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瀋陽媒體人

    這個是缺乏維生素B2症狀之一,因為胎兒快速成長,媽媽的營養不充分補充。

    【改善辦法】

    一是多吃含維生素B2的食物,如果有充足的蔬菜水果,通常可以改善。

    二是補充大劑量的維生素B2片,正常藥店都是3元100片那種就可以了,整個孕期每天補充15片左右,吃一週左右,症狀應該可以改善。

    還有一個是不是暖氣來了,室內空氣太乾澡,可以考慮放加溼器,改善環境溼度。

  • 2 # 紫蘇大蒜

    孕期面板出現痘痘,這是一些毒素排出來,但是又能吃藥與外用藥物,選擇沒有副作用的方法去試試,用淘米水和韭萊煮水洗癢的面板,先用三天如果見效繼續用,如果沒效果就停止去面板科醫院治療吧!

  • 3 # 白老師談健康

    妊娠中晚期出現四肢瘙癢,甚或全身瘙癢,入夜尤甚,或目珠、面板、小溲色黃者,稱為妊娠身癢。本病散見於古典醫籍“妊娠黃疸”、“妊娠身癢”的描述中。我們認為,妊娠身癢往往出現較早,且持續時間較長,治療不及時或病情進一步發展,可出現黃疸。本病相當於現代醫學的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ICP)。前人已認識到,“孕婦患此必致腹脹胎腐”(《陳素庵婦科補解》),因此,當重視本病的防治。

    【病因病機】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發生的原因在於肝經鬱火與溼熱。患者素體不足,妊娠之後陰血下聚以養胎,肝失血養,肝之藏血與疏洩功能均受影響。肝血不足則肝氣易鬱,鬱久化火,肝火內熾則膽熱液洩,流入營血;肝又為心之母,母病及子,引動心火,心肝之鬱火挾膽液入絡,外達肌表,致身癢不已或黃疸。或素體脾虛,溼濁偏盛,孕後過服辛溫之劑,或土壅木鬱,鬱久化火,加之妊娠中晚期胎火偏旺,溼熱內生,肝火兼胎火挾溼熱入絡,壅遏肌膚,發為身癢或黃疸。若失治或病情日進,肝火、溼熱經久不解,更耗陰血,進而繼發氣滯血瘀,則胎失所養,胎萎不長,甚至胎死宮內。肝失藏血,還可發生產時及產後出血。總之,本病以鬱火、溼熱為主,在發病過程中有偏於鬱火和偏於溼熱之不同。本病發於營血之中,與肝膽關係很大,其病理變化亦是順著肝膽血分而發展,故必須及時控制。

    【診斷】

    1.診斷

    (1)臨床表現

    ①瘙癢:80%患者在妊娠30周開始出現瘙癢,也有在妊娠25~29周出現者,個別甚至更早。瘙癢一般呈持續性,入夜尤甚,嚴重者可引起失眠、神疲乏力、納谷不香。分娩後可立即消失,或在產後數小時至數日內消失。

    ②黃疸:瘙癢發生數日或數週內,約半數患者出現輕度黃疸,尿色變深。分娩後1~2周黃疸消失。

    (2)檢查

    ①血清膽汁酸:較正常值可增加百餘倍,且出現異常的時間早於瘙癢的症狀和其他實驗室改變,是本病早期診斷的重要指標。

    ②肝功能:本病早期即有轉氨酶輕中度升高,一般為正常值的2~10倍;20%的患者血清膽紅素升高,但很少超過85.5μmol/L。

    2.鑑別診斷

    透過詢問病史及有關檢查,本病需與妊娠合併病毒性肝炎、藥物性黃疸、妊娠高血壓、妊娠急性脂肪肝、妊娠合併膽道感染、妊娠風疹等相鑑別。

    【辨證施治】

    本病主要在於心肝鬱火與溼熱,臨床上有偏於鬱火、偏於溼熱之不同。中醫藥治療ICP可緩解瘙癢症狀、恢復肝功能、降低血清膽汁酸水平。偏於鬱火者當清肝為主,佐以利溼;偏於溼熱者則需清熱利溼並舉。

    1.偏於鬱火證

    證候:妊娠晚期四肢瘙癢,繼則周身皆癢,入夜尤甚,心煩易怒,胸悶脅脹,小溲黃赤,大便乾結,舌質紅,苔薄黃,脈弦滑。

    分析:妊娠晚期陰虛血少,生風化燥,肌膚失養,故周身瘙癢;夜間陰氣當令,陰虛不能相應,故入夜尤甚;血不養心,心神失養,心火偏旺,故心煩;陰虛肝木無以涵養,肝火更旺,故易怒脅脹;小溲黃赤,大便乾結,舌質紅,苔薄黃,脈弦滑均為火熱之象。

    基本治法:清肝利溼,健脾養血。

    方藥運用:茵陳蒿湯(《傷寒論》)加味。

    茵陳、炒山梔、炒丹皮各10g,鉤藤(後下)、白蒺藜各15g,當歸、白芍、白朮、茯苓各10g,炒柴胡、制大黃各6g,地膚子10g。

    方中茵陳苦洩下降,功專清利溼熱而退黃;梔子清熱降火,通利三焦;丹皮清肝涼血;鉤藤、白蒺藜平肝潛陽,祛風止癢;當歸、白芍、白朮、茯苓滋陰養血潤燥,健脾利溼安胎;柴胡疏肝,肝膽得疏,自無膽汁淤積之患;地膚子清熱利溼止癢;大黃瀉熱逐瘀,通利大便,導瘀熱由大便而下。

    服法:水煎分服,每日1劑。

    加減:心火偏盛,瘙癢頗劇,心煩寐差者,加黃連、蓮子心各3g,丹參10g;脾運不健,納谷不馨,大便不實者,去當歸、制大黃,加煨木香6g,砂仁(後下)3g,炒谷芽15g;溼熱偏甚,胸悶脘痞,目膚皆黃,舌苔黑膩者,去當歸、白芍,加白鮮皮、冬葵子、澤瀉、車前草各10g,茵陳加至15g。

    2.偏於溼熱證

    證候:妊娠中晚期四肢瘙癢,甚或周身皆癢,繼則目膚皆黃,胸悶心煩,納谷欠香,神疲思睡,溺黃熱澀,大便先幹後溏,舌紅苔黃根膩,脈來濡細。

    分析:溼熱內蘊,加之胎體長大,氣機升降失調,以致溼熱鬱而不達,滯於體內,燻蒸肌膚,故目膚皆黃;溼熱溢於肌膚,故面板瘙癢;溼困脾土,運化失司,故納谷不香;溼熱下注膀胱則溺黃熱澀;溼阻胸膈,氣機不暢,故胸悶心煩;溼性重著,溼邪困脾,故神疲思睡;溼邪阻礙氣機,傳導失司,故大便幹;脾虛生溼或溼邪困脾,影響脾胃功能,故大便先幹後溏;舌紅苔黃根膩,脈來濡細均為溼熱之象。

    基本治法:清熱利溼,祛風止癢。

    方藥運用:茵陳五苓散(《金匱要略》)加減。

    茵陳、鉤藤(後下)各15g,豬苓、茯苓、白朮、澤瀉各10g,炒荊芥6g,地膚子、白鮮皮、白蒺藜、炒丹皮各10g,炒谷芽15g。

    方中茵陳清熱利溼退黃;鉤藤、白蒺藜平肝潛陽,祛風止癢;豬苓、茯苓、澤瀉利水祛溼瀉熱,使溼熱從小便出;白朮健脾益氣;丹皮涼血活血以止癢;炒荊芥、地膚子、白鮮皮祛風止癢;炒谷芽健脾消食。

    服法:水煎分服,每日1劑。

    加減:心肝火旺,瘙癢頗劇,心煩寐差者,加黃芩、黑山梔各10g,蓮子心3g,丹參10g;脾運不健,納谷不馨,大便不實者,加砂仁(後下)3g,煨木香10g。

    【轉歸及預後】

    本病孕婦預後良好,但可致胎兒生長受限、胎死宮內或早產等,使圍產兒患病率和死亡率增高,因而近年來已被列為高危妊娠,並日益受到重視。

    【預防與調護】

    1.定期檢測肝功能、血甘膽酸、膽紅素,並對胎盤功能及胎兒情況進行監測。

    2.適當臥床休息,可左側臥位以增加胎盤血流量。

    3.忌惱制怒,保持心情舒暢,以利氣血調和。

    4.飲食宜清淡而富有營養,多食蔬菜水果,禁辛辣、魚腥、菸酒、肥膩及生冷之品。

    【臨證經驗】

    夏師認為,本病以心肝(膽)鬱火溼熱為發病的主要原因,因此臨床宜清肝解鬱與利溼止癢結合,常用的方劑為丹梔逍遙散合茵陳蒿湯,基本的藥物為炒山梔、炒丹皮、當歸、白芍、鉤藤、茵陳、澤瀉、炒柴胡、茯苓、地膚子等。偏於鬱火,以火熱為主者,治療上清熱必須佔主導,可加入生地、黃連,甚則大黃。涼血洩熱,才能達到止癢的要求。偏於溼熱,以溼為主者,治療上必須燥溼佔主導,可加入制蒼白朮、防風、藿香、佩蘭等。溫燥化溼,才能達到除溼的要求。此外,還要認識到瘀滯的重要性,因為肝經鬱火必然有瘀滯,所以常在上述基本方藥中加入赤芍、丹參、虎杖等活血之品。這些活血化瘀的藥物性質雖較為緩和,但畢竟偏於活血,要慎重使用,用之得當,效果頗佳。在治療過程中,始終要注意溼熱的變化。如溼甚於熱,應以溫燥為主;熱重於溼,應以清利為主,但不能專事清利。臨床發現,對溼甚於熱者,只用清利反易致脾弱溼甚,溼蘊蒸熱,出現煩熱身癢加重的變化,不可不知。如果肝腎陰虛,藏血不足,待鬱火溼熱解除後,還應側重滋陰養血以保護肝臟;脾胃薄弱者,溼熱清除後宜健脾和胃,恢復後天生化之源,既為保肝之措施,又為養胎之要著,有著積極的臨床意義。

    由於本病患者膽汁的膽鹽分泌量不足,維生素K的吸收減少,肝臟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量亦減少,容易引起產後出血。因此,要重視健脾養血法在本病治療中的應用,增強肝藏血的功能,對預防產後出血有積極意義。

    驗案舉例

    張某,24歲。

    孕33周餘,孕檢發現膽汁酸增高10天。面板瘙癢不甚,口乾心煩,下半夜汗出,無膚黃尿黃,舌尖紅苔薄白,脈細滑數。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80 IU/L,甘膽酸510 nmol/L。曾在外院服茵陳合劑1周,膽汁酸未降。擬滋陰清肝,健脾利溼,處方:鉤藤(後下)15g,山梔10g,丹皮10g,炒當歸10g,白芍10g,生地10g,醋柴胡6g,黃連3g,澤瀉10g,茯苓10g,桑寄生10g,焦山楂10g。藥服7劑後,生化指標均降至正常範圍。

    按語:本案主要在於心肝之火偏旺,而溼熱不甚,故茵陳蒿為主的方劑少效。治療重在清肝膽之火,佐以健脾利溼,選丹梔逍遙散加減,並加入滋陰涼血之品。一味桑寄生體現了治病不忘安胎的整體觀。

    【小結】

    1.妊娠中晚期出現四肢瘙癢,甚或全身瘙癢,入夜尤甚,或目珠、面板、小溲色黃者,稱為妊娠身癢。

    2.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及肝功能、血甘膽酸、膽紅素的檢測,診斷並不困難。

    3.本病主要在於心肝鬱火與溼熱,治療上應以清肝利溼、健脾養血、祛風止癢為原則,並根據證型有所偏重。用藥應注意養血不要過於滋膩,可適量加入理氣行滯之品,以免阻滯氣機,加重黃疸。利溼不要過於滑利,以免傷胎,並酌情加入養血補腎安胎之品。

    4.夏師認為,治療本病要把清肝解鬱與利溼止癢結合在一起,始終注意溼與熱的輕重變化,並隨症加減。妊娠晚期要認識到瘀滯的重要性,加入性質較為緩和的活血之品,如赤芍、丹參、虎杖等。溼熱消退後,要及時應用補益肝腎、健脾養血法,既保護肝臟,又可安胎,並對預防產後出血有積極意義。

    5.本病宜適當休息,保持心情舒暢,定期檢測肝功能、甘膽酸等,飲食宜清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東西能達到絕對零度(零下273攝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