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563307653433

    透過事情的表象,去判斷一個人或者人品。有很多的案例。例如看到別人熱心腸的幫助另外一個人,他就說假好心。看到別人有能力去幫助卻因為某些原因沒有去幫助,他就說虛偽,鐵石心腸。還有口無遮攔,毫無顧忌,隨意指點別人,揭別人的傷疤。我覺得無知就是把自己擺在道德最高點,去評判任何人任何事,但他卻不知道別人背後的心酸與無奈。

  • 2 # 悠悠子民

    對這個問題我反覆思考,不得要領,不大明白"無知"一詞在此語境的含義。幾經揣猜,大概不僅是基本之義了。所以,今天只能談淡我對這一問題不成熟的,片面的看法,以起拋磚引玉之用,敬請各位朋友斧正、賜教!

    "無知"一詞的基本義,是沒有知識,愚昧的意思。但從廣義上講,具有無知的人就有點複雜了,他們的外在表現也是多面的。我這裡只從普通生活中展示一般無知者的外在表現。

    第一,頭腦簡單型。

    這種人大多沒讀過多少書,加之

    生性愚鈍,多表現為遇事欠思考,時不時被人捉弄,鬧出笑話;有些被人利用當槍使,做出令人不齒的事,成了人們心目中的惡人。

    記得2003年全國非典時期,我們這所農村初中實行了嚴格的全封閉。近一個月師生不準隨便走出學校,家長看望孩子,只能隔著緊閉的大門,社會閒雜人員更不能踏進校門半步。一天,附近村的幾個村幹部在校門口公路上值勤,看見本村一個有點兒楞的年輕人在此轉悠,一干部就對他說:"你要是敢到學校院子裡轉一圈,今晚請你喝酒。""真哩嗎?別騙人。"這年輕人頓時來了精神。村幹部拍著胸脯說:"有這麼多人作證,誰敢騙你?"這傢伙隨後趁人出入,從側門擠了進去。

    他剛一進門,就被值班校領導攔著。沒想到這傢伙勃然大怒,說什麼"今兒個誰敢攔我,我就打誰。"正在爭執不下時,一校工走了過來,指著這傢伙說道:"想打架,找我,我正好想試試我跟我師父學的拳腳威力咋樣。"這楞子見對他發威的校工五大三粗,只得忿忿地退了出去。值勤的村幹部已笑成一團。這傢伙為了挽回面子,對著校門狠狠地說了一句,"停幾天再收拾恁這些孬東西"後,匆匆地遠去了。

    前幾年,就是村幹部中也不乏頭腦簡單的二桿子。曾幾何時,在農村,收繳提留款、集資糧和計劃生育是老大難,解決這些難題,性格溫和善良的村幹部可幹不了。這樣,一些精明的鄉幹部自然想到農民中頭腦簡單的楞頭青。這些人做夢都想不到能當上幹部,有的慢慢地竟當上了村支書。常言道,小人得志,不可一世。這些人一旦掌了權,可不得了,加之有上級指點撐腰,整起人來可使之膽戰心驚,他人恐懼。打人,抄家,扒房,株連等等絕招,效果立現。工作先進,上級嘉獎,財源滾滾,家人心花怒放。美美地當了幾年土皇帝(應該是狗腿子),形勢一變,被主子拋棄,只落得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俺這兒曾出現過一件令人可笑又可恨的事。幾位鄉村幹部逛街,看見一個肚子大的婦女,不由分說,將其扭到計生所,硬要引產。一檢查,並沒懷孕。要是現在,這幾人會吃不了,兜著走。可那時沒事兒,是吃得太胖惹的禍。

    歷次運動,總有個別人,為己之利,提拔一些頭腦簡單的打手,整治異己,或不孝敬自己的"刁民"。這些人會對提拔者感恩戴德,忠心護主,整人下手兇狠,甚至連爹孃也不認。

    第二,目光短淺並且自私型。

    先說說那些不孝子孫和惡兒媳。這些人的典型特點是極端自私,父母、公婆有用有錢時,想盡辦法榨取錢財,一旦老人無用時,就棄之不管,甚至進行虐待。

    這樣,就造成了與出閨的姐妹和其他親戚關係緊張,甚至反目成仇。

    這種人,表面看來一時賺了不少便宜,但他們沒想到,交惡多多,路子越走越窄,辦事越來越難。一旦家裡遇到難處,再求親告友,很少有人搭理。

    他們更得不償失的是,為自己的小家庭埋下禍根。惡行傳給子女,到頭來落得個比父母更悲慘的下場。

    這種人,與人交往,只講眼前利益,不講感情。公平交易,也感吃虧。如果吃一點點虧,就恨之入骨,把別人的好處忘得一乾二淨。也就是所說的那種"記仇不記恩的小人"之德行。

    第三,聰明過度型。

    有一句俗話叫做"聰明反被聰明誤"。是說有些有點心計的人,自以為比別人懂得多,遇事總愛耍點兒小聰明,對別人指指點點,以此為榮。如處在平常生活中,並無大害,倘若政治鬥爭,軍國大事,那就麻煩了。三國時代,曹操手下的謀士楊修,不就是死在愛耍聰明上了嗎?這種人表面聰明,在政治和權力的鬥爭中實為無知。

    一些人智商不低,但屬於聰明的同義詞中的貶義詞一一狡詐。這種人心眼壞,經常琢磨著算計別人。其不知,機關算盡,反誤了卿卿性命。

    這種人把別人都當成傻子。其實,把別人當成傻子的人,才是真正的傻子。這種人在權力鬥爭中被當權者利用,經常搞陰謀詭計。要麼不需要時被主子拋棄,要麼鬥爭失敗成了替死鬼。

    總之,人們未知領域太多,太多。一個人在這一方面是行家,在另一方面或許是無知。一般看來,越是有知識的人,越謙虛,愚昧無知者,倒多妄自尊大。這就人們常說的"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盪"。

    孔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謙虛謹慎,踏踏實實,低調做人,心底善良,多結善緣,才是一個智者的品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交通規則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