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天學農

    柑橘為啥會黃葉?

    其實這類問題學農君是最不好直接回答的,因為柑橘黃化的原因有很多,如果不提供照片和一些描述,學農君是沒辦法判斷你家柑橘是為什麼黃葉的。

    學農君就放上一些主要的黃化原因和特徵,方便大家平時自我判斷:

    1、正常衰老

    一般嫁接樹長到一定年限之後,樹枝會變細,節間會變短,出現葉片稀少、葉色退黃並且伴隨秋冬季葉片早脫落等老化、衰退的現象。

    2、砧木不親和

    一般是由於溫州蜜桔、甜橙等品種的高接換種引起的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長不協調,造成營養水分運輸受阻,從而地上部分逐漸產生黃化(比如以酸橘為砧木的甜橙類一般在6月開始黃化且發病嚴重)。

    3、根系問題

    柑橘根系受損後吸收礦物質營養和水分、合成激素的能力都急劇下降,最終會導致葉片異常。

    主要原因:

    環割過度,果樹營養運輸系統遭到破壞,地上部分葉面光合作用產物和能量無法運輸到地下,導致根系壞死,無法吸收礦物養分和完成水運輸;

    產量過重,透支根系營養,導致次年黃化大小年,樹體衰弱;

    施肥不當導致根系腐爛、壞死,引起柑橘黃化甚至死亡。比如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肥料中含氯離子過量,施肥量過大,施肥方式不對等等;

    產量過重,透支根系營養,導致次年黃化大小年,樹體衰弱;

    施肥不當導致根系腐爛、壞死,引起柑橘黃化甚至死亡。比如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肥料中含氯離子過量,施肥量過大,施肥方式不對等等;

    草甘膦使用不當,被內吸收傳導,傷根,導致黃化死亡現象。

    4、缺素黃化

    植物生長和動物一樣需要養分,一旦其中一個營養元素不足,便會出現黃化現象。 缺素診斷要先看缺素黃化發生部位是在老葉還是在新葉,再看葉片大小是否正常。

    缺素型葉面黃化現象自查圖

    缺氮:短暫性缺氮表現為葉片淡綠;連續性缺氮表現為葉色黃而小,枝梢弱而纖細,小枝枯萎,產量出現下降;

    缺鉀:葉片變小、變黃,嚴重的時候出現葉片皺縮,綠葉葉片邊緣發黃、焦枯、葉緣呈現燒灼的狀況;

    缺鈣:春葉頂端出現黃化,然後會擴大到葉緣的位置;病葉比較窄,出現狹長的畸形,並造成提前落葉,樹冠上部也會經常出現落葉和枯枝;

    缺鎂:出現黃斑葉,黃化部分大多出現肋骨狀,葉尖和葉基常保持比較久的綠色;

    缺硫:缺硫葉色變淡,出現淡綠色或者黃綠色,和缺氮症狀很像,但是缺硫黃化現象新葉比老葉嚴重;病葉的主脈(特別是基部)比其他部位要稍微黃一些,容易出現落葉,抽生出的新梢也比較纖細,呈現出叢生的狀態;

    缺硼:缺硼的成葉和老葉從葉脈開始黃化,最終整個葉片都出現黃化、葉肉變厚、葉尖向後捲曲等狀態,同時葉脈出現腫大,主、側脈木栓化,嚴重時甚至會出現開裂;而嫩葉會產生不定形水漬狀的黃斑,出現扭曲急性,有的葉背主脈基部會有黑點;果實容易出現“石果病”;

    缺鐵:新梢葉片失綠髮黃或者白化,失綠情況會在一個枝條上出現由下往上依次加重,夏、秋梢發病會多於春梢,嚴重黃白化葉片的葉緣會出現燒灼、乾枯並提前脫落,形成枯梢或者禿枝;

    缺鋅:新梢葉片黃化,出現黃色或者黃綠色,主、側脈和附近主枝仍然是綠色;而老葉的主側脈出現不規則綠色帶,其他部分為淡綠色或橙黃色;有的葉片在綠色的主側脈間只有黃色和淡黃色的斑點,而有點出現變小、變窄、失綠等情況。

    5、土壤、氣候問題

    土壤偏酸,或者偏鹼性會影響菌根的活性,削弱柑橘根系的吸收能力,導致葉片出現營養性黃化;

    土壤中有機質含量少,中微量元素缺乏。有機質螯合微量元素,有利於植物吸收,還有機質有利於微生物活動,改良土壤環境;

    土壤粘重或板結。影響根系表面的氣體交換和吸收,還會妨礙了多餘的水份下滲引起漚根;

    土壤中水分失衡。土壤水分(需要考慮地下水位)過多、積水,容易導致根系腐爛,植株得不到足夠的水分和養分,引起葉片黃化、落葉、落果。土壤水分過低時則土壤養分不能隨水移動擴散到根系形成缺水脫肥旱害;

    常見的氣候災害(如水災、乾旱、凍害等)也容易造成葉片黃化。

    6、病蟲害黃化

    病菌、病毒等病原體:這些病原體的侵入,使得果樹根部組織和葉片組織遭到破壞,併產生各種分泌物堵塞輸導組織,使得果樹不能吸收水分和養分,葉片出現失綠黃化;也有些直接侵入葉片,破壞葉綠素,減低葉片光合作用能力,產生黃化;

    蟲害:紅蜘蛛、介殼蟲等危害葉片、枝梢、果實的,會造成被害葉、果失去光澤,枯黃或脫落;天牛、爆皮蟲等危害根、主幹和主枝,使得吸收、運輸養分的通道受阻,造成樹枝枯黃落葉,甚至壞死。

    花生麩腐熟小竅門

    一個花生麩粉腐熟的小竅門——按1斤糖、3斤花生麩、10斤水的比例放入水中進行腐熟。其中,放糖是為了調節碳、氮的比例,目的是為了能夠更好地進行發酵腐熟。不過放糖不是必要的措施,如果實在不想放的,也可以不放。

    沃柑種植行距多大合適?

    沃柑生長比較快,所以栽培密度需要適當稀植

    枳殼作為砧木可以稍微密一些,達到2米×3米或者2米×3米5就可以了;

    如果是用強勢的砧木(比如香橙、酸柑、紅桔等),就需要再密一些,可以2米5×4米或者3米×5米;

    而考慮到機械操作,行距需要達到2米×4米或者3米×5米。

    在這裡學農君需要提醒一句,雖然沃柑密植一開始可以獲得高產量,但是從長遠來看,稀植對於沃柑有三大好處:① 稀植可以讓沃柑外觀著色更漂亮,② 稀植有利於將來打藥、施肥等農業操作,③ 密植後期會影響光照效果,造成平面結果等情況。

    不過也有人會問了,除了沃柑,其他品種的行距要怎麼訂呢?不同的品種會有不同的要求,現在學農君放一下行距設定的一些規律給大家參考。

    合理的栽植密度,是根據各柑桔品種的生長特性、砧穗組合、地勢、土壤條件和栽培技術等確定

    一般平地宜稀植,山地宜密植;

    肥地宜稀植,瘦地宜密植;

    樹冠稀疏高大的品種(如柚子等)宜稀植,樹冠緊湊、矮小、成形較早的品種(如金柑、特早熟溫州蜜柑等)宜密植;

    機械化操作管理的宜稀植,手工操作的宜密植;

    行間宜稀,株間宜密。

    一般來說,樹冠定型後行間尚有1米以上的空間是最適合果樹的(即寬行密株的種植方式),這一點對於確保柑橘樹充分採光和橘園通風透光、減少病蟲滋生非常重要。

    因此,要求坡度在6°以下的緩坡地,栽植行向為南北向,採用長方形栽植;坡度在10~25°的丘陵山地,栽植行的行向與梯地走向相同,採用等高栽植。

    栽植密度則按畝栽植的永久株數量計,不同品種的栽植密度如下:

    甜橙株行距3.5~4米×4.5~5.5米(畝栽30~42株);

    寬皮柑桔株行距3~3.5米×3.5~4.5米(畝栽40~60株);

    柚類株行距4~5米×5~6米(畝栽22~33株)。

    同時為了在早期充分利用土地與光能,可以根據品種特性和立地條件適當增補臨時株。但隨著樹冠的增大,桔樹間間距的縮小,要及時果斷地間伐臨時株,保證永久株有充分的採光空間。

    潰瘍病防治

    柑橘潰瘍病是一種世界性病害,屬於國內外統一的的植物檢疫物件。病原屬於細菌,病原菌危害柑橘葉片、枝梢和果實。因為危害大,它和和炭疽病、瘡痂病、黃龍病等並稱“柑橘八大病害”,而潰瘍病排名第一。

    和黃龍病情況類似,潰瘍病一旦染病,現有手段無法根除寄生在葉肉細胞間隙與欄柵組織之間的致病菌,感染樹將終身帶毒,條件合適必然發作。

    因此對付潰瘍病最好的辦法還是預防為主,主要做法有以下3點:

    嚴格執行檢疫並培育無病苗木。苗圃應選擇在周圍1000米以上無柑橘類植物的無病地區建立,並建立無病優質母本園,就地供應無病接穗,一旦發現病樹、病苗立即燒燬。

    減少果實和葉片損傷。營造防風林,以減小果園風速(尤其在有颱風的地區能顯著減少病害發生);及時防治潛葉蛾等害蟲,減少蟲傷;夏、冬兩季及時清園,剪除發病枝葉和果實,並集中燒燬。

    化學制劑藥物防治。在夏秋梢生長期使用噻森銅 400倍、噻唑鋅 500倍、中生菌素 800倍、春雷黴素 600倍、氫氧化銅1000倍、氯溴異氰尿酸 1000倍、乙蒜素 600倍等,連續2-3次,新梢長出來1cm左右,就開始噴施,每次間隔7-10天

    關於潰瘍病的防治,還涉及到它的傳播途徑、發病條件及規律等多個方面,以後學農君有機會會單獨寫一篇內容告訴大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DNF:25仔輔助改版後,帕拉丁和光兵的技能攻擊力衝突嗎?劍魂和影舞的暴傷衝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