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知常容

    我覺得讓當代的青年接受傳統文化的根本措施是重回2000多年,找回孔子的原著,老子的原著,不能再看後人對他們的解釋,因為和人一代又一代的解釋裡,老子孔子這一些人的想法太遠太遠了,有些已經完全走向了反面。

    我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你如果不努力的話,老天都不會放過你。這是一句很勉勵的話,但是現在就變成了一句表達自己極度自私的話。

    讓年輕人接受,只能用喜聞樂道的段子的方式去解釋,讓現在的年輕人全部沉下心讀論語道德經的話,似乎不太現實。因為現在的年輕人壓根靜不下心來,百家講壇挺好,但是上次講壇請的x丹的水平也太次了,反而誤導了。

  • 2 # 丙寅易學

    繼承與發揚中華傳統文化是一種責任,怎樣才能真正地讓當代青年接受傳統文化、熱愛傳統文化、發揚傳統文化呢?

    在小中高語文教學中有機融合傳統文化教育

    要想青年人接受、熱愛併發揚傳統文化,單靠後期思想輸入不是理想的辦法。前期的學校教育要融合傳統文化知識,以中華民族燦爛的傳統文化為依託,著眼於學生文化底蘊的全面提升,讓青少年在潛移默化中、在循循善誘中主動產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與關注,提升他們的文化品位。按小中高分階段分層次有效實施:培養興趣、植根習慣;內化知識,形成能力;文化融合,厚積薄發的體系目標。

    創新傳統文化景區建設和影視媒體對傳統文化的宣傳

    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有很多傳統文化因為其本身凝聚了很多人的智慧,內涵深意,所以一直被傳承下來。筆者認為,除了學校教育,加大對傳統文化街景的保護與開發力度,以及創新影視節目對傳統文化的宣傳尤為重要。比如,南京的夫子廟、福州的三坊七巷等很多城市景區的傳統文化底蘊深厚,另外還要加大傳統文化像“中華好詩詞”、“國家寶藏”、“朗讀者”等影視節目的創新和宣傳力度,讓學生和年輕人在課堂之外感悟民俗、民居、國粹等傳統文化,提升自己的文化品質。

    讓傳統文化走進家庭生活助益青年人修身養性

    經濟、文化全球性給中國的傳統文化帶來了不小的衝擊,與時俱進並不代表就要拋棄民族的傳統的文化,相反,越是全球化,越是要扎穩民族自己的文化之根。時代變了,孝道要不要變?崇善要不要變?厚德要不要變?家和要不要變?所有的這些傳統的優秀觀念,都是青年人的律己立身之本、穩健成事之基。所以,傳統文化走進家庭也是一個嶄新的課題,傳統文化只有真正地走進了千家萬戶助益孩子和青年人修身養性,傳統文化才算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迴歸。

    人的素質以文化素質為根本,而文化素質就是國家素質,所以當代青年接受傳統文化、熱愛和發揚傳統文化非常重要。倡導青年人學習、發揚傳統文化要注重“去粗存精”,要“求真務實”,還要有“好粥耐心熬”的持久精神,因為文化的影響是長期的,是潛移默化的。只要學校、社會以及家庭對傳統文化堅持長期的重視與宣傳,年青人一定會很好地把傳統文化傳承下去併發揚光大。

  • 3 # 簾外人初靜

    這個問題最基礎的方面是如何讓青少年接受傳統文化。因為只有先接受了,才有可能會熱愛和發揚。這三者是一個層層遞進的關係,我們首先要把最基礎的做好。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但是現在青少年大多不太喜歡原來的表現形式,總是覺得古詩詞、文言文晦澀難懂。所以我們現在可以實行形式變革,就是舊瓶裝新酒,像是以歌唱、Rap 的形式展現出來的青年們也都很喜歡。

    其次,還是要深入挖掘傳統文化的內涵,讓青年們感受到傳統文化的美。理解它們背後的故事以後才能更容易接受。

    然後,最關鍵的還是要從娃娃抓起,從一點一滴抓起,讓他們一開始就去領略感受傳統文化,在潛移默化中去喜歡上傳統文化。

  • 4 # 蘇幕延Psy

    3月3日,我在某書店看到《書鄉》(一本書籍推薦導讀讀本)上採訪王世襄老先生的文章。王世襄常被人們稱為“京城第一大玩家”,是著名文物專家、文物鑑賞家、收藏家、國家文物局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研究員。主要著作有《明式傢俱研究》《明式傢俱珍賞》《髹飾錄解說》等。

    他以“玩”的姿態,引發了我們對很多傳統類物件的關注,這些物件都是我們傳統文化的體現。

    我們國家,傳統文化的光芒曾耀眼世界,以至於國家提出了“復興中國夢”的指導思想。但是,在我們的輿論或者網路論調中,總有一種“時下青年將要丟棄傳統文化”的氛圍,總覺得“傳統文化已被很多年輕人束之高閣”……

    其實,我對這種提法有些質疑:有調查嗎?是基於多大的樣本來做出判斷的?是周圍的人都這樣而推斷出的整個群體情況嗎?

    在其他的問題中,我已提出傳統文化是個很大很大的概念,該如何傳承?傳承的具體內容是什麼?哪些人傳承哪些內容?這都是需要界定的。

    而不是統而總之,就說要學校開設傳統文化課程,要給青少年從小普及傳統文化,你說的傳統文化到底是啥?四書五經還是舞龍舞獅?

    我對於文化的觀點:文化傳承自有其規律,這個過程會有遺失、會有沒落、會有損害,但傳承的意義不是堆積、不是重複,而是發展和創新。

    我們總說中華文明底蘊厚重,為什麼?因為每個時代都有發展和創新,這樣的積澱才造就我們今天一提到文化就心生自豪的底氣。

    王世襄老先生一生關注過很多代表傳統文化的物件,晚年關注“鴿文化”,提出要保護我們的鴿子,我們傳統的“鴿文化”,我們傳統文化中的觀賞鴿已消失殆盡,在我們國家公園和天空飛翔的,大多是引進美國的“和平鴿”,一種生長快、可食用的肉鴿。

    這個願望大抵是實現不了,有些東西,丟失是必然的,過了就撿不回來了。

    在歷史中,沒有哪個朝代的文化普及率達到現在這個高度,我們的文化依舊如此精粹。現如今,這種對文化傳承的緊迫感值得讓人高興,但我想說,文化的發展有其規律,我們從自身做起,去把我們身邊的生活氛圍和文化氛圍建立好、維護好,自是傳承。

    該丟失的自會丟失,能留下的自會留下!

    我們為過去的輝煌自豪,我們同樣為未來的美好奮鬥!

  • 5 # 仰慕漢武

    對青年人的傳統文化教育問題,應提高到國家戰略層面,加以高度重視。應在小中高教育體制中,大幅增加傳統教育所佔比重,設立傳統文化考試等極,在高考,公務招聘,特別是文化教育部門的公務招聘中,必須達到某一級別以上,才有被錄用資格的強制措施。這樣一來,既促進了青年人,對傳統文化的學習,又和他們的利益相結合,達到了雙贏的目的。

    同時,國家應大力加強青年人在文化教育方面的對外交流,,讓青年人多走走,多看看,實際感受各種文化之間,不同的差異。有對比,才能有感悟,多對比,會有深感悟。

    曾經,我們一貧如洗。但是,經過短短几十年的發展,現在,我們國家己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可是,我們大多數同胞依然有經濟自卑症,同時,也是在這幾十年當中,外部文化對中華文化產生了很大的衝擊和擠佔,致使華人普遍患有文化自卑症,尤其是在青年人群體中更為甚重。東方園林女主何巧女,為慈善事業捐款15億美元,在國外媒體熱傳,而這低調厚德,滿滿正能量的事件,國內媒體,只有悄聲細語般的報導,而對於所謂明星的家事甚至隱私的報導,可謂不遺餘力。在國內發生的正能量事件,先在國外媒體熱傳?几上種種現像的產生,不值得在弘揚正氣和傳統文化方面負有首要責任和義務的媒體人的反思和改進嗎?

    家庭是對青年人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最基本,最普及的場所,長輩人自身應做出傍樣,潛移默化的使年青人自覺做到尊老、愛幼、上進、謙和。造就成一個充滿傳統文化溫馨的和諧家庭。

    經過全方位和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使當代青年逐漸接受傳統文化,進而熱愛傳統文化,最終發揚和傳承傳統文化的思想意識,會有所提高,或成為行動。

  • 6 # 浣曦於溪

    弘揚傳統文化,人人有責擔當

    魏徵在《諫太宗十思疏》裡有這樣一句話: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源泉。對於中華民族文化來講,我們的傳統文化就是它的根本,就是它的源泉,就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魂。它記錄了中華民族從古至今以來在家園建設中不斷奮鬥過程的精神活動、理性思維和文化創造,沉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標識,其核心內容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社會道德發展和國家建設事業融為一體,生生相息。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生活節奏的加快,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也受到一定的衝擊。在關於讓青少年接受、熱愛和發揚傳統文化精神上,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加強以學校教育為基本的導向引領。作為學習的主要陣地,學校可以加大傳統文化的開課力度或者選修課時和課程。為學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教材讀本,開設傳統文化課外活動,積極營造濃厚的傳統文化學習氛圍,從興趣愛好上對青少年進行積極向上的引導。

    國家政府機構加強傳統文化的保護宣傳力度。現在電視上一些關於傳統文化和道德精神的公益廣告和一些記錄片以及綜藝節目,比如《百家講壇》、《舌尖上的中國》、《中國詩詞大會》等節目,自開播以來受到了廣大觀眾的一致好評。這種創新型的宣傳方式,也能讓青少年在娛樂的同時引起共鳴和親近。加強對傳統文化研究機構的支助和保護,促使其將深厚的文化精神以一種深入淺出的語言被青少年所理解。

    加強家庭傳統文化的薰陶。家庭教導是青少年學習接受思想教育的第一課堂,在思想教育上有很重要的作用。家長們應當自覺帶頭,親身躬行,學習和踐行傳統文化,為青少年起好模範帶頭作用。

    加強傳統文化與社會價值觀的融合。現在只要一說到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連小學生都張嘴就會,24個字: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集中了傳統文化精神的精髓,老百姓也一直以這個為行為準則,用於日常的行為指南。這就是社會價值觀潤物細無聲的影響力。

  • 7 # 白sir讀書

    對於文化的傳承,不是一代青年的事,是整個社會的事。試想如果一個孩子出生在一個熱愛傳統文化的家庭,父母長輩常常為他灌輸傳統優秀文化的教育,或者父母長輩自身就常常學習和研讀傳統文化,孩子必然也會耳濡目染的熱愛這方面的東西,也願意和同齡的小夥伴分享他認為好的文化知識。假如,一個孩子出生的家庭並沒有傳統文化方面的薰陶和教育,但是他走出家庭外,發現社會上無論是視覺化的出街宣傳,還是學校里老師們的教育,都在傳達傳統優秀文化,孩子也必然會得到對傳統文化方面的認可,並且願意回去把他認可的傳統文化分享給他的家人,同時也會學習傳統文化中的優良部分,勉勵自身,學習和發揚。

    當今社會的青年,普遍的傳統文化意識淡薄,其實這跟家庭和社會環境的影響關係很大,因為現代年青一代的父母往往沉迷於電子產品無暇為孩子灌輸傳統文化的優秀部分,外界的社會環境在高速發展中也無暇過多的傳達傳統文化精華。青年從小到大見得少聽的少接收的少,自然對傳統文化的認可和發揚就少。如果想要讓當代青年接收、認可、和發揚傳統文化,這需要我們整個社會都努力起來,從每個個體開始認可和發揚。學校教育的傳遞固然重要,社會政府的宣揚也必不可少,每個個體自身的學習和發揚才是最重要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做一名倉庫主管需要具備什麼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