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abot穿甲哥

    AK47步槍的7.62mm口徑實際上就是0.3英寸,該口徑重量適中,殺傷威力也足夠,是統治了中口徑槍械上百年的主流口徑。如果折算成英寸的話,7.62mm這個口徑就不會顯得奇怪,逼死強迫症了。

    毋庸置疑,卡拉什尼科夫老爺子的傑作AK47雖沒趕上二戰,時至今日也早已不是最先進的槍械。但它無可置辯地統治了二戰至今的幾乎所有戰爭。從克里姆林宮大內總管,到非洲黑叔叔,從我大中華三軍,到南美毒梟,幾乎只要有槍的地方就有各型AK。那麼為什麼這款曠世神作會採用 7.62mm口徑呢?我們不妨從該型步槍的設計背景進行分析。

    實際上7.62mm只是子彈的口徑(準確來說是發射這種子彈的槍械槍膛陽膛線的直徑。),除口徑外彈藥的常見規格引數中應還有彈殼長度。7.62mm中常見的有(這裡只列舉機步槍彈)蘇聯的7.62×39mm(如AK47)、7.62×54mm(莫辛納甘),北約的7.62x51mm等等。當然一般來說彈殼越長,裝藥量越多,相同情況下的射程以及彈丸初速也越大。

    ↑子彈尺寸對比,左一為M14所用槍彈(7.62x51mm),左二為M16所用槍彈(5.56x45mm),左三為AK47所用彈(7.62x39mm)。其中左一與左三口徑同為7.62mm,而M14的全威力彈明顯要長出一大截,比7.62x39mm也重約50%。雖然同為7.62mm,但是AK47的彈藥減小了彈頭質量以及裝藥量,能夠顯著減小武器的後坐力,提高戰士的攜彈量,進而允許槍支進行可控的全自動射擊。AK47的彈藥看上去也只是比口徑更小的5.56mm槍彈粗一圈而已,實際上二者的裝藥量是近似的。

    在AK-47剛剛誕生的上世紀50年代,西方陣營普遍裝備著二戰遺留下來的M1加蘭德步槍及其後繼型號M14半自動步槍。其戰術思想本質上延續了一戰後期塹壕戰中步兵伴隨早期坦克前進的中距離射擊的短步槍理念,即以400-800為最佳交戰距離,故步槍的槍管要做得夠長,重量自然就大(毛子自己的莫辛納甘步槍也是如此)。

    ↑塹壕戰中,雙方陣地距離約800-1000米,故需要槍管更長的步槍和裝藥更足的彈藥以滿足長距離射擊的需求。圖中可見這名英軍士兵的恩菲爾德步槍加上刺刀將近有一人長。

    ↑香蕉國裝備的M16與M14同框,很明顯後者要長大許多。(M16與AK47尺寸相近)M14原本是有全自動射擊功能的,但因為採用全威力彈後坐力強,全自動射擊射手難以控制槍口上揚。故在越戰初期,只有裝備了雙腳架的重槍管型M14才能使用全自動射擊模式,其他M14的快慢機都被鎖死,只能做半自動射擊。士兵需要解鎖需要專門去找連裡計程車官長用鑰匙解鎖快慢機。

    而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機械化基本普及後步兵的接戰距離一般不超過400m,若是巷戰或叢林戰,則交戰距離還可以進一步減小。若交戰距離過近,老式步槍採用的為7.62mm全威力彈自然會暴露出許多不足(M14為7.62x51mmNATO標準彈,M1更是採用了更長更重的7.62x63mm30-03彈,且槍管長度近700mm,全槍長度更是超過1米)。在五六十年代的戰術背景下使用這種傳統步槍,一則威力過剩,二則武器反應速度慢,彈容與射速不足,三則後坐力過大,槍支在連續射擊過程中一般的射手難以控制其上揚與抖動,四則槍支過長,在狹小空間內移動不便,尤其是不便於在裝甲運輸車輛中攜行。而全自動射擊的輕機槍作為班排級支援武器又不可能全員裝備,且仍存在槍支過大過重的問題。但若配備短小精悍近距離速射火力兇悍的衝鋒槍,在面對200m以上之敵時,又顯得疲軟,威力與精確度不足。

    ↑上世紀60年代,手持AK47的蘇軍機械化步兵伴隨BMP1步兵戰車在開闊地衝鋒,可見BMP1的車身相當低矮,載員艙不到一人高,人員只能坐在裡面。過長的步槍顯然不便於在車內攜行。

    而AK-47這類使用中間威力型槍彈的全自動步槍,適當削弱了威力與遠距射擊能力,顯著減小了全槍長度、質量以及後坐力,而大幅提高了槍支的全自動壓制射擊能力。這種槍的廣泛裝備,則恰恰彌補了步兵,尤其是機械化步兵交戰最常見的400m內的全自動/精確射擊的雙重火力需求,既能精確短點射,又能無腦盲突突,僅70餘釐米的長度更適於機械化步兵在車輛內攜行,應當說它集衝、步兩種傳統槍械之優點於一身。突擊步槍的廣泛裝備也令子彈口徑趨於統一,讓後勤部門徹底擺脫了需同時大量供應衝鋒槍、步槍兩種槍彈的窘境。換言之,以AK47為代表的突擊步槍的誕生為日後槍族的出現創造了可能。可謂劃時代的創造。應當說,AK-47相較前一代步槍最核心的改進在於彈,而非槍。比前輩更短更輕的彈筒與彈頭賦予了它以上所述的那麼多優點,進而使突擊步槍這個大家族成為了當下幾乎所有武裝力量的基礎裝備。而率先研究並得到成果,大規模裝備這類槍械的並非蘇聯,而是二戰德國的Stg44突擊步槍(sturmgewher44,元首親自命名)。不過孰先孰後其實也不能說明什麼,抄襲借鑑什麼的終究也只是問人之爭,武器系統追求的就是好用、管用。採用中間威力槍彈只能說是大勢所趨,出現並廣泛裝備這種武器也恰恰說明了它能夠更好地適應戰場需求。

  • 2 # 紅色手電筒

    AK47使用7.62口徑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它使用的7.62中間型威力彈的口徑是7.62毫米,基於這種彈藥研製的步槍口徑都會是7.62毫米,比如sks也就是56半自動的蘇聯原型,口徑也是7.62毫米。

    作為世界上第二種中間型威力步槍彈,M43在問世的時候,衛國戰爭還在進行,這種情況下不會實驗一種新的口徑,肯定儘可能的利用現有的生產裝置,對於生產線調整幅度越小越好,德國的7.92短彈,就是MP44突擊步槍配用的子彈就是這樣,保留口徑但是縮短彈殼長度,減少發射藥,這種對於蘇聯人是有一定的影響的,所以,保留原來的口徑不變,縮短彈殼減少發射藥就成為了蘇聯人的選擇。

    子彈口徑的選擇是根據子彈的終點效應來確定的,就是要根據子彈的最大有效射程,子彈在終點的威力,比如能打穿多少毫米的鋼板,多少厚度的磚牆等等因素,還有發射藥的效能等因素綜合確定一個範圍,之後是在這個範圍裡邊最有利於生產的,最終確定口徑的大小,生產性是最後決定而不是第一考慮的,二戰中英國步槍機槍的口徑7.7毫米,換算成英制是.303英寸,並不容易生產,但是決定口徑的還是槍彈的威力,就算生產費勁一點也要首先考慮槍彈的威力。

    步槍或者輕武器的彈藥是決定輕武器威力的第一因素,輕武器的幾次重大進步都是在彈藥上有了巨大的進步,這才使出現了一批名槍,但是隻有先有了先進的彈藥才會有成功的槍械,而不是相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魷魚長啥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