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狙擊手蛋蛋

    眼科學者和視光學專家努力尋求積極有效的方法矯正近視和阻止近視的發展。近百年來,在手術矯治屈光不正(即近視、遠視和散光的統稱)方面,更進行了不懈的探索和研究。21世紀眼視光學中的屈光手術成為眼科最熱門的技術,尤其是準分子鐳射原位角膜磨鑲術(簡稱LASIK),患者接受手術後,視力恢復之快,療效之好以及該技術在世界範圍內的迅速普及,均令人歎為觀止。無數屈光不正患者對 LASIK趨之若鶩,希望藉助這一高科技的眼科技術擺脫戴眼鏡的煩惱,同時又心存膽怯: LASIK的安全性可靠嗎?LASIK能使自己的裸眼視力恢復至什麼程度?LASIK的遠期療效穩定嗎? 我院眼科有著國內最早掌握近視眼矯治術的資深專家團隊,連續10餘年致力於各種高新眼科技術對屈光不正的矯治,使我院眼科的專家教授在矯治近視、遠視、散光等方面不僅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世界和廣大屈光不正患者中也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因此,我院眼科每天都接到大量的諮詢電話、電子郵件和求助信件,為了集中解答廣大屈光不正患者的問題,我們將LASIK的有關情況包括十分敏感的價格問題逐一介紹於後以饗讀者。 2、準分子鐳射的概念和LASIK的原理 準分子鐳射是氟氬兩種氣體混合後經激發而產生的一種人眼看不見的紫外光,其波長僅193奈米,不會穿入眼內,屬冷鐳射,無熱效應,能以“照射”方式對人眼角膜組織進行精確氣化,達到“切削”和“雕琢”角膜的目的而不損傷周圍組織和其他器官,其獨特性質是最適合角膜屈光手術。 LASIK手術的原理是用一種特殊的極其精密的微型角膜板層切割系統(簡稱角膜刀)將角膜表層組織製作成一個帶蒂的圓形角膜瓣,翻轉角膜瓣後,在計算機控制下,用準分子鐳射對瓣下的角膜基質層擬去除的部分組織予以精確氣化,然後於瓣下衝洗並將角膜瓣復位,以此改變角膜前表面的形態,調整角膜的屈光力,達到矯正近視、遠視或散光的目的。 3、LASIK的發展史 LASIK的發展史可追溯至40年代末。自1949年起,美國等國外的眼科專家們先後報道了對LASIK技術的形成起重要作用的一系列角膜屈光手術。比如:冷凍角膜磨鑲術(1949年)、原位角膜磨鑲術(1964年和1966年)、準分子鐳射成功切削動物眼角膜組織(1983年)、非冷凍角膜磨鑲術(1986年)、自控板層原位角膜磨鑲術(簡稱ALK,1988年)、準分子鐳射角膜切削術(簡稱PRK,1989年)、準分子鐳射角膜磨鑲術(簡稱PKM,1990年)等等。 1990年,Pallikaris將ALK和PRK兩者結合,終於形成了迄今為止最趨於完美的一種屈光不正矯治術即LASIK。 在中國,鐳射角膜屈光手術的開展與國外基本同時起步,關於準分子鐳射的引進,中國衛生部1992年召開了論證會,隨後引進PRK,相繼又引進了LASIK。PRK和LASIK這兩種鐳射角膜屈光手術的安全性、療效的可預測性和穩定性均明顯優於以往的任何一種屈光不正矯治術,尤其是風靡全球的LASIK,可以預見,在未來數年裡,必然成為眼科最常見的手術之一。 4、LASIK的優點: LASIK具有以下明顯優點: ①適應範圍廣:可矯正100-3000度的近視,還可矯治高度散光和高度遠視。 ②術後反應輕:LASIK完整保留了角膜表層的“屏障”組織,故術後無疼痛,不住院不包眼,僅有短暫的怕光,流淚和眼內異物感。 ③視力恢復快:術後即刻便能用眼,幾小時後恢復正常視力。 ④效果穩定好:可一勞永逸地矯治屈光不正,通俗講即一次性治療,永久性效果。 ⑤快捷而方便:術前檢查約1小時,術前準備約10餘分鐘,手術僅需幾分鐘,其中鐳射治療過程僅需幾秒鐘至幾十秒鐘,術後當天即可正常活動,不影響生活和工作。 5、LASIK的適應物件: 近視、遠視、散光等屈光不正患者並非人人都適合LASIK手術,只有同時具備以下三個條件的患者才適合接近LASIK治療: ①、年齡18週歲以上 ②、近兩年屈光狀態相對穩定(度數無明顯變化) ③、經檢查無LASIK禁忌症 6、LASIK的診治流程: 諮詢→術前檢查,預約手術→遵醫囑停戴隱形眼鏡1―2周,抗菌素眼藥水點眼1―3天→手術時做好個人衛生後按約前往進行術前複查、簽署LASIK同意書→進入手術室作術前消毒等準備→進入LASIK手術間,平臥手術檯上,滴用具有麻醉作用的眼藥水,在完全清醒的狀態下毫無痛苦地接受LASIK手術(約10分鐘)→術畢,出手術室→戴上護眼罩由親友陪送或自行返回家中,休息幾小時即可恢復清晰視力→術後次日即可上班上學,照常生活並遵醫囑複查、滴用眼藥水1個月左右。 7、LASIK的風險 作為眾多角膜屈光手術中一項成熟而又佔領主流地位的技術,LASIK的安全性和療效的可靠性是不容置疑的。但是,這並不表明LASIK沒有風險(即併發症),LASIK可能出現的併發症包括:感染、欠矯或過矯、角膜穿通、醫源性角膜散光、繼發性圓錐角膜、角膜瓣不規則、瓣遊離、上皮植入、眩光等等。 這些併發症如果及時發現並處理得當,大部分是不會留下後遺症,也不會影響療效。但是有些併發症確實妨礙視力恢復,比如術前近視、術後過矯成高度遠視;或術前無散光,術後成為高度散光等等,如果手術致患者存留的角膜又太薄,則無法採用再次手術予以補救。又如,術中角膜穿通或術後繼發嚴重的圓錐角膜,都可能令患者不得不接受角膜移植手術,給患者帶來新的困擾和麻煩,造成不良後果。眾所周知,接受LASIK手術的患者絕大部分是18歲以上的中青年人,他們正值前程似錦的重要人生階段,一旦發生嚴重併發症,影響患者視力,將給患者造成新的甚至更大的痛苦,故無論醫生還是患者都應充分認識到LASIK可能存在的風險,審慎地選擇手術和施行手術。 除了上述併發症外,LASIK術後矯正視力下降、夜間眩光、視光質量下降,夜間視力下降等弊端也較為常見。國外資料表明,LASIK術後夜間駕駛困難的患者竟高達30%!事實證明,僅僅只是手術安全,僅僅只是裸眼視力的提高,已經滿足不了現代屈光不正患者的視覺要求。怎樣才能預防和消除可能與LASIK手術相伴而來的這些併發症呢? 8、併發症產生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物體經過光學系統的折射後其成像發生畸變,不能準確無誤再現物體原形的現象叫像差。90年代中期,Liang等專家開始了對人眼像差的測量和研究,結果發現LASIK術後人眼總體像差比術前增加了5倍以上。這是導致LASIK術後眩光和視覺質量下降等現象的罪魁禍首,而術中鐳射偏中心切削、角膜切削麵不平滑,切削麵太小、切削太深,切削斜率太大等等因素是引起術後像差增加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削除術後眩光,視覺質量下降等併發症就必須改善和糾正導致術後像差增加的上述因素。 傳統的PRK、LASIK等鐳射角膜屈光手術中,由於裝置技術的限制,要避免鐳射偏中心切削,改善角膜切削麵的光滑程度等等,靠醫生人為的努力,根本不可能辦到。什麼方法才能有效地防治這類併發症呢?1、第一個想到用眼鏡來改善視力的人,是一位來自佛羅倫薩的科學家索文諾・德格里・阿馬迪。大約在公元1280年,他用一對凸透鏡來校正遠視。他向一位來自比薩的名叫亞歷山德羅・迪拉・斯賓納的修道士坦露了自己的發明機密。 後來,迪拉・斯賓納告訴其他人怎樣來製作眼鏡,並且還指出玻璃如何才能具有曲形。到14世紀,許多義大利人佩戴了眼鏡。及至15世紀,用於校正近視的凹透鏡也被製作出來了。 眼鏡並沒有很快流行起來,主要是因為透鏡研磨技藝沒有得到充分的開發。效果很好的透鏡的表面應該是光滑的,曲線也應該是均勻的。17世紀透鏡製造者對生產質量良好的透鏡仍然有著困難,那時顯微鏡、望遠鏡都還在研製之中。 雙光眼鏡是美國科學家、外交家本傑明、富蘭克林在1780年發明的。 2、十三世紀中期,英國學者培根看到許多人因視力不好,不能看清書上的文字,就想發明一種工具來幫助人們提高視力。為此,他想了很多辦法,做了不少試驗,但都沒有成功。 一天雨後,培根來到花園散步,看到蜘蛛網上沾了不少雨珠,他發現透過雨珠看樹葉,葉脈放大了不少,連樹葉上細細的毛都能看得見。他看到這個現象,高興極了。 培根立即跑回家中,翻箱倒櫃,找到了一顆玻璃球。但透過玻璃球,看書上的文字,還是模糊不清。他又找來一塊金剛石與錘子,將玻璃割出一塊,拿著這塊玻璃片靠近書一看,文字果然放大了。試驗成功了,培根欣喜若狂。後來他又找來一塊木片,挖出一個圓洞,將玻璃球片裝上去,再安上一根柄,便於手拿,這樣人們閱讀寫字就方便多了。 這種鏡片後來經過不斷改進,成了現在人們戴的眼鏡。光矯正視力的就有青少年用的近視鏡與老年人戴的老花鏡,還有其他各種用途的眼鏡,人們學習、工作就更方便了。培根為人類的文明進步作出了貢獻。

  • 2 # 熊貓宿舍

    13世紀中期,英國學者培根看到許多人因視力不好,不能看清書上的文字,就想發明一種工具來幫助人們提高視力。為此,他想了很多辦法,做了不少試驗,但都沒有成功。一天雨後,培根來到花園散步,看到蜘蛛網上沾了不少雨珠,他發現透過雨珠看樹葉,葉脈放大了不少,連樹葉上細細的毛都能看得見。他看到這個現象,高興極了。 培根立即跑回家中,翻箱倒櫃,找到了一顆玻璃球。但透過玻璃球,看書上的文字,還是模糊不清。他又找來一塊金剛石與錘子,將玻璃割出一塊,拿著這塊玻璃片靠近書一看,文字果然放大了。試驗成功了,培根欣喜若狂。後來他又找來一塊木片,挖出一個圓洞,將玻璃球片裝上去,再安上一根柄,便於手拿,這樣人們閱讀寫字就方便多了。 這種鏡片後來經過不斷改進,成了現在人們戴的眼鏡。光矯正視力的就有青少年用的近視鏡與老年人戴的老花鏡,還有其他各種用途的眼鏡,人們學習、工作就更方便了。美國發明家本傑明・富蘭克林最早發明了近視眼鏡美國發明家本傑明・富蘭克林,身患近視和遠視,1784年發明了遠近視兩用眼鏡;1825年,英國天文學家喬治艾利發明了能矯正散光的眼鏡。有人認為,華人在2000年前就發明了眼鏡,中國在明朝中期就出現了眼鏡。明萬曆田藝蘅在《留青日札》卷二《���Α誹踉疲骸懊靠次惱攏�目力昏倦,不辨細書,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筆畫信明。中用綾絹聯之,縛於腦後,人皆不識,舉以問餘。餘曰:此���σ病!閉饈鋇�����即最初的叫法。擴充套件資料眼鏡是鑲嵌在框架內的透鏡鏡片,戴在眼睛前方,以改善視力、保護眼睛或作裝飾用途。鏡可矯正多種視力問題,包括近視、遠視、散光、老花或斜視等。眼鏡由鏡片、鏡架組成。分近視眼鏡、遠視眼鏡、老花眼鏡及散光眼鏡四種。亦有特製眼鏡供觀看3D立體影像或虛擬真實影像。眼鏡的其他種類包括護目鏡,太陽鏡,游泳鏡等,為眼睛提供各種保護。現代的眼鏡,通常在鏡片中間設有鼻託,及在左右兩臂擱在耳朵上的位置設有軟墊。愛美或不習慣佩戴眼鏡的人,可以選擇以隱形眼鏡矯正視力。雖然近年隱形眼鏡及鐳射矯視手術越來越普及,但眼鏡仍然是最普遍的矯正視力工具。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眼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滿背紋身青龍有什麼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