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古月言扁
-
2 # 太極雲飛揚
轉換身份很重要,歷史上的“農民起義”失敗的居多,原因之一就是沒有學會轉換身份。比如明末的李自成起義,進了北京之後,包括他本人,以及手下還是把自己當成流寇,殺人放火,打家劫舍,淫人妻女。既不得民心,又不得軍心。劉邦進入咸陽做的兩件事就是廢除秦朝嚴苛法律;與達官顯貴,極其百姓約法三章。不僅得民心,而且得軍心,甚至得達官顯貴的歡心。楚霸王項羽乾的事情明顯不一樣。幾乎將秦朝的皇親國戚,達官顯貴殺了一個乾乾淨淨。朱元璋的起義更是站在了民族大義的道德制高點上。驅逐靼虜,戡定南北梟雄。正好又在民心思定的情況之下。所以說他們的成功不是偶然。
-
3 # 這就只是個名字
作為唯二從對底層到皇帝的兩個人他們身上有太多共同點了,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比他們聰明又能力的人並不是沒有,但唯獨他倆搖身一變成了天下共主,原因除了他們自身的能力外有一下幾點。古人講成大事者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今天我們就從天時地利人和來說說他們為什麼能統一天下。
首先說天時 秦末元末統治混亂,百姓造壓迫,改朝換代是個趨勢,生在這個環境下對於強者是個機遇,這也就是所謂的時勢造英雄,劉邦朱元璋雖說是個平民但是不管是被逼無奈還是機緣巧合他們都抓住了這個機會,起兵造反!天時有了這個公司也開張了!再說地利 秦朝被推翻後劉邦佔據巴蜀漢中,後來又打下關中地區。我們都知道元朝其實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滅亡,只是疆土往北收攏,朱元璋佔據金陵江淮等富饒之地,高築牆,廣積糧,且與當時強大的元軍接觸面積最小,這些地方物產豐富易守難攻,既為他功提供了後勤又為他守提供了保障。地利也佔據了省下的就是人和 劉邦扛著為義帝報仇的大旗,於天下諸侯相約,攻打項羽,等一家獨大的時候在消滅其他薄弱力量。朱元璋以,恢復中華,驅除韃虜為號召,採用緩稱王的策略暗中發展。一個正確的口號可以收攏天下民心,借人和收天下。其實還有一點也可以歸為人和裡邊,可以稱之為小人和,就是他們都能知人善用,把手下的能力最大的發揮出來。 -
4 # 津城沐雨第一,他們所處的環境類似。
他們所處的環境都是農民起義不斷,天下紛爭四起,民不聊生,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草根出身的劉邦、朱元璋,因從底層做起,甚至百姓疾苦,在政策上更加知道如何愛民,相比於其他勢力,更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這是他們能夠逆襲成功的根本所在。
第二,他們個人的志向與能力魅力。劉邦和朱元璋都有共同的特別,那就是知人善任,敢於啟用有能力的人並委以重任,像劉邦的韓信、陳平等,朱元璋的李善長、劉伯溫等,他們的能力和魅力能夠吸引這些人才歸於自己的麾下,並能正確的任用他們,發揮他們的能力。
第三,他們都懂得養精蓄銳,厚積薄發。作為草根皇帝,劉邦和朱元璋在起初的時候實力並不是特別強大的,隨時面臨著被消滅的危機,但他們懂得隱忍,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劉邦能夠隱忍接受漢王封地,然後才出漢中最後與項羽爭天下;朱元璋能夠低調做人、高調做事,“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避免了首先被打擊。他們的低調和“自嘲”成功轉移了敵人的視線,放鬆了警惕,最後實力慢慢壯大,這是最終成功的關鍵。
-
5 # 森林小草
謝謝悟空問答的邀請!劉邦和朱元璋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僅有的底層農民的開國皇帝,分別建立了漢朝和明朝,並都有兩百多′年的江山。歷史上許多農民起義領袖多以失敗告終,要不就是朝代是曇花一現或沒有統一全國的割劇局面。劉邦和朱元璋他們能最終得有天下都有許多相似的共同,下面我就分析一下他們擁有江山的共同點:一,劉邦和朱元璋都是在當時的天下大亂,群雄分爭的局面下,逐一消滅各種軍閥割劇勢力的,最後才建立強大王朝的。沒有天下大亂的這種形勢,劉邦和朱元璋就是有再高的才幹和魅力,有再多的謀略之文臣和勇猛善戰的武將,也是不能建立一個強大的王朝的。這就是時勢造就英雄和英雄無用武之地的道理。二,劉邦私朱元璋他們都能虛懷若谷,廣開言路,對自己形勢有利的建議無論是怎樣的人都聽得進去並採納。三,劉邦和朱元璋他們都非常愛才,有求賢若渴之實。對各種有才之人是不論出處,不咎既往。如劉邦使用韓信,陳平等人,朱元璋的劉基,朱升等人。四,劉邦和朱元璋他們都善於總結前朝失天下的根本原因,並實施受老百姓歡迎的政治綱領。如劉邦進關中後,針對秦朝的暴政苛法,劉邦只是闡早地對關中百姓提出約法三章。劉邦做皇帝后,也是對百姓輕徭薄稅,與民休養。劉邦他自己也是保持節儉艱苦的作風,並不為自己是天下之主的身份而鋪張浪費。朱元璋在得天下非常憎恨貪汙腐敗的官僚們,並痛下殺手,而且不論親疏。如朱元璋的女婿因私販茶葉,他知道後就鐵面無私地把女婿殺了。朱元璋僅有一個侄兒朱文忠因違法,也朱元璋逼死。五劉邦和朱元璋都對儒家文化思想非常推崇,這些東西對馴化民風,尊卑有序,忠君愛國等方面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對鞏固維護封建王朝都很大的幫助。以上是史事顯微鏡的觀點,歡迎大家評論和關注。
-
6 # 濟世論事
感謝邀請。主要的還是個人內在因素,以及當時時代的外在因素相結合的原因,劉邦之所以最後能夠打敗項羽一統天下除了他身邊有一群能臣武將為他出謀劃策,渣場拼殺以外,他自己也能夠知人善任,將人放到最合適的位置上。讓人能夠發揮其最大的作用。此外還有些意外的運氣成分如果當年楚項羽沒有選擇自刎而是選擇力戰到底的話,恐怕歷史又要改寫了。而朱元璋雖然在各個方面都和劉邦有相似之處,自己也時刻以劉邦作為自己的榜樣,但是他的經歷卻和劉秀有相似之處,先打陳友諒,後滅張士誠逐個擊破最後統一天下,但如果細究起來也是一樣的天時地利人和,再加上一點意外的運氣成分最終成就了朱元璋。成功者看似相似,卻又各有不同。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
7 # 史書上冬眠的蛇
此問題想問的一定是像劉邦,朱元璋這樣的草根是怎樣在等級森嚴的郡縣社會下脫穎而出,順利逆襲的。那麼我可以首先告訴你,這只是兩千年漫長郡縣社會的兩個特例,並非一般現象。
我們可以從秦到清數落一遍所有的大一統王朝,其中絕大部分都是貴族建立的,只有劉邦和朱元璋是兩個特例。而這兩個特例出現的原因,就是當時的王朝全面崩潰,整個統治需要重新建立。這種全面崩潰是社會性質的,他不是一個家族或幾個家族的失敗,而是整個社會的失敗,在這種情況下,會出現草根逆襲的情況。
秦,元政治中最相似的一點便是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與其他王朝不同的是,作為穩定社會調節器計程車大夫階層也崩潰了,唯獨只有靠底層民眾才能重新恢復統治秩序,這在歷史上並不多見,所以劉邦,朱元璋能成功的第一個因素就是天下大崩這個形勢。
劉邦,朱元璋成功的第二個因素就是順應民意。歷史上一般的君王只能順勢,只有傑出的君王能夠造勢。而發動最底層也是社會人數最多的百姓,讓他們投入到自己問鼎中原的事業中去,就只有寥寥數人能做到了,而劉邦,朱元璋正是這樣的好手,換言之,他們是政治天才。
劉邦最會順應民意,也最會發動群眾,著名的約法三章就是例證,不要以為這事很簡單,但就是這事,很多豪傑都不會做。另外,他與霸王爭奪天下,打了幾年敗仗而不倒,說到底還是獲得了關東基層百姓支援的結果。
朱元璋重視民意的事情就更多了。他著名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政策有躲避元軍主力的嫌疑,但更重要的還是著眼民生,獲得了廣泛支援和物質基礎才是爭奪天下的利器。其建國後以剛猛治國,雖大殺功臣,但對百姓非常好,登聞鼓,民可上奏本等政策皆出自朱元璋。
劉邦和朱元璋能成功的第三個因素就是會用人。如果說重視民意是政治戰略,那麼用人就是政治戰術,政治技巧了。古來能成事者,大多都會用人,而用人之前是能識人,用人之時又能信用,而人用的對則事半功倍,勝自身那就無數了。
劉邦懂得讓利,只要能解決問題的,無論什麼他都捨得給,韓信因此而封王,蕭何,曹參因此而萬戶。項羽之所以失敗,也是他不善用人,不忍分利的原因。
朱元璋用人那就更有一套了。他獨具慧眼,總能發現賢良,許多事後證明,他選的人都很正確,發揮了難以想象的功用。
我認為,以上三大因素,就是劉邦,朱元璋成功最核心的因素。因為他們二人的成功,也給我們這些後輩設立了榜樣和希望,啟迪著我們後人奮發學習,沿著古人的成功去鑄就自己的人生。
-
8 # 孤獨的人209381559
劉邦和朱元璋都是經歷過人世間苦辣酸甜的人。劉邦少時,“不事生產,性好美姬。”但正是他的“不務正業”,使他的接觸面比常人的還要廣闊,眼光比別人還要長遠宏大,這為以後他最終定鼎中原,面南稱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朱元璋的經歷更比劉邦悽慘了N倍,他曾一度淪為街巷乞食的叫化子,飽嘗了人間的百態。但正因為朱元璋吃夠了人間的諸多痛苦,所以他就對人民的苦難充滿了同情,對貪官汙吏充滿了痛恨。
劉邦和朱元璋在苦難的下層生活中,不光目睹和親身經歷了人間的種種苦難,而且形成了改善人間苦難的初步意識,練成了百折不撓的性格,這是他們不同於歷代失敗的造反者之處。
深知人間疾苦的劉邦和朱元璋,自從加入了起義者的隊伍中後,就以對人情世故的歷煉,迅速脫穎而出,成為鶴立雞群式的佼佼者。而當他們拉起自己的隊伍的時候,他們機智靈敏的性格、平易近人的作勢、知人善任、從諫如流的決策,終於使他們笑到了最後,成為從村氓到九五之尊的勝利者。(圖片來源於網路)
回覆列表
嚴格來說,劉邦不能算農民起義,劉邦在芒碭山斬白蛇起義前是泗水亭長,相當於現在的鄉長,而他因私放刑徒遭官府通緝,才不得不反。而朱元璋在參加郭子興的紅巾軍之前,是皇覺寺的撞鐘和尚,因湯和的一封信邀他入伍,他不去有可能被人告密,所以不得不反。
古代的政權更替無非就是,諸侯王篡位、部下謀叛、貴族倒戈、外族入侵,農民起義。諸侯王篡位的比較多,因為這些人掌握實權,而朝廷闇弱,造反就成了輕而易舉的事情。像曹操掌握朝廷實權,給兒子鋪好路,篡位就是兒子該乾的事情了。司馬懿也是,為兒孫掃平一切障礙,輪到孫子司馬炎就順理成章的當了皇帝。部下謀叛的也比較多,像李淵、朱溫、趙匡胤等人都是一些掌握實權的大臣,時機成熟就改朝換代。貴族倒戈的也比較多,嚴格意義上,地主貴族是社會的中間階層,他們倒戈容易取得天下,向劉秀等人。外族入侵就主要集中在五胡亂華、元、清等時期,中原陷入內亂分裂,這些少數民族乘機入住中原。另外就是農民起義,其實歷史那些暴動,嚴格意義上的農民身份不多,大部分屬於富裕階層。陳勝吳廣起義時是個小吏,王仙芝、黃巢起義時是個私鹽販子。洪秀全是個落榜的秀才。
朱元璋算得上徹底的農民起義。他和劉邦成功了。成功在於,他們的強敵並非當時的朝廷,而是亂世中的群雄。很多農民起義之所以被滅亡,主要是被朝廷軍隊很快扼殺,或者自作孽,剛打下城池就及時享樂。劉邦當時沒有真正面對強秦,朱元璋也沒有面對大元。在一步步消滅了其他群雄後,天下自然是他們的了。
另外,很多朝代建立後,很快被人取代,就是沒有處理好諸侯功臣。趙匡胤還算溫柔,杯酒釋兵權。像劉邦和朱元璋都採取殺掉功臣,讓無人再來取代。這一招確實厲害,保證了後代上臺無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