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區域拒止

    當然可以,有一種導彈叫做反衛星導彈,是專門用來攻擊環繞地球軌道的人造衛星。這種導彈可以由地面或者是水面的發射平臺發射,也可以由飛行器(航空或太空)在較高的高度之後發射。反衛星導彈針對的是軍用衛星,尤其是在低軌道上的偵查,電子情報蒐集以及海洋偵測衛星等等。雖然,目前在環繞地球軌道中部署反衛星武器的行動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公開或是正面承認,但目前已經有俄羅斯、美國和中國被證實成功以導彈摧毀人造衛星。

    比較有名的公開發展與測試是美國以F-15鷹式戰鬥機為發射載具,進行反衛星導彈的研究和試驗。這個計劃的起源是對應當時蘇聯開發的反衛星衛星計劃。1979年美國渥特公司利用SRAM-A導彈的推進段作為第一段與Altair III火箭作為第二段,加上紅外線尋標器以及撞擊彈頭,共同組成ASM-135A反衛星導彈。這枚導彈重達1180公斤,由F-15爬升到11000米以上的高空進行發射,導彈的彈頭沒有炸藥,純粹以撞擊的方式摧毀衛星。彈頭採取自旋穩定,並且以36個小火箭協助修正航向。攔截高度至少可以達到560公里的軌道。擔任發射任務的F-15需要增加額外的電池,修改機上的射控電腦,抬頭顯示器等裝置。

    (圖為美國F-15戰機發射ASM-135A反衛星導彈)

    1985年美國進行了一次針對衛星的試射,目標是一顆1979年發射的珈馬射線觀測衛星Solwind P78-1。這次試射獲得了成功,目標衛星被擊碎成約250塊碎片,但直到1997年全部碎片才墜落地球完畢。由於擔心碎片造成的太空汙染,美軍已將注意力放置在透過高能量鐳射軟殺衛星感測器的方法。

    2008年,美國193號衛星(間諜衛星)發射後失控,高度不斷降低,幾周後將墜落到地面上。由於這顆衛星攜帶了劇毒燃料聯氨以及鈹,一旦發生洩露後果不堪設想。為此,美國決定以導彈擊毀這顆衛星。2月20日,美國海軍伊利湖號導彈巡洋艦在太平洋上發射了一枚RIM-161標準三型導彈,擊毀了這顆衛星。

    (圖為美國海軍提康德羅加級伊利湖號導彈巡洋艦發射標準三型導彈擊毀193號衛星)

    中國有記錄的的反衛星導彈試驗共兩次。第一次是在2007年,由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的一枚開拓者一號小型運載火箭,攜帶動能彈頭,以反方向8公里/秒的速度,擊毀了軌道高度865公里,重750公斤的已報廢的風雲一號C氣象衛星。

    (圖為中國2007年反衛星導彈試驗)

    第二次試驗在2010年,在這次試驗中,中國使用一枚被五角大樓稱為SC-19的反衛星導彈,成功擊毀了位於高軌執行的一顆已報廢的衛星。

    (圖為2010年中國反衛星導彈試驗)

  • 2 # 喵喵喵嗚

    是可以的,不過有很多限制條件。

    一是這裡所說的導彈不是我們日常所說的常規導彈,即近地導彈或防空導彈,而是以火箭為主要的遠距離攻擊武器。

    二是所攻擊的衛星一般為近地軌道衛星(距離地球表面500km以內),洲際導彈等攻擊彈道涵蓋近地軌道距離,使得打擊成為了可能。

    三是導彈打擊一般為目標碰撞或者到大指定位置爆炸產生碎片,當衛星撞擊到這些碎片時被摧毀。

    中國幾年之前實驗過攻擊軌道衛星,報廢了一顆氣象衛星

  • 3 # 179436

    首先,肯定是能的。目前實現的有兩種方式。即直接擊中和利用在衛星軌道設定障礙物使其碰撞擊毀。

    1.2008年美國用伊利湖號巡洋艦發射了一枚導彈,命中了一顆太平洋上空208km,飛行速度27400 千米每小時的衛星。直接擊中衛星的燃料箱。隨後衛星碎片大部分進入大氣層並燃燒蒸發。這屬於直接擊中的例子。

    但是這是在已知衛星執行軌道引數的條件下,計算出合理的碰撞點。若是在軍事上的應用就需要提前偵查到被攻擊衛星的軌道引數。需要偵查衛星的配合。同時這是一顆低軌道衛星。如果是高軌道衛星可能就需要藉助運載火箭先將武器系統運上太空,再將衛星擊毀。否則通常情況下導彈的燃料並不足以打到高軌道衛星,同時發動機在大氣層內和在真空條件下的設計也需要有不同,如果是運載火箭先運到太空中去,導彈應當設定真空發動機。

    2.其二是在衛星的執行軌道鋪設大量碎片,即先將武器系統發射到衛星軌道上,再透過爆破等方式鋪設大面積碎片。高速飛行的衛星碰到碎片即受損。但這種方式會造成大量垃圾。也會永久損害這條衛星軌道。僅僅作為武器系統的設想,不作為回收衛星的方式。

    3.如果只是要求衛星受損無法使用,也可以鋪設高強度電磁干擾器。即將碎片彈幕改為干擾器,但這樣需要的能量很大,若事先知道衛星的通訊頻率,則干擾會具有定向性,否則可能會干擾其他衛星和航天器的執行。

    望採納。

  • 4 # 軍武次位面

    當然可以。

    目前遊弋在太空中的衛星已經成為各主要軍事強國的重要戰略與戰役節點,諸如美、俄、中的全球定位系統衛星星座為大到戰艦戰機、小到單兵單位提供全程的定位保障與路徑規劃;再比如中、美兩國搞的NOSS“白雲”系統(中國產系統不知道叫啥名字)則是電子情報資訊收集衛星星座,同各種光學成像、雷達成像、紅外預警衛星提供著戰略層面上的戰場ISR保障;此外,氣象衛星、通訊衛星在軍事上的用途也非常之廣泛,對於當代大型空地一體戰、空海一體戰的成敗有著極為重要、不可或缺的作用。

    因此,作為對衛星這一戰略與戰役節點的有效反制措施,反衛星導彈基本上是同衛星同步發展起來的。蘇聯早期部署在莫斯科周邊的A135“橡皮套鞋”式高空反導攔截系統(配備小當量的核彈頭作為殺傷爆破戰鬥部)在理論上就具備一定的攻擊低軌道衛星的能力,而美國的小型化乃至實戰化方面做的更多,直接一步到位上了可以由F-15C型戰鬥機攜帶的反衛星導彈系統ASM-135,堪稱冷戰黑科技,而且在1985年成功實施了反衛星試驗,擊毀了500千米LEO軌道上的一顆光學成像偵察衛星。ASM-135專案儘管後來被取消,但是其發現、引導、殺傷技術直接促進了美國後來兩個導彈防禦計劃(國家導彈與戰區導彈防禦計劃)的發展與進步。

    目前,美國的陸基GBI、海基的SM-3 BLOCK IIA,乃至正在研發中的THAAD-ER都具備一定的反衛星能力;而中國的SC-19(雙城19,具體型號不詳)作為大型的可以實施中段攔截的反導系統,甚至可以實施對高軌道衛星的硬殺傷。而和美軍效能類似的HQ-19(類似於薩德增程型)則理論上也具備低軌道反衛星的能力,已經成為中國空天一體、攻防兼備能力的堅強柱石。

  • 5 # 東龍45

    能,導彈反衛星完全可以,但是,非常難,屬於高科技,世界僅有少數大國會,就是此技術僅僅掌握在科技領先的國家裡,有幸的是,中國也能,。但是,互相雖有攻擊能力但不攻擊,各方都默默的遵守太空非軍事化的默契,。一旦撕破臉,滿太空飛導彈攻擊GPS,格羅納斯,北斗,伽利略這些衛星網,而且是首選被攻擊,那時,世界末日來了。

  • 6 # 銳度何老師

    1957年,蘇聯把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送上了太空。這顆衛星的功能跟現在的衛星沒有可比性,因為它幾乎沒啥功能。就是在天上繞圈飛,發出點電子訊號,地面的人能觀測到它,就這麼點作用。但就這點作用,也把當時的美華人嚇蒙了。

    美華人為啥這麼害怕這顆沒有功能的衛星呢?因為蘇聯人可以把衛星送上天,就代表了他們也能把核彈扔到美國本土,這是一件事。衛星和導彈本來就是同根同源,洲際彈道導彈。

    發射衛星的原理就是先來一根兒大火箭,把衛星裝在火箭的頂端,上面再扣上蓋兒,這叫整流罩。火箭發射出去,飛到大氣層外,然後火箭與衛星分離,就是我們常聽到的星箭分離。分離之後,火箭自由墜落,衛星進入軌道,開始圍著地球轉。

    而洲際導彈其實就是把衛星換成了核彈頭。還是那根兒大火箭,上面扣著蓋兒,蓋兒裡是原子彈、氫彈。飛到大氣層外,依舊是火箭和彈頭分離,火箭自由墜落。彈頭則重新墜入大氣層,以拋物線的形式,砸向目標。

    發射第一顆衛星之前,蘇聯已經有了原子彈。如果他把衛星換成原子彈,還是用這根兒火箭發射,就能打到美國。這才是美國恐懼的原因。

    然後咱們再換個思路,衛星按照固定的軌道每天在天上飛。如果我們再把這根兒火箭發射出去,它上面既沒搭載核彈也沒搭載衛星,只是一塊比較堅硬的金屬。飛到大氣層外,剛好這時候就飛來一顆衛星,會出現什麼情況?撞上,衛星被擊毀。

    導彈打衛星和發射衛星,還是一回事。打衛星就是發射衛星,只不過我這顆衛星更好會跟你那顆衛星撞上。

    一個國家能把衛星打上天,同時就有了發射洲際彈道導彈的能力,其實也就有了打衛星的能力,基礎。

    當然,在難度上,打衛星,要比發射衛星細緻得多。我首先要探測準,你的衛星會在什麼時間,出現在哪一個點,然後再研究怎樣能讓我發射的衛星在相同的時間出現在相同的點,太空碰瓷兒。

    衛星在軌道上執行的速度大體是每秒7.9公里,是子彈速度的8倍,如果能做到發射導彈將其擊落,需要細緻到用子彈攔截子彈的精度。

    如果精度不夠也可以爆炸湊,發射一顆帶炸藥的衛星,雖然不直接撞擊,但剛好跟對方的衛星執行的軌道極其接近,就伴隨著你飛,然後還可以藉助衛星自身的動力,調整一下姿態,離你更近點。需要的時候我再自爆。

  • 7 # 科羅廖夫

    導彈當然能打衛星,沒有任何問題。因為大多衛星的執行軌道,在低軌道(高度200-300公里),以及中低軌道(高度300~1000公里),只有少數同步軌道衛星才執行在36000公里高度的同步軌道。

    美國和蘇聯在上世紀就已經測試過多款用於反衛星的導彈武器,早在1962年,蘇聯就發射了“飛行-1”反衛星武器,在1000公里高度成功的執行了精確的反衛星任務。1985年10月,美國用F-15戰鬥機在高空發射了一枚1ASM-135機載反衛星導彈,擊毀了一顆在555公里軌道執行的衛星。中國首次反衛星試驗是在2007年1月,使用一枚開拓者火箭攜帶KKV動能攔截彈頭,摧毀了一枚執行高度860公里的風雲1號C報廢氣象衛星。

    直到現在,利用遠端彈道導彈或洲際彈道導彈彈體搭載反衛星彈頭,仍然是各國反衛星的主流做法。而反衛星導彈的殺傷方式又主要透過兩種,一種是透過化學能用破碎的彈片以及衝擊波殺傷衛星,另一種則是透過直接撞擊的方式用動能消滅對手。前者會在衛星附近爆炸或是在衛星執行的軌道中釋放許多破片,讓這些破片與衛星相撞,從而達成摧毀目的。後者則是透過極高的技術水平,用極為精確的撞擊直接利用動能摧毀對手,相比之下,第2種方式更加先進,也會製造更少的碎片。

    今年早些時候印度試射的反衛星導彈,由於技術限制就是透過第1種方式。當然隨著技術水平差別的不同,反衛星導彈能夠攻擊的衛星距離也不同,一般來說,絕大多數國家能夠攻擊到的,都是距離地表三四百千米的近地衛星,這些衛星依靠S-500防空系統都能擊落。而中美俄這種強國都具備使用反衛星導彈攻擊中等高度的衛星,也就是距離地表1000多公里外衛星的能力。

    目前,對於36000公里的地球同步衛星,還沒有較好的殺傷手段。因此在未來利用鐳射為代表的定向能武器,對遙遠的衛星進行攻擊是主流的發展趨勢。定向能武器技術一旦成熟,就可以有效解決人類如何攻擊超遠距離的衛星。

  • 8 # 雅客A

    導彈當然可以打掉衛星。關鍵是像GPS等導航衛星被擊落了,那導彈就成了瞎子,怎麼能命中目標呢?巡航導彈不就成了一個廢物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0歲以下的兒童有沒有必要辦理身份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