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了解一下目前汽車金融行業的基本情況吧。
汽車金融主要方式有銀行車貸,信用卡分期,汽車廠商自己的消費金融公司提供的分期,以及近幾年興起的網際網路平臺。目前西方發達國家購車汽車金融滲透率普遍超過70%,但中國的滲透率只有40%左右。
銀行車貸產品優點是利率最低,可選車型也多,首付至少三成,需要辦理抵質押流程,審批流程和時間較長,而且審批較為嚴格,而且一般還會捆綁銷售讓你買全險。申請銀行車貸一般會要求你提供身份證、房產證、社保基數、銀行流水等,銀行會評估你的信用情況和還款能力,然後給你一個額度。如果你透過4S來辦的話,4S店可能還會收你一筆手續費,當然了,作為汽車金融的主要獲客渠道,不管你用什麼機構的金融服務,只要你在4S店辦的貸款或分期,4S店一般都會收一筆手續費。
信用卡分期可能不同銀行的信用卡可選車型有限,缺點是額度可能不大,而且手續費隱含的實際利率比較高,分期半年內較之車貸還是有優勢,因為很多信用卡分期半年內有優惠,超過二年的實際成本等同甚至超過一些網際網路平臺,年化實際利率可能會超過12%以上,對信用審批相對來說也比較嚴格,信用卡買車的車價折扣較少,價格可能會比你從經銷商那拿的高,這個其實跟你在各家銀行的信用卡商城買任何東西都是一樣的,銀行不光是賺利息,還賺商品銷售利潤,而且分期額度還是受制於你的信用卡額度。
第三類是廠家背景的汽車金融公司,國內主要的玩家包括上汽通用汽車金融、寶馬汽車金融(中國)、大眾汽車金融(中國)、福特汽車金融(中國)、東風日產汽車金融、梅賽德斯-賓士汽車金融、北京現代汽車金融、東風標緻雪鐵龍汽車金融、豐田汽車金融(中國)、瑞福德汽車金融、廣汽匯理汽車金融、奇瑞徽銀汽車金融等。這些公司的優勢是銷售渠道成熟,而且由於中國汽車市場的利潤大部分在生產環節,因此廠家經常為了促銷可以拿銷售利潤來補貼,經常能看到第一年0首付、0利率或者0手續費等這種宣傳,但是買得永遠不如賣的精,這三項優惠基本不會出現在同一款車型上,而且補貼和優惠一般都是促銷車型,你想買的熱門車型往往都是沒有優惠的 ,如果你想買的車正好出了優惠,那麼還是很划算的。還有就是每家汽車金融公司只給自家的車型提供金融服務,成本比銀行貸款略高,搭配的收費專案也挺多,保險一般肯定是要搭售的,而且可能還會把第一受益人寫成汽車金融公司,這個也好理解,如果車壞了被偷了搶了,購車客戶不還錢了,汽車金融公司還是要有安全保障的。審批整體來說也是比較嚴格,可能比銀行車貸稍微鬆些。
第四類是網際網路平臺,主要是提供的是分期服務,優點不用說了,對貸款人的信用要求比較低,審批快,首付低至一成甚至還有平臺喊出了0首付,吸引了很多急用車或者透過銀行和信用卡借不出錢的使用者。缺點嘛,自然是利率比較高,因為每輛車都裝有GPS,一旦逾期,車可能就被催收開走了,有些人會難以接受,因此產生的催收糾紛也比較多。
這兩年因為網際網路消費金融比較火,汽車這個領域作為一個重要的消費場景,自然也是資本追逐的物件。我也看過不少網際網路汽車金融平臺專案,要做好汽車金融消費分期,商業模式和流程上有很多要解決的問題,所以真的能做起來的平臺其實沒幾個,而且其中很多點如果沒有很好地對消費者進行告知,很容易出現消費糾紛。下面,我把這些平臺的商業邏輯以及可能影響使用者體驗的地方分析一下,也可以讓有意做分期的朋友少踩坑:
1、 目前幾乎所有平臺的模式本質還是更像融資租賃一些,融資租賃跟分期挺像,但是融資租賃每期的租金包含了利息,最後你也會獲得產權。比方說大搜車的產品彈個車,是一成首付,你第一年分期付的錢基本上相當於把你去4S店原本要付的剩下二成首付以及購置稅等分攤在第一年中支付。第二年開始,給你三種選擇,一是退車,相當於第一年純粹當租車了,第二種是買斷,把尾款一次性付清,第三種繼續分期,分期結束後產權轉移過戶。
那麼問題來了,平臺怎麼控制風險呢?如果像銀行一樣動產抵押的話,每輛車都要去辦抵押,那就有點麻煩有點重,就不能叫網際網路公司了。聰明的人就想到一個辦法,客戶在還款期內,車輛產權還屬於平臺,車牌也掛在相關聯的租賃公司,客戶還完錢之後再過戶給客戶。然後給車裝上GPS,在還款期內,客戶只要逾期我就把車拉回來。
perfect,從公司角度確實很好地解決了風險控制問題。但是很多平臺結果卻發現,客戶往往不習慣,覺得我還的是按揭,產權卻不是我的,即便最終會過戶,心裡還是不爽。其實這是一種類似於融資租賃方式,當然現在經過市場教育,客戶漸漸也習慣了這種方式。
同時,有二手車平臺不光能解決處理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要解決二手車的估價的問題。(二手車平臺一般都有一套自己的二手車估價模型,這個業內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都比較成熟了)。因為每個人的車價值損耗速度不一樣,有人開得多,有人開得少,假設有客戶第一年用完車第二年因為種種原因不想開了,想向平臺退車,那麼你會發現,有的人會被收很高的費用,有的人可能幾乎不會被收費用。這裡的原因就是,你車用得越多,里程越多,或者保養不好車折舊厲害,再或者經歷過大修,被認定為事故車,經過平臺二手車評估模型評估,車的殘值已經遠遠低於一年正常使用的殘值,那麼你向平臺退車可能會被收取很高的退車費用,要不然平臺就虧死了。這裡也是消費者很平臺糾紛比較多的,有些人以為這個車已經是我的車了,就隨便開,結果要退車的時候才發現費用咋這麼高。
因此,千萬要記得,向互金平臺買車,第一年本質是融資租賃,雖然從會計上可以計入你的資產,但是為了以後迴旋餘地大,最好還是像自己的車愛惜一點,除非你100%就是想把這個車分期付完,但這個誰也不能保證不是。
3、 跟大多數網際網路消金平臺一樣,現在最大的幾家汽車互金公司都是以金融科技公司的名義融的資,這裡的金融科技主要體現在大資料的風控。因此,針對不同的客戶,系統透過大資料分析會有不同的方案。以大搜車的彈個車為例,大搜車是阿里和螞蟻金服投資的,系統會呼叫客戶的芝麻信用資料來給客戶做分期方案,如果你的分數太低,一開始可能就會要你兩成首付。大搜車的資金來源主要是阿里的網商銀行,因此,實際上算是阿里生態圈的一員。
一般在網際網路平臺上借款,從第二年開始,才是真正的分期開始。為什麼叫真正的分期開始?那就是可能要根據你的信用評級,重新計算你該付多少首付,同時還要考慮你開的里程和車的折舊情況,芝麻分高的,以及一定里程數以內的使用者,很多人可以將剩餘尾款全部分期,並不需要再付尾款的首付。但信用分不高,而且里程數高,系統認為你的車價值損耗大,或者潛在違約可能性高,就可能就會要求你在尾款分期時要付一部分首付,比方說要求你一次性付尾款的30%。這個也很好理解,如果你車第一年就開得要報廢了,第二年分期開始,如果不收你首付,如果你後面直接就不還了,平臺把你的車拉走也收回不了多少殘值,這裡又是一個容易出現糾紛的地方,有些使用者沒有仔細看合同,第二年想分期時突然發現居然還要收一次首付,當初說好的一成首付呢,這裡也是很多平臺要改進的地方。如果這點沒問題,其實很多平臺分期的利率其實跟信用卡分期利率差不多。
4、 汽車互金平臺還有幾個潛在盈利點,一個是第二年,如果你想辦理了分期後,提前還款,那麼會加收你一筆違約金,大搜車的這個比例是提前還款額的7%,還是不低的,這個也是很多使用者不理解的地方,我提前還貸款,怎麼還要收違約金,這個雖然寫進了合同裡,但是很多使用者當初並沒注意。其實,銀行很多貸款比方說房貸提前還款也是收違約金的,這個就是他們並不希望你提前還款,畢竟獲客成本還是挺高的,你提前還款豈不是少賺了利息,銀行車貸和信用卡分期也都存在這個問題。另外,跟信用卡分期一樣,購車總價一般都是廠商指導價,幾個頭部最大的平臺都是如此,但大家知道,很多車在經銷商那都是能拿到一些折扣的,但是平臺提供了金融服務,一分錢難倒英雄漢,有時候你不得不接受這個價格。
其實低首付的汽車分期產品其實已經屬於次級貸,因此對這些平臺來說需要相對高的收益來彌補風險和運營成本。毛豆新車網甚至喊出了0首付買車,更加激進,那個對平臺來說風險就更高了,當年次貸危機就是0首付買房搞出來的,0首付壞賬率很難控制,因為客戶如果違約除了損失已經還的月供和黑徵信,違約成本很低,因此搞0首付後續壞賬率,催收產生的糾紛也會更多。這個行業燒錢壓力挺大,除了有好爸爸,自己還得爭氣,人人車也拿了騰訊和滴滴的投資,原本寄希望說搞二手車消費金融來盈利,2018年4月才剛宣稱拿了F輪3億美元融資,2019年春節前就挺不住要裁員了,據說每月虧損2億以上,再多錢也經不住這樣造。另外,合同中關於保險出險,續保等條款,也要在買車前研究仔細,因為跟廠商背景的汽車金融公司一樣,為了資產安全,平臺往往會強制要求上主險甚至全險,同時把保險受益人寫成平臺。
總結下來,在網際網路汽車消金平臺上分期買車,最大的價值在於首付和准入門檻低,比較適合以下幾類人:
一、 手頭現金流緊張,但想買車來做為生產資料,跑運輸開滴滴,收益能覆蓋平臺手續費成本的,或者省下的首付有其他更高回報的投資渠道;
二、 實在攢不下錢,銀行和信用卡沒有信貸額度,又急著買車的,比方說要結婚等
而在我看來,這些網際網路平臺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條款太複雜,專業人士也不一定一時半會兒能搞明白,加上渠道營銷人員水平參差不齊,為了拿下客戶,只向客戶強調低首付,低門檻,卻沒有向客戶解釋各種情況和條款,導致後期各種糾紛迭出,雖然這種現象在網際網路消金領域普遍存在,但是在過了野蠻生長期後,汽車金融平臺已經到了必須正視這些問題的時候,只有解決這些使用者痛點,才有可能在如此殘酷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寫著寫著好像有點偏題,最後還是稍微來說說職業發展的問題吧。我有好多同學朋友曾經在這個行業裡做過,一個大學同班女同學,曾經在平安銀行做車貸稽核,每天就是坐在電腦前盯著電腦稽核貸款申請,5分鐘一個,工作機械,精神高度緊張,後來跳槽去了平安好醫生。
另外一個學弟,畢業後在上汽汽車金融,負責維護山東的4S店渠道,每天基本都在跟山東老闆在喝酒,幾年下來錢沒賺到多少,酒量倒是漲了不少,不過身體也快撐不住了,後來找了個機會跳槽去了券商。
並不是說這個大行業不行,而是一個行業裡面的崗位很多,同一家公司不同的崗位發展前景差別也很大。但做其實跟所有金融機構一樣,能夠配置資金的崗位比較有發展前景,重複機械和替代性強的崗位價值都是不高的,比方說如果在汽車金融公司裡的融資崗發ABS,可以跟很多金融機構接觸,那對個人價值的積累還是挺有幫助的。還有,像我那個維護4S店渠道的學弟,如果他跳槽去網際網路平臺,把自己原來的客戶發展成新公司的渠道,那可能比他這兩年在券商發展快多了,當然每個人有自己的考慮,有些東西還得看膽量和命。
先了解一下目前汽車金融行業的基本情況吧。
汽車金融主要方式有銀行車貸,信用卡分期,汽車廠商自己的消費金融公司提供的分期,以及近幾年興起的網際網路平臺。目前西方發達國家購車汽車金融滲透率普遍超過70%,但中國的滲透率只有40%左右。
銀行車貸產品優點是利率最低,可選車型也多,首付至少三成,需要辦理抵質押流程,審批流程和時間較長,而且審批較為嚴格,而且一般還會捆綁銷售讓你買全險。申請銀行車貸一般會要求你提供身份證、房產證、社保基數、銀行流水等,銀行會評估你的信用情況和還款能力,然後給你一個額度。如果你透過4S來辦的話,4S店可能還會收你一筆手續費,當然了,作為汽車金融的主要獲客渠道,不管你用什麼機構的金融服務,只要你在4S店辦的貸款或分期,4S店一般都會收一筆手續費。
信用卡分期可能不同銀行的信用卡可選車型有限,缺點是額度可能不大,而且手續費隱含的實際利率比較高,分期半年內較之車貸還是有優勢,因為很多信用卡分期半年內有優惠,超過二年的實際成本等同甚至超過一些網際網路平臺,年化實際利率可能會超過12%以上,對信用審批相對來說也比較嚴格,信用卡買車的車價折扣較少,價格可能會比你從經銷商那拿的高,這個其實跟你在各家銀行的信用卡商城買任何東西都是一樣的,銀行不光是賺利息,還賺商品銷售利潤,而且分期額度還是受制於你的信用卡額度。
第三類是廠家背景的汽車金融公司,國內主要的玩家包括上汽通用汽車金融、寶馬汽車金融(中國)、大眾汽車金融(中國)、福特汽車金融(中國)、東風日產汽車金融、梅賽德斯-賓士汽車金融、北京現代汽車金融、東風標緻雪鐵龍汽車金融、豐田汽車金融(中國)、瑞福德汽車金融、廣汽匯理汽車金融、奇瑞徽銀汽車金融等。這些公司的優勢是銷售渠道成熟,而且由於中國汽車市場的利潤大部分在生產環節,因此廠家經常為了促銷可以拿銷售利潤來補貼,經常能看到第一年0首付、0利率或者0手續費等這種宣傳,但是買得永遠不如賣的精,這三項優惠基本不會出現在同一款車型上,而且補貼和優惠一般都是促銷車型,你想買的熱門車型往往都是沒有優惠的 ,如果你想買的車正好出了優惠,那麼還是很划算的。還有就是每家汽車金融公司只給自家的車型提供金融服務,成本比銀行貸款略高,搭配的收費專案也挺多,保險一般肯定是要搭售的,而且可能還會把第一受益人寫成汽車金融公司,這個也好理解,如果車壞了被偷了搶了,購車客戶不還錢了,汽車金融公司還是要有安全保障的。審批整體來說也是比較嚴格,可能比銀行車貸稍微鬆些。
第四類是網際網路平臺,主要是提供的是分期服務,優點不用說了,對貸款人的信用要求比較低,審批快,首付低至一成甚至還有平臺喊出了0首付,吸引了很多急用車或者透過銀行和信用卡借不出錢的使用者。缺點嘛,自然是利率比較高,因為每輛車都裝有GPS,一旦逾期,車可能就被催收開走了,有些人會難以接受,因此產生的催收糾紛也比較多。
這兩年因為網際網路消費金融比較火,汽車這個領域作為一個重要的消費場景,自然也是資本追逐的物件。我也看過不少網際網路汽車金融平臺專案,要做好汽車金融消費分期,商業模式和流程上有很多要解決的問題,所以真的能做起來的平臺其實沒幾個,而且其中很多點如果沒有很好地對消費者進行告知,很容易出現消費糾紛。下面,我把這些平臺的商業邏輯以及可能影響使用者體驗的地方分析一下,也可以讓有意做分期的朋友少踩坑:
1、 目前幾乎所有平臺的模式本質還是更像融資租賃一些,融資租賃跟分期挺像,但是融資租賃每期的租金包含了利息,最後你也會獲得產權。比方說大搜車的產品彈個車,是一成首付,你第一年分期付的錢基本上相當於把你去4S店原本要付的剩下二成首付以及購置稅等分攤在第一年中支付。第二年開始,給你三種選擇,一是退車,相當於第一年純粹當租車了,第二種是買斷,把尾款一次性付清,第三種繼續分期,分期結束後產權轉移過戶。
那麼問題來了,平臺怎麼控制風險呢?如果像銀行一樣動產抵押的話,每輛車都要去辦抵押,那就有點麻煩有點重,就不能叫網際網路公司了。聰明的人就想到一個辦法,客戶在還款期內,車輛產權還屬於平臺,車牌也掛在相關聯的租賃公司,客戶還完錢之後再過戶給客戶。然後給車裝上GPS,在還款期內,客戶只要逾期我就把車拉回來。
perfect,從公司角度確實很好地解決了風險控制問題。但是很多平臺結果卻發現,客戶往往不習慣,覺得我還的是按揭,產權卻不是我的,即便最終會過戶,心裡還是不爽。其實這是一種類似於融資租賃方式,當然現在經過市場教育,客戶漸漸也習慣了這種方式。
同時,有二手車平臺不光能解決處理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要解決二手車的估價的問題。(二手車平臺一般都有一套自己的二手車估價模型,這個業內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都比較成熟了)。因為每個人的車價值損耗速度不一樣,有人開得多,有人開得少,假設有客戶第一年用完車第二年因為種種原因不想開了,想向平臺退車,那麼你會發現,有的人會被收很高的費用,有的人可能幾乎不會被收費用。這裡的原因就是,你車用得越多,里程越多,或者保養不好車折舊厲害,再或者經歷過大修,被認定為事故車,經過平臺二手車評估模型評估,車的殘值已經遠遠低於一年正常使用的殘值,那麼你向平臺退車可能會被收取很高的退車費用,要不然平臺就虧死了。這裡也是消費者很平臺糾紛比較多的,有些人以為這個車已經是我的車了,就隨便開,結果要退車的時候才發現費用咋這麼高。
因此,千萬要記得,向互金平臺買車,第一年本質是融資租賃,雖然從會計上可以計入你的資產,但是為了以後迴旋餘地大,最好還是像自己的車愛惜一點,除非你100%就是想把這個車分期付完,但這個誰也不能保證不是。
3、 跟大多數網際網路消金平臺一樣,現在最大的幾家汽車互金公司都是以金融科技公司的名義融的資,這裡的金融科技主要體現在大資料的風控。因此,針對不同的客戶,系統透過大資料分析會有不同的方案。以大搜車的彈個車為例,大搜車是阿里和螞蟻金服投資的,系統會呼叫客戶的芝麻信用資料來給客戶做分期方案,如果你的分數太低,一開始可能就會要你兩成首付。大搜車的資金來源主要是阿里的網商銀行,因此,實際上算是阿里生態圈的一員。
一般在網際網路平臺上借款,從第二年開始,才是真正的分期開始。為什麼叫真正的分期開始?那就是可能要根據你的信用評級,重新計算你該付多少首付,同時還要考慮你開的里程和車的折舊情況,芝麻分高的,以及一定里程數以內的使用者,很多人可以將剩餘尾款全部分期,並不需要再付尾款的首付。但信用分不高,而且里程數高,系統認為你的車價值損耗大,或者潛在違約可能性高,就可能就會要求你在尾款分期時要付一部分首付,比方說要求你一次性付尾款的30%。這個也很好理解,如果你車第一年就開得要報廢了,第二年分期開始,如果不收你首付,如果你後面直接就不還了,平臺把你的車拉走也收回不了多少殘值,這裡又是一個容易出現糾紛的地方,有些使用者沒有仔細看合同,第二年想分期時突然發現居然還要收一次首付,當初說好的一成首付呢,這裡也是很多平臺要改進的地方。如果這點沒問題,其實很多平臺分期的利率其實跟信用卡分期利率差不多。
4、 汽車互金平臺還有幾個潛在盈利點,一個是第二年,如果你想辦理了分期後,提前還款,那麼會加收你一筆違約金,大搜車的這個比例是提前還款額的7%,還是不低的,這個也是很多使用者不理解的地方,我提前還貸款,怎麼還要收違約金,這個雖然寫進了合同裡,但是很多使用者當初並沒注意。其實,銀行很多貸款比方說房貸提前還款也是收違約金的,這個就是他們並不希望你提前還款,畢竟獲客成本還是挺高的,你提前還款豈不是少賺了利息,銀行車貸和信用卡分期也都存在這個問題。另外,跟信用卡分期一樣,購車總價一般都是廠商指導價,幾個頭部最大的平臺都是如此,但大家知道,很多車在經銷商那都是能拿到一些折扣的,但是平臺提供了金融服務,一分錢難倒英雄漢,有時候你不得不接受這個價格。
其實低首付的汽車分期產品其實已經屬於次級貸,因此對這些平臺來說需要相對高的收益來彌補風險和運營成本。毛豆新車網甚至喊出了0首付買車,更加激進,那個對平臺來說風險就更高了,當年次貸危機就是0首付買房搞出來的,0首付壞賬率很難控制,因為客戶如果違約除了損失已經還的月供和黑徵信,違約成本很低,因此搞0首付後續壞賬率,催收產生的糾紛也會更多。這個行業燒錢壓力挺大,除了有好爸爸,自己還得爭氣,人人車也拿了騰訊和滴滴的投資,原本寄希望說搞二手車消費金融來盈利,2018年4月才剛宣稱拿了F輪3億美元融資,2019年春節前就挺不住要裁員了,據說每月虧損2億以上,再多錢也經不住這樣造。另外,合同中關於保險出險,續保等條款,也要在買車前研究仔細,因為跟廠商背景的汽車金融公司一樣,為了資產安全,平臺往往會強制要求上主險甚至全險,同時把保險受益人寫成平臺。
總結下來,在網際網路汽車消金平臺上分期買車,最大的價值在於首付和准入門檻低,比較適合以下幾類人:
一、 手頭現金流緊張,但想買車來做為生產資料,跑運輸開滴滴,收益能覆蓋平臺手續費成本的,或者省下的首付有其他更高回報的投資渠道;
二、 實在攢不下錢,銀行和信用卡沒有信貸額度,又急著買車的,比方說要結婚等
而在我看來,這些網際網路平臺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條款太複雜,專業人士也不一定一時半會兒能搞明白,加上渠道營銷人員水平參差不齊,為了拿下客戶,只向客戶強調低首付,低門檻,卻沒有向客戶解釋各種情況和條款,導致後期各種糾紛迭出,雖然這種現象在網際網路消金領域普遍存在,但是在過了野蠻生長期後,汽車金融平臺已經到了必須正視這些問題的時候,只有解決這些使用者痛點,才有可能在如此殘酷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寫著寫著好像有點偏題,最後還是稍微來說說職業發展的問題吧。我有好多同學朋友曾經在這個行業裡做過,一個大學同班女同學,曾經在平安銀行做車貸稽核,每天就是坐在電腦前盯著電腦稽核貸款申請,5分鐘一個,工作機械,精神高度緊張,後來跳槽去了平安好醫生。
另外一個學弟,畢業後在上汽汽車金融,負責維護山東的4S店渠道,每天基本都在跟山東老闆在喝酒,幾年下來錢沒賺到多少,酒量倒是漲了不少,不過身體也快撐不住了,後來找了個機會跳槽去了券商。
並不是說這個大行業不行,而是一個行業裡面的崗位很多,同一家公司不同的崗位發展前景差別也很大。但做其實跟所有金融機構一樣,能夠配置資金的崗位比較有發展前景,重複機械和替代性強的崗位價值都是不高的,比方說如果在汽車金融公司裡的融資崗發ABS,可以跟很多金融機構接觸,那對個人價值的積累還是挺有幫助的。還有,像我那個維護4S店渠道的學弟,如果他跳槽去網際網路平臺,把自己原來的客戶發展成新公司的渠道,那可能比他這兩年在券商發展快多了,當然每個人有自己的考慮,有些東西還得看膽量和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