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混音師天職TimChan

    這個回答是我花了一整個晚上,慢慢一點點編輯做圖整理的,不容易,多贊贊吧。錄音技術可以說是一門非常複雜的技術。因為錄音遇到的情況是非常多因素影響的。在錄音中,爵士鼓的錄音可以說是一個非常繁瑣的事情,我們每次在錄音棚裡面除錯鼓,以及準備鼓的錄音,基本上可以說是要耗費一天的時間去做準備,慢的時候甚至要兩天。那麼以我做了10年編曲混音錄音的經驗來講下爵士鼓錄音的一些內容。

    錄音聲場預備

    要給爵士鼓錄音,在棚裡找到最佳的擺放位置才能錄出很棒的聲音。專業的錄音室通常會一邊拍手一邊在棚裡走動,找尋錄音室內混響最好最平的錄音位置。如果拍手會有嗡嗡聲,或者其他不自然的泛音,那如果在那個位置錄音,也會有同樣的問題出現。那就要在試試房間內其他的位置。我們需要找到一個聲音相對更自然,且沒有房間內抵消的點。理想情況要在房間內房頂最高的位置。如果房頂是拱形的,那就放在拱頂下面,然後在根據需要微調。

    通常,我們不要放在角落裡,因為角落會導致低頻增加,這意味著地鼓和地嗵鼓音量會比其他鼓大,也會導致桶鼓出現鈴聲,軍鼓出現嗡嗡聲。當然,也有可能有時候,你就是需要更多低頻,那你就放到角落,然後再調整位置,直到你找到足夠的低頻位置。

    也儘量不要太靠近牆面,因為不管事反射還是吸音材料吸走聲音太多,都會造成聲音的改變。所以說,還是房間的中間位置比較好。不論你要怎麼錄,最好是離開玻璃遠點,因為玻璃是容易反射的材料,如果是沒有辦法,那就至少是45°斜角對著玻璃。

    不同的人對於聲音的好壞理解都不一樣,但是一定沒有人喜歡在擊打一個鼓的時候,其他的鼓跟著一起嗡嗡響,例如:擊打桶鼓,軍鼓跟著響,或者擊打軍鼓的時候,其他鼓跟著叫。所以,要調整好了。

    裝置調整以及選擇

    想要錄到最好的效果,就要靠對鼓的調整以及維護,還有如何選擇鑔片去搭配鼓,處理好鑔片和鼓的聲音的平衡。還有鼓本身的聲音要調整好,鼓之間相互不要有過多的共鳴。

    一般情況下,重鑔適合現場演出用,但是不適合錄音。可以選擇比較小一些,以及薄一些些的鑔片,他們的中高頻都比較多,聲音更加清亮,音量也適中,更加適合在錄音棚裡面錄音。而且不要輕重型別不同的鑔片混用,輕鑔的聲音可能會突不出來。

    其實鼓本身聲音怎樣沒有什麼關係,根據自己需要選擇音色,也許只是中國產“津寶”都可以適合錄音,但是關鍵是聲音的平衡以及鑔片的選擇。要保證前期的聲音就要正確的,否則不要指望後期軟體或者外掛修復了。

    然後是,最好請專業的調鼓的人來調整,提前給鼓換一套好的皮,然後打幾天,讓張力達到穩定。很多鼓手都會調,但是未必適合錄音,所以最好有專業的調鼓的人來處理。軍鼓和地鼓是最重要的兩個,一定要聲音穩定,尾音衰減時間適合,另外就是桶鼓,小桶延音短,大桶延音長,調整的時候一定要讓他們的差異性更好。

    軍鼓的話可以透過貼上膠帶來解決過多的延音,地鼓可以放進去海綿或者阻尼毯來增加attack的感覺以及抵消共鳴。桶鼓的話根據需要可以不用底皮或者調到延音下沉,這個不是簡單能解釋清楚了。只能是多聽多調。

    底鼓的錄音技巧

    底鼓是一個樂隊的根基,跟軍鼓一起構成歌曲的基本律動。由於底鼓有很多不同的大小,而且可以有前鼓皮或者沒有,所以聲音也比其他的鼓變化多。大部分情況,拆掉前鼓皮之後,能錄得到最好的底鼓聲音,因為這樣能夠去掉前後鼓皮產生的諧波。並且可以在底鼓中放進毛毯,聽著聲音的感覺來增加或者減少吸音物的量,可以放重物壓住以免吸音物跑掉。

    底鼓麥克風有很多選擇,例如:AKG D112大振膜,Shure B52,EVRE 20 或者 320,或者 Heil PR40,等等,都是不錯的選擇,當然,你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使用其他的。注意不要使用履帶麥克風,因為底鼓強大的氣浪,容易導致麥克風的履帶片崩壞。

    使用矮支架,把麥克風放到底鼓中間,剛好對著鼓錘打擊點的位置。麥克風離打擊點更遠,能得到更多低頻,更靠近鼓皮,會有更多的打擊聲。慢慢調整,找到適合的甜點。

    使用前鼓皮的話,方法類似,但是要在前鼓皮剪開一個洞,麥克風放在洞口附近,指向打擊點,根據需要調整位置。

    另外還有超低頻拾音器的使用,就是所謂的 subkick。例如yamaha的SKRM-100。拾取低於50hz的音訊,有點人肯定會說地鼓不是65hz是衝擊點嗎?沒錯,但是超低頻也是非常有用的,如果你不打算使用EQ來做,這個是神器。放在主麥克風的旁邊,靠近鼓皮15cm左右即可。

    軍鼓的錄音技巧

    軍鼓的麥克風擺放的至關重要點是要讓聲音獨立開來。因為同步錄音,一定會有漏音串音的情況,就是軍鼓麥克風能,會錄到了地鼓或者hi-hat之類。所以麥肯風的位置非常關鍵。另外還要保證鼓手不要打到麥肯風。

    麥克風選擇方面,Shure的 SM57樂器動圈麥,或者是 Mojave MA-100 之類的小振膜都是不錯的選擇,當然,Neumann的 KM 184。等等都可以多試試。

    麥克風放在鼓邊的位置,hi-hat的底下,靠近鼓邊大概一個手掌的高度,麥肯風的指向直接對著軍鼓的中心點,或者有時候,可以指向對面遠端的鼓邊。也都可以得到好的聲音。有需要的話,也可以增加底面的麥克風,來得到豐富的沙帶的聲音。麥克風一定要指向性非常強的,直接指向軍鼓底部的中心點,這樣可以避免底鼓串音過來。

    Hi-Hat 和 桶鼓的錄音技巧

    很多時候,可能你會覺得太多的踩鑔(Hi-Hat)的聲音會漏入軍鼓麥克風中,所以獨立的踩鑔麥克風是沒必要的。事實上,能夠有一個獨立的踩鑔的聲音,對於後期處理是方便很多的。或者說如果歌曲需要更多踩鑔的聲音,那麼還是有一個獨立的踩鑔麥是最好的。

    踩鑔麥克風的位置其實沒有太多講究,不過儘量避免串音,所以要遠離吊鑔(crash),然後將麥克風放在吊鑔的鑔帽和邊緣中間,從上往下,垂直向下。並且高度是離開踩鑔開鑔以後15cm左右的位置。想要聲音更加薄,那就放到對著邊緣位置。

    桶鼓方面,基本上跟軍鼓或者踩鑔也差不多,首先還是要解決鼓本身的聲音,可以用膠帶來減少多餘的延音或者抵消共鳴。可以選擇指向性更強的麥克風,動圈或者電容都可以。地嗵的話,可以考慮使用大振膜的電容。放置的時候注意不要妨礙鼓手打擊就可以,基本上是指向鼓中心或者遠地邊緣,高度的話大概離邊緣一拳頭高,然後根據聲音自己調整。

    Overhead以及 吊鑔 的錄音技巧

    吊鑔錄音一般主要是靠 overhead(簡稱:OH),雖然也有偶爾是像踩鑔一樣獨立錄音,不過OH更多。OH的使用是要根據鼓的聲音以及房間的情況來使用。

    由於吊鑔有更多的高頻以及瞬變能量,所以,電容或者履帶麥克風更加適合。這兩種麥克風對於動態的捕捉都非常到位。例如 Royer R-121 。

    OH麥克風主要是要拾取 叮叮鑔 ride 和 吊鑔 crash 的聲音,同時拾取鼓在房間中的整體聲音。如果你在一個混響很好的空間錄音,那麼你就要把麥克風放得離鼓更加近一些,來降低拾取的房間混響。在房頂比較矮的錄音室,也是一樣,因為房頂的反射會讓聲音變得渾濁。

    OH的位置,兩個OH平行放在鼓的兩邊,並且位於吊鑔鑔帽上方大約60cm左右的高度。指向吊鑔的鑔帽,不對著邊緣是因為,對著邊緣會可能錄到一些鑔片晃動的沙沙聲以及多餘的晃動聲。錄音師需要仔細聽,兩個麥克風錄到的鑔片的聲音是不是一樣大,最好不要是有的鑔片聲音大了,有的卻薄了。

    另外還有其他的方法,例如頭頂立體聲,頭頂mono的方法。就不一一解釋了。

    最後就是檢查麥克風錄音出來的聲相是否正確,然後OH可以各自pan到極左極右來聽一聽檢查。

    Room麥克風的設定

    接著是一個重要的麥克風位置是 ROOM,這個麥克風很多人都忽視,因為每個獨立麥克風,加上OH,一般已經得到整套鼓的聲音了。但是事實上,我們還會缺乏一些其他的頻率。Room麥克風透過舔不頻率空缺,來讓整套鼓的聲音更加貼合在一起,讓鼓成為一個整體的樂器。

    設定的話,一般最好離鼓2米的距離,並且高度是剛好跟鼓手的眼睛同高,這樣會得到一個比較正確的聽感位置。然後再前後左右上下調整。是要更多地鼓?還是軍鼓?還是其他房間聲音?那就根據你的作品的需要以及你的聽力認知了。

    整套聲音檢查

    當所有的麥克風都已經設定好以後,就要檢查所有麥克風的聲音是否適合或者正確了。

    主要就是讓鼓手,一件一件去穩定地擊打,從地鼓,到軍鼓,到踩鑔,桶鼓,吊鑔。每一個單件都要仔細檢查仔細聽,然後是地鼓和軍鼓一起的節奏,還有三大件的groove,然後還有加上桶鼓和鑔片的 fill。每個麥克風的相位都要檢查一遍。

    最後總結

    從鼓的調整,選擇,擺放,麥克風的選擇,擺位,調整距離位置,檢查聲音,都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上面講到的也只是梗概,想要錄到好的聲音,必須要很多的試驗,很多的實踐,才能知道到底怎麼樣做。

    同時,也需要所有工作人員大家都不厭其煩地去不停嘗試,相互配合,鼓手也要聽從指揮,不要為了展示自己多牛逼就不停地打各種節奏,各種打花,各種自己solo。錄音師也要跟鼓手還有擺放麥克風的工作人員溝通好。有需要的話,最好自己也親自擺放。

    總之,這個是一個工程,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寫過秋天什麼樣的的唯美詩句呢?一個唯美惆悵的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