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知道這樣不對,但是無法排解。
43
回覆列表
  • 1 # 數理

    一個人長期缺愛,內心需要被關愛的部分沒有填補的途徑,產生怨氣和傷感心理挺正常的。

    但是因為這個而生悶氣,自己跟自己過不去並不值得,最好的排解方法並不是讓別人注意和關懷你,而是由此學會更好的愛自己。

    愛自己是一個人這輩子都要踐行的任務,這世上誰都不能依靠一輩子,父母會老靠山會倒,但自己卻永遠不會叛逃。

    有一首《莫生氣》在民間流傳甚廣,說的就是人沒必要跟外物置氣,身體是自己的氣壞了不划算,再說生氣解決不了問題也沒意義。

    沒人愛你是挺傷感的,但沒人愛也不至於活不下去,沒人愛自己愛自己不也是一樣的彌補嗎?

    在我看來自愛才是最靠譜的,覺得自己哪裡有不足就去提升,想吃什麼好吃的就賺錢犒賞自己,這種狀態也未必不是一種幸福的人生體驗。

    再者說了,你覺得別人給你的關愛和補償,就能百分百契合你的需求嗎?如果人家給你的不是你想要的,那豈不是變成節外生枝?

    心情不好了全靠合理調節,如果外力都不能使你感到舒緩放鬆,那就主動從內部找原因。

    或許有一天,當你發現自己愛自己有多麼心安理得,你就會愛上那種感覺,也就無暇再為外界虧欠自己感到憤懣不平了。

  • 2 # 柳柳老師

    做了這麼多年心理諮詢,我發現缺愛的人確實很容易對他人充滿怨恨和怒氣。

    要解決這個問題,也不難,只需要你願意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學會愛。

    缺愛的人從小就沒有感受過被愛。沒有感受過被愛的人是不懂得用去愛別人的。

    這句話有點繞,簡單地說就是如果你沒被人愛過,你就不懂得什麼是愛,也不知道怎麼去愛別人。

    我們要想排解怨恨,首先要學會用善意對待他人,多用善意的想法去看待問題。

    第二,體會愛。

    找到一個愛你的人,或者比較關心你的人。去體會他對你的好,慢慢地你就明白了原來被愛、被關心是這種感覺。

    第三,常懷感恩之心。

    缺愛的人之所以怨恨,是因為他們想要得到關心卻又得不到。這種得不到的感覺,讓他們憤怒、怨恨。

    我們要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要明白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必須對另一個人無條件的好。

    想要獲得關心,我們可以明白直接地說出來,而不是帶著憤怒和怨恨去攻擊別人。

    缺愛的朋友可以嘗試著做到以上幾點,慢慢地就會解決這個問題了。

    我是柳柳很忙,您身邊的教育專家、心理情感專家。
  • 3 # 翟改琴

    長期缺愛,心中充滿憤恨和怒氣,如何排解這種心情?

    長期缺愛,缺誰的愛?缺父母的愛還是缺配偶的愛?父母的愛、配偶的愛是人生愛的兩大基石,缺哪一個,都會給人生帶來殘缺與痛苦,但是這兩個愛對人生的重要性和意義還不一樣。

    在人未成年以前,父母的愛對人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缺乏父母的愛會讓人痛苦不堪,甚至心中充滿憤怒和怒氣,但是在人成年後,這種缺愛的憤怒和怒氣會減輕,因為人成年後一般會和父母分離,不在一起生活,這時,和自己一起生活的丈夫或妻子成為了自己的“重要他人”,丈夫或妻子的愛大於父母的愛,如果婚姻關係不好,長期缺乏配偶的愛,那生活會更痛苦,心中會更充滿憤恨和怒氣。

    如何排解這種心情呢?

    第一種情況,長期缺父母的愛,這個愛已經要不回來了,一般來說,在兒女未成年之前,都沒有給兒女愛的父母,別指望他們年老體衰時,再來給兒女愛了,這時候,他們比你更需要愛,更需要你給他們的愛,對父母當年沒有給自己的愛再憤恨再有怒氣,都沒有意義了。唯有放下,看淡。

    第二種情況,在婚姻中缺愛,那就要想一想,如何構建愛的家庭了,不要老想著,在父母那裡缺的愛在婚姻裡找回來,這是兩回事。婚姻不是找爸爸,也不是找媽媽,丈夫或妻子是和自己權利義務平等的兩個人,自己過去缺愛,現在要配偶來彌補,這不公平也不合理,對於成年人來說,唯有先付出愛,才能得到愛,而不是發脾氣,索要愛。心中越充滿憤恨和怒氣,越能把愛的人越推越遠,到頭來,越想得到愛,越得不到愛。

    每一朵樹葉都有傷疤,每一個人都有傷痛,每個人的人生都或短或長的“缺過愛”。有的愛,比如,父母的愛,缺失了就缺失了,耿耿於懷又能怎樣,就象人失去的童年,再也回不來,唯有諒解,內心才能平復。

    想得到伴侶的愛,唯有先付出愛才能得到愛。什麼叫成年人,成年人就是付出的人,無論是為家庭還是為社會,只有付出什麼,才有可能得到什麼,有時付出了都不一定有得到,這是實情。人要有這個心理擔當,因為生活本來如此,人的想法越理想化越痛苦,越糾結於得失計算,越會失去更多。

  • 4 # 瀟灑芳子

    謝謝邀請,長期缺愛,按題意也缺父母的愛,但你長成人了,童年父母的愛,再也追不回來了,那就談談配偶之間,長期夫妻不和,就缺失夫妻之間的愛和家庭的溫馨。有的男人愛喝酒,心粗,喝醉了,女人就成了出氣筒,大打出手,夫妻之間長期這樣,就成了完整的家庭和破碎的心!長期得不到丈夫的愛,沒有一句暖心的話語,女人內心就充滿了憤恨和怒氣。

    如果你羞於訴說自己的事,那麼你就出去走走,看看風景,好的風景會給你帶來心曠神怡,第二聽音樂,好的音樂,好的歌曲,能使人放鬆緩解人的情緒,使你忘乎所以,陶醉於音樂當中,身心無比輕鬆。還可以逛逛超市,琳琅滿目的商品就像一個生活用品展覽會,心情充滿怒氣時,只要一踏入超市大門,就能感受各種新鮮的氣味和充滿活力的彩色世界。偶爾,對著鏡子訴說也是一種排解方式,說出來就像倒垃圾一樣,心情就輕鬆了,一定不要鑽牛角尖,改善自己的心情,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讓所有的不快都隨風而去。

    祝你每天心情都像Sunny那樣燦爛!

  • 5 # 泰迪抱枕

    缺愛--其實最重要的是童年缺不缺愛。如果一個人小時候,父母恩愛,家庭和睦,自己能夠得到很好的照顧和關注,同時可以在父母身上學到愛自己和愛別人,那這樣的人,長大之後,即使身邊的人不懂付出不懂愛,他也會主動發起“愛”因而影響到別人。所以,長期缺愛,其實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小時候缺愛。

    童年缺愛的人,心中充滿憤恨和怒氣,是正常的。這種憤恨其實是對外界、對父母和對自己的憤怒。當一個小孩在外面受了委屈和欺負,無法訴諸與父母,或者即使父母知道了也視而不見的時候,那麼久而久之,這個小孩心中就會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因為別人家的孩子如果受了欺負,父母會幫助他們解決,而自己卻只能一個人撐著、忍著。而父母的置之不理,又強化了孩子在外面受欺負的可能性----一些淘氣的小孩子專門欺負那些沒有家長出頭的小孩。如果父母不在這時候,保護弱小的孩子,那麼孩子就會遇到更多的欺負。

    此外,當孩子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時,他也會對自己產生一種“為什麼我這麼糟糕”的怨氣,這其中也包括“為什麼受欺負的總是我”的這種怨氣。這些細思極恐的因素,相互影響,交織作用,再加上時間的複利,一個人肯定很難形成靈活的性格和穩定的情緒,而積壓在心底的怨恨和怒氣,又會進一步影響到他的心情、人際關係和抗壓能力。可見,童年缺愛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十分強大的。那麼,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減少這種負面影響,讓我們從童年的缺憾中走出來呢?

    根據我個人的經歷,我覺得有以下幾種方法。

    堅持一項興趣、愛好,並努力不懈

    長期缺愛的人,其實也缺讚美和鼓勵。因此這樣的人大都沒有自信,他們對什麼事都急於求成,好像短時間內做不好、做不成,就證明自己很失敗了。所以,他們的履歷中,大都很缺少堅持了很久做一件事的成果。而長期的做“短線工程”,會導致一個人更沒自信,畢竟短期內能夠掌握的技能,門檻很低,一般人都能做到。因此,如果想讓自己對世界、對自己少一點怨恨,就得先讓自己強大起來,當你強大時,你對這個你能夠有所掌控的世界就沒有那麼怨恨了。畢竟,怨恨的一部分,也有對自己弱小的怨恨。

    堅持一項愛好或興趣,是讓自己明白,有些事只要自己努力堅持,就是可以做好。

    學鋼琴,直到你能完整流利地彈奏世界名曲。

    學英語,直到你能和老外無障礙對話。

    去健身,直到練出線條練出曲線。

    學聲樂,直到你能參加比賽挑戰膽小懦弱的自己。

    這些有成就感的事,聽起來讓人多麼激動。

    讀書、自我成長

    讀書是我覺得最能增加理性思維的事情。如果你沒錢沒時間行萬里路,那就花時間花耐心,讀萬卷書。畢竟,即使你行了萬里路,也不能代替讀萬卷書。

    很多人都問,讀書的用處到底在哪。我暫且說一下自己的感觸。

    “影響你的重大決策”。經常讀書的人和不讀書的人,對事物的認知是不一樣的。經常讀書的人,對單一事件有更全面、更深層的理解,他們更相信用理性的方式,解決問題對自己更有利。即使自己現在想不到解決辦法,他們也會調動學習思維,去尋求合理的解決方式。

    “提升表達能力”,表達雖然是外在的東西,但卻是一個人內外的彰顯。經常讀書的人,內心世界極為豐富,眼界開闊,因此他們的表達能力都不會太差,如果表達不好,只能說明這個人比較自卑。

    “開啟心智”當你被情緒困住的時候,被憤怒和怨氣吸附的時候。透過讀書,你能自己摸索出箇中原因和緩解方法,同時,你也能對人性洞若觀火。你知道人性本來就是善惡兼備,唯有理解。

    “讓你有話接”當別人說,“人們都以為很多事情不關自己的事,但如果追究起來大家都有責任”時,你接“對啊,有句話說得好,雪崩來臨前,沒有一片雪花覺得自己有責任”。這便接出了高度。

    當然讀書有千般好,沒有一處壞。而且它的好,也是需要時間複利的,而且難以言喻的。我在此說的,不過是冰山一角。

    做長期的心理諮詢

    因為情緒困擾,所以對我作用最大的就是心理諮詢了。心理諮詢的有效性其實和讀書有異曲同工之妙,基本也是不可描述的。但還是可以稍微解釋一下,起效的原因。

    “透過長期的情緒表達,壓抑的情緒被看見了”。之所以心存怨恨,就是因為我們小時候在經歷那些讓我們難受的事情時,我們把自己不能承受的情緒壓抑了起來。而怨恨和怨氣不過是這些情緒的一種隱性表達。如果長期不處理,就會形成自我攻擊。這會讓我們更難受。而心理諮詢,可以讓你在表達的過程中,重新體驗情境,重新把情緒發洩出來,這樣心裡就暢快了很多。

    “透過諮詢師的引導,你能更理解自己”很多時候,我們不愛自己,怨恨自己,其實是因為我們不理解自己。如果一件事發生了,你很生氣,但不知道為什麼。而經過諮詢師的引導,你就會發現,今天的氣氛不過是複製了小時候的創傷,由此你便理解了自己一路走來是多麼的辛苦,以及自己是如何被塑造出來的。這樣,多了一份理解,怨恨便少了一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朴槿惠為韓國付出了“大半生”,真的要在監獄裡吃一輩子的泡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