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痛點歷史
-
2 # 橘子兇猛
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傑出思想
有教無類:眾所周知教育是階級的橋樑,斷掉受教育權利就是在固化階級,窮人一輩子卑微,富人高高在上。孔聖人開萬古先河,提出了有教無類的思想,無論你是農民木匠或是富賈權貴,我都教,實乃萬世師表
因材施教:人有其性,單純的模板化教育是扼殺個性與創造性。八股文的存在並非孔子本意,孔聖人主張因材施教,什麼人用什麼教育方法,尊重人的差異性,至聖先師也。
孔聖人對教育的貢獻,撐得住世間所有的褒獎。
-
3 # 位育立達
第一、首創私學,實行“有教無類”的教育方針,擴大教育物件的範圍,促進文化學術的下移;
第二、他提出教育在社會發展和個體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強調要重視教育;
第三、他提倡“學而優則仕”,為封建官僚的政治體制準備了條件;
第四、他重視古代文化的繼承和整理,進行了教材建設,奠定了後世儒家經典教育體系的基礎;
第五、他總結了教育實踐經驗,提出了許多教育教學原則方法,揭示了許多教育教學規律。
-
4 # 玫瑰家途
孔子重在學習及傳承,其儒家思想
成為了華人的精神食糧,若講教
育貢獻,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大
成至聖文先公。
-
5 # 小一大書悅讀會
1.教我們學會“學習”,將“問”入“禮”。
子入太廟,每事問。或曰:“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太廟,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禮也。”—《八佾篇》【楊伯峻譯:孔子到了周公廟,每件事情都發問。有人便說:“誰說叔梁紇的這個兒子懂得禮呢?他到了太廟,每件事都要向別人請教。”孔子聽到了這話,便道:“這正是禮呀”。】“禮”在《八佾篇》的出場機會超多。那麼,何為“禮”嘞?琢磨下孔老師的腦回路,應該是以合適的方法做合適的事。比如,來到專門祭拜先賢的周公廟,就應處處謙恭,多多請教嘛。孔老師邊參拜太廟邊好奇寶寶般地問著十萬個為什麼,不正是其謙遜好學事事求進永不知足等優秀品質的淋漓體現麼!學問學問,要學就得問,不提出問題,沒人主動給答案。動力在哪兒,不說自明。當然學習方式若走偏,效果定會大打折扣,甚至學而不得(想想新概念英語全三冊背得666,見到老外卻結結巴巴開不了口)。僅迫於外界壓力,學習過程也開不了心,即便能學到也會很快原封不動地還給老師(想想學生時代對付大考小考的題海填鴨們)。做合適的事是舉止得體,結果得當。由內而外的動力則能實現意想不到的效果,只有真正發自內心去學、經過消化反芻的知識方能轉化為智慧。學的好,習的妙,就有了紮紮實實的學問,自然就合乎禮了嘛!
五色戲說論語為五色時間元代言,週一藍色學習日快樂!2.教我們如何思考。
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公冶長篇》【楊伯峻譯:季文子每件事考慮多次才行動。孔子聽到了,說:“想兩次也就可以了。”】明擺著,孔老師是個行動派,做事兒果斷,不暇細思極恐。謹慎周密不是不好,若上下前後左中右的老在那兒幹琢磨,未免會讓人裹足不前。為啥不先邁出一步試試呢?季文子同學那搔首踟躕的勁兒真讓人替他捉急啊……是被事情本身的複雜多變嚇到了呢,還是對落腳在哪兒有恐懼?很多人怕鬼,究竟是鬼本身害怕嘞,還是心中對鬼的想象嚇到了自己;杯弓蛇影,腦子裡想著是蛇,弓的倒影也就是蛇了。孔老師不是不重思考(要不“學而不思則罔”往哪兒擱),而是更重思後之行(敏於行正是此意),更看思後之做。與其蹉跎在思來想去、猶豫不決上,不如想兩遍就立馬行動,過程中再根據實際情況隨時調整唄。畢竟無論多周密多詳細的計劃都敵不過隨時而來的變化。俗話說以不變應萬變,掌握好邊界和原則就好嘛。孔老師也是幽默,明知三不是三,還邊捋著鬍子邊嚴肅兮兮地說(畫面請自行腦補),“兩次……就夠了啊。” 五色戲說論語為五色時間元代言,週四白色思考日快樂!3.教我們因地制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里仁篇》【楊伯峻譯:孔子說:“君子對於天下的事情,沒規定要怎樣幹,也沒規定不要怎樣幹,只要怎樣幹合理恰當,便怎樣幹。”】 在孔老師看來,君子的身心靈各方面都修養得很高;在五色時間元看來,君子的藍紅綠白黃各色都五彩得很全面。那麼,君子具體是啥樣的人嘞?Ta常常與“小人”對比出現在教學現場,如“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在此為那些被比下去的“小人”們心痛一萬點……)。Ta還常常被孔老師拿來做點撥學生的活教材,如“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先行其言而後從之”/“君子不器”……這個被孔老師讚不絕口,哪兒哪兒都挑不出毛病的“君子”對天下之事又如何看待呢?在景仰了那麼多欽佩羨慕又嫉妒的眼神兒後,我等粉絲兒小人物的第一問題肯定是,“哇噻!辣麼厲害的人,對世間萬物的看法得相當通透了吧!對世間萬物的評價得相當接近真理了吧!”但以教書育人為後半生事業的孔老師卻偏偏給了個不按套路出牌的答案,“君子也沒給出幹事兒的條條框框,咋合適咋來唄”。真是恍然大悟醍醐灌頂了一回:原來,世間並無萬事通行的絕對真理!真理只在每個人手中,需要自己拿捏權衡啊!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嘛,多麼樸素實用的辯證法!當然孔老師也說了,應有個參照原則——義作前提。對自己好,但不對他人造成傷害;再提升一下下,對自己好,也對他人好,實現互益。至於其他,隨心而去,隨遇而安唄…… 五色戲說論語為五色時間元代言,週六自由隨心日快樂!4.教我們欣賞五彩繽紛的世界,熱愛生活。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雍也篇》【楊伯峻譯:孔子說:“聰明人樂於水,仁人樂於山。聰明人活動,仁人沉靜。聰明人快樂,仁人長壽。”】
孔老師一生周遊列國,又為人師好多年,“閱”人實在無數,對人的觀摩和洞察更是精到和老練到用爐火純青一詞兒形容萬萬不為過。孔老師早知道蘿蔔白菜各有所愛的道道兒,所以不論看啥樣兒的人,都能洞若觀火,精準點閱;更知道人的喜好是沒法兒比的,若硬要拿出來比個高低優劣,那肯定不是孔門嫡系傳承。北極蝦沾鵝肝醬的格調很高了,但饅頭就鹹菜也不是土得掉渣兒。若把幸福程度量化為效用,單就“果腹”一項而言,兩者帶來的滿足和快樂並無二致,興許饅頭就鹹菜的實誠勁兒還讓“果腹”的價效比更高一籌。
孔老師七十二弟子,各型各色,各行各業。若說子路有勇無謀,但在學生與老師的調皮兒鬥嘴中,孔老師順勢就坡般的各種正話反說著實為教學現場增添了不少樂趣;若說子貢無商不奸,孔老師駕鶴西去之時,子貢同學斷然放下繼續賺大錢的頂好機會(說不定因此少了一個春秋時代的巴菲特呢),規規矩矩安安分分地守孝三年;若說顏回衣衫襤褸,不修邊幅,一簞食一瓢飲的樂活態度卻是孔老師極為讚賞的精神境界。你有你的菜,我有我的愛,不同讓世界豐富多彩,千篇一律未免太乏味兒不是嘛。堅持自己所好(此處請讀四聲),更尊重別人所好(此處也請讀四聲),繽紛才持久,世界才有趣嘞!五色戲說論語為五色時間元代言,週日自由繽紛日快樂!5.教我們知行合一,修身踐仁。
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雍也篇》【楊伯峻譯:子貢道:“假若有這麼一個人,廣泛地給人民以好處,又能幫助大家生活得很好,怎麼樣?可以說是仁道了嗎?”孔子道:“哪裡僅是仁道!那一定是聖德了!堯舜或者都難以做到哩!仁是什麼呢?自己要站得住,同時也使別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時也使別人事事行得通。能夠就眼下的事實選擇例子一步步去做,可以說是實踐仁道的方法了。”】 子貢同學真是個有故事的人兒,提問題都能生動形象地舉出個例子來,本打算實實在在地為難老師一把,沒想到孔老師不僅“直給”了答案,還華麗麗地提升了高度,由仁及聖。用現代故事套路一下大約是:在天寒地凍的大冷天兒,能掃好自家門前雪,不給過路人滑倒的機會就很不錯了;怎麼?還要把通往別人家的路也清掃乾淨?這難道不正是春秋時代的活雷鋒麼?!仁的象形義是並肩而立的兩個人,並肩意味著平等對待,共同奮鬥。但仁的深義不僅在於並肩而立,還應惠己及人;不光自己得好處,還要別人一同受益,實現“共贏”。那麼,如何實現仁呢?關鍵在行動、在過程、在結果,坐而論道遠比實際行動容易的多。行動派的孔老師也毫不吝嗇地指出了通“仁”的羅馬大道:對自己,著眼於當前,一點一滴去做,一步一個腳印去走,踏踏實實去行動,去調整,去積累;對他人,不僅授之以魚,還授之以漁。我好,你好,他也好,仁自然就有了。五色戲說論語為五色時間元代言,週五黃色能量日快樂! -
6 # 思謙
孔子在教育上歸額為三大貢獻:
:一是春秋時期,王宦之學衰微,孔子私開講學之風。設杏壇講學授徒,整理並以《詩》、《書》丶《禮》、《易》、《樂》、《春秋》六經為教材,以禮、樂、射、御、書、數六藝為教育內容。
二是打破教育上貴賤貧富的等級,提綱有"有教無類",使人人享有教育的平等權利,因而學生眾多。史稱"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
三是主張尊師重道,"三人行,必有我師",“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他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教學精神和“因材施教、學思齊重、舉一反三、啟發誘導"的教學原則及"不恥下問"的學習態度等等,至今為人所稱頌和沿用。
孔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職業教師,也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教育家,他由此被稱為"至聖先師“"萬事師表",可見他在教育上的貢獻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
-
7 # Joe看
一夫子首倡有教無類,從而開啟了平民教育的先河,進而對後世平民進階,考試製度奠定了人才基礎二孔子講求禮儀規範,不學禮無以立,成為滲透在華夏兒女骨子裡的道德標尺三孔夫子創立的儒家學派,深刻影響著後世普羅大眾大眾學人,官員,乃至帝王使之在道德上形成一定的約束力
-
8 # 龍源堂
孔子是儒家學派創始人,也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創辦“私學”的人,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豪邁胸襟影響了華夏曆史文明幾千年。如從教育的角度上論,其“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學理念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社會都發揮著十分重要的積極作用。
-
9 # 文史醒言
1、有教無類。“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開啟了平民教育之先河,打破了貴族對教育的壟斷。2、因材施教。問一個問題,例如“問仁”,根據學生的性格和悟性,回答各有不同。3、啟發教育。“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反三”等。4、教學相長。“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5、尊師重道。“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不恥下問”。6、學思合一(知行合一)。“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聽其言,觀其行”。
回覆列表
孔子在政治上的貢獻要遠高於教育上的,從漢景帝開始,治國就開始用儒生,一直延續到清末。
孔子還有一大貢獻,就是沒有一個家族吃祖先可以吃千百年的,只有孔子的後人可以,這一點帝王都做不到!
聖人就是聖人,聖人才可保子孫萬事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