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九尾讀正史
-
2 # 崑崙之柏
《三國志》是歷史記戴,巜三國演義》是在《三國志》的基礎上演繹的三國故事。歷史記載是比較簡明扼要,它不會詳細描寫,但是它記載的史實其實都是一樣的。
巜三國志.趙雲傳》僅記載趙雲的出身及跟隨劉備的由來,記載了曹操追擊劉備於長板坡,劉備棄妻子南走,趙雲抱劉備幼子(即劉禪)保護甘夫人,即劉禪母親,劉備到了四川,趙雲留在了荊洲。僅80餘字;
而《三國演義》描寫的長板坡大戰非常精彩。主要描寫了二個人;
1,是描寫了趙雲在曹操的萬馬軍中幾進幾齣(實際曹操人馬輕裝追擊僅5000人,)突出了趙人孤膽英雄,不畏曹操的諸多軍將的圍追堵截,說曹操下令不準暗箭傷人,顯示曹操愛猛將的心切;同時也突出趙雲對劉備的忠真不二的仁人志士的美好品德;讓後人十分崇敬;
2,是描寫了張飛也是孤膽英雄。在曹操大軍兵臨長板坡時,張飛名下的人馬僅幾十人。他叫人在後面樹林裡拖樹枝衝起的灰塵來迷惑曹操,曹操以為有埋伏,不敢進兵,張飛在當陽橋頭立馬橫刀叫曹兵過來交戰,嚇得曹兵撤退的英雄壯舉,讓人民十分敬仰。
因此,這就是巜三國志.趙雲傳》與巜三國演義》有所不同的原因。
-
3 # 碧水青山0
《趙雲傳》之所以篇幅小,根本原因是,歷史上的趙雲大部分時間是雜牌將軍,驚天動地的軍功幾乎沒有。
趙雲最初跟隨劉備救徐州時,只是部曲。入川到成都後為翊軍將軍。
劉禪繼位,223年,趙雲任鎮東將軍。可是在228年,一出祁山,趙雲在箕谷因怕軍需物資丟失,擅自做主離開而被曹真打敗,再加馬謖的街亭也丟失,搞得全軍狼狽不堪,匆匆敗退,被貶為鎮軍將軍。
後來,再無大功。也就是說,他只當了四年多的正牌將軍。
二、真實的“趙子龍單騎救主”,肯定沒有演義精彩。《三國志》原文是“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遷為牙門將軍。”
1、文中用的是“身抱”“保護”兩個詞,沒有說“救”,也沒有用其他表示困難、戰鬥之詞。只能說是他在兵荒馬亂之中無微不至地照顧了母子二人。
2、事後是將趙雲遷為牙門將軍,而“牙門將軍”是隻比“部曲”高一級的軍官。屬正常升職,沒有因大功額外獎賞、破例升遷的意思。
3、佐證;在漢中,趙雲救出黃忠、截糧草,有劉備讚歎趙雲的話:“子龍一身都是膽也。”但沒有曹操驚歎:“昔日當陽長坂英雄尚在!”
故而,歷史上的趙雲,會讓趙雲迷失望!
-
4 # 西府趙王爺
《三國志》是史書,自然不會像小說那樣描繪得繪聲繪色。畢竟史書一般都是概括性描述,用最少的字寫最多的事。
再者歷史記載也要分主次,筆墨的濃厚程度因人身份而異,地位越高者記錄越詳細。像劉備曹操等人,自然要大書特書。而且作為上位者,他們的行事講話一般都會有記載。就跟帝王們的起居注差不多。
像趙雲,其雖然民間影響不小,但在蜀漢陣營中,他地位並不高。相比於關羽張飛,他屬於半路出家,而且大多時候是擔當的劉備的“保衛”職責,獨自領軍大戰的時候並不多。
所以關於其戰役的記載也不多,最終導致了關於趙雲的論述過於簡單。
至於裡面關於趙雲在長坂坡之戰中的表現也就幾十個字。
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我們可以看到,在《三國演義》裡面大書特書的趙子龍單騎救主,七進七出全都沒有。甚至於連甘夫人跳井自盡這一段也沒有,人家甘夫人活得好好的,和阿斗在趙雲的保護下,母子二人皆倖免於難。
而且從當時情形來看,趙雲應該是保護著阿斗母子逃跑,起到一個護送的作用。
當然了,這顯然是羅貫中為了情節劇情需要,而做出的虛構。畢竟人家趙雲還要百萬軍中救少主,帶著個襁褓裡的孩子,殺他個七進七出就夠逆天了,如果再帶上個女人,這就非常不可思議。
所以,他索性設計了夫人投井自殺,這樣便可以免了後顧之憂,為其後面的超神發揮做出合理的鋪墊。
事實上,長坂坡之戰,遠沒有《三國演義》裡面那般精彩。其歷史背景是曹操南征荊州,劉備挾軍民逃亡,在長坂坡被曹軍追兵追上,進而發生的一場戰爭。
最終劉備大軍被曹操五千虎豹騎擊潰,劉備僅率張飛、諸葛亮等數十騎逃走,其餘兵將紛紛走散。
值得一提的是張飛當陽橋喝退曹操大軍,這倒是確有其事:
“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三國志》只不過嚇死人這事兒應該是沒有!
-
5 # 吹口哨的牛仔
有些人看《三國演義》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把《三國演義》當正史,最後聽說誰誰不受重用,嘆息埋沒人才。就像趙雲一樣,《三國演義》裡趙雲是多麼神勇,但是有史料記載趙雲不受重用,那自然有人會批判劉備不識人不會用人。這樣本來就是很可笑的。說出去會被人笑話。所以一定不要把《三國演義》當正史。因為是故事,不是史實。
三國最權威的史料是《三國志》,它離三國年代最近,有些事情甚至作者都親身經歷過還是很有可信度的。《三國志》裡是關張馬黃趙合傳。趙雲排最後,那在蜀國的地位一下就凸現出來了。另外,趙雲記載的事很少,他的事蹟可以說用普通來形容,他在那個三國年代本來就是個普通不能再普通的人。不是劉備不用,是你才能平平,劉備不好用,因此不受重用。說到這裡有人會質疑《三國志》的可信度,首先我們來看一下《三國志》作者陳壽。他在三國時代是蜀華人。他父親在蜀國當過官還和馬謖一起守過街亭,當過馬謖的副將。後來街亭失守後被諸葛亮撤職,還和其他人被諸葛亮罵了一頓。那陳壽的父親這樣看來職位還挺高,應該是見過諸葛亮的。而守街亭是228年,趙雲是229年逝世,他父親也應該見過趙雲,那趙雲有沒有幹過我們現在熟知的單騎救主他應該是知道的。陳壽的老師是譙周,和趙雲同朝為官,一定見過趙雲,那趙雲那些事也一定知道。陳壽既然寫史書,那肯定是廣搜史料,估計自己的父親老師都問過才下筆去寫的。就算抱著個人色彩,但是趙雲又沒得罪過他父親,陳壽沒必要貶低趙雲。就算統治階層要討好,那也是美化司馬家族的事情,不可能別人都如實寫,偏偏你趙雲沒如實寫,這顯然不合理,所以趙雲歷史上的事可信度還是很高的,後世史學家都認可。
下面談趙子龍單騎救主的事。歷史上有無此事呢?《三國志》裡說劉備攜民渡江,被衝散了正擔心家小,只見趙雲護著家小而來,就這樣一句。要是這樣看不是單騎救主應該是單騎護主。然而羅貫中發現了寫作契機。哪裡?從趙雲和劉備走散到再和劉備相遇這中間有一段空白,可以給文人墨客想象空間,另外趙雲是怎麼護主的?是不是也可以想象一下?而且趙雲還是一個人。估計單騎救主的初步構思就這樣形成。
其實《三國演義》裡的趙雲不是趙雲一個人而是幾個人的結合體。準確來說是四個。文鴦,張遼,陳到,趙雲。既然想構思單騎救主的事,該怎麼寫肯定是個問題。羅貫中既然敢寫《三國演義》肯定做過大量功課,看過大量史書,包括《資治通鑑》在內。歷史上有人單騎殺敵的事蹟不?還真有三國後期文鴦就幹過,可以改編他的事蹟。那跟張遼什麼關係,史書上張遼逍遙津之戰和一隊人馬衝進孫權軍中,殺的吳軍打亂,張遼殺出來之後發現自己的手下都困在裡面,又翻身殺進去幾次,直到把手下全都救出來。這就是幾進幾齣。當然文鴦單騎退雄兵也有這樣的情節。陳到是劉備最貼身的保鏢,雖然和趙雲同保護劉備,趙雲為正,陳到為副,但是感覺趙雲是虛職,劉備更信任陳到。不然白耳兵為什麼劉備的貼身衛隊要陳到管著而不是趙雲。劉備幾次遇險救他的其實是陳到包括火燒連營的時候救出劉備的是陳到演義裡把他變成趙雲。由於歷史上劉備對陳到的檔案保密的非常嚴實,陳到的記載太少,所以沒法塑造陳到這個人物,只能《三國演義》不寫他把他幹過的事挪給趙雲。最後趙雲,史書上和張飛一起截阿斗,漢水之戰以及晚年的兵敗他自己現成的史實,再加上一些野史合在一起,這樣一個豐滿立體的人物就塑造出來了,最後定名趙雲,於是我們現在熟知的趙雲就形成了。
所以歷史上單騎救主沒有此事,也遠沒有現在描寫的精彩。所以大家也不要抱怨歷史上趙雲不受重用。趙雲在真正三國時代武將排名前二十都未必排的進去。可以這麼說趙雲千古傳頌的英名是羅貫中給他的,趙雲還得感謝羅貫中。
只是就事論事,就算這樣說也依然不會減少大家對趙雲的喜愛。羅貫中塑造趙雲就是給他一個機會讓廣大讀者去喜歡他的。所以應該去珍惜,好好喜歡趙雲,但不能無腦的喜歡,認為趙雲天下無敵,什麼呂布,許褚,馬超誰都不怕就怕趙雲,這擺明了是不理智的。理性追偶像才是最合理的做法。
-
6 # 天山月3
《三國志》作者陳壽有以下問題需探討一下。一是立場問題,陳壽做了晉官,食的是晉祿,晉代魏,他敢客觀公正地寫書嗎?二是陳秉承司馬炎旨意立魏為正統,對曹操尊崇有加,為曹立的是紀,為劉備、孫權立的是傳,尊卑即辯,高下可分。三是寫魏人物傳面面具到,齊備周全,篇幅冗長,記載詳細,寫蜀人物除劉備、諸葛亮外,其餘非常簡略,有魏將一人篇幅竟與蜀五虎將差不多,可見其偏頗之意。遺漏方面也是屢見,為此裴松之不得不拿出兩倍多的文字來補漏拾遺。《趙雲傳》裡《雲別傳》即是有力的補充。裴松之作為史官,掌握的史料應多於陳壽,而且裴是奉旨註釋《三國志》,態度上應較為端正,他可不敢糊弄劉裕。四是陳壽是樵周的學生,其父又因馬謖失街亭之戰受連累處以刑罰。陳壽又被諸葛誕輕視,不被重用,樵周反對北伐,主張投降,於私來說對其著書沒有影響?五是陳壽著《三國志》基本上是當代的事,在那個資訊不發達的時代,事實真相尚需時間的洗刷和澄清。凡此種種,應該說《三國志》也不是金科玉律,別動不動一切都向它看齊,倒剎了三國英雄的風景,不是有巜三國演義》演繹,誰願談論《三國志》的人物啊!再說《三國志》哪有那股英雄氣在馳騁縱橫?人們津津有味地談豪傑論英雄,比計謀賽智慧,都是小說《三國演義》魅力的驅使,難怪被譽為天下第一才子書。
回覆列表
長坂坡之戰肯定不如《三國演義》中那麼精彩。
曹軍兵力不同:《三國志》記載曹軍“輕騎五千,一日一夜行三百餘里。”並不像《三國演義》中寫的那樣曹操有百萬大軍。
曹操的兵力是5000騎兵。劉備的兵力不詳,但最後被打的還剩幾十人是可以肯定的。《三國志•先主傳》記載:“先主與諸葛亮、趙雲等五十騎走。”
過程不同,趙雲救阿斗可能並沒有發生戰鬥:
在《三國演義》中,趙雲把阿斗背在身上,所以能從曹軍中殺出,史書上對於“趙雲救主”就只有一句話。
《三國志•趙雲傳》:“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免於難。”
也就是說,趙雲不但抱著一個孩子,還帶著一個女人。抱著孩子還帶著女人,怎麼可能和敵人的騎兵部隊發生戰鬥呢?羅貫中也知道不可能,所以在《三國演義》中把糜夫人寫的“投井而死”,讓甘夫人早就脫身,這樣讓趙雲才沒有了累贅。
所以真實歷史上的“趙雲救主”應該就是趙雲保護甘夫人和阿斗母子跑路,並不像《三國演義》中那樣七進七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