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FURY
-
2 # 得寸不進尺
我認為:這個問題,問得好!
為什麼這樣說呢?看似簡單,答案唯一,其實不然!透過這個問題也可以改變一下人們的思維!
在《水滸》原著中這樣寫到:方臘肚中飢餓,卻待正要去茅內尋討些飯吃,只見松背後轉出一個大胖和尚來,一禪杖打翻,便取條繩索綁了。那和尚不是別人,是花和尚魯智深。由此可見,原著中捉方臘的是魯智深!
看過電視劇《水滸傳》的,都知道武松獨臂擒方臘的片斷,以至於都認為是史實,傳播也比較廣泛,其實只是影視橋段!
第三種說法,方臘是抗金民將韓世忠所俘。新中國成立後一段時間,史學界比較認可這種說法。主要根據是在蘇州靈巖山發現的石碑記載:韓世忠在一鄉間婦人的指引下,找到了方臘藏身的山洞,活捉了方臘。
還有一種說法,方臘是被北宋將領折可存俘獲。依據是1939年出上的碑文《折可存墓誌銘》,現保存於西安碑林中,上面記載著方臘是折可存俘獲的。史學界後來也普通比較認可這種說法。
其實不管哪種答案,原著只是文學描述,影視劇也只是導演編導,史學界的“定論”也存在爭論,這些給人們提供了思考和爭論的空間!
我認為:並沒有哪種答案是正確的,只有哪種答案是更被人們喜愛和接受的!
-
3 # 人生五味123
各位看官,為何魯智深這般湊巧?原來,他在烏龍嶺一場惡戰追趕方臘麾下大將夏候成而入深山迷了路。遇著個老僧。老僧將他安置在一茅庵中,並囑咐他只在此間等候,但見個大漢從松林深處你便捉住。
智深等了一晚,翌日見一長大漢爬了上來,就一禪杖打翻,卻知正是方臘!正是讓宋江和童貫上下爭相而尋的方臘,卻被花和尚捉住,真是得來全不費工夫!然而這也是天意。智深在五臺山時,長老智真和尚曾告其幾句偈言,有兩句是逢夏而擒,遇臘而執。這夏是夏候成,臘便是方臘!此雖說是小說演義,但方臘確實沒能成功,也是大宋不該絕,一切皆有宿命。
-
4 # 煙雨濛濛ok
水滸中方臘到底是誰抓住的?,如果你看過電視版的<<水滸你就會說是武松單臂擒方臘!但要是你看過<<水滸這部小說,你就不會這麼說了.第119回:方臘肚中飢餓,卻待正要去茅內尋討些飯吃,只松樹背後轉出一個胖大和尚來,一禪杖打翻,便取條繩索綁了。那和尚不是別人,是花和尚魯智深。可見方同志並不是被武松抓的而是被花和尚魯智深抓住的. 其實在119回以前就有暗示:魯智深的師父智真長老曾經贈魯智深四句偈語:“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其中“遇臘而執”就是預言魯智深將會擒住方臘,"逢夏而擒"指的是活抓方臘大將夏候成, "聽潮而圓,見信而寂"指聽到潮信時就是魯智深圓寂之日.後果然如此。 但為什麼電視上演的是武松呢?這與導演的編排不無關係在電視版中
-
5 # 閒砍名著
首先,作為文學作品,《水滸傳》作者施耐庵讓花和尚魯智深生擒了江南巨寇方臘,成就了蓋世奇功。其實這在小說開端就已經做出鋪墊了,魯智深拳打鎮關西,出家在五臺山文殊院,全寺上下都反對智真長老剃度魯智深。唯有智真長老堅持剃度,給出的理由是魯智深久後必成正果,汝等皆不及他。縱觀全書,這裡說的正果應該就是生擒方臘這件大功勞。施耐庵之所以把這件大功勞讓給魯智深,因為魯智深是他嘔心瀝血塑造出來的英雄好漢。遍觀一百單八將,他對魯智深的描寫著墨最重,用情最深。救民女三拳打死鎮關西,救林沖大鬧野豬林,大鬧五臺山、大鬧桃花村,火燒瓦罐寺,倒拔垂楊柳,解脫緣纏井,生擒方臘。可以說魯智深這個人物形象是施耐庵得意的作品。
其次,在民間傳說中,人們把這件蓋世奇功加在了打虎英雄武松的身上。無疑,在市井民間,人們更偏愛這個富有傳奇色彩的英雄好漢武二郎。景陽岡上打虎,怒殺潘金蓮,鬥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單臂擒方臘。民間之所以偏愛打虎英雄,一是武松本身具有傳奇色彩,再者沾了他嫂嫂潘金蓮的光。潘金蓮也是很富有傳奇色彩的女性,人們越是仇恨這個女人,就越是喜愛殺了這個女人的武松。因此,人們願意把這件天大功勞加在心目中的英雄身上。老版電視劇也是採用了武松單臂擒方臘這一說法。
最後,事實上,真正捉住方臘,成就這件不世奇功的是後來的著名的抗金將領韓世忠。俞平伯的曾祖父俞樾在《小浮梅閒話》中記載:“擒方臘者韓世忠也。乃生前既為辛興宗冒功,而數百年後,稗官演說,又歸之於武松,抑何蘄王之不幸也。”
-
6 # 夜狼文史工作室
武松單臂擒方臘的故事在民間流傳甚廣,實際上在《水滸傳》中生擒方臘的不是武松,而是魯智深。
請看《水滸傳》第一百一十九回中的描寫:卻說方臘從幫源洞山頂落路而走,便望深山曠野,透嶺穿林,脫了赭黃袍,丟去金花幞頭,脫下朝靴,穿上草履麻鞋,爬山奔走,要逃性命。連夜退過五座山頭,走到一處山凹邊,見一個草菴,嵌在山凹裡。方臘肚中飢餓,卻待正要去茅庵內尋討些飯吃,只見松樹背後轉出一個胖大和尚來,一禪杖打翻,便取條繩索綁了。那和尚不是別人,是花和尚魯智深。然而,在真正的歷史上擒方臘的卻另有其人。
《宋史》中關於擒方臘有兩處記載,一處在《宋史·本紀》:庚寅,忠州防禦使辛興宗擒方臘於青溪。詔二浙、江東被賊州縣給復三年;
一處在《宋史·韓世忠列傳》:宣和二年,方臘反,江、浙震動,調兵四方,世忠以偏將從王淵討之……世忠潛行溪谷,問野婦得徑,即挺身仗戈直前,渡險數里,搗
其穴,格殺數十人,禽臘以出。辛興宗領兵截峒口,掠其俘為己功,故賞不及世忠。
別帥楊惟忠還闕,直其事,轉承節郎。
綜上所述,孤身擒方臘的應該是中興四將之一的韓世忠,當然他那時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軍官。
另外,宋人李埴的《十朝綱要》第十八卷中有如下記載:
知州張叔夜招撫之,江出降……六月辛丑,辛興宗、宋江破賊上苑洞。
這說明,宋江率領的當年的梁山軍確實參加了徵方臘這一重要戰事。
但參戰的梁山好漢們大多是在打醬油,平方臘的主力還是童貫率領的西北軍。
-
7 # 路遙lgy
歷史上的方臘起義,由於宋軍圍住他所在的杭州城,派人與他說招安,他不同意。結果宋軍大肆攻城,杭州城因沒有糧食,方臘只好放棄杭州逃跑了。
方臘退到清溪縣,還是背攻破。只好再退幫源洞,最後被宋任裨將的韓世忠帶人進剿,方臘逃跑後幾天,被忠州防禦使辛興宗俘虜。方臘和妻子等人被押往開封后被殺。
歷史上根本沒有,梁山好漢徵方臘的事件,所以小說說的魯智深擒方臘,電視劇演義的武松單臂擒方臘,都是演繹而已!
-
8 # 田地之間一農人
方臘究竟是被誰擒獲的,查歷史一看,會嚇你一大跳。可我們熟知的大多是兩個版本,一個是電視劇,一個是《水滸》原著。電視劇裡是隻剩一隻胳膊的武松用獨臂死死勒住方臘的脖子將其生擒,所以就有那一集電視名為:武松獨臂擒方臘。而《水滸》原著是這樣描述的:
笫九十九回
魯智深浙江坐化 宋公明衣錦還鄉
卻說方臘從幫源洞山頂落路而走,便望深山曠野,透嶺穿林,脫了赭黃袍,丟去金花幞頭,脫下朝靴,穿上草履麻鞋,扒山奔走,要逃性命,連夜退過五座山頭,走到一處山凹邊。見一草菴,嵌在山凹裡。方臘肚中飢餓,卻待正要去茅庵內尋討些飯吃,只見松樹背後,轉出一個胖大和尚來,一禪杖打翻,便取條繩索綁了。那和尚不是別人,是花和尚魯知深。
所以原著方臘是魯智深擒獲的。可正史是被南宋的與岳飛齊名的抗金名將韓世忠擒住的。
宋宣和二年(1120年)方臘起義。還只作為裨將的年青後生韓世忠與大將王淵一起進剿方臘。朝庭也派各路大軍出擊,朝庭也大加懸賞:凡得到方臘首級者,授為兩鎮節度使。
首先韓世忠以兩千人的㐲兵在北關堰㐲擊了方臘,而且一路窮追猛打將方臘逼至睦州的青溪峒洞中。方臘卻依據天險掩藏不出。可韓世忠一刻不停息,暗中積極尋找破敵之路,問樵夫詢山婦,最後探得入洞秘徑,他披荊斬棘,直搗“黃龍″,一人擊殺幾十位衛兵,最後生擒了方臘。可在押解途中,卻被另一路攻方臘的大將辛興宗搶走了方臘,據為己功,受封為兩鎮節度使。而韓世忠卻未被封賞,後來皇帝知道了真相,才將韓世忠封了個承節郎。但韓卻並未對此耿耿於懷,而是以國家利益為重,赴湯蹈火繼續建功立業。這就是歷史的真相。
-
9 # 灣火
宋江率領眾將殺入清溪幫源洞,方臘早已落荒而逃。在深山老林中,被魯智深撞見,一禪杖打翻,綁押了回去。
方臘被這麼多人圍剿,還貼告通緝,四處搜山,都尋覓不得。反被魯智深一入山,就撞見方臘。而且魯智深並不認識方臘,深山老林,砍柴的樵夫很多,方臘也脫了黃袍,打扮成山野村夫的模樣,就算碰見,也未必察覺此人是賊首。但魯智深一見之下,就輕易識破。然後手到擒來,不需吹灰之力。這也算奇哉怪也。
難道魯智深神通廣大,法眼洞察。其實不然。宋江當時有問魯智深:你是怎麼抓到此賊首的。魯智深回答了宋江。
灑家自從在烏龍嶺上萬松林裡廝殺,追趕夏侯成入深山裡去,被灑家殺了貪戰賊兵,直趕入亂山深處。迷蹤失徑,逶邐隨路尋去,正在曠野琳琅山內,忽遇一個老僧,引領灑家到此處茅庵中,囑咐道:“柴米菜蔬都有,只在此間等候。但見個長大漢從松林深處來,你便捉住。”魯智深誤入叢林,似乎是天意指引。碰到一老僧,也是佛法顯靈,暗中協助於他。透過魯智深之手,擒來方臘。做出這樣的情節鋪墊,無非是魯智深大限已至,讓魯智深完成宋江夙願,擒住賊首,魯智深至功居偉,功德圓滿。大事既畢,從此世間塵緣方盡。果然不久,魯智深聞潮汛而悟,大笑之下,坐脫立亡,往生極樂。
當然這只是水滸裡的描寫,裡面多少渲染一些天意宿命的色彩。其實,方臘被擒,在歷史上與魯智深無關。
北宋宣和年間,方臘因看不慣朝廷腐敗,奸佞當道。聚眾百萬,揭竿而起。組成義軍橫掃六州五十二縣,直逼京城。當時宋徽宗見勢不對,忙招撫方臘,談判和議。可方臘頗為硬氣,不願和談,攻打京城時與宋將王稟決戰而敗北。被王稟乘勢追擊,方臘畢竟非正規軍,一敗之下,士氣大挫。原先佔領的各州縣被朝廷逐一收回,最後方臘退至到幫源洞。宋軍乘勢包圍,最後幫源洞被攻破,方臘等人被擒。由忠州防禦使辛興宗押送入京,四個月後被處決。
所以,歷史方臘之死,與魯智深無關。水滸裡,透過魯智深擒方臘,讓這個神級般人物在塵世間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
10 # 北美京東實業
無論是哪個版本的水滸傳,書中都明明白白寫著梁山最後擒拿方臘的人是步軍頭領花和尚魯智深!
事情是大致是這樣的,梁山大軍攻城拔寨破城後,方臘趁亂逃跑了,跑時還不忘龍袍加身,多少也影響了速度。以後魯智深去林子找方臘不幸迷路,但是遇到了一位老僧去給他指點迷津,之後魯智深恍然大悟向林中而去,先捉住了夏侯成,又找到了方臘,一杖擊倒,拿去領功。
哥知道,有好多人又準備說武松獨臂擒方臘的事情,那你們是電視劇看多了吧,但是好像除了電視劇以外早以前就流行武松擒方臘一說,具體的起源哥不太清楚。
歷史上擒方臘的人叫韓世忠,宋朝的將軍。
回覆列表
梁山在宋江的帶領之下接受朝廷招安,隨後揮師江南討伐方臘。電視劇中,方臘是在戰場上被武松擒獲,武松也因此斷臂。這只是電視劇中的場景。
《水滸傳》原著還是比較尊重史實,說方臘是在山中被擒。的確,方臘不是在戰場上正面交鋒的時候被抓的。問題來了,原著中寫的是魯智深擒的方臘。
在歷史上擒住方臘的人並不是梁山好漢,而是韓世忠。當時,韓世忠還是一個無名的小將,跟隨童貫征討方臘。韓世忠的命運也因此發生變化。
方臘起義軍軍被打敗,他本人逃入山中,巧的是韓世忠剛好路過將其逮捕。
大家有可能會想一個小兵,怎麼能輕易擒住方臘。那我順便介紹一下韓世忠。北宋滅亡之後,韓世忠以八千宋軍擊潰十萬金兵。在這個輝煌戰績下,我們能知道韓世忠膽識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