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歷史
-
2 # 誤入蘭途
事實就是岳飛觸碰了高宗的底線。高宗想議和而金國的條件是讓岳飛徹底消失,張俊秦檜又是主合派,事情的結果不言而喻了…
-
3 # 沙中土大溪水
靖康恥發生於1127年,岳飛被害於1142年,相聚已14年。風波亭是演義之話,宋史未見記載,但岳飛以莫須有罪名被害於大理寺詔獄確實是史實。1163年即為岳飛平反。以前多為尊者諱,多罪於秦檜,畢竟南宋朝以趙構為首。現分析主因在趙構,原因多為功高震主,有宋一代防武將的傳統。也有人分析岳飛政治上犯錯,在迎二聖,立太子一事上妄議等等。
無論如何從事態發展來看,紹興和議在十一年十一月,岳飛被害在第二月即十二月。從此可看出岳飛的確是議和的犧牲品。此後南宋和金雖有徵戰,以及後來的隆興和議,嘉定和議等,但大致維持這以後的邊境直到蒙古興起。
靖康恥發生在1127年,此後二帝均被俘虜至北方,太宗一系的皇子皇孫均被一網打盡,只跑了一個當時已到磁縣去求和的八哥趙構。最要命還不是這些事,宋由於唐藩鎮割據的教訓,一直執行的強幹弱枝的做法,聚天下之兵於開封,並採取兵不知將,將不知兵的做法,這種做法平時對穩定宋朝不失好辦法,但在戰時問題就大了。這種方法是把天下安危寄於一地。一旦開封一有問題,倉促之間,地方無兵無糧根本無法對開封形成有效支援和支援。
此時趙構就面對這個問題,僅空有一大元帥的名號。金朝當時立國時間太短,根本無力對中原進行有效的管理。所以,留了個張邦昌的偽楚,但實際上這種依附於強權的傀儡政權,名不正,是沒有什麼統治力的。所以,趙構得以南京應天府繼位,也就是現在的商丘。安史之亂時張巡死守睢陽就是指的這個地方,就是同一個地方,唐能夠死死擋住安祿山不得前進一步,而且當時兩京均已失守。但到趙構這裡就無任何人的辦法,在金兵威脅下,無法只得跑往揚州、建康,雖有個人原因。但背後的故事就是,唐藩鎮雖有其割據和混戰不休的問題,但同時這種辦法也使得地方有足夠的人力,物力,戰力以備不時之需,宋朝矯正過枉的辦法使得地方基本沒有辦法應對這種情況。靖康恥後直到紹興和議之間14年裡,其實金並未佔領開封,岳飛有幾次均佔領過開封,但均未守住。原因就是開封和其周圍已經沒有糧草支援長時間堅守了。
此後趙構一直在跑路,直到1130年,韓世忠黃天蕩戰役後,金軍不敢輕易過江,趙構才算在臨安安穩下來。中間有段時間長達四個月漂泊在海上·,史書記載可憐的趙構最後連飯都吃不飽。趙構給金朝的上表中寫自己多可憐,希望金朝別再追了,自己願意當兒皇帝,看起來屈辱,但未免不是趙構的心理寫照。但此時在川陝之地還爆發了福平之役,以及以後的和尚原戰役。這說明金宋之間在其他地方依然還進行著拉鋸戰。
在此之前的1129年,在建康時,苗劉兵變則是嚴重刺激了趙構。苗劉後,趙構的三歲太子估計受驚死去。此後,據史料記載,趙構在被金兵追擊時也是一樣受驚過度,此後無子。此時趙構才22歲。苗劉兵變解釋為士兵不滿趙構重用宦官,小人等,此類寫法一般為儒家過於道德化的春秋筆法。其實 造反計程車兵均為北方士兵 ,不滿趙構重用南人,人心浮動希望北歸的一場不成功的政變。這其中,已經暴露出趙構政權的不穩定性,可以說趙構一路走來並沒有自己穩定的團隊,為了安全也得重要宦官。由以上顯示出,一切均需從頭來的過程中,不同人的利益衝突,南北之爭,文武之爭,君相之爭而來的影響了南宋以後的政治格局。而且苗劉兵變中質疑趙構的合法地位,也使得趙構對這個更加敏感,此後三歲兒子也沒了。以後一生無子嗣。這一切都顯得那麼弔詭,使得南宋一朝比北宋更加不自信。民間傳言金主為太祖轉生,來報當年燭光斧影之仇,這些未免不會影響趙構心理。
說了這麼多,就是說趙構此時只是名義上的共主。有宋一代強幹弱枝執行的過分,開封一旦有事,地方根本無法對付。岳家軍等帶姓氏的軍隊充分說明,此時的軍隊都是倉促之間自己建立了,多少已經有了私人性質的部隊。苗劉以後,趙構加快對軍隊控制,這之中重用文臣就是應有之議。
南宋一邊穩定南方,一邊於1131年至1135年南宋和偽齊在江淮一線相互征戰。但1138年發生了淮西兵變。事情暫且不說,但事情不僅僅影響當時的北伐,而且影響了趙構的判斷,從此趙構就失去北伐的雄心,使得趙構對武將的防備達到頂峰。
此後岳飛的故事就可以看出趙構的脈絡,實在是對武將疑心大起。1140年本就不是南宋的計劃好的北伐。金攻南宋不成,反被岳飛反攻至郾城,也就是黃河一線。此時十二道金牌召岳飛回兵。這可能是南宋離勝利最近的一次了,感覺可惜 ,然後岳飛有冤死,後南宋悲慘的結局。這一切都顯得岳飛的悲壯和朝廷的昏庸。
其實不然,當時各路兵馬已撤離,岳飛孤懸在外非常危險,而且糧草已跟不上了。朝廷也不是傻子,不要一味的好人壞人去看歷史。對付遊牧民族最大的風險不是對戰,而是糧草不及時的崩潰。宋一朝多次敗於此。看似敵人敗了跑了 其實不然,騎兵一直在遠遠吊著你,一旦糧草不及,馬上反攻。這種戰鬥最怕就是撤退,一旦混亂就是崩潰。
此後的問題其實很簡單,趙構殺岳飛是小心過度。中興四將中就岳飛被殺,這其中的奧妙是,1130年岳飛才第一次見趙構,其他均是趙構的老人。苗劉之變時,趙構被逼退位時,是其他三人救的趙構。岳飛不是這其中的人。
後世可惜的是岳飛是這其中唯一的進攻型將領,其他是防守型,北伐只能如此罷了。岳飛1140年的只搗黃龍多少有點幻想。
也可以用前世後世的事對比看北伐之難。魏晉南北朝事南朝劉裕滅南燕後,基本上就把國境線壓到了黃河一線,並攻下了西安,洛陽。但後來依然是守不住。南朝一有內亂,黃河一線就丟失了,最後依然守淮河一線,直到隋統一。
明朝北伐時,朱元璋戰略規劃就非常有遠見。出徐州攻濟南,從東邊威脅華北和中原,然後北上攻北京,然後分兵攻太原,大同。另一路攻潼關,守潼關關閉關內,然後不用打西安,元順帝不戰而逃。這才驅逐元朝出中原。北伐戰略上的方向就是不能以中原為目標,有宋一代的武將由於有靖康恥,感情上一定會以拿下開封為第一步,但這恰恰不可行。
趙構的問題在於他就是一個自卑的人。趙構是不得寵的人,第一次開封被圍被送出去當人質,第二次開封被圍被送出去求和,父兄不把他生死當回事。後又被金兵追得慢世界跑,心理的恐慌感只能是越來越多。
對於岳飛根本沒必要殺,議和不成,拉倒,繼續打,可惜沒這血性。其實,應該把岳飛的背嵬軍放出去,在北方不要計較一城一地得失,專事騷擾。打擊敵人力量才是唯一目的。燒殺也不是不可以。一切從權,美國南北戰爭時,北方後來就是在南方一路燒殺後才有了主動權。只是趙構不行,歷史在合適的時間沒遇到合適的人。趙構就是這個不合適的人,不過這人活得挺久,八十多歲。
-
4 # 舉知
岳飛一個不懂政治的大將,雖然很會打仗但是終究沒能猜到皇上的心思!
如果大家看過黃曉明主演的精忠岳飛這部電視劇,就會很明白這裡的來龍去脈!
秦檜是趙構的宰相,秦檜之所以能當宰相,就是因為他知道趙構想的什麼?在皇帝沒有說出口前他就提皇帝把事情辦了,再提皇帝背個黑鍋,這樣自然會受到重用的?
當岳飛在前線打仗給趙構寫的奏章中多次提到,他已經打到朱仙鎮了,馬上就可以迎接二聖回來了,每次提到這些趙構心裡特別不是滋味,但又不好說出口,關於這些,秦檜也多次提醒岳飛,不要把事情做過頭了,要識時務,辨別立場!但是岳飛根本聽不進去這些,一心想的是收復失地,已報靖康之恥!這也是他作為一名武將應該做的事,至於政治上的那些事不是他考慮的事,他也不想去考慮這些事,他只想做一個武將應該做的事,保護自己的國家蒼生黎明百姓不受外人欺負!
秦檜雖然是個奸相,但在歷史上是一個非常有才會的人,現在打字的宋體就是他創造的,也是一個能人,所以說往往歷史上那些壞人都是能力很強的人,要不然他根本當不了壞人,比如後來的賈似道和嚴嵩!
作為一個大將,岳飛將在外軍令可以不聽,但是他秦檜還是沒有這個能力能把岳飛召回來的,岳飛聽得不是秦檜的話,而是秦檜背後皇帝的話,秦檜所做的一切都是趙構在背後指使和預設的!只不過秦檜提趙構背了這個罵名而已,但是秦檜不去做行不行?當然不行,因為他現在的一切都是皇帝給的,他要想繼續擁有這一切,就必須聽趙構的安排!這就好比近代歷史上,都是李鴻章去籤條約一樣,馬關條約辛丑條約,李鴻章不籤行不行?當然不行,因為這是慈禧讓他籤的,不去籤等於違抗聖旨,你以後還混不混啊在這!
所以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命中註定,已成定局!
-
5 # 麥爸22
很多人喜歡說岳飛要十二道金牌才召回,說明岳飛抗旨不遵,桀驁不馴……以此得出岳飛該死的荒唐結論。但這是個流傳已久的謠言,十二道金牌(一說是聖旨)召回,意味著岳飛抗旨十一道,聽起來合情合理是吧?實際上十二道金牌是分時刻連續發出的,以示十萬火急,同時也確保萬無一失,因為當時秦檜建議“兵微將少,民困國乏,兵叵深入,豈不危也!願陛下降詔,且令班師。”,趙構深以為然,所以才連續下旨,岳飛也是連續接到的。並不是岳飛接到第一道金牌後不理,逼得趙構一遍一遍催。首先,從情理來說,以當時交通條件,臨安到前線快馬大約要七到十天,假如第一道金牌收到後岳飛抗旨,七到十天後趙構得到訊息再發,七天後岳飛接到第二道繼續抗旨……以此類推,十二道金牌發完要多久?得半年,怎麼可能?合著趙構會用半年時間和岳飛為了撤軍的事扯皮?與此同時金國和岳飛的軍隊也很配合的都進入了休眠模式?其實這條流言很容易揭穿,就是現代人忽略了古代的交通條件(現在杭州到郾城高速路基本是直線距離也要八百多公里,何況南宋)。其次,從史料來看,三朝北盟彙編嶽侯傳明確記載“忽一日,詔書十二道,令班師,赴闕奏事。”是一日,而不是多日!最後,假如岳飛真的抗旨十一道,這是多大罪名,但為什麼大理寺刑狀(岳飛案判決書)沒有這條罪名?因為不存在。總之,岳飛並沒有抗旨,所謂十一道金牌招不回純屬誤解。另外,有的人很喜歡抬槓,對於情理史料法理完全無視,說什麼“趙構為什麼要下十二道金牌,一道不就行了,你媽喊你回家吃飯會喊十幾聲?”,這種說法就比較可笑了,在他們看來事關十萬大軍的國家重大戰略決策和回家吃飯居然一樣簡單,而且這個邏輯本身就有很大漏洞。你媽喊你回家吃飯真的就是喊一聲?如果你就在家裡或者有手機,你媽當然不用多喊,但是假如你在外面又沒有手機呢?回想下八十年代,當時每到飯點,經常可以看見有阿姨在院子或村莊裡大聲喊“張三,回家吃飯了”,喊個十幾聲都是很正常的!所以,不要用自己的想當然來揣測歷史!
回覆列表
在宋朝,能夠調動武將同軍隊的就只有皇帝本人,大臣甚至是宰相都沒有這個權力,所謂的樞密院,也就是有管理權,但沒有指揮權。所以,僅憑秦檜是動不了岳飛這個級別的武將,須知道,岳飛還兼任一個職務,那就是樞密副使,這個職務也就有點類似於今天的中央軍委委員兼副主席一樣,秦檜就算是宰相也是動他不得的。所以,召回岳飛是皇帝本人主導的,但也不排除事前有同秦檜商量合議過,秦檜主和的意見也起到了左右皇帝決策的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