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簡簡0128

    錯亂”的敘事邏輯,“精神病”的主角形象,讓《禁閉島》在大多數觀眾面前顯得不是那麼地平易近人,提不起興趣。

    我第一次看《禁閉島》是在幾年前了,已經記不清楚當時是如何發現了這部電影的。看完之後,也是雲裡霧裡,甚至有些不明白結局意味著什麼,或者說根本就不清楚結局是什麼。在網上尋找到對電影的解析,卻看到持兩種不同結局觀點的觀眾之間的爭論,讓我更加迷茫。

    過不了多久,我便像電影中的“精神病”主角一樣,把電影內容給“清零”了,但卻留下了諸多疑問,這些疑問倒是讓我難以把這部電影徹底捨棄,經常會提醒我,找一個心靈清靜的時候,再看一遍。

    一部好的電影,會讓人從中發現許多話題,這些話題有的是時代所留下的獨特鉻印,有的是物質世界的人文觀懷,有的是人性中的真善美……

    再一次看《禁閉島》,我給它貼了幾個標籤:心理學、精神病、人文關懷、善與惡。

    其實電影的故事情節並不複雜。由於電影的主角是一位“精神病”,所以當整個電影的邏輯按照這位“精神病”的思想軌跡來發展時,便讓第一次接觸這部電影的觀眾感覺到不知所云,似是而非。

    順便提一下,這部電影是我個人覺得萊昂納多演得最精彩,最完美的一部電影。

    萊昂納多飾演的是電影的主角,一名聯邦執法官泰德,他和他的搭檔查克被派到禁閉島上來執行任務,調查一位失蹤的女精神病犯人。禁閉島上關押的都是精神病犯人。泰德一邊在島上執行調查任務,另一邊還有一個自己的私人目的,就是尋找殺害自己妻子的雷迪斯。

    隨著調查的深入,泰德越來越覺得這座島上有著不可告人的秘密。他發現,除了自己要調查的那個叫瑞秋的失蹤的女犯人之外,在這座只有66位精神病犯人的島上,還存在著第67位犯人,被隱藏起來了,而這個第67位犯人就是自己要找的雷迪斯。島上所有人的神情和表現都讓他感覺到奇怪,這更加堅信了他的判斷。

    於此同時,每當遇到暴風雨的天氣時,泰德總會做噩夢並出現幻覺,夢中和幻覺中的場景有自己之前還在作為一名士兵時,進入被解放的集中營中看到的一堆堆的可憐的屍體;也有自己和戰友們開槍打死俘虜的情景;還見到自己的妻子死於大火之中。

    隨著更多細節的調查,泰德的注意力被漸漸地轉移到了島上的燈塔上。泰德開始聽到一些傳言,說島上在進行著政府主導的秘密的不可告人的人腦實驗,實驗物件就是關押在島上的精神病犯人。

    一開始,泰德還不太相信。後來他在島上的崖洞中發現了自己調查的失蹤的精神病犯人瑞秋。瑞秋告訴他原來是這座島上的精神病醫生,因為反對那個秘密的人腦實驗而陷入危險之中。於是,她決定逃離這座恐怖的島嶼,卻發現島上的碼頭都在控制之下,自己無力出走,便在島上的崖洞中來回躲藏。

    這一次,泰德相信了。他堅定地以為,殺死自己妻子的那個雷迪斯一定是被關在了燈塔之中,等待著被實施人腦實驗。於是,泰德闖入了燈塔之中。

    進入後,泰德才發現,燈塔中並沒有什麼人腦實驗,也沒有自己要找的那個雷迪斯。燈塔頂層的房間中,等待自己的只是這座島上精神病院的院長考利。

    原來,事實是這樣的。

    泰德就是自己要找的那個雷迪斯。雷迪斯是一名二戰士兵,解放達豪集中營後,進入集中營的他看到營中慘死的像垃圾一樣堆棄在一起的屍體時,感到深深地自責,他認為這一切是自己來得太晚了。一位納粹軍官自殺未果,死前的猙獰同樣讓他受到深深地刺激。種種刺激讓他得了“二戰後遺症”。

    二戰結束後,他回到美國做一名執法官,卻依然不能從後遺症中的擺脫,整日酗酒,忽略了自己患有重度抑鬱症的妻子。有一天回家,雷迪斯發現自己的妻子將三個孩子溺死在了家旁邊的湖裡。瞬間失去三個孩子,讓他悲痛欲絕,精神受到極大的打擊而分裂,同時也失去了理智,親手開槍打死了妻子,然後放火燒掉了房子。雷迪斯也變成了一個精神病患者,被關押在了禁閉島。

    精神分裂並患有嚴重的幻想症的雷迪斯,在精神世界中創造了另一個自己,並賦予了自己一個名字叫泰德,是一名聯邦政府的執法官。他被委派來到島上來調查一名失蹤的女精神病犯人瑞秋,這名犯人曾親手殺害了自己的三個孩子。在調查的過程中,他發現了島上還存在著另一位精神病犯人,就是害死自己妻子的雷迪斯,而且島上存在著不可告人的秘密。

    每當暴風雨來臨時,雷迪斯就會陷入上面的幻想之中。由於自己是軍人出身,受過專業的訓練,他在自己幻想的調查之中總是會傷害到島上的其他人,包括病人和醫生。島上所有的人都對這些一清二楚,卻唯獨雷迪斯自己不知道。每次醒來,他都會將過去清零,等到暴風雨來時,一切又再次重複。他因此也成為了這座島上最危險的人物。

    醫院委員會決定採取行動,對他進行腦葉白質切除手術,讓他成為一個永遠“聽話”的病人。幸運的是,他的主治醫生肖恩(就是泰德的執法官搭檔)和院長考利都是更具人文關懷的精神病醫生,他們不願意用這種“科學”而殘忍的方法來讓病人變成一個麻木的存在。

    他們決定再進行最後一次努力,他們試圖和雷迪斯一起,走進的幻想世界,透過配合雷迪斯的幻想行為,讓他自己去發現自己的幻想是虛假的,是不存在的。如果這次努力失敗,那麼他們也不再執著,會允許腦葉白質切除手術的進行。

    於是,又回到了上面說的情節,雷迪斯化身為泰德來島上執行任務,尋找失蹤的瑞秋和雷迪斯,並發現島上的燈塔中隱藏著不可告人的秘密。

    闖入燈塔中的泰德,發現等待自己只有院長考利和主治醫生肖恩,沒有人腦實驗,也沒有雷迪斯,也沒有自己的執法官搭檔查克。

    肖恩和考利對雷迪斯的幻想中的每一個細節說得一清二楚,並一一擊破了他所提出的種種證明自己不是雷迪斯的證據。雷迪斯回憶起了自己的種種往事,因為強烈的刺激而暈倒。

    再次醒來,面對考利與肖恩的提問,雷迪斯的回答證實了自己的真實存在,他就是雷迪斯。

    他不願意相信自己的妻子殺死了他們的三個孩子。在此之前妻子曾經告訴過他,自己的腦子中有東西在拉扯著她的神經,逗著她玩,可是雷迪斯卻沒有關注。他認為是自己的沒有能幫助到妻子而造成了孩子們的離去。是他,殺死了他們。

    這就證明了考利院長的嘗試成功了。考利非常高興,對說雷迪斯說,你重新開機了。

    新的一天開始了,雷迪斯坐在臺階上。他的主治醫生肖恩過來和他閒聊,問到下一步怎麼做時,雷迪斯說,我要離開這監獄,回到陸地上,這裡太糟糕了。

    聽到這句話,肖恩意識到他和考利失敗了,雷迪斯又一次“清零”了。他依然把自己當作從陸地來島上執行任務的執法官泰德,而坐在旁邊的是自己的搭檔查克。肖恩朝著遠處觀察的考利和委員會們,搖了搖頭。考利和委員會們決定開始下一步的行動——手術。

    泰德問查克(也就是肖恩):哪一種情況更糟糕呢?是做一隻活著的怪物,還是當一個死去的好人呢? 說完,便走身朝著前來帶他去實驗室的醫護人員走了去。

    肖恩突然意識到了什麼。他依然以查克的身份,叫了一聲泰德。然而,沒有得到迴應。因為,泰德已經不存在了,只有雷迪斯。

    雷迪斯已經甦醒了,他找回了自己的真實存在,沒有了幻想。

    但是,集中營中的悲慘,沒有關心妻子而造成妻子殺害了孩子,實際上是自己間接害死了孩子們,自己又直接殺死了妻子,這種種痛苦讓他實在難以接受,他認為自己活著就是一個怪物!

    無法接受,便只能忘卻。於是,他選擇了手術。手術不成功死去也好,切除腦葉白質泯滅掉自己的人性而“死”也好,都會讓他徹底擺脫這段難以承受的生命之痛苦。

    在叫了一場泰德沒有得到迴應後,肖恩也明白了,雷迪斯不再是泰德了,他醒了,但是他尊重雷迪斯的選擇。

    電影就這樣結束了。

    這部電影裡,從某種角度來說,可以稱它為“心理學電影”。電影中充滿太多的心理學現象。

    實際上,這部電影的故事邏輯也正是從心理學的爭論而開始的。如果沒有兩種心理學治療方法的不同意見,雷迪斯早就成為了一個“聽話”的病人,而沒有我們看到的劇情。

    雖然故事的結局依然是一樣的,雷迪斯最終還是成為了一個被切除腦葉白質的病人。但是,那個選擇,是他作為一個真實存在的人的真實選擇,而不是在不明所已的情況下的被動行為。

    這讓我不得不佩服肖恩、考利醫生的堅持,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他們是精神分析學派的代表了。提到精神分析學派,弗洛依德自然是最為重要的人物。他的“本我”、“自我”、“超我”的三重人格結構在這裡似乎也是一種印證。

    在弗洛依德的理論中,“本我”對應的是“快樂原則”,這種快樂,並不一定僅僅是字面上所理解的快樂,其實可以理解為感性,或者說遵循人的本性。電影中的雷迪斯在殺死自己的妻子時,自然是已經沒有理性可言,強烈的刺激讓他在本能的驅使下做出了殺妻的行為。“超我”對應的是道德原則,是至高無尚的道德行為。“自我”對應的是現實原則,負責調和“本我”與“超我”,以使我們在道德的指引下控制我們的行為。

    當“本我”與“超我”的矛盾無法調和時,“自我”便產生一種防衛機制,以抵抗焦慮。雷迪斯的行為顯示已經超出了道德控制,無法調和的衝突讓他陷入無盡的痛苦與焦慮之中不能自拔。為了抵抗,他的防衛機制便給自己虛擬了一個符合他的邏輯的場景。

    這種防衛機制,很難由外人來打破,因為外人本身就很難走進這種精神的禁閉之中。肖恩和考利醫生利用心理學的方法,巧妙地走進。當這個建立在他的精神世界中的防衛機制被打破時,雷迪斯才又再次回到現實之中,成為了真實的人。

    然而,回到真實世界中的他,“本我”與“超我”的矛盾依然無法調和。他沒再選擇防衛,而是選擇了走向滅亡。

    走向滅亡,在他看來似乎是最好的選擇,因為這樣才能永恆地證明,他認識到自己犯下的過錯,才能證明他是一個有人性的真實的人。因為他害怕,自己隨時都會在短暫的清醒之後,因為不能承受如此沉重的生命之痛,而再次陷入無盡的幻想之中,成為一個怪物。這種可能性也在影片中得以暗示,在雷迪斯醒來後,考利對他說他的理論曾有過重大突破,但是九個月前,你又開始退化了。

    走向滅亡,是雷迪斯證明自己的存在的選擇,在他可能的再次瘋狂之前。

    很多人說,雷迪斯最終依然沒能走出禁閉島,在我看來不然。

    雷迪斯選擇接受手術,不管是死亡也好,還是切除腦葉白質而失去真實的人性也罷,都能讓他的精神得以擺脫依然停留在禁閉島上的軀體。或許,這就是他所追求的自由。

    影片的最後,有一絲傷感,但卻依然可以看到溫情:即便是精神病人,肖恩和考利醫生依然願意傾聽他們的內心世界,願意為他們付出自己的心血幫助他們找回自我。雖然最後是同樣的結果,但卻是不同的選擇。

    - END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描寫心情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