被子,殊不知太厚的被子往往過重,甚至可能引起呼吸不暢。而且被子中過高的溫度反而會使孩子煩躁不安乃至哭鬧不停,同樣影響其睡眠質量。讓孩子從小就在過分溫暖的環境下入睡還可能降低人體對寒冷的抵抗力,造成孩子長大後“弱不禁風”。
·不宜在哼唱聲中才能入睡
孩子在媽媽搖籃曲的哼唱聲中入睡自然美好甜蜜,但讓孩子習慣於只有聽到哼唱聲才能安然入夢就不宜提倡。孩子必須培養的一個良好的睡眠習慣,即:以“自然”的方法自行入睡,及醒來之後仍能“自然”地重新入睡,而不是依仗家長諸如搖晃、哼唱或餵食等“人為”的辦法來幫助他安然入夢。
·白天不宜睡得過久
白天睡得過久的孩子大多晚上睡不好,甚至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鬧,弄得家長夜不成眠。研究證實,晚間睡眠不足而白天嗜睡的孩子不僅生長髮育比較緩慢,而且注意力、記憶力、創造力和運動技巧都相對較差。此外,缺乏夜間睡眠還會擾亂生長激素的正常分泌,使得免疫系統受損,內分泌失調,代謝出現問題,易發胖。如果嬰兒白天睡得過多,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弄醒孩子,或逗他多玩一會兒,透過調整來克服“黑白顛倒”。
·不宜經常更換照看人
有的家庭因為大人工作忙,而不得不常常更換照看孩子入睡的大人,有時是爸爸,有時是媽媽,有時是奶奶,有時又換成保姆……殊不知,對不足半歲的孩子來說,往往把照看自己入睡的人視作“最親的親人”,故在心理上很難對頻繁的轉換迅速作出調整。
·不宜睡得太晚
佔相當比例的嬰幼兒之所以睡得太晚,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父母晚睡導致的。據統計,中國0~2歲嬰幼兒每天睡眠時間比美國同齡孩子平均少1個小時,首要原因之一即是,孩子的父母親鍾情於“夜生活”而普遍睡得晚,孩子也由此相應縮短了晚間的睡眠時間,種種“行為性失眠”便由此發生,具體表現為:晚上到了睡覺時間仍不願意上床,入睡時間往後拖延,或者長時間難以入睡等等。研究還表明,在行為問題上,夜間晚睡的孩子容易好鬥,同時還可能伴有多動症、自我控制能力差、精神不集中、情緒不穩定等症狀。
·不宜在睡前對孩子過分“在旁關照”
在讓孩子感到十分舒服的“睡前儀式” (如輕拍或按摩孩子背部,放送輕柔舒緩的音樂等)之後, 家長可在孩子仍然醒著時離開。否則孩子就會習慣於將自己的入睡與家長的“在旁關照”緊緊聯絡在一起,只要家長不在,他就會惱怒不已、嚎啕大哭起來。
·不宜依賴“搖睡”
每當孩子哭鬧時,一些年輕媽媽便使出“看家本領”:將孩子抱在懷中或放入搖籃裡搖晃個不停,甚至孩子哭得越兇,媽媽就搖得越起勁。殊不知這種做法對孩子十分有害,因為過分猛烈的搖晃動作會使嬰兒的大腦在顱骨腔內不斷受到震動,輕者影響腦部的生長,重則使得尚未發育成熟的大腦與較硬的顱骨相撞,最終造成顱內出血,這對10個月內的孩子尤為危險。
·不宜摟著孩子睡
有些年輕媽媽愛子心切,喜歡緊緊摟著孩子睡覺。但這麼一來,被摟著的孩子便呼吸不到足夠的新鮮空氣,吸入更多的是媽媽撥出的廢氣,對孩子的生長和健康都很不利,同時還可能傳染到媽媽的疾患。此外,摟著孩子睡還會使其自由活動的空間受到限制,甚至難以伸展四肢,使孩子的血液迴圈和生長髮育都受到負面影響。
·不宜亮燈睡
有的家長為了方便自己照看孩子,喜歡讓臥室整夜燈火通明。但嬰幼兒對環境的適應能力遠遠不如成年人,如果夜間睡眠環境如同白晝,孩子的生物鐘就會被打亂,不但睡眠時間縮短,生長激素分泌也可能受到干擾,最後導致孩子個子長不高,或低於正常體重。
·不宜讓孩子俯睡
一些年輕媽媽喜歡讓孩子俯睡,還誤認為這種睡姿可以讓孩子睡得安穩,少了哭鬧,但實際上這種睡姿最不安全,因為孩子的口鼻等呼吸器官最易受阻塞,甚至導致猝死。同時這種睡姿還可能使得腸胃等消化器官受體重的壓迫而引發消化不良。
·小床
小床安全效能、舒適程度都直接關係著寶貝的成長。床四周護欄的高度應在60釐米左右,護欄空隙也不應大於6釐米,最好有一側護欄是活動式的,以方便媽媽抱起寶寶。當寶寶能夠爬出護欄時,就需要換更大的床或調整床的尺寸了。
剛出生的寶寶可以睡在嬰兒搖籃裡,3個月以後,要考慮寶寶的骨骼發育情況,儘量讓寶寶睡小木床比較好,硬度剛好合適。軟硬適中的彈簧床也可以作為選擇物件。床墊的大小應與床的尺寸大致相同,這樣寶寶的手臂、腿部或頭部才不會陷入邊緣的縫隙中。
·被子
小被子是寶寶保暖的重要物品,被套應選用保護寶寶柔嫩肌膚的100%純棉面料製成,它能給寶寶提供溫暖舒適的睡眠空間。新生兒因為體溫控制還不很成熟,必須格外注意保暖。
如果覺得寶寶溼乎乎的,滿身是汗,就可以減少蓋的被子。同時還應注意保持被褥清潔,每週最少晾曬2次,每月最少拆洗2-4次;厚薄應隨季節不同及室內的溫度變化及時調換。
·衣物
寶寶貼身穿的小睡衣最好選用柔軟的純棉質地。而新買來的衣物和用品最好用清水洗過一遍再穿。寶寶睡覺要選擇稍微寬鬆肥大的睡衣。由於寶寶要經常換尿布,睡覺時最好穿容易換尿布的衣服。
另外,值得父母注意的是,不要把寶寶裹起來睡覺,這種方法很不科學,不僅使寶貝感覺不舒服、煩躁、睡眠不安寧,還可能影響寶寶的生長髮育。有時媽媽覺得給寶寶穿得挺多的,可寶寶的小手還是涼涼的,這可能是衣服穿得太緊,影響了血液迴圈。
孩子睡眠中是否出現異常現象
·睜眼睡覺
症狀:睡覺時眼睛半睜半閉。
醫生分析及建議:眼睛的睜開與閉合是在神經的指揮下,由幾條特殊肌肉(如提上瞼肌和眼輪匝肌)的收縮與鬆弛來完成的。如果睡眠時神經對肌肉的支配作用減弱,眼輪匝肌的張力低,或是提上瞼肌鬆弛不足,都可能導致眼睛閉合不全,留下一條縫隙。某些疾病,如急性面神經炎,也可能引起類似的徵候。
中醫學將孩子睡覺時的這種情景稱為“睡臥露睛”,認為與孩子的脾胃功能失調有關,可透過調理脾胃的途徑予以消除。除在中醫師指導下內服中藥或外貼膏藥外,家長還可用按推揉捏等手法刺激孩子身上某些穴位與部位。
·張口呼吸
症狀:睡覺時眼睛閉得很好,可嘴卻總是張著,而且在呼吸,不時出現輕微的鼾聲。
醫生分析及建議:孩子睡覺張口呼吸是種病態,對發育和健康都有一定危害,應當尋找原因給予積極糾正。孩子張口呼吸一般是由於某種疾患作祟,如鼻炎、鼻竇炎、扁桃體與增殖體肥大等。正是由於疾病的存在,導致了鼻腔阻塞,使呼吸不得不另尋通道。
張口呼吸的危害有:影響孩子面部的正常發育,導致面容變醜,如鼻根下陷、鼻翼萎縮、牙列擁擠、上前牙突出、顎蓋高拱等,同時神情呆滯,缺少表情,醫學上稱為增殖體面容。時間一長,還會株連智力發育,表現為記憶力下降,反應遲鈍,智商減低。
另外,用口腔代替鼻腔呼吸,吸入肺部的空氣就不能像透過鼻腔那樣變得溫和、溼潤。一方面會對氣管與肺泡等組織產生傷害,另一方面還會使口腔黏膜乾燥易裂,改變口腔內的正常壓力,減弱對病菌的抵抗力,誘發多種口腔疾病。
對於已養成用嘴呼吸習慣的孩子,家長除應及時帶孩子到醫院診治外,還可用以下辦法矯治:給孩子入睡時戴上口罩,口罩用4層紗布縫製,在紗布中間加一層塑膠薄膜。戴口罩時,孩子的鼻子必須露在外面。經過一段時間訓練,大多孩子能改變用嘴呼吸的不良習慣。
孩子有睡眠障礙怎麼辦
不久前,上海市兒科研究人員對市內1812名1~6歲孩子的睡眠狀況進行調查,結果表明:(1)2~3歲組孩子的平均睡眠時間均明顯低於國外同齡孩子,4~5歲組的睡眠總時間與國外相仿。(2)孩子睡眠障礙的發生率為47%,明顯高於國外1%~10%的標準。其中夢遊(指正在睡眠中的孩子突然坐起來,下床做些無目的的動作,通常發生在入睡後的前2~3小時)的發生率為2%、夢囈的發生率為25%、鼾症的發生率為17%、磨牙的發生率為19%、大於5歲的孩子遺尿症的發生率為4%、夢魘及夜驚(指入睡後不久突然坐起來,驚恐狀,數分鐘後安靜漸入睡)的發生率為12%,值得家長引起高度重視。
兒童保健專家分析認為,孩子睡眠障礙的發生和以下因素有關:
·遺傳因素
如夢遊、遺尿、夢囈、夜驚等;父母有睡眠障礙者其孩子有睡眠障礙的機率是父母無睡眠障礙孩子的2。5倍。
·入睡的依賴性
家長對幼兒哭醒採取不理不睬的態度,往往會加重幼兒的恐懼心理,從而影響睡眠;相反,幼兒睡眠一有動靜即予反應,則很容易導致其形成依賴,以致加重夜睡的症狀。
·入睡的環境質量差 如噪音、溫度和溼度等。太暖會使睡眠變淺;太冷則可由睡轉醒。
·經常更換撫養人
·家長情緒低落
·孩子氣質
平時脾氣暴躁的孩子睡眠障礙的發生率是溫順、聽話孩子的2倍。
·喚醒閾
早晨不易喚醒的孩子相對神經系統成熟較晚,容易出現睡眠障礙。
專家指出,孩子睡眠障礙與大腦皮層發育不成熟或精神創傷、心理緊張等因素密切相關。夜驚、尿床、夢遊是深度睡眠的常見情況,一般不需要治療,隨著年齡的增大,大腦皮層抑制功能逐漸完善,症狀可自行消失;孩子暫時性失眠(俗稱“睡不著”)往往是由於情緒變化引起,不必使用催眠藥;另一方面,孩子的睡眠障礙無疑會直接影響他的睡眠質量,從而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睡眠不足的孩子易煩躁發怒、食慾降低、體重不增,還會引起入睡困難,夜間易醒等症狀,從而造成惡性迴圈。
為幫助家長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防範睡眠障礙,專家總結出如下“嬰兒睡眠12不宜”
·不宜含著乳頭或奶嘴睡
有的孩子睡覺時非得含著媽媽的乳頭或奶嘴才能入睡。這麼一來,孩子每每醒來後就會下意識地吮吸乳頭或奶嘴吃奶。這種過分頻繁的進食習慣,容易使孩子的胃腸功能紊亂。其次,孩子入睡後小嘴依然被乳頭“堵”著,也容易呼吸不暢,導致睡眠質量下降,甚至可能引發窒息。此外,這種不良習慣還可能影響孩子牙床的正常發育以及口腔的清潔衛生。
·環境不宜過分安靜
孩子一般在3~4個月時就開始自覺地培養“抗干擾”的調節能力了。然而研究表明,約有30%的嬰兒並沒有學會“抗干擾”——他們往往一有“風吹草動”便難以入睡,或在熟睡中被驚醒。其實,嬰兒自會在自然的“家庭噪音”背景下入睡,家長大可不必在房間裡特意踮腳走動,不敢發出任何一點細微的聲響。否則,孩子很可能養成這樣的不良睡眠習慣:只有在人為、刻意製造的“極度”安靜的環境裡才能入睡,而這種環境在現實中卻是難求的。
·被子不宜太厚
有些家長在寒冬為了讓孩子睡得暖和,特意為孩子蓋上厚厚的被子,殊不知太厚的被子往往過重,甚至可能引起呼吸不暢。而且被子中過高的溫度反而會使孩子煩躁不安乃至哭鬧不停,同樣影響其睡眠質量。讓孩子從小就在過分溫暖的環境下入睡還可能降低人體對寒冷的抵抗力,造成孩子長大後“弱不禁風”。
·不宜在哼唱聲中才能入睡
孩子在媽媽搖籃曲的哼唱聲中入睡自然美好甜蜜,但讓孩子習慣於只有聽到哼唱聲才能安然入夢就不宜提倡。孩子必須培養的一個良好的睡眠習慣,即:以“自然”的方法自行入睡,及醒來之後仍能“自然”地重新入睡,而不是依仗家長諸如搖晃、哼唱或餵食等“人為”的辦法來幫助他安然入夢。
·白天不宜睡得過久
白天睡得過久的孩子大多晚上睡不好,甚至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鬧,弄得家長夜不成眠。研究證實,晚間睡眠不足而白天嗜睡的孩子不僅生長髮育比較緩慢,而且注意力、記憶力、創造力和運動技巧都相對較差。此外,缺乏夜間睡眠還會擾亂生長激素的正常分泌,使得免疫系統受損,內分泌失調,代謝出現問題,易發胖。如果嬰兒白天睡得過多,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弄醒孩子,或逗他多玩一會兒,透過調整來克服“黑白顛倒”。
·不宜經常更換照看人
有的家庭因為大人工作忙,而不得不常常更換照看孩子入睡的大人,有時是爸爸,有時是媽媽,有時是奶奶,有時又換成保姆……殊不知,對不足半歲的孩子來說,往往把照看自己入睡的人視作“最親的親人”,故在心理上很難對頻繁的轉換迅速作出調整。
·不宜睡得太晚
佔相當比例的嬰幼兒之所以睡得太晚,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父母晚睡導致的。據統計,中國0~2歲嬰幼兒每天睡眠時間比美國同齡孩子平均少1個小時,首要原因之一即是,孩子的父母親鍾情於“夜生活”而普遍睡得晚,孩子也由此相應縮短了晚間的睡眠時間,種種“行為性失眠”便由此發生,具體表現為:晚上到了睡覺時間仍不願意上床,入睡時間往後拖延,或者長時間難以入睡等等。研究還表明,在行為問題上,夜間晚睡的孩子容易好鬥,同時還可能伴有多動症、自我控制能力差、精神不集中、情緒不穩定等症狀。
·不宜在睡前對孩子過分“在旁關照”
在讓孩子感到十分舒服的“睡前儀式” (如輕拍或按摩孩子背部,放送輕柔舒緩的音樂等)之後, 家長可在孩子仍然醒著時離開。否則孩子就會習慣於將自己的入睡與家長的“在旁關照”緊緊聯絡在一起,只要家長不在,他就會惱怒不已、嚎啕大哭起來。
·不宜依賴“搖睡”
每當孩子哭鬧時,一些年輕媽媽便使出“看家本領”:將孩子抱在懷中或放入搖籃裡搖晃個不停,甚至孩子哭得越兇,媽媽就搖得越起勁。殊不知這種做法對孩子十分有害,因為過分猛烈的搖晃動作會使嬰兒的大腦在顱骨腔內不斷受到震動,輕者影響腦部的生長,重則使得尚未發育成熟的大腦與較硬的顱骨相撞,最終造成顱內出血,這對10個月內的孩子尤為危險。
·不宜摟著孩子睡
有些年輕媽媽愛子心切,喜歡緊緊摟著孩子睡覺。但這麼一來,被摟著的孩子便呼吸不到足夠的新鮮空氣,吸入更多的是媽媽撥出的廢氣,對孩子的生長和健康都很不利,同時還可能傳染到媽媽的疾患。此外,摟著孩子睡還會使其自由活動的空間受到限制,甚至難以伸展四肢,使孩子的血液迴圈和生長髮育都受到負面影響。
·不宜亮燈睡
有的家長為了方便自己照看孩子,喜歡讓臥室整夜燈火通明。但嬰幼兒對環境的適應能力遠遠不如成年人,如果夜間睡眠環境如同白晝,孩子的生物鐘就會被打亂,不但睡眠時間縮短,生長激素分泌也可能受到干擾,最後導致孩子個子長不高,或低於正常體重。
·不宜讓孩子俯睡
一些年輕媽媽喜歡讓孩子俯睡,還誤認為這種睡姿可以讓孩子睡得安穩,少了哭鬧,但實際上這種睡姿最不安全,因為孩子的口鼻等呼吸器官最易受阻塞,甚至導致猝死。同時這種睡姿還可能使得腸胃等消化器官受體重的壓迫而引發消化不良。
·小床
小床安全效能、舒適程度都直接關係著寶貝的成長。床四周護欄的高度應在60釐米左右,護欄空隙也不應大於6釐米,最好有一側護欄是活動式的,以方便媽媽抱起寶寶。當寶寶能夠爬出護欄時,就需要換更大的床或調整床的尺寸了。
剛出生的寶寶可以睡在嬰兒搖籃裡,3個月以後,要考慮寶寶的骨骼發育情況,儘量讓寶寶睡小木床比較好,硬度剛好合適。軟硬適中的彈簧床也可以作為選擇物件。床墊的大小應與床的尺寸大致相同,這樣寶寶的手臂、腿部或頭部才不會陷入邊緣的縫隙中。
·被子
小被子是寶寶保暖的重要物品,被套應選用保護寶寶柔嫩肌膚的100%純棉面料製成,它能給寶寶提供溫暖舒適的睡眠空間。新生兒因為體溫控制還不很成熟,必須格外注意保暖。
如果覺得寶寶溼乎乎的,滿身是汗,就可以減少蓋的被子。同時還應注意保持被褥清潔,每週最少晾曬2次,每月最少拆洗2-4次;厚薄應隨季節不同及室內的溫度變化及時調換。
·衣物
寶寶貼身穿的小睡衣最好選用柔軟的純棉質地。而新買來的衣物和用品最好用清水洗過一遍再穿。寶寶睡覺要選擇稍微寬鬆肥大的睡衣。由於寶寶要經常換尿布,睡覺時最好穿容易換尿布的衣服。
另外,值得父母注意的是,不要把寶寶裹起來睡覺,這種方法很不科學,不僅使寶貝感覺不舒服、煩躁、睡眠不安寧,還可能影響寶寶的生長髮育。有時媽媽覺得給寶寶穿得挺多的,可寶寶的小手還是涼涼的,這可能是衣服穿得太緊,影響了血液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