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鏡鑑青年

    首先必須承認,轟轟烈烈的張居正改革,對明王朝確實是續命大功!要知道張居正的貢獻有多大,就必須說說張居正改革前,明朝究竟有多慘。

    在嘉靖皇帝駕崩的時候,當時的大明朝,北方韃靼不停侵擾,南方平定了倭寇,但江西廣東的叛軍還在鬧,官場更是腐敗成風,跑官賣官都成了名規則。以至於嘉靖皇帝駕崩的訊息傳到北韓後,北韓國王都囑咐北韓使臣要密切注意明朝動向,時刻提防明朝出大亂。當時憂國憂民的張居正,也是發出哀嘆:豈有異於漢唐末世乎。

    也就是說,在距離張居正改革正式啟動六年前,大明王朝就已經到了舉步維艱的地步,甚至新皇帝隆慶帝登基時,太倉的存糧都只夠一個月,眼看就是要揭不開鍋。

    明朝傑出政治家張居正,就是在這個大明王朝眼看揭不開鍋的年月裡,正式進入了明朝的內閣,開始大展拳腳。

    而且需要說明一點的是,張居正改革,也絕非是萬曆元年,獨攬大權的張居正一場單獨的行動。相反卻是從隆慶年間起,一場前仆後繼的接力賽。

    隆慶年間的張居正,還只是作為內閣首輔高拱的助手,進行除舊佈新的前期工作。

    大明王朝用六年時間整頓腐敗,並對工商業進行有限度的調整,艱難維持住了局面。張居正和高拱兩人,期間雖沒斷了內鬥,但國家大事卻還是同心協力,終於在萬曆皇帝登基後,搶先一步排擠走高拱的張居正,終於坐上了首輔高位,轟轟烈烈的張居正改革就此開始。

    張居正改革的內容與成果,很多史料已經介紹了很多,但它的重要意義,影響卻超越了明朝本身。

    一條鞭法的推廣,增加了國家的稅收效率,確保國家可以源源不斷收上充足賦稅,空前規模的清丈土地,更讓明王朝再度把農業稅收入挖掘到極致。考成法的全面推行,叫萎靡多年的明朝政風就此提速。原本鏽跡斑斑的明朝國家機器,就此全面復生。一個國富兵強的大明王朝,歷經張居正十年心血後拔地而起,這是張居正無可爭議的輝煌。

    雖然,這場改革並非張居正一人功勞,而是明朝幾代政治家的前仆後繼,但至少張居正再他自己“這一棒”上,發揮很不錯。

    但是,在總結了張居正諸多優點後,另一個事實也必須說:明朝最後的動亂與滅亡,與張居正改革,同樣有莫大的關係。

    張居正改革的核心一條,就是著名的一條鞭法,這個改革可以確保明朝收上足夠多的白銀,卻忽略了一個嚴重的地區差異問題:一條鞭法的推行,是建立在發達商品經濟的前提下。

    但明朝的西北地區,商品經濟本不發達,原本可以交實物稅的西北農民,這下要改交白銀,等於是受二度盤剝,反而負擔嚴重加劇。太平盛世年間,這還不是大患,但一旦有饑荒發生,立刻就是燎原烈火。

    於是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明末年間,農民戰爭首先爆發於陝西:當時的明王朝,國庫儲備已經極度空虛,而西北農民的貧困負擔,更到了臨界點,大難也就不可避免。不得不說,帶來巨大成效的一條鞭法,成了這場動亂的催化劑。

    而一條鞭法的另一個問題,卻在張居正生前,就被人提出過擔憂:一條鞭法將所有賦稅摺合成白銀,看似方便簡化,但也方便了富商巨賈逃稅。

    以張居正學生於慎行的擔憂說,最後的結果很可能是“農重而商寬”,國家賦稅出現嚴重不平衡。事實也不幸被言中,晚明絕大多數賦稅,都被壓在北方農民頭上,飽食終日的東南商人們,卻只負擔比例很小的稅賦。不堪重負的明王朝,也在動亂裡走向滅亡

    歸根結底,只能說歷史給張居正的時間太少,偏偏又趕上了短視的萬曆皇帝,人亡政息的張居正改革,在萬曆十年戛然而止,大明王朝的毛病,自然也就沒有去根,晚明再爆發時,當然就更重要。

  • 2 # 吃飯不刷碗1

    可能,沒有,即便這段歷史反覆研究,還是很難判斷張居正的改革究竟造成了怎樣的影響。但有一點可以確定,那就是他的改革如當年的王安石一樣,確實產生了“中興”的跡象,可惜都是人亡政息,沒有得到延續。

    明朝的中後期,內閣、六部、言官相互制約,雖然降低了工作效率,但卻能有效的防止權臣做大,同時也保障了文官體系的政治活力,透過內鬥,把文官凝聚成為一個強大的“有機體”。雖然經常彼此斗的不可開交,可一旦出現外力觸碰文官利益,那麼文官們將會一致反彈,力量超乎想象。

    另外還要看到一點,這些文官即是舊有體制的既得利益者,又是這種體制的堅決維護者,並且與地主、權貴階層休慼與共,在掌握權力的同時,還控制著輿論。雖然其中不乏憂國憂民之士,但出於利害關係,首先要維護的卻是這個集團的話語權。

    而張居正一直在對抗的,就是這一體系集團。如果不能把權利從這個集團手中奪過來,他就沒法大刀闊斧的改革。但因此,他也成為了這個集團的另類,甚至是叛徒。如此一來,改革力度越大,對這個集團的損害就越大,隨之而來的阻力與反彈也越大。他在尚能維繫,他不在,一切煙消雲散,甚至被清算。

    轉過頭來再看皇帝的態度。神宗朱翊鈞對張居正可以說是既愛又恨,直到張居正去世,他才做了名副其實的帝王。在此之前,無論是張居正還是其母李太后,對於皇帝的教育都是非常失敗的,這點從後期厭倦與文官集團爭鬥就數十年不上朝就能看出。

    但無論張居正改革是否造成了什麼影響,明朝最終的滅亡都是不可逆的,這甚至與後來的“萬曆三大徵”關係都不大。真正的原因應該還是後來的小冰河期的到來,所產生的一系列後果,才最終造成了大量飢寒交迫計程車兵,及走投無路的農民,最後形成了剿之不盡的流寇。

    為何這麼說?不知大家是否讀過《亂離見聞錄》這本書,其中記載的一段回憶是這樣的:“一斗米不到二十錢,一斤魚才一二錢,檳榔十顆只要兩文錢,一斤肉、一隻鴨子只要六七文錢,一斗鹽三文錢,百般平易”。這是萬曆末到天啟時的回憶見聞,足見那時已經把張居正一切努力全部推翻之後,民間仍是比較愜意的。寫於明末清初的《樵史通俗演義》,同樣可以佐證,《萬曆歸化志》,更是能說明問題。

    總之,張居正富國的改革,對於明朝的國祚延續影響不會很大,只不過他的改革更給人一種“力挽狂瀾”的印象,如果得以延續,並做到藏富於民,那麼明朝才真正可以繼續走下去,畢竟更為近代的內閣制已經相對成熟,民間已有向資本主義轉型的趨勢了。

    有不對的,還望包涵。

  • 3 # 致守仁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張居正改革給明朝續命那是肯定的。

    明朝直接死於李自成,但是卻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自然災害的影響,人口爆炸,人地矛盾加劇,東北後金不斷侵擾,明政府加派三餉,導致國內動亂。還有崇禎皇帝施政不當,操之過急等等原因。內憂外患之下,明朝滅亡。

    但是,如果沒有張居正改革,明朝可能連萬曆年間都熬不過去。

    嘉靖皇帝后期,明朝的財政就已經捉襟見肘了。隆慶皇帝上臺後,重用張居正,高拱,徐階等人,開始實施改革,力求挽回頹勢。萬曆皇帝的時候,張居正死亡。辛辛苦苦幹了十幾年的新政也遭到了破壞。但是,就是這十幾年的新政,就讓明朝在萬曆年間有資本,有底氣打了五場大仗。

    這五仗分別是明緬之戰(敗)寧夏之戰(勝)萬曆北韓之戰(勝)播州之戰(勝)薩爾滸之戰(敗)

    這五場戰役共計動用兵馬幾十萬。其中光播州之戰就動用了二十餘萬兵馬,不計其數的糧草。薩爾滸之戰雖然敗了,但是如果沒有張居正改革的那些底子。能不能湊夠那麼多人力和物資打那一仗都難說。北韓戰役明軍以四萬軍隊幫助北韓政府收復失地,和日本的十萬人打了個難解難分,最終日本落敗。可以說是最揚國威的一仗了。

    只可惜萬曆皇帝不考慮長遠。張居正一死,就迫不及待獨攬大權,破壞新政。本來有點新氣象的明朝又迅速糜爛下去。

  • 4 # 吾才是傻瓜

    千古良相,萬曆首輔張居正。張居正(公元1525年~公元1582年),字叔大,號太嶽,湖北江陵人。他自幼穎敏絕倫,胸懷大志,加上他的孜孜不倦,因此學業進步很快。16歲中舉,20歲赴京會試落第,23歲再試成功,中二甲進士,被選為庶吉士,進翰林院,從此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他寫給朋友的一首詩中道:"共勉日新志,毋貽白首羞。"改革政治,報效國家,已經是青年張居正明確的人生目標了。但可惜的是,張居正這片憂國憂民的赤子之心,卻始終沒有得到皇帝的重視與採納。無可奈何的他,唯有等待新的報國機會。公元1554年,張居正因病辭官,回到家鄉。....1556年,張居正重新返回翰林院供職。不久之後,世宗去世,穆宗即位。張居正根據他所調查的情況,又獻上《陳六事疏》,全面提出了整頓朝政的政治主張,但沒有得到穆宗的採納。1572年,穆宗病逝。年僅10歲的太子朱翊鈞即位,稱為神宗。就在這一年,48歲的張居正被任命為內閣首輔(即宰相),掌管治國的大權,於是他開始了實行改革之路。....,。,。""一條鞭""法的主要內容是:(1)量地計丁。全國以州、縣為單位,按土地和人口計算賦稅,或地六丁四,或地四丁六,或地丁各半。(2)...。(3)...。(4)賦役可以折成銀兩來兌換交納。張居正在擔任內閣首鋪的10年間,以他強勢的膽識與魄力,進行了多方面非常有效的改革。...,。公元1582年,張居正結束了為國為民、操勞一生的生命,終年58歲。令他沒有想到的是,他所打擊的那些舊勢力依然是那樣的頑固有力,他苦心輔佐的神宗皇帝又是那樣的庸碌無能,竟聽信了頑固勢力對張居正的誣陷與攻擊,查抄了他的家,將一系列改革措施全部廢除。於是明王朝的政治又沿著從前的老路繼續向下滑行,終於跌進了覆亡的深淵。(十年新政,頃刻間灰飛煙滅,這隻能說明封建王朝所能留給改革的餘地愈來愈窄,無論改革的成功或失敗,改革者都要遭到滅頂之災,遂至無路可走,這王朝走到歷史的盡頭也就是必然的事情了。)

  • 5 # 洛水商山

    答案是肯定的!隆慶時期明朝就盡顯頹勢,民生凋敝,財政入不敷出,帝國大廈將傾。萬曆登基後尚處幼年,朝政由首輔張居正和司禮監秉筆太監馮保把持,張居正推行一條鞭發法,國家稅收以人丁數及丈量土地量為依據,推行貨幣稅收政策,突出了貨幣的重要性。萬曆新政的實施,很好的解決了財政收入,一時間國庫充盈,國力大增!然而張居正的改革觸碰到了即得利益者,官僚階層的普遍牴觸,另外張居正爭執期間威脅到了萬曆的皇權,死後萬曆將其挖墳鞭屍,財產沒收!

    至此推行十年的張居正改革就此流產,但十年的發現展讓萬曆親政後財政富足,為其後萬曆三大徵提供了可能!

    由於政策的不連續,統治階級內部的鬥爭,張居正改革連續時間較短,並且改革沒有觸碰到封建王朝根本,但其功績不可磨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國殺中董卓崩壞8點血如何分配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