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vista營養師
-
2 # 名門書院之不二
關於糖尿病,我談一下個人一點點淺見。
首先說一下自愈,自愈力就是生物依靠自身的內在生命力,修復肢體缺損和擺脫疾病與亞健康狀態的一種依靠遺傳獲得的維持生命健康的能力。
人體面板劃傷能自我癒合,骨折了能自我修復,很明顯人體有很強的自愈能力,但是對於糖尿病能不能起到作用呢?
一個機器能不能正常運轉,需要零部件沒有大問題才行,如果零部件完全壞了,肯定是不能執行的。如果人體器官已經被折騰報廢了,肯定是沒法修復的,人體是自愈,又不是再生。
所以糖尿病自愈得看情況,大部分糖尿病是可以自愈的,畢竟胰臟器官還能救的過來。
重點也來了,那麼糖尿病如何治療呢?就是要利用我們人體強大的自我修復能力。
那麼為什麼那麼多的糖尿病治不好?是因為我們的自愈能力被損害了。
是什麼在損害我們的自愈能力呢?
首先是藥物,尤其抗生素等西藥。是藥三分毒,抗生素不管你好的壞的,一起殺,這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招數,糖尿病不能調治好很大的一個因素就是濫用藥物。一步一步將我們的器官給損害,讓器官失去了修復能力,甚至器官死亡。
另外一個就是飲食,錯誤的飲食不停的傷害我們的器官。就像糖尿病,人們都知道不能吃糖分過多的東西。恰恰沒有認識到糖尿病人糖分高是長期吃辛辣食物過多,導致的胰臟問題,行成的血糖高。
這個時候只是不吃糖,對於糖尿病好轉是不可能的。只有根源上戒辛辣,清淡養身,不從根源上對胰臟造成損害,才有自愈的可能。
含糖的東西,糖尿病人其實可以吃一點的,人體糖分也是不可或缺的。中醫說的過猶不及,都是有害人體的。不能多,不能差下,這養才是正確養身體的方法。
還有人的心情,不論大小病症,人都應該釋懷應對,杞人憂天,畏首畏尾,擔驚受怕也對調治疾病有很大的影響。有些人害怕過度,自殺以求解脫,誠可悲,可笑也。
所以,薄學不才,認為調治糖尿病,自愈力很重要,能讓自愈力發揮作用,還得戒口福,適當用藥。
病從口入,病由心生,信哉斯言。
回覆列表
病理學中糖尿病廣為人知的病因是胰島素分泌絕對不足的一型糖尿病,和胰島素分泌相對不足,靶細胞敏感度降低(胰島素抵抗)引發的二型糖尿病。
一型糖尿病比例較低,約佔5%,多由病毒感染、嚴重心理創傷等因素導致自體免疫紊亂,胰島細胞遭到攻擊,胰腺受損胰島素分泌絕對不足。本文不作重點介紹。
二型糖尿病來自胰島素相對不足是一個“奇怪”的定義,因為糖尿病初期大多數患者的胰島素分泌量不是減少,而是增加!而且多數糖尿病患者胰島素增加達到正常值的5-10倍甚至20倍!此時用相對不足明顯不符合實情。
正是由於胰島素長期過度分泌,胰腺功能減退才出現的胰島素分泌減少。
顯然,胰島素分泌相對不足不是“因”而是“果”!誘發胰島素大量分泌的,才是真正的原因。於是引出胰島素抵抗。胰島素抵抗是一個模糊的概念,準確來說,凡是引發胰島素大量分泌,而血糖持續升高的情況,均可判定為胰島素抵抗。下面我會一一列舉。
胰島素:是由胰臟內的胰島β細胞受到葡萄糖、乳糖、核糖、精氨酸、胰高糖素等的刺激而分泌的一種蛋白質激素。胰島素是機體內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時促進糖原、脂肪、蛋白質合成。
四種常見情況導致了胰島素抵抗:
第一種情況每天吃大量糖類食物,特別是高升糖食物(精緻米麵、甜點、糖果、含糖飲料),血糖快速升高,胰臟像個快遞公司,不停的派遣胰島素把血糖運送給細胞。細胞接受血糖轉化為能量或者脂肪儲存,長此以往,細胞表面胰島素受體開始數量減少不接受血糖,嚴重時受體減少90%以上,血中胰島素增加,血糖卻居高不下稱為胰島素不敏感。胰臟過度透支,胰島素分泌量先增大(二型糖尿病初期),然後逐漸分泌減少。
第二種情況血脂高導致胰島素抵抗。血脂高會干擾胰島素與細胞表面的受體結合,使胰島素效率低下導致血糖居高不下,為了維持正常血糖水平,胰島素被迫大量分泌,也稱之為胰島素抵抗。 這也是肥胖人群易發糖尿病的原因。
第三種情況低血糖導致應激反應。飢餓、運動、進餐不及時、高負荷工作會出現低血糖狀況,糖作為身體的主要能量來源,低血糖是一種危險狀態,我們的身體會啟動應激反應,交感神經興奮(應激反應的典型特徵)、胰高糖素大量分泌,促進糖原分解升高血糖來遠離低血糖危機,胰高糖素會抑制胰島素作用,減少細胞利用血糖。
老糖友都知道蘇木傑現象,也是一種應激反應,就是低血糖後出現高血糖的現象。有時嚴重低血糖導致反應性高血糖,可持續數日之久。這是因為身體為了規避低血糖傷害,體內胰升糖素、生長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及腎上腺素均顯著分泌增加,故每次低血糖後會出現高血糖。
第四種情況應激性糖尿病!由於嚴重應激刺激引起胰島素的拮抗激素如腎上腺皮質激素、兒茶酚胺、胰高糖素和生長激素等大量分泌,升高血糖同時抑制胰島素作用的情況。 壓力、緊張、熬夜、酗酒、頻繁低血糖、負面情緒等都是常見的應激因素,都會誘發血糖升高。
應激狀態是身體面對危險狀況的一種保護性反應,身體透過分泌腎上腺素,腎上腺皮質激素、胰高糖素等升糖激素,促進肝糖釋放,促進蛋白質脂肪糖異生,抑制胰島素作用,提高血糖儲備,為身體應對危機提供充足能量。
胰高糖素有刺激胰島素分泌作用,或者應該理解為,當胰高糖素引發血糖快速升高的狀況下,胰島素也隨之大量分泌與胰高糖素形成拮抗狀態,避免血糖異常升高,也會出現胰島素大量分泌而血糖依然居高不下狀態,這與第一種情況非常容易混淆,提醒醫生予以高度關注!
糖尿病有四種主要型別,一型,二型,應激性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一型糖尿病是胰臟受損,胰島素分泌嚴重不足所致,二型糖尿病的主要病因是胰島素相對不足和靶細胞胰島素敏感度下降(胰島素抵抗)。這裡面最容易被忽視的,最容易被誤判的,就是應激型糖尿病。 應激性糖尿病又稱為特殊型別糖尿病,屬於暫時性糖尿病,以前僅僅特指燒傷、外傷等少數病人等情形,但是現在發現,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都有明顯的應激反應,普遍存在由於腎上腺皮質激素、兒茶酚胺、胰高糖素和生長激素等升糖激素增加抑制胰島素作用的情況。
最新的糖尿病研究證實,持續緊張與壓力是導致糖尿病的主要誘因!當我們處於壓力狀態,大腦為了保證正常運轉,需要消耗大量血糖,身體會出現低血糖狀況。糖作為能量的主要來源,一旦低血糖情況發生,身體會啟動低血糖應激反應,胰高糖素升高,胰島素作用受到抑制,肝糖元分解出血糖,肌肉中的蛋白質以及脂肪都會透過糖異生作用轉化為血糖,提高身體的血糖儲備。
如果緊急情況反覆出現,身體會處於戰備(應激)狀態,對血糖的需求大幅上升,交感神經興奮,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最強的升糖激素),持續提升胰高糖素(最主要的升糖激素),促進蛋白質脂肪透過糖異生作用產生血糖,大量遊離脂肪酸補充進血液,為提升血糖提供原材料。
常規血糖檢測存在明顯漏洞,只看血糖指標導致誤診漏診嚴重!我們的身體有非常精密的血糖調控機制,人體影響血糖水平的激素有很多種,除了胰島素,還有胰高糖素,腎上腺素,垂體前葉分泌的生長激素,甲狀腺素,兒茶酚胺等等。
常規的糖尿病檢查主要有:生化檢查(肝功能;血脂;空腹血糖;腎功能;尿酸;乳酸脫氫酶;肌酸肌酶等)、糖化血紅蛋白、糖耐量實驗。 通常,只要血糖超過標準值(空腹血糖大於7mmol/l,餐後血糖大於11.1/l),你就被戴上了糖尿病的帽子。
問題來了,當前醫院幾乎從不檢查腎上腺皮質激素(GC)、胰高糖素、兒茶酚胺、腎上腺素等引起血糖上升的激素,不排查應激反應和其他因素引發血糖高的情況。又如何知道你是不是由於應激刺激引起的血糖高?是不是應激性糖尿病呢?
答案是:不能!
糖尿病是最易發生誤診的幾種疾病之一!應激性糖尿病或者應激引發的暫時血糖升高可能是糖尿病的主要人群,也許你一直認為的二型糖尿病,可能正是應激性糖尿病卻被錯誤治療!大量應激性糖尿病或者由於升糖激素影響導致的血糖高被誤判為二型糖尿病,這絕不是開玩笑。
糖尿病的診斷單憑症狀和血糖、尿糖極不可靠,因為5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並無明顯症狀。尿糖測試則受到腎糖閾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而出現假陽性或者假陰性。而血糖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而動態變化。
最新的糖尿病診斷標準並沒有修正這些疏漏,反而將糖尿病確診的空腹血糖從7.8降為7,這樣做是把更多高血糖當成糖尿病,讓藥企賣出更多藥物,對糖尿病確診無半分好處。
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在糖尿病錯誤治療兩年之後,發現被誤診了糖尿病型別,說起來也是可笑可嘆,但,這就是醫療診斷、治療糖尿病的現狀!
壓力與情緒等應激因素對血糖的影響比傳統的認知要大的多!恐懼、緊張導致腎上腺素分泌增加,導致血糖升高; 壓力、焦慮引發兒茶酚胺分泌增加,抑制胰島素作用,導致血糖升高; 青春期、妊娠期、更年期及精神刺激、外傷等原因導致甲狀腺素分泌增加。甲狀腺素可促進小腸黏膜對葡萄糖的吸收,同時促進糖原分解及糖異生作用,從而升高血糖。 再加上壓力、緊張、熬夜、低血糖等常見應激因素。
這些因素反覆發生,就會導致應激性糖尿病的出現。
當前,由於壓力、高負荷工作等應激導致的血糖高情況異常普遍,去年,全國醫院中的護士由於熬夜加班,新增一萬多例糖尿病,這一類大多應該屬於應激性糖尿病,而不應該是二型糖尿病。
應激性糖尿病是暫時性糖尿病!如果在應激狀態實施藥物胰島素降糖治療,要麼藥物失效,要麼應激消除藥物起效,又可能出現低血糖狀況加重應激。所以,應激引發的血糖升高往往不需要藥物降糖。 這也許就是現代醫療選擇性遮蔽了應激性糖尿病的原因。
曼德爾松說,美國的醫療已被藥企控制,慢性病從病理、診斷到治療,都是為藥服務而不是康復。但願只是空穴來風。
總結:糖尿病最可能的病因來自應激反應,過量糖類食物攝入和高血脂引發。很多慢性病把遺傳列入病因,而我們知道糖尿病基因是隱性的,需要特定的條件觸發才能發作,所以把基因列入病因是一種誤導。
vista專注非藥物調理,給你的全是乾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