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喜歡書和慢生活的人

    古代勞動人民把一晝夜劃分成十二個時段,每一個時段叫一個時辰。十二時辰既可以指一天,也可以指任何一個時辰。十二時辰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根據一日間太陽出沒的自然規律、天色的變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產活動、生活習慣而歸納總結、獨創於世的。

    十二時辰制。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

    十二時由十二個特定的時間名詞構成。人們可以從先秦時代的中國古籍中溯尋出這些詞語的淵源。漢代之前,這些稱謂多有不同,直到漢代太初年間,中國實行了太初曆,"其以一日分十二時,而以干支為紀。"(趙翼《陔餘叢考》卷34)才基本定型定名①。十二時表時獨特、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對人類天文曆法的一大傑出貢獻,也是燦爛的中華文化瑰寶之一。

    十二時的第一個時辰,就叫"夜半"。人們最早把"夜半"作為時間名詞來使用的例子,見於《左傳·哀公十六年》:"醉而送之,夜半而遣之。"

    十二時辰把《黃帝內經》的十二時辰養生法,透過計時工具,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隨時提醒人們科學養生,從而讓每個人都懂得用《黃帝內經》養生,讓科學養生得以普及,這對改善人們體質,提高人們生存質量,無疑具有革命性的意義。

    十二時辰相當於24小時,每個時辰等於2小時。

    1.夜半 【yè bàn】:子夜 夜分 中夜 未旦 宵分

    2.雞鳴 【jī míng】:荒雞

    3、平旦【píng dàn】:平明 旦明 黎明 早旦 日旦 昧旦 早晨 早夜 早朝 昧爽 旦日 旦時

    4.日出 【rì chū】:日上 日生 日始 日晞 旭日 破曉

    5.食時 【shí shí】:早食 宴食 蚤食

    6.隅中【yú zhōng】:日禺 禺中 日禺

    7.日中 【rì zhōng】:日正 日午 日高 正午 亭午 日當午

    8.日昳【rì dié】:日昃 日仄 日側 日跌 日斜

    9.晡時【bu shi】:餺時 日餺 日稷 夕食

    10.日入【rì rù】:日沒 日沉 日西 日落 日逝 日晏 日旴 日晦 傍晚

    11.黃昏 【huáng hūn】:日夕 日末 日暮 日晚 日暗 日墮 日曛 曛黃

    12.人定 【rén dìng】:定昏 夤夜

    據顧炎武《日知錄》卷20"古無一日分為十二時"一則考證,在先秦、西漢時,用十二名與地支配合來記十二時,還沒有確定出一個系統,使用上比較紊亂。

    子時(23時至01時)

    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

    丑時(01時至03時)

    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

    寅時(03時至05時)

    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

    卯時(05時至07時)

    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

    辰時(07時至09時)

    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代華人民"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

    巳時(09 時至11時)

    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

    午時(11時至13時)

    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

    十二時辰與24小時對照

    十二時辰與24小時對照

    未時(13時至15時)

    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

    申時(15時至17時)

    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

    酉時(17時至19時)

    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

    戌時(19時至21時)

    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

    亥時(21時至23時)

    人定,又名定昏等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晚上10點是什麼時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