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吉月文

    明治維新和洋務運動,還是有本質區別的。

    首先,明治維新是一場全面的政治改革運動,洋務運動是比較單純的經濟改革。明治維新從政治體制,經濟制度,文化模式等多個方面對日本社會進行了改革。在政治上廢藩置縣,實現了從分封制到單一制的變革,在一定程度上調整傳統的等級制度,同時引入西方近代政治制度,雖然不是非常完善,但至少開始了近代化的改革。經濟層面上,廢除土地公有制,承認土地私有,強調殖產興業,鼓勵工商業發展。文化模式上,大規模引進西方近代文化。推廣義務教育,同時向歐美列強派駐留學生。洋務運動則非常單純,其口號,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主要集中在經濟層面上,早期以創辦軍事工業為主,後期為了給軍事工業提供資金保障,創辦了一些民用工業。在文化層面上,因為配套工業發展,建立了一些學校。在政治層面上完全沒有涉及。

    其次,對於兩者的成果,要有較為客觀的看法。明治維新從整體上來看確實是非常成功的。至於洋務運動,一般認為是失敗,但也不能否定其對於中國社會的正面意義。這個失敗是從清政府沒能因此抵禦外國侵略這個角度來認識的一般認為甲午戰敗,標誌著洋務運動破產。但洋務運動本身開創了中國近代工業化的步伐,對於中國近代早期的科技領域的研究教育也有一定的貢獻。

    最後,兩者成敗的原因都是多方面的,而且很難直接類比。明治維新的成功既有日本方面的原因,也有其獨特的外部因素作用。但無論如何,明治維新之前的倒幕運動是非常重要的關鍵性因素。沒有倒幕運動對傳統幕府勢力的深刻打擊,也就沒有之後明治維新時期,各項改革運動的迅速展開。而中國則不同。洋務運動開啟的時候,清政府受到的主要內部衝擊是太平天國運動。但和倒幕運動不同,太平天國運動主要在東南地區,並沒有能夠直接衝擊清政府的統治大本營中原地區。傳統的官僚體制依然非常強勢,滿清貴族的統治也相對穩固。這就為之後洋務運動在政治改革上面設下了巨大的障礙,所以使得洋務運動,只能在經濟領域展開。這也自然就使得洋務運動的成果非常有限。

  • 2 # 士說新語

    明治維新差不多跟洋務運動同時期展開,但是兩者之間在本質上就截然不同。

    各自為戰的洋務運動

    從“洋務運動”的名字上,我們就能看出來,它的影響力其實很侷限,被稱之為“運動”,而非“革新”。註定了它悲劇的宿命。

    1861年1月11日,奕訢會同桂良、文祥上奏《通籌夷務全域性酌擬章程六條》,由此,慈禧開始重用洋務派,洋務派大臣們大規模引進西方先進科學技術、興辦近代化軍事工業和民用企業。

    然而縱觀30年洋務運動,其中有以下幾個無法迴避的致命問題:

    首先,洋務運動雖然取得了慈禧的支援,但實際上是一場各自為戰,鬆散無序的技術引進運動。洋務派的領袖們,雖然都是當時清廷的重臣,但是他們所面對的時局,依然有遵循舊制的頑固派,而作為帝國實際意義上領導者慈禧,在整個洋務運動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一個權力運作的裁判,而非一個強有力推行洋務運動的領導者,所以註定了洋務運動的成果並不會引起質變。

    縱觀18世紀俄、德的崛起,實際上它們的體制也依然是君主制,只是從絕對君主制中撕開了一條口子,迎合啟蒙運動,轉變成了“開明專制”。國家在一個強有力的領導者的帶領下,重視教育,培養人才,從基礎科學入手,從科學技術突破,從而一躍而起,成為強國。

    而清政府的“洋務運動”,其政治運作,依然是絕對君主制下的君臣關係,帝王所奉行的是御下的權術之道。領導人起到統籌,規劃整個變革的作用,反而在洋務派和頑固派之間搞起了權術平衡,這一點就使得洋務運動缺乏穩固的基礎,如空中樓閣,很容易坍塌。

    其次,洋務運動所開辦的軍工企業、民用工業、礦業、運輸業等等實業都是在自身沒有人才累積的情形下,引進西方人才進行管理,運作的。這使得所有洋務運動中所產生的企業自主性很低,缺乏競爭力不說,做成了基本上也是為外國列強做了嫁衣。同時,這些產業由於創辦者缺乏經驗技術,常常被引進的外華人把持和肆無忌憚的侵害利益,加上腐朽的官僚體系,使得這些企業成為了官宦子弟斂財的集中地。

    最後,沒有體制的支撐,沒有人才的累積,沒有基礎科學的奠基,試圖透過單純技術的引進,實現“自強”,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任何變革,都需要循序漸進。在沒有徹底將掠奪利益的列強拒之於國門之外,是沒有辦法實現自身的有力變革的。

    一場自上而下的社會變革––––明治維新

    儘管明治維新並不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全方位社會變革,它的“絕對天皇制”使得幾百年來毫無權力的天皇成為了真正的實權君主,政治體制的革新,也只能算得上是俄、德的“開明專制”。

    但是這種“開明專制”使得整個日本的權力運作實現了中央集權,同時,在明治維新之前的倒幕運動,開明的封建主們獲得了廣大底層武士和平民的支援,使得窮困潦倒的下層社會在維新過程中獲得了晉升渠道。

    明治維新是一場很成功的手術,而它之所以成功,就在於儲存了自身文化的同時,又充分吸收了西方的科學技術,從各方面著手逐步改變單一的封建自然經濟的社會結構,使得整個社會朝著近現代化國家變革。

    變革,並不是建幾座現代化工廠、引進一些先進科學技術,就算是變革的,它需要對整個社會結構進行全方面的調整,從自然經濟進入社會大分工下的市場經濟,在政策的逐步引導下來改造社會。

    同時,它又需要一個能夠使整個社會能夠接受的統一的指導思想,以此為基礎來變革。而洋務運動,它從始至終都沒有形成一個全社會接受的指導思想,而只是一群上層社會精英們單純的運動,即無絕對的號召力,也沒有對自然經濟的中國形成任何改變。

  • 3 # 金十七讀歷史

    我覺得這個問題要分兩個問題來解釋。

    一是明治維新和洋務運動為何一成一敗?二是為什麼日本的近代化歷程透過明治維新就成功了?中國的近代化歷程要經過上百年艱難曲折的探索?

    先來看第一個問題:為什麼明治維新和洋務運動一成一敗。

    首先從領導力量來說,日本在倒幕運動成功後,建立了以天皇為核心的舉國一致的政府,可以對改革進行統籌規劃,並且採用強力措施保證改革計劃的實施。反觀當時的洋務派,沒有堅強的領導核心,在推行洋務的過程中,各自為政,並沒有起到1+1大於2的效果。

    其次就改革的深度和廣度來講,明治維新遠超洋務運動。明治維新是對國家的全盤改造,創造的是一個新的近代化的日本;洋務運動則是將西方技術嫁接到古老中國的機體之上,這古老肌體本身就運轉不良,能為新技術提供發展壯大的土壤嗎?

    其三兩國民眾基礎不同。日本社會主流價值觀幾乎在一夜之間就接受了全盤西化的發展方向。中國的廣大士紳則堅守傳統儒家思想,認為西方技術是不是奇技淫巧,只會敗壞人心。就算是洋務派,也認為只要將學習西方技術與中國傳統制度與道德相結合,就可以使國家富強。完全沒有認識到中國落後的根源就是已經沒落的傳統制度及其相輔相成的傳統道德。

    其四,外部環境不同。同在東亞,列強將侵略的重心放在了中國,減輕了日本的外部壓力。

    第二個層次的問題是,為什麼日本的近代化(或者說富強)透過明治維新一場運動就可以達成,而中國的富強則要透過上百年的艱難探索?

    要理解這一問題,我們先看一段孔子和老子的故事。孔子年輕到周的都城拜會過老子。臨別之際,孔子問老子有何贈言,老子張開嘴巴讓孔子看。

    看罷,老子問了兩個問題:“你看我舌頭在嗎?”

    孔子答曰:“在。”

    老子又問:“你看我牙齒在嗎?”

    答曰:“不在了。”

    老子揮揮手:“如此,你可以走了。”

    我想,各位看官已經明白我的意思了———柔弱勝剛強。牙齒堅硬,早亡。舌頭柔軟,命長。

    中國的傳統社會,極富彈性,極其成熟,生命力頑強,就像那柔軟而堅韌的舌頭。這一特點跟中國社會的兩項制度有關。其一是科舉制。科舉制的存在,給人一種“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希望,為底層人民提供了改變命運的機會,在政治上為社會階層流動提供了通道。

    其二是土地私有制。土地私有制保證了土地可以自由買賣,人們可以透過奮鬥獲得財富後,購買土地,躋身於地主階級。在經濟上為社會階層流動提供了通道。

    這兩個制度的存在,保證了中國傳統社會的彈性,就算髮生改朝換代,基本的社會制度很難發生變化,附著在這一制度上的思想觀念更難以改變。這就註定了中國近代化探索的艱辛和曲折。

    反觀日本社會,自12世紀就按職業劃定了嚴格的等級制度———士、農、工、商。想要透過科舉改變命運,不存在的,日本傳統社會的僵化,就像堅硬而脆弱的牙齒。土地也國有化,分配給大名和武士,嚴禁自由買賣。這種嚴格的等級制度和土地制度,將社會流動性鎖死,一旦遇到壓力,整個社會極易崩潰。這就是為什麼明治維新能夠使日本脫胎換骨的深層原因。

    寫完這篇長長的問答,心裡頗多感慨。古老的中國,文明高度發達,這是我們的驕傲。但是到了近代轉型期,這發達的文明和成熟的制度又成我們前進的包袱。當今的中國,正處在復興的關鍵階段,諸君努力,中國加油!

  • 4 # 劉衍泰

    中國和日本近代史遭遇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國運!三百多年前滿清趁明末中原大亂,騙誘入主中原便對中國殘酷統治,文化上欲改變同化漢人,強令剃髮易服,不從皆殺。在江南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屠殺漢人幾百萬之眾,平定中國據統計殺害漢民有幾千萬之數。清初人口普查全華人口已不足二千萬矣!滿清皇族文化自卑,兩族人口比例相差懸殊,對主體漢人不信任漢滿潛在強烈民族矛盾。因此(鴉片戰爭)以來滿清主政者寧賠款割地,求和討好洋夷外敵圖保住統治地位,也不會相信依靠漢人。所謂的(洋務運動,百日維新)只不過是縣花一現,結局如同葉公好龍的心態而已!而終於中國清末爆發反清(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國民革命爆動,建立民國,推翻二千多年封建社會,掃清中國邁向現代化的擋路牌。抗戰勝利,新中國生從此中華民族真正徹底翻身,全國各民族能和和諧有尊嚴平等相處。一一一反觀日本全國就一個民族:大和族,天皇被全國推崇為一國之主。國民團結齊心,危機意識強烈。為求富國強兵派遺大批學子師向歐美學習近代工業大生產科研技術。學成歸國的學子得到國家重用。借鑑西方政治體制改革日本原來弊政。很快全國上下民眾努力奮鬥下,僅用四十年便在十九世紀未,甲午海戰中就擊敗中國北洋水師,一舉轟動全球,一個小日本竟然打倒東亞中華帝國。日本從此便崛起成了東亞唯一大國!一一一同是東亞中華文化圈的國家,同樣仿效歐美工業革命但結果是天差地別。究其原因就是近代満清統治中華造成的後果!新中國建立後全國民眾窮七十年之奮鬥,把中國國民經濟飛速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也摸索出了適合中國國體的中國道路,五千年文明古國中華文明已經邁上覆興之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以色列轟炸哈馬斯武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