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剪遍巴爾坦

    陳皮其主要成分就是揮發油,也須會對胃腸有一定的刺激性,特別重要的一點就是不可用發黴的藥材泡水服用,其含有黃麴黴毒素,會致癌。

    關注胸毛哥,給你不一樣的呵護

  • 2 # lQym

    陳皮其主要成分就是揮發油,也須會對胃腸有一定的刺激性,特別重要的一點就是不可用發黴的藥材泡水服用,其含有黃麴黴毒素,會致癌。

  • 3 # 123小雨淅瀝瀝

    陳皮中雖然有極少數的蛋白,澱粉和脂類物質,但它太少了,也可以說是少得可憐,並且最終會轉化成醇類,成為芳香類物質的一種。因此,陳皮中是不可能出現黃麴黴素,因為它缺少轉化為黃麴黴毒素的物質條件,這也是最基本的條件。

    雖然在儲存的過程中有可能產生黃麴黴毒素,但其量是非常微量的,此劑量不足以導癌。但陳皮有點發黴最好別吃了,陳皮在存放過程中很容易會因為受潮,而引發發黴變質的現象,陳皮有點發黴就代表已經受到了黴菌的汙染,含有黴黴素,一般來說發黴的食物是不要食用的,不然會引起腹瀉,腹痛,頭暈,頭疼,噁心,嘔吐等身體不適感。

  • 4 # 新會陳皮調研手記

    新會人來回答一下。

    一說起黃麴黴素,相信很多人都可以說起其危害。黃麴黴素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也分為多個種類,其中黃麴黴毒素B1的毒性是砒霜的68倍,是氰化鉀的10倍,對動物“肝臟”的破壞性極強,常常被認為是誘發肝癌的主要是物質之一。

    在致癌這點上,黃麴黴毒素的毒性遠遠高於氰化物、砷化物和有機農藥的毒性,它是我們所知的最強的生物致癌劑,1毫克就是致癌劑量。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劃定,黃麴黴素被定為“1類致癌物”,即攝入1毫克就可能致癌,一次性攝入20毫克就能致命。“1毫克”是多少概念呢?我們曾經使用的1角硬幣,重量1.15克,也就是說,這”1毫克“大約就是一枚1角硬幣的千分之一。而最讓人頭疼的是,這種致癌物還經常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例如很多發黴的食品中。而題目提及的陳皮是否含有黃麴黴素,在陳皮發黴的情況下,就可能攜帶黃麴黴素了。

    黃麴黴素是一種生活中“常見”的劇毒物質

    為什麼說黃麴黴素常見?我們舉例說說,如我們的糧食未能及時曬乾及儲藏不當時,往往容易被黃麴黴或寄生麴黴汙染而產生此類毒素,花生、花生油、玉米、大米、棉籽中最為常見。而更神奇的認識,例如牲口吃了這種含黃麴黴毒素的飼料後,如果動物沒有病發或者死亡,而是直接送到我們餐桌上,那麼黃麴黴素也會經食物鏈轉移到人體上。目前中國糧食和飼料被黃麴毒素汙染率偏高,給飼料企業和養殖業主帶來了很大損失,人們食用含有黃麴黴毒素的食物極大的危害到了人體健康。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碰到的發苦堅果、發黴大米、不勤洗不晾曬的砧板筷子、久泡的木耳以及小作坊磨油等,都可能含有黃麴黴素,需要十分注意。

    陳皮的黃麴黴素多生產在“內囊”

    對於陳皮來說,特別是南方的陳皮,受潮發黴是常見的事情。特別是對於新皮,也就是3年以下的陳皮,特別是12月成熟的大紅柑皮所製成的陳皮,其陳化過程尚沒完成,內囊的纖維厚度大,容易吸收水分,而且糖分含量也高,因為大紅皮發黴的情況多見。而發黴的陳皮跟發黴的水果一樣,也會在黃麴黴菌的作用下,導致黃麴黴素的產生。但並不是所有發黴的陳皮都有黃麴黴素。陳皮的發黴也有很多情況,有些是白色黴菌也是初期的黴菌,那就沒含有黃麴黴素。也有綠色的黴菌,那就是我們常見的青黴素。而黃色的黴菌,就是會有黃麴黴素的產生。但無論如何,無論是白色黴菌還是青黴菌還是黃麴黴菌,一旦發黴的陳皮都不建議再吃用。

    陳皮中的黃麴黴素無法去除,一旦發生只能作丟棄處理

    很多人就說了,把陳皮放在高溫水裡面煮30分鐘,不就可以煮熟黃麴黴菌嗎?的確,黃麴黴菌你可以煮死,但黃麴黴素你卻無法消除!一般的烹調加工溫度不能將黃麴黴素破壞,是因為黃麴黴素裂解溫度約為280℃,只有達到280℃的時候,才能滅活,一般的烹飪方法都達不到這個溫度。目前即使是消毒碗櫃都不行,而黃麴黴素對紫外線也有一定的抵抗力。這裡還要補充一點,就是黃麴黴素不是一種生物,而是一類化學物質,是黃麴黴或其他黴菌的代謝產物,所以我們不能說殺死黃麴黴素你只能說殺死產生它的母體黃麴黴菌,然而,黃麴黴菌活體的死亡並不能減少已經產生的黃麴黴素,對於已經感染了黃麴黴菌的食品,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扔掉,不要妄想透過普通的加熱殺菌就能安全食用。如上所說,黃麴黴素不能殺死,一旦產生的黃麴黴素存在於食物中,普通的加熱難以分解,只能透過前期預防和後期去除來儘可能減少食品中的黃麴黴素。

    防止黃麴黴素產生,陳皮“防潮”是關鍵

    為什麼說陳皮的防潮很重要?除了陳皮的陳化環境外,防潮的原因就是防止黴變。陳皮發黴是不可逆的過程,一旦陳皮發黴一般情況下將不能再食用了。而陳皮經過多年的陳化,也有可能出現黴變之後曬乾又變回普通陳皮的過程,這時候一旦發黴的陳皮產生了黃麴黴素,就會積累在陳皮內,這是你無法從外觀上觀察到的。因此很多溼倉人造的工藝皮,就是泡水再烘乾的過程,導致黃麴黴菌的產生,但之後反覆的烘乾又讓黴菌失去活動,但黃麴黴素又積累在陳皮內,導致黃麴黴素超標。最明顯的一個特徵就是黃麴黴素超標的陳皮,入口有十分“苦”的味道,跟吃發黴的水果味道很相似。因此一旦你陳皮有苦味,就要注意是不是發黴後再處理的陳皮了。

    總之,我們需要在陳皮的陳化過程中做到以下這幾點:儲存的陳皮如遇發黴、變質的情況,請立即扔掉;對於不懂的陳皮存放的人來說,千萬不要囤貨,大量儲存陳皮,因為長時間的陳皮擠壓,易發生變質的情況;保持陳皮存放環境的乾淨、乾燥等。

  • 5 # 天長吾悅廣場

    對於陳皮來說,特別是南方的陳皮,受潮發黴是常見的事情。特別是對於新皮,也就是3年以下的陳皮,特別是12月成熟的大紅柑皮所製成的陳皮,其陳化過程尚沒完成,內囊的纖維厚度大,容易吸收水分,而且糖分含量也高,因為大紅皮發黴的情況多見。而發黴的陳皮跟發黴的水果一樣,也會在黃麴黴菌的作用下,導致黃麴黴素的產生。但並不是所有發黴的陳皮都有黃麴黴素。陳皮的發黴也有很多情況,有些是白色黴菌也是初期的黴菌,那就沒含有黃麴黴素。也有綠色的黴菌,那就是我們常見的青黴素。而黃色的黴菌,就是會有黃麴黴素的產生。但無論如何,無論是白色黴菌還是青黴菌還是黃麴黴菌,一旦發黴的陳皮都不建議再吃用。

  • 6 # 餘益惠健康

    一說起黃麴黴素,相信很多人都可以說起其危害。黃麴黴素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也分為多個種類,其中黃麴黴毒素B1的毒性是砒霜的68倍,是氰化鉀的10倍,對動物“肝臟”的破壞性極強,常常被認為是誘發肝癌的主要是物質之一。

    在致癌這點上,黃麴黴毒素的毒性遠遠高於氰化物、砷化物和有機農藥的毒性,它是我們所知的最強的生物致癌劑,1毫克就是致癌劑量。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劃定,黃麴黴素被定為“1類致癌物”,即攝入1毫克就可能致癌,一次性攝入20毫克就能致命。“1毫克”是多少概念呢?我們曾經使用的1角硬幣,重量1.15克,也就是說,這”1毫克“大約就是一枚1角硬幣的千分之一。而最讓人頭疼的是,這種致癌物還經常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例如很多發黴的食品中。而題目提及的陳皮是否含有黃麴黴素,在陳皮發黴的情況下,就可能攜帶黃麴黴素了。

    黃麴黴素是一種生活中“常見”的劇毒物質

    為什麼說黃麴黴素常見?我們舉例說說,如我們的糧食未能及時曬乾及儲藏不當時,往往容易被黃麴黴或寄生麴黴汙染而產生此類毒素,花生、花生油、玉米、大米、棉籽中最為常見。而更神奇的認識,例如牲口吃了這種含黃麴黴毒素的飼料後,如果動物沒有病發或者死亡,而是直接送到我們餐桌上,那麼黃麴黴素也會經食物鏈轉移到人體上。目前中國糧食和飼料被黃麴毒素汙染率偏高,給飼料企業和養殖業主帶來了很大損失,人們食用含有黃麴黴毒素的食物極大的危害到了人體健康。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碰到的發苦堅果、發黴大米、不勤洗不晾曬的砧板筷子、久泡的木耳以及小作坊磨油等,都可能含有黃麴黴素,需要十分注意。

    陳皮的黃麴黴素多生產在“內囊”

    對於陳皮來說,特別是南方的陳皮,受潮發黴是常見的事情。特別是對於新皮,也就是3年以下的陳皮,特別是12月成熟的大紅柑皮所製成的陳皮,其陳化過程尚沒完成,內囊的纖維厚度大,容易吸收水分,而且糖分含量也高,因為大紅皮發黴的情況多見。而發黴的陳皮跟發黴的水果一樣,也會在黃麴黴菌的作用下,導致黃麴黴素的產生。但並不是所有發黴的陳皮都有黃麴黴素。陳皮的發黴也有很多情況,有些是白色黴菌也是初期的黴菌,那就沒含有黃麴黴素。也有綠色的黴菌,那就是我們常見的青黴素。而黃色的黴菌,就是會有黃麴黴素的產生。但無論如何,無論是白色黴菌還是青黴菌還是黃麴黴菌,一旦發黴的陳皮都不建議再吃用。

    陳皮中的黃麴黴素無法去除,一旦發生只能作丟棄處理

    很多人就說了,把陳皮放在高溫水裡面煮30分鐘,不就可以煮熟黃麴黴菌嗎?的確,黃麴黴菌你可以煮死,但黃麴黴素你卻無法消除!一般的烹調加工溫度不能將黃麴黴素破壞,是因為黃麴黴素裂解溫度約為280℃,只有達到280℃的時候,才能滅活,一般的烹飪方法都達不到這個溫度。目前即使是消毒碗櫃都不行,而黃麴黴素對紫外線也有一定的抵抗力。這裡還要補充一點,就是黃麴黴素不是一種生物,而是一類化學物質,是黃麴黴或其他黴菌的代謝產物,所以我們不能說殺死黃麴黴素你只能說殺死產生它的母體黃麴黴菌,然而,黃麴黴菌活體的死亡並不能減少已經產生的黃麴黴素,對於已經感染了黃麴黴菌的食品,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扔掉,不要妄想透過普通的加熱殺菌就能安全食用。如上所說,黃麴黴素不能殺死,一旦產生的黃麴黴素存在於食物中,普通的加熱難以分解,只能透過前期預防和後期去除來儘可能減少食品中的黃麴黴素。

    防止黃麴黴素產生,陳皮“防潮”是關鍵

    為什麼說陳皮的防潮很重要?除了陳皮的陳化環境外,防潮的原因就是防止黴變。陳皮發黴是不可逆的過程,一旦陳皮發黴一般情況下將不能再食用了。而陳皮經過多年的陳化,也有可能出現黴變之後曬乾又變回普通陳皮的過程,這時候一旦發黴的陳皮產生了黃麴黴素,就會積累在陳皮內,這是你無法從外觀上觀察到的。因此很多溼倉人造的工藝皮,就是泡水再烘乾的過程,導致黃麴黴菌的產生,但之後反覆的烘乾又讓黴菌失去活動,但黃麴黴素又積累在陳皮內,導致黃麴黴素超標。最明顯的一個特徵就是黃麴黴素超標的陳皮,入口有十分“苦”的味道,跟吃發黴的水果味道很相似。因此一旦你陳皮有苦味,就要注意是不是發黴後再處理的陳皮了。

    總之,我們需要在陳皮的陳化過程中做到以下這幾點:儲存的陳皮如遇發黴、變質的情況,請立即扔掉;對於不懂的陳皮存放的人來說,千萬不要囤貨,大量儲存陳皮,因為長時間的陳皮擠壓,易發生變質的情況;保持陳皮存放環境的乾淨、乾燥等。

  • 7 # 懷草堂

    如果是儲存不好的陳皮,是很有可能含有的,不過不用擔心的,陳皮的應用已經有好幾百年的歷史,一兩陳皮一兩金。另外用別的西yao思維來看這個,也是不對的,因為整個應用場景也是不同的!

  • 8 # 豪斯健康談

    不能一概而論,正規的中藥飲片出廠之前會檢測黃麴黴素,藥店或藥廠使用時也會檢查外觀,在效期之內應該是沒有問題的,有一種情況就是自己加工的或者買來的陳皮放的太久,環境潮溼就不要在使用了,黃麴黴素是三大致癌物之一。下面是陳皮的檢驗標準,有專門的黃麴黴素檢測,藥監局已經考慮到這個問題了。

  • 9 # 大熊吃喝研究所

    陳皮本身不含有黃麴黴毒素,那發黴的陳皮總含有了吧?不一定!如果發的是毛黴菌(白毛),就不會產生黃麴黴毒素。

    但如果陳皮上長了黃綠、灰綠色的黴,那你就要小心啦,它們很可能是黃麴黴菌,這下肯定有黃麴黴毒素了吧?

    答案還是不一定!至於為什麼,我先賣個關子。總之不管有沒有黃麴黴毒素,發黴了的陳皮都不要再吃了,別的黴吃了也不好啊!

    先不扯別的,直接上資料,看看陳皮裡到底有沒有黃麴黴毒素

    貴州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在2012年有一篇文獻,對23批陳皮樣品的黃麴黴毒素含量進行了測定,結果如下:

    《中國藥典》規定陳皮中黃麴黴毒素B1不得超過5μg/kg,黃麴黴毒素總量不得超過10μg/kg,而這23批陳皮中檢出黃麴黴毒素B1的有13批,其中1批超出了藥典規定。黃麴黴毒素總量則有5批超出了限值,其中有2批嚴重超標。

    2013年川北醫學院藥學院,遼寧省食品藥品檢驗所,以及2015年瀋陽藥科大學藥學院也分別對16批陳皮進行了檢測,但均未檢測出黃麴黴毒素。

    2019年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對19種中藥材中的黃麴黴毒素進行了測定,其中2批陳皮分別檢出了0.08μg/kg和0.11μg/kg黃麴黴毒素B1,都沒有超過藥典規定。

    這些研究和資料說明了什麼?陳皮中確實存在黃麴黴毒素汙染的情況,早些年甚至有不少嚴重超出藥典規定。根據貴州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研究,外觀上黴變的陳皮黃麴黴毒素汙染最為嚴重,其含量值也上升得最快。根據川北醫學院藥學院的研究,藥房中流通一兩年的陳皮,儘管有受潮,但並未發黴,也沒有檢出黃麴黴毒素。隨著國家對中藥材中黃麴黴毒素汙染越來越重視,正規渠道銷售的陳皮黃麴黴毒素超標現象已很少發生。現在解釋一下為什麼有黃麴黴,但不一定就有黃麴黴毒素

    雖然黃麴黴毒素是一種可以引發肝癌的I類致癌物,但也不是那麼容易產生的,食物中出現它至少需要以下幾個條件:

    環境溫暖潮溼,食物被黃麴黴或寄生麴黴大量感染。這些黴菌必須帶有產黃麴黴毒素的基因,實際上很多黃麴黴菌並沒有產毒基因。黃麴黴毒素最適宜的產毒溫度是28-32℃,還需要較高的溼度。除了環境適宜,黃麴黴毒素的產生還要有豐富的營養,所以糧食最容易被汙染,陳皮相對來說並不太容易被汙染。與其擔心陳皮裡的黃麴黴毒素,不如多關心一下家裡的糧食和食用油吧

    陳皮發黴比較容易辨認,發現後大不了扔掉就是了,但許多糧食在內部黴變難以被發現,而糧食和糧食製品又偏偏是黃麴黴毒素汙染的重災區,一不小心就會吃進肚裡。根據《GB 2761-2017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食品中黃麴黴毒素限量要求如下圖:

    我們可以發現玉米(包括玉米制品、玉米油)和花生(包括花生製品、花生油)的限量要求非常高,還有幾種穀物也比較高,這是因為它們很難避免黃麴黴毒素汙染,只能把汙染水平儘可能的降到這麼多。

    所以對於陳皮,平時做菜用或者泡水喝的,每次去藥房少買一點,發黴了的就不要再吃了。如果要自己儲存陳化的,則要注意陳化溫溼度和保藏器皿,這點我就不在陳皮專家面前班門弄斧了。

    總的來說,吃多少買多少,肯定不用擔心陳皮中黃麴黴毒素造成危害。再說我們一次也吃不了多少陳皮,這點量跟糧食完全沒法比,還是多花點心思在糧食的防黴防潮上吧。

    參考文獻

    [1]王帆,乙引,楊佔南,羅世瓊,餘正文,葉俊.陳皮中黃麴黴毒素測定及其安全評價[J].廣東農業科學,2012,39(03):84-86.

    [2]沙東旭,Uwe Gasser,孫苓苓,張滿來,侯峰,康強,王維寧.2種HPLC-柱後衍生化-熒光檢測法測定陳皮中黃麴黴毒素的比較[J].藥物分析雜誌,2013,33(08):1367-1371.

    [3]邢言言,佟玲,陳楠,於治國,趙雲麗.免疫磁珠富集淨化-超高效液相色譜法同時測定陳皮中4種黃麴黴毒素[J].色譜,2015,33(12):1320-1326.

    [4]魏瑩,李文東,楊蘭,李紅君,陳光華,劉福.高效液相色譜法柱後衍生法測定陳皮中黃麴黴毒素[J].中國藥業,2015,24(24):160-162.

    [5]李耀磊,劉麗娜,姚雲,趙小旭,周霞,金紅宇,馬雙成.基於膠體金免疫層析技術對中藥材中黃麴黴毒素B_1的定量檢測研究[J].中國藥學雜誌,2019,54(17):1432-1437.

  • 10 # 說養生養生說

    陳皮含有黃麴黴素嗎?

    確實含有黃麴黴素!

    黃麴黴是一種常見腐生真菌,陳皮表面呈現灰綠色,聞起來有明顯的黴味,這一種黴菌含有毒性。

    除了黃麴黴素需要注意以外,以下幾點也需要格外重視:

    1、內表面的小黑點≠發黴

    陳皮內囊上佈滿了“小黑點”,這些是陳皮儲存不當而形成的“黴點”嗎?其實,它是陳皮術語中的“油室”。

    2、內囊脫落≠發黴

    陳皮內囊脫落是正常現象,並不是所謂的陳皮黴化的結果。事實上,這些黏在陳皮內囊上的“雜質”,是柑橘絡斷裂後黏在內囊上的碎屑,是陳皮陳化的正常現象,並不會影響食用,只要食用前清洗淨即可。

    如何判斷陳皮是否黴變?

    由於柑皮中含有較多糖份,在潮溼天氣吸收了水汽,事後沒有適時翻曬,容易導致發黴。

    陳皮黴變的情況大致能分成兩種,一種是毛黴菌,另外一種則是具有毒性的黃麴黴。前者透過處理便能恢復使用,而後者則建議直接丟棄處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你看來,讀書讀得多的人有哪些明顯異於常人的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