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樹先生的鞋子
-
2 # 郭成軍
記得生產隊的時候,牛耕地或拉車時都要給牛戴龍頭,龍頭是用鐵絲做的罩子,將牛的嘴巴罩住,目的是讓牛在幹活時不要吃草,一吃草牛就不耕田或不拉車了。
如果你買的牛不戴龍頭,很難拉回家,在路上看到草就要吃草,牛的力氣很大,你是拉不動,沒有龍頭,可以將繩子打個結將牛的嘴巴束縛住,這樣牛就不能吃草了,你走到那裡牛就跟到你那裡。十分聽話。
如果中途想讓牛吃草,將龍頭鬆了既可。
初中語文課外閱讀練習題(一) (一) 看完電視以後,王自衛一夜都沒睡好。第二天一大早就往鄭州打電話,直到九點,那端才響起女兒的聲音:“爸,什麼事?” 他連忙說:“昨天的天氣預報看了沒有?寒 流快到了,厚衣服準備好了嗎?要不然,叫你媽給寄……” 女兒漫不經心:“不要緊的,還很暖和呢,到真冷了再說。”王自衛絮絮叨叨,女兒不耐煩了:“知道了,知道了。”結束通話了電話。 他剛準備再撥過去,鈴聲突響,是他在哈爾濱的老母親,聲音發顫:“天氣預報說,北京今天要變天,你加衣服了沒有?”疾風陣陣,穿過窗戶縫隙乘虛而入,他還不及答語,己經結結實實打了個大噴嚏。 老母親急了:“己經感冒了不是?怎麼這麼不聽話?從小就不愛加衣服……”絮絮叨叨,從他7歲時的“劣跡”一直說起,他趕緊截住:“媽,你那邊天氣怎樣?”老人答:“雪還在下呢。” 他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在寒冷初襲的清晨,他深深牽掛的,是北風尚未抵達的鄭州,卻忘記了勻一些,給北風起處的故鄉和己經年過7旬的母親。 人間最溫暖的親情,為什麼竟是這樣的?連王自衛自己也有點發懵。 1、指出上文所敘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和文中的主要人物。 主要人物: 2、用文中詞語填空。 (1)王自衛對女兒的關愛,老母親對老王的關愛,同樣表現在他們說話時的( ) (2)對於父親的叮囑,女兒的態度是( );對老母親的叮囑,王自衛的表現是( )。 3、王自衛聽了母親的回答“雪還在下呢”,為什麼“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4、“人間最溫暖的親情,為什麼竟是這樣的?”一句話的含義是什麼?表現了王自衛的怎樣的心理? 5、文章主要是用什麼方法來表現王自衛對女兒和對母親的不同態度的? 6、讀了上文以後,你有什麼感受? (二) 朋友給我講了一件真事。 說有一屠戶從集市上買來一頭牛,這頭牛體格健壯,肚大腰圓。屠戶滿心歡喜地把牛牽回家,提刀近前準備開宰。這時,牛的眼睛裡已是滿含淚水,屠戶知道,牛是通人性的,它已經預感到自己的命運了。但屠戶還 是舉起了刀子。突然,牛的前兩條腿“撲通”跪下,牛的眼睛裡淚如雨下。屠戶從事屠宰業已十多年,倒在他刀下的牛不計其數,牛在臨死前掉淚他見得多了,但牛下跪還是頭一次見到。屠戶來不及多想就手起刀落,然後對牛進行剝皮開膛。開啟牛的腹腔時 ,屠戶一下子驚呆了,手中的刀子咣噹落地——在牛的子宮裡,靜靜的躺著一頭剛長成型的牛犢。屠戶這才知道,牛為什麼雙腿下跪,它是在為自己的孩子苦苦哀求啊。屠戶沉思良久,破例做出了一個決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個故事深深地震撼了我,還有什麼語言能夠代替那神聖的一跪呢?所有的母愛,其實表達起來都是這樣簡單,它 沒有做作,沒有張揚,有的只是極其普通卻又撼人心魄的細節啊! 1、文中加點的“肚大腰圓”是不能刪去的,因為________________。 2、從文中找出揭示“牛的兩條前腿‘撲通’跪下”原因的句子,在其底下劃曲線。 3、故事中的屠戶“沉思良久,破例做出了一個決定”,他沉思的是什麼?他會做出怎樣一個決定? (三) 在不久前各大傳媒刊播的“中華好風尚:公益主題廣告”中,一張大報刊出了這樣一則廣告: 這是中央電視臺記者在採訪中與一個西北放羊娃的對話: “你每天干什麼?” “放羊。” “放羊為了什麼?” “掙錢。” “掙了錢呢?” “娶媳婦。” “娶了媳婦呢?” “生孩子。” “生了孩子,讓他幹什麼?” “放羊。” …… 看到這裡,你一定會覺得這個放羊娃可笑又可悲。然而在世人眼中,你和他一樣,都是——“華人”! 這樣的事情我並不奇怪,但當從白紙黑字上實實在在地看到這串記錄時,我的心仍然被強烈地震動了。 窮文富武曾是中國的傳統,家貧,只能透過讀書來改變。然而,不能否認的是,在今天的中國,也還有一大批像放羊娃一樣的孩子,安貧若素。 這不禁令我想到一句格言:生命的悲哀不在於目標未達成,而在於沒有目標可達成。 在那沒有光亮閃耀的地方,生命便永在“放羊——下一輩還放羊”的迴圈中延續。 據說在美國曆史上曾有過這樣兩個家庭。一上是愛德華家族。其始祖愛德華是位(1)(聰明過人、滿腹經綸、胸懷大志、精明強幹)的哲學家,他的8代子孫中出了13位大學校長,100多位教授,80 多位文學家,20多位議員和一位副總統;另一個家族的始祖叫珠克,是個缺乏文化修養的賭徒和灑鬼,他的8代子孫中有300多名乞丐,7個殺人犯和60多個盜竊犯。一個人有沒有文化修養,竟可以產生如此(2)(難分難解、細水長流、持之以恆、源遠流長)的影響。這不禁又使我想起中國“希望工程”中的兩句宣言: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自己再累也要讀書,工作再忙也要讀書,收入再少也要讀書,住處再擠也要藏書,交情再淺也要送書。”;這是幾年前臺灣知識分子倡導的“新讀書主義。”飢之當以食,寒之當以裘,憂患以當安樂,孤寂以當金石琴瑟。讀書,實在是我們今天應該大力弘揚的好傳統。 不僅是我這些凡夫宿子要讀書上進,就是當今商界極成功的精英也無時無刻不在以讀書為伴。電腦業兩位巨頭比爾•蓋茨(微軟)和安德魯•葛魯賫(英特爾)不久前便公開表示,要保持領先就必須跟上一些令人激動的新事物,而目前面臨的最大總是成長。為此,他們如飢似渴地吸收新知,每天晚上都在機算機網路上調閱明天出版的大型報刊的電子版,力求比別人早一步獲悉新的資訊。 成長不可無書。請把高品質的書籍報刊請到你的身邊,終身相伴,終生受益。 (選自1997年第二期《南風窗》,有改動) 1、文中兩處橫線上應填入的詞語是:(1) (2) 2、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是 。 3、本文的開頭部分引用了一個公益廣告中的一段對話,起什麼作用? 4、本文列舉了美國曆史上兩個家庭的事例,起什麼作用? 5、文中加點的“我的心仍然被強烈地震動了”的原因是什麼? 6、仿照下面的例句寫一個句子。 例句: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7、文中引用的臺灣知識分子倡導讀書的一句話,“自己再累也要讀書……交情再淺也要送書”,可謂讀書的格言警句,你在課外閱讀中也一定積累了不少格言,請你舉出一條有關“熱愛讀書的格言警句。 (四)明月幾時有 “明月幾時有?把灑問青天。”宋代大文豪蘇東坡這意味雋永的佳句,曾引起多少人的遐想啊! “明月幾時有”呢?幾乎人人會答:每月十五(農曆)月兒圓。可是,這個答案既對,又不對。今天,站在地球上觀察,作出這樣的回答是正確的。可如果從天文學的角度作客觀考察,或上溯億萬年,或下推億萬年,這個答案卻是錯誤的。這是為什麼呢?還得從“明月幾時有”說起。 “月有陰睛圓缺”,道理何在?這是由於月亮是圍繞著地球旋轉的,它本身並不發光,而是靠反射太陽的光而發亮。當月亮轉到地球與太陽中間的時候,對著地球的一面照不到太陽,因而我們看不見它。當它沿著軌道繼續轉動,我們就可以漸次看到娥眉月、半弦月、彎弓月了。當它正好轉到和太陽相對一面的時候,一輪白玉盤似的皎月,就會高懸夜空。可見,“明月幾時有”取決於月亮繞地球旋轉的速度。 今天,月亮繞地球一週需要用29.52天,地球上人們看到它,也就是經過一圓一缺這樣一個過程。在這種情況下,“明月十五有”是對的,然而,月亮繞地球旋轉的速度,是不是從來就是如此呢? 科學研究的新成果表明:四億年前,月亮繞地球旋轉的速度是現今三倍,這就是說,當時,月亮繞地球一週只需9天,也就是說,那時候一個月不是30天、29天,而是9天,“明月”不是“十五有”,而是“( )有”。有關資料還告訴我們:七千萬年前,月亮繞地球一週所用的時間是逐漸變長的。可以預料,再過幾千萬年以至上億年,每個月將會變成40天、50天,明月也會變成“二十有”或“二十五有”了。 這似乎是奇談怪論,其實這並不奇怪,這就是物質世界永恆運動的道理。物質世界的萬事萬物無時無刻不在運動,運動速度本身也在“運動”著。所以說,“明月幾時有”這個答案歷來不是固定的,將來還是這樣。任何想把這個答案固定住的觀點都是錯誤的。 1、概括本文說明的主要內容: 2、從全文看,本文的寫作順序應是( ) 3、文中劃線的句子說明了什麼? 4、第五段( )內應填的詞語是( ) 5、依據第三段文字,參看下列示意圖,“明月”位置應在( )處。(從ABCD四處中選一處)。 6、與最後一段中“這個答案歷來不是固定的”中的“歷來”一詞對應的表時間的詞語有( )(多項選擇) A、再過幾萬年以至上億年 B、七千萬年前 C、四億年前 D、今天 7、第五段說明了三個不同時期月亮繞地球旋轉的情況,這三個時期順序不能顛倒,原因是 (1) (2) (3) (五)文言文閱讀 王生好學而不得法。其友李生問之曰:“①或謂君不善學,信乎?”王生不②說,曰:“凡師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學乎?”李生說③之曰:“孔子云‘學而不思則罔’,蓋學貴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終必無所成,何以謂之善學也?”王生益慍,不應而還走④。居五日,李生⑤故尋王生,告之曰:“夫善學者不恥下問,擇善而從,⑥冀聞道也。餘一言未盡,而君變色以去,幾欲拒人千里之外,豈善學者所應有邪?學者之大忌,莫逾自⑦厭,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雖欲改勵,恐不及矣!”王生驚覺,謝曰:“餘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請銘之左右,以昭炯戒。” 1、解釋下列詞語。 ①信 ②說 ③慍 ④還 ⑤故 ⑥ 冀 ⑦厭 2、與“河曲智叟亡以應”中“亡”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 A、王生不〈說 〉 B〈盍〉改之乎 C、吾悉能〈志〉之 D才美不外〈見〉 3、翻譯下面的句子。 “夫善學者不恥下問,擇善而從之,冀聞道也。” 4、李生認為怎樣才是“善學者”?(用原文話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