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日慕鄉關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1839年龔自珍辭官返鄉老家杭州,在京城與杭州之間來回奔波,感慨萬千,寫出了300餘首詩,收錄到後來的詩集《己亥雜詩 》中。

    龔自珍出身官宦世家,祖父父親都做過不小的官,外祖父是著名文學家,地地道道的官宦子弟,但是他的仕途不是很順利,舉人考了三次,進士考了六次。雖然對於很多讀書人來說能中個進士已經是祖墳冒青煙的大喜事,但對於出身書香門第,從小聰明伶俐的龔自珍來說,可說是非常失敗!

    好不容易熬到殿試,龔自珍洋洋灑灑,下筆千言,寫了一大篇的《御試安邊撫遠疏》,提出了新疆準格爾叛亂後施政綱領,被主持改卷的大學士曹振鏞搞了個三甲19名,入不了翰林,但好歹也是內閣中書。

    這件事情對龔自珍影響很大,他後來的官運一直也不咋地,加上他本人典型的憤青性格,經常針砭時弊,說話不留情面,搞的才四十多歲就在官場混不下去,辭職回了老家。

    正因為他的個性以及各種遭遇,導致他對當世的社會,尤其是官場上層十分不滿,寫下了:萬馬齊喑究可哀這樣的詩句。

    從後世來看, 這首詩非常有先見之明,作者看到了大變局的到來,卻苦於無力改變現狀,只能發發牢騷,以詩言志。但他的詩句文章對後來的晚清思想大解放影響很大,梁啟超就說過:“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確與有功焉。光緒間所謂新學家者,大率人人皆經過崇拜龔氏之一時期。”

    1841年農曆八月十二,離中秋節還有3天,龔自珍在就職的江蘇雲陽書院暴死,享年49歲,由於死的非常突然離奇,後世有很多說法,一說他跟親王奕繪的小老婆顧春私通,被奕繪之子毒死,晚清小說《孽海花》則以龔自珍兒子的口吻證實了這點,當然孰是孰非,後人只能去猜測了!

  • 2 # 歷來現實

    龔自珍是清代靠詩詞影射朝政最出格的一個瘋子,“萬馬齊喑究可哀”這句詩是形容朝廷裡沒有一個不是慫人,皆為唯唯諾諾蠅營狗苟之徒,甚至連民間也是如此,沒有一個敢出頭提倡改革的人(除了自己和有限的幾名好友),這句詩的格調跟花蕊夫人當年的“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也有相通之處,怒其不爭,哀其不幸。

    全詩為:“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後一句比前一句流傳度更廣,雖然只是一名小小主事,口氣卻很像一名大清吏部尚書了。

    “憑君且莫登高望,忽忽中原暮靄生”,也是龔自珍寫過的一首詩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只看到了黑暗。真特麼黑啊。

    如此憤世嫉俗,自然為官場、同事不容,龔自珍改革意見多不被上級採納,官場上升通道堵的死死的,後來乾脆辭官,專心做學問,搞諷刺詩歌。

    龔自珍嘆息“萬馬齊喑”,有一個人“小馬奔騰”跳出來表達了不同意見,正是老龔的兒子小龔,大名龔橙,外號“龔半倫”,最出名的業績當然是作為英法聯軍的翻譯,為聯軍指明瞭圓明園的方向。這大約也算是應了他老子說的“不拘一格降人才”了。

    這位人才面對恭親王奕訢罵他“漢奸”時,毫不客氣的回罵:“你看我是漢奸,我卻看你是國賊!”

  • 3 # 星光默影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龔自珍為何在那個時候留下了這四句詩,而這首詩又為何引起了如此多的共鳴,以致廣為傳頌,還流傳至今呢?

    這首詩是龔自珍罷官南歸,路過鎮江時所寫的。龔自珍在詩後自注,“過鎮江,見賽玉皇及風神雷神者,禱詞萬數。道士乞撰青詞。”說明這還是一首應景之作的青詞,並非特意為之。

    龔自珍當年在京之時負有才名,每作一首新詩,京中士子便競相傳閱,引為談資。但一百多年後,反而是這首無心插柳的青詞流傳最廣。最主要的原因是,它不僅直接針砭了清朝中葉整個社會的一種不良風氣,說出了廣大士子們的心聲,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在不同年代還能歷久彌新,對人們提出告誡和警示。

    一個社會出了問題,那就是“萬馬齊喑究可哀”。

    “萬馬齊喑究可哀”,從康雍乾三代大興文字獄,便埋下了伏筆。到嘉慶一朝,朝廷中漸漸形成了一種不良風氣,到嘉慶末年,開始出現了一種不良後果。

    嘉慶十八年(1813年),天理教徒林清與宮內太監內外勾結,率眾攻入皇宮,險些攻下紫禁城,此為“漢、唐、宋、明未有之事”。

    林清進攻紫禁城的計劃並非萬無一失,朝廷早已接到情報,但官員們互相推諉,得過且過,誰也不把這個情報當回事,最後林清率領一幫隨便拼湊起來的教眾,就輕鬆攻入了皇城。嘉慶帝痛定思痛,總結經驗教訓,得出來四個字:“因循疲玩”。

    因為不做事就不會做錯事,每天只要照本宣科,按老一套的東西每天打卡上班就能領工資,朝廷上的官員漸漸就“因循疲玩”,得過且過了。林則徐多次上疏抨擊這種不良風氣,嘉慶帝也想扭轉這種弊習,可惜積重難返,只好把這項艱鉅的事業交給他的兒子道光。

    道光剛上任時,也是一腔熱血,想要完成父親未竟的事業。但沒多久,道光卻頒佈了一條政策,讓官場因循的風氣愈加嚴重。

    這個主意,是道光的心腹大臣曹振鏞提出來的。清人筆記中提到,道光剛即位時,因為奏章看不完很苦惱,曹振鏞便獻策說:

    “今天下承平,臣工好作危言,指陳闕失,以邀時譽,若遽罪之,則蒙拒諫之名。此後中外章奏,皇上無庸遍閱,但擇其最小節目之錯誤者譴責之,則臣下震於聖明,以為察及秋毫,必無敢肆者。”

    曹振鏞是個出了名的好好先生,尊崇無過便是功的理念。他提出的這個建議,跟志大才疏的道光皇帝一拍即合。

    每有臣工上疏諫言,道光不看具體內容,而“擇其最小節目之錯誤者譴責之”,即寫錯一個字,或哪句話不夠通順,便因言獲罪。久而久之,不但官員們不敢做事的風氣沒有改良,反而更加糟糕,連真話都不敢說了。

    因為皇帝愛聽好話,大家便報喜不報憂。等到洪秀全率領太平軍起義時,地方官員害怕受責,瞞得一天是一天,直到太平軍已經成為一股嚴重的威脅勢力時,才為朝廷所知,軍情已被嚴重延誤。

    龔自珍本人能力出眾,才識過人,卻因字寫得不夠好,進不了翰林。龔自珍意識到在清政府這個因循守舊的環境中,無法施展和實現自己的才情抱負,便在發生“丁香花公案”之後罷官南歸,在路上寫下了這些詩句。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其實龔自珍心裡清楚,世間豈無人才?只是受到壓制,不得發聲而已。要讓人才現世,不靠天公,而靠整個社會開明的環境和風氣。否則“萬馬齊喑”,不僅是知識分子之哀,更是國家之哀,民族之哀了。

  • 4 # 李子遲到了

    龔自珍(1792—1841),浙江杭州人,近代愛國主義詩人、文學家、思想家,改良主義先驅者,被人稱為“中國古代最後一位大詩人,也是中國近代第一位大詩人”,“三百年來第一流”。從小勤奮好學,15歲開始寫詩;但屢試不第,38歲才中進士,做了幾任小京官。他對清朝的思想統治不滿,不願和統治者合作,終於在鴉片戰爭前一年辭官回家。他的詩文主張“更法”“改圖”,揭露清統治者的腐朽,洋溢著愛國熱情。著名的是《己亥雜詩》,共350首。

    龔自珍生活的時代是統一的封建專制國家面臨沒落崩潰、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歷史新階段,國內階級矛盾日益尖銳,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勢力不斷加深。

    從青年時起代起,龔自珍就深刻意識到封建國家的嚴重危機,具有一種特殊的敏感性。他覺得此時的清王朝就像堂內的燕子只知安樂,卻不知外面的秋天已經來臨;也像路旁貪戀夕陽的烏鴉,不知天色馬上就要黑下來。早在嘉慶二十五年龔自珍就指出,從清政府的國都北京開始,包括各個省,大概都會出現富貴變貧窮、貧窮變餓戶,每個省的狀況都將岌岌可危。道光三年,他深刻認識到外國資本主義侵略造成的嚴重民族危機,所以多次建言要求改良現狀,並寫詩讚美林則徐到廣東禁菸之事,還幫助禁菸出謀劃策。他對時代的危機,不只是敏銳地感覺它,而且也積極地挽救它;他肯定未來時代的必然變化,並寄以熱情的幻想和希望。

    面對清朝後期嘉(慶)道(光)年間社會危機日益深重,龔自珍放棄了研究漢學,一心想要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一生都在嚮往著改革。他青年時代所寫的《明良論》、《乙丙之際著議》等文,對封建專制的積弊進行了揭露和抨擊。他的思想為後來康有為等人所用,成為變法圖強的先聲。中年以後,他雖然志不得伸,轉而學佛,可是“經世致用”(學問應該有利於解決國事或具體的問題,而不應是虛無的禮教和空談)之志並未消沉。

    龔自珍一生追求“更法”,雖至死未得實現,但在許多方面產生了有益的影響。他有幾個志同道合、引為知己的朋友,那就是林則徐、魏源、同是詩人的張際亮,還有為人剛直的黃爵滋、湯朋等。他們都是性格堅強而又有學問的人。龔自珍同他們交往都很密切,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據說,在鴉片戰爭爆發前的10年間,他們曾在北京以詩會友,結成宣南詩社,相互激勵詩情、交流學術。詩友們都是極力主張禁止鴉片輸入、抗擊英國侵略的有力人物。在禁菸抗英問題上,這些人更有傾訴不盡的愛國衷腸。

    龔自珍深知鴉片對人民的危害,所以他全力支援宦場好友林則徐的禁菸運動。1838年底,當林則徐奉旨馳往廣東禁菸時,龔自珍聞訊無限欣喜,提筆寫下《送欽差大臣侯官林公序》贈送,併為林則徐禁菸獻計獻策,希望他多帶能工巧匠,加強軍事設施,做好抗擊英國侵略者的準備。

    同時,龔自珍還表示願隨林則徐一起南下廣東,為禁菸貢獻綿薄之力。但是由於朝廷內部的鬥爭相當複雜,林則徐自己也有難言的苦衷,對於龔自珍的南下要求只得婉言謝絕。

    龔自珍那種渴望參加反侵略鬥爭的急切心情,在他後來懷念林則徐的詩篇中得到了更加生動而又深刻的表現:“做人橫海拜將軍,側立南天未蕆勳。我有陰符三百年,蠟丸難寄惜雄文。”

    在社會觀上,龔自珍指出,社會動亂的根源在於貧富不相齊。他要求改革科舉制,希望統治者不拘一格選拔人才,並闡述了經世致用的必要。他還指出,正是因為清政府的腐敗與殘酷的反動統治,使人民的思想被禁錮,人才被扼殺。他希望大量的人才湧現,為變革社會做貢獻。而在作於1839年的另一首詩中,他寫道:“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表明了自己的心志,願意像“落紅”一樣即使化作春泥也要保護著花朵。言明自己始終關注民眾,心繫國家。

    龔自珍因為“好直言”,得罪了不少達官顯貴,受到排斥和打擊,不得不辭官回家。但他卻不畏挫折、不甘心沉淪,仍在關心著國家大事,表現了一個政治家時時處處以國事民事為重的愛國情懷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龔自珍認為,要使中國恢復蓬勃生機,必須倚仗一場猛烈的疾風驚雷般的社會變革的震撼與滌盪;並希望最高統治者振作起來,選拔、任用各種治國英才,給予他們施展才能的機會,從而振興中國。

    也就是他最著名的那首詩裡說的:

    九州生死恃風雷,

    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仙人掌營養土配比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