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寸歡喜

    我也是八零後,身邊同齡人也很多,聊聊我的想法吧。

    1.職業遇到瓶頸期,這是30~35這個年齡段常見的,而沒有完整的時間系統地學習,是職場人很正常的現象,所以題主目前的感覺都是正常的

    2.職業瓶頸期怎麼回事?首先我們思考一下什麼是瓶頸期,所謂瓶頸,就是自身能力到達一定水平之後,無法繼續向上突破的一種狀態。造成這種狀態的原因,一般由於能力或者格局不夠。用更直白點的話說,就是“你不能更牛逼了”,或者是“你不知道更牛逼是什麼樣子的”

    3.瓶頸期怎麼辦?透過前面小夥伴們應該能知道了,瓶頸期的解決方案就是讓自己知道“我不知道什麼”,然後去努力。然而,難處就在於我不知道的是什麼呢?

    總的來說,就是兩種能力:顯效能力和隱效能力。所謂顯效能力,就是能夠拿出來直接用的能力,比如專業技能,寫作能力,演講能力等等。所謂隱效能力,指的分解問題能力,系統思考能力,創新能力等等。

    有了上面的分析,在瓶頸期就需要考慮,自己缺的是哪方面能力,然後針對性地去努力。顯效能力可以透過學習去提高,隱效能力除了學習,還需要自己去悟,去開拓眼界

    4.怎麼學習?工作後的學習的方法是個很寬泛的話題,因為每個人的工作性質不同,生活環境不同,個人知識基礎不同。針對三十歲後的職場人士,有一些是共性的可以提一下。第一是要先學習時間管理和精力管理,這一點不需要解釋,這個年齡段的人都能理解時間和精力的重要性;第二是要捨得為學習花錢,一些有些的課程可以花點錢,但是一定不要去交智商稅。

    5.強調一點:不能急躁。要能夠把當下的境遇放到整個人生的長度來看,正如我一開始說的,誰在這個年齡沒經歷過這種瓶頸期呢?

    祝君好運!

  • 2 # 職場新萌圈

    如果我們感覺自己工作上遇到了瓶頸,那說明我們目前的狀態是高不成低不就。跟下面比呢,我們的工資還算可以,收入算是中等的水平,但是想往上晉升卻發現遙遙無期。我們也找不到自己的原因,到底是什麼?是能力還是其他的差距?對於這種情況,我給你以下的幾個建議。

    1.做職業生涯分析。

    實際上職業生涯分析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難,我們可以給它縮減為就是想看一下我後面的幾十年想要什麼樣的生活,然後反推我們每年都需要實現什麼樣的目標。最後確定這些年我們每個月大概都需要達到什麼樣的成績。這樣我們就可以看到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呢。

    2.分析一下目前的生活是否是你想要的,你到底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

    如果你沒有了目標,你當然不知道向哪個方向努力,所以先思考一下你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在確定一下你目前的工作能否讓你過上這種生活或者多少年之後能達到你的目標。比如我想用三年的時間買一輛50萬的汽車,但是你現在的工資只有每個月1萬塊。那麼我們就需要思考一下我們是否有更好的晉升路徑,或者有沒有更好的工作,或者我們是否可以自己去創業乾點什麼,乃至去做一些兼職。

    3考取證書。

    如果我們只知道自己現在不想過現在這樣的生活,而且沒有方向也找不到方向,那麼我給你的建議是我們可以多學一些東西,不管以後能不能用上,至少目前的生活是充實的。

    4.家社會上的團體活動。

    你之所以迷茫跟我們,是因為你在你的小圈子裡已經陷入了誤區,那麼這個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找一個更大的圈子,在這個圈子裡有很多優秀的人,然後讓他們進行指導。

  • 3 # 草根逆襲記

    其實職場當中遇到瓶頸期並不可怕,關鍵要看你怎麼去調整心態和做出改變。

    一、讓自己安靜下來

    首先要將思維沉浸下來,逐漸降低對事物的慾望。把自我經常歸零,要時刻記住,每天都是新的起點,沒有年齡的限制,只要你對事物的慾望適當的降低,會贏得更多的求勝機會。

    二、碰到心情煩躁的時候

    遇到難事不要心急,想盡辦法讓心平靜下來,比如喝一杯白開水,放一曲舒緩的輕音樂,閉上眼睛,回味身邊的人與事,對新的未來可以慢慢的輸理,這不僅僅是一種休息,還是一種冷靜的前進思考。

    三、每天養成閱讀的習慣

    閱讀實際就是一個吸收養料的過程,現代人面臨激烈的競爭,複雜的人際關係,為了讓自己不至於在某些場合尷尬,可以進行廣泛的閱讀。

    因為這樣可以讓自己有一種充實感,當然這也算是一種減壓的方式吧!反正不管怎樣,讀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

  • 4 # 一朵朵花海

    作為八零後,我在自己32週歲時遇到了自己事業中的瓶頸,事業上升停滯、工作沒有動力、有些事做起來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經過一年半的努力後,情況得到改善。現將自己的經歷和思考分享如下。

    職場瓶頸期

    第一,什麼是職場瓶頸期。

    瓶頸一般是指在整體中的關鍵限制因素。對個人發展來說,“瓶頸”一般用來形容事業發展中遇到的停滯不前的狀態,我們把這個狀態持續的時間段稱為“職場瓶頸期”。

    第二,職場瓶頸期的表現。

    首先是情緒焦慮。

    不知道題主的情緒怎麼樣。我在自己31週歲生日過完,就發現自己的情緒有了很大的變化。每天都很慌張,也不是恐慌,就是不由自主的緊張,對自己做的事情和內容也不夠自信,生怕出一丁點錯。

    其次是工作的主動性差。

    在入職之初的兩年裡,仗著自己年輕,也覺得自己業務不熟、懂得太少,應該多學習,於是主動加班,領導多分了不屬於自己分內的工作,也會積極完成,哪怕因為做得不好而挨訓也不怕,至少知道自己錯在哪裡了,以後會注意。

    但是後來就不想上班,每天上班就像是被逼著打卡一樣。分內的工作做完就想著要下班回家,更別提讓主動加班了。

    再次是上升的空間越來越小。

    因為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沒有了,也就意味著在工作中沒有創造什麼價值出來,而本職崗位的能力表現也很平常。這些同事和領導都看在眼裡,對我的期待就越來越少。

    後來一次提幹,直接提了一個比我晚一年入職、年齡小三歲的同事當了主任,而自己還在原地踏步。

    這些都是我後來在反思過程中總結出自己身處職場瓶頸時的一些表現。不知道題主的經歷如何。

    第三,造成職業瓶頸期的原因。

    我分析了自己的經歷,也聽取了前輩的一些意見,總結出自己步入瓶頸期的一些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自己的學習不足。

    入職以後就為工作而工作,把工作該學的技能都學會了,卻放棄了儲備自己的一些其他知識。就好比一個玩偶,也需要多換些漂亮的服裝才能吸引主人的注意。

    而各類知識的儲備就是我們職場裡需要的“換裝”,沒有這些換裝,引不來其他人的注意。

    二是俗事纏身。

    按照推算,最小的八零後也都三十歲了。三十,而立之年。

    婚姻、家庭的瑣瑣碎碎一起裹挾著我們,分走了我們很多的精力和時間。尤其是家庭有小孩的,今天感冒了,明天磕碰了,後天不去幼兒園了,這些瑣事羈絆了我們的打拼腳步。

    三是沒有足夠的動力。

    即便是多幹了一些不屬於分內的工作,工資還是那樣的工資,不會多多少。而晉升,除了能力之外,還要考慮人脈、評定資歷、稽核履歷,等都衝過去了,發現領導還需要平衡。

    金錢,少少的;晉升,希望小小的;幹活的動力,也就越來越小了。

    學習斷斷續續的原因分析

    我也有過類似的情況。當我意識到自己已經被同伴甩了半條街的時候就想著趕緊充電趕上吧。但是學習卻從沒有堅持下來過。

    一是因為沒有足夠的自律精神。

    都說自律的人才能成功。而我不是一個十分自律的人。學習在我看來就是有時間才能乾的事情,有精力或者說有興趣才會乾的事情。沒有足夠的自律,學習也就時有時無。

    二是因為沒有一個系統的學習計劃。

    從知道自己要抓緊學習開始,我從始至終都沒有建立學習計劃,也就說,“學什麼、怎麼學”心裡根本就沒譜。

    三是因為沒有及時的回報。

    職場的學習可不像學校裡的學習。學校裡,如果好好學了,考試就會考得好,家長就會獎勵我們,老師也會表揚我們。但是職場上,你只要把本職工作做得不錯就好了,學那麼多還會被人笑話“矯情”。

    沒有及時的回報和獎勵的學習,也逐漸使我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性。

    四是因為“懶”。

    “懶癌”氾濫的時候,那些曾經的“豪言壯語”都是虛妄,只有當下的安靜和享受才是王道。

    以上四個原因迴圈往復,致使我的學習大計由斷斷續續直至消亡。

    掌握方法突破瓶頸

    俗話說“不破不立”。必須打破現有不良狀態的怪圈,才能逐漸走出瓶頸期,迎來事業的上升。

    經過我自己的思考還有家人的幫助、前輩的指點,我做了以下兩件事,堅持下來之後就慢慢走出了瓶頸,一年半以後工作調動。

    一是建立了系統有效的自我提升計劃。

    這份計劃不僅包括了我的學習計劃,還有個人的發展計劃。

    以學習計劃為例。我拋棄了過去那種抱著書本靜靜坐下來看書的老式學習方法,而是選擇影片學習。我選了幾個學習平臺,如“千聊”“嗶哩嗶哩”還有“網易公開課”,這三個影片學習平臺是我經常用的。

    從我感興趣的“投資”開始,學了一部分“文史知識”,後慢慢過渡到“職場技能提升”。

    學習的主動性和持續性發生了變化,持續學習更有效。

    而個人發展計劃裡,我分別制定了兩年、五年、十年三個計劃表,圍繞個人“心願單”建立。

    比如,我計劃在兩年裡自己學完哪些課程,知道哪個領域的知識;而在五年計劃裡,我列了我需要履職的崗位,這些崗位必備的技能也做了清單式的列舉,其中“公文寫作能力”是我堅持必須學會的。

    二是學會付出,然後談回報。

    沒辦法,成人的世界就是這麼不容易。

    我對自己入職兩年後的變化進行思考後,發覺自己一直糾結在“回報”這個問題上,尤其是希望對等的回報。可是職場裡“對等的回報”實在是少之又少。

    那就只能先從“不計得失”開始。

    崗位技能得到提升以後,我先從拓展自己的思維開始,學著在工作中自我反思,畢竟“思路決定出路”。

    事實證明,這個小小的反思很有效。

    每次主要工作完成後我都會在自己的筆記本上記錄自己的做法和得失,慢慢的,失誤越來越少,而有建設性的提議也越來越多,直至協助上級完成一次重要專案洽談之後,領導對我的肯定大過了以往的其他評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持安檢儀和安檢門是什麼工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