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七追風
-
2 # 軍武快訊
二戰時期的日本整體坦克技術水平相對於西方列強而言顯得拙劣不堪,總體效能與當時的美國、英國和俄羅斯的同期坦克有一代的差距。由於二戰時期日本正面戰場在東亞地區,受制於戰爭環境和資源匱乏現狀,日本主要生產95型輕型坦克為主,主要缺點為:自重小於10噸、裝甲薄弱、武器差、武器射程小。
在日蘇諾門坎戰役中,面對蘇聯的T28等坦克裝甲厚實、機動性強、行程遠、火炮射程遠和射速快的優勢,日本的95式坦克50%以上被擊毀,此次戰役以日本的失敗而告終。
日本坦克的二戰戰爭中表現,受制於日本和西方的工業差距和鋼鐵產能差距,以及後期西方國家的經濟封鎖。
-
3 # 一點點歷史
二戰期間,相對於日本海軍各種大型艦艇船隻,號稱陸地之王的坦克在日軍戰鬥序列中始終被忽視,原因有二。
1、日本戰略資源匱乏,鋼產量不足,大都被用於建造海軍艦艇,用於建造坦克的資源非常有限。
2、日軍的亞洲戰場不像歐洲戰場,日本的對手武器裝備都比較落後,現有坦克已經可以在戰鬥中耀武揚威,沒有大力發展坦克的意願。
基於以上兩種原因,日軍在坦克的發展中始終處於相對落後的水平。
在二戰中日軍的主戰坦克主要有97式中型坦克和後期裝備的三式中型坦克。
雖然名為中型坦克,但是97式的戰鬥全重僅有15噸,即便是後期裝備的三式中型坦克也不到20噸。相對於重達50多噸的“虎式坦克”,97式就和玩具一樣,而且製造工藝還是採用鉚接方式,裝甲能力太差,火力裝備也不行。
雖然後期日軍相繼研製了真正意義的四式中型坦克和五式中型坦克,但是由於日軍瀕臨戰敗,這些坦克並沒有在實戰中得以使用。
相對於陸地坦克,日軍在水陸坦克的研製上還是有些亮點的,相對於美國用謝爾曼坦克改裝而來的“唐老鴨”來說,“特二內火艇”應該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水路坦克。
-
4 # 環球網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坦克已經成為一場戰爭勝負的決定性因素。二戰時日本的坦克技術相當的落後,作戰思維還停留在一戰時期,坦克被當作步兵的支援武器來用。日本還在使用歐洲國家早已經淘汰的技術來製造它們的薄皮豆丁坦克。日本坦克和歐美坦克相比:日本坦克火炮小、裝甲薄、噸位低、速度慢、行駛距離短,防護能力低。
日本的第一輛坦克式仿造法國的FT-17坦克。名字叫出八九式中坦克,日本稱之為八九式中戰車,該坦克車體輕,裝甲薄,火力弱,不具備同坦克作戰的能力,該型號坦克在二戰期間主要在中國戰場使用。八九式中坦克雖然效能一般,但是在二戰時期,中國軍隊缺少坦克與反坦克武器, 讓它橫行一時。諾門罕戰役時,八九式中坦克被蘇聯的BT-7坦克打的找不到北,一敗塗地。
在經歷諾門坎戰役後,日本軍隊對現有的坦克進行了改裝, 改裝完成的坦克被命名為97式坦克,這款坦克被稱為當時的亞洲第一坦克。日本的坦克採用鉚接工藝,坦克是用鉚釘鉚出來的,這種技術非常的落後。扛不住重火力,而且還很容易造成誤傷。二戰後期,日本還研製過九五式重型坦克,但只生產了4輛就停產了,九五式重型坦克是日本唯一超過20噸重的坦克。日本還製造過一輛超過100噸的超級重型坦克,百式100噸重戰車,百式100噸重戰車火力強大,裝甲厚重,威力強。但是它和德國的鼠式坦克一樣,所有的道路和橋樑無法支撐他的重量。 該坦克最終已解體而告終。
在太平洋戰場上,由於日本自身坦克太小,在美軍的M4型坦克面前日本坦克都是活靶子。
總的來說在效能技術上,日本坦克和蘇美等其他國家差的不是一點半點,整整差了快一個世紀。
-
5 # 歷山耕夫569
真不是小看日本人,自古至今,日本天皇身邊及其執政人員當中,有幾個是有頭腦的官員,軍隊裡雖說武器比我們好,可軍官層有幾個能稱得上戰術家?具有戰略思想的人就更沒有了。日本人的最大缺點就在於此。打個區域性戰爭是可以的,然而,統籌全域性,政治邦交及戰略思想就完蛋了。試想,一個沒有自己軍事思想體系的國家,除了打幾場小仗之外,具有戰略性意義的大規模戰爭他們不會,也學不會。東條英機也好,岡村寧次也罷,就算山本五十六偷襲珍珠港成功了,可最終的失敗卻恰恰是這幾個缺乏政治智慧,目光短淺,軍事戰略不懂的豬腦子人物,葬送了原本在亞洲領航的日本,導致戰敗,死傷國民和軍隊一千多萬。
由此可見日本,連起碼的軍事理論都沒有,也就只會模仿一下別人。侵華戰爭中使用的坦克肯定是一戰時期最先進的,用於當時工業基礎非常落後的中國還算威風。可是和蘇聯在諾門坎一戰,就被蘇軍打得抱頭鼠竄,暈頭轉向了。而當時蘇軍使用的坦克也不先進。但是,指揮蘇軍的軍官卻是蘇聯偉大的軍事家朱可夫。由此可見,日本一個沒有自己的軍事思想和戰略頭腦的國家,充其量也就是個打群架的料。
-
6 # 戰爭史
二戰日本武器裝備的落後是舉世皆知的,尤其是連日本海軍都鄙夷的“陸軍馬鹿”,驕狂自大,盲目迷信自身的“精神武器”,所以設計出一系列匪夷所思的奇葩武器。不僅效能拙劣,而且無一不嚴重落後時代,有些甚至設計之初就已經是歐美淘汰之理念,可謂“輸在圖紙上”的垃圾武器。
就以二戰時期世界各國陸軍(當然是工業化國家)都無比倚重的陸戰重器坦克來說,日軍設計的坦克,從設計圖紙上就落後歐洲十幾年。所以才會生產出讓中國軍隊都譏笑為“豆包”坦克的94型輕型坦克。這種坦克只有四五噸,人坐上去宛如大號“兒童玩具”,十分滑稽可笑。
94坦克不僅小,而且裝甲薄,正面裝甲最厚,也經不住重機槍射出的破甲子彈。而側面後面的裝甲,乾脆直接用重機槍發射普通機槍子彈就能打穿!
94坦克在面對蘇聯坦克,尤其美軍重型坦克時,那份自卑就別提了,直接會遭受蘇美坦克的碾壓。
不過,即便如此不堪,日本還是憑藉這樣的垃圾武器在中國戰場上長久肆虐,就是欺負中國的工業實力和軍隊裝備比他們還要低劣的很。不過這種狀態隨著中國軍隊大量接受美式裝備後就發生逆轉。甚至後來發生過,堂堂坦克車竟然被中國卡車懟下山的糗事。
1944年緬甸戰場上,日軍面對裝備了全副美式裝備的中國軍隊,倍感不支。所有的武器裝備都被中國軍隊手中的美式武器完虐壓制。
94坦克在戰場上遠遠看見中國軍隊裝備的美國謝爾曼坦克龐大的身影后,不得不掉頭就逃。一次,一輛日軍94坦克從戰場上逃脫出來後,恰巧路遇中國運輸車隊。
鬥不過美式坦克,難道還打不過中國卡車?
這輛日軍94坦克於是一馬當先,橫在道路中央,調轉炮塔機槍,就像對中國車隊來一次“屠殺”。
誰料,中國車隊這時裝備的都是美國“道奇”式十輪大卡,馬力噸位十足,一見日本小豆包,不等它瞄準,立馬一加油門就衝上去,“咣噹”一聲,只見堂堂大日本皇軍的戰車,竟然被中國軍隊的卡車,像蠻牛撞瘦狗一樣,一下子就給撞下山崖!參考文章:二戰日軍坦克
-
7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其實和海軍的航母一樣,日本陸軍在坦克早期的探索發展當中也積極地走在世界前列,日本是第一個意識到汽油機不安全要換裝更安全的柴油發動機的國家,並且由於在東亞當中經常挑撥事端,所以日本的坦克作戰運用也是最早的應用與實戰的國家之一,並且根據本國的實際情況來研發合適自己的坦克,也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坦克發展道路,不過在1939年之後日本陸軍的坦克發展基本處於停滯的狀態,而1939年之後又是全世界坦克發展的大變革時期,所以日本的坦克也就落伍於其他國家的坦克。日本投降後被八路軍繳獲的日本九七式坦克,後來在解放戰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所以被命名為功臣號,參加了開國大典
其實日本早期研發的坦克其效能並不低,同時期的歐美國家差,因為在早期各國對坦克的運用還不是很熟悉,依然還是停留在步兵支援武器的概念上,而德國也因為凡爾賽和約的制約下在坦克領域慢慢試探英法的態度,所以發展比較緩慢,其的1號、2號和早期的3號坦克效能都和日本的部分坦克的效能是差不多的,不過德國早就在坦克的作戰效能理論上超越日本甚至全球,更何況東亞戰士中對坦克的作戰需求比較小,所以日本根本沒有什麼坦克的作戰需求,再加上曠日持久的中日戰爭消耗著日本大量的資源,所以在1939年日本的研發計劃幾乎是停滯的。日本坦克攻破南京城日本用的最多的八九式坦克
而受限於資源限制(資源本來就少,而且主要還是給海軍),所以日本坦克的設計並不算好,當其他國家的坦克車體已經在走一體化鑄造或者焊接的時候日本坦克還是在用鉚接技術,這就使得整體的重量更重而且防禦更弱,而且坦克裡面是沒有照明以及車內通訊的,所以通訊指揮全靠大聲吼,但是發動機的噪音卻可以干擾他們的通訊,所以日本坦克的車長是透過肢體動作來向駕駛員傳遞資訊就是用腳踹,左轉就踹駕駛員的左肩膀,右轉就踹右肩膀,剎車就摸駕駛員的頭。而且其坦克主要還是給步兵做火炮支援。九四式偵察坦克,現在也被很多人也被稱為“豆戰車”,其實它就是個偵察兵的代步工具,配備一挺機槍
回覆列表
整體來說,二戰時期日本的坦克,無論從技術,還是產量、質量來說,都是相對落後的。
其實一戰剛結束,對先進武器很感興趣的日本,就火急火燎的從歐洲買回來各種坦克樣車進行研究。
(二戰日本94式超輕型坦克)
但是日本軍方認為,坦克不適合日本。原因有很多,比如地理因素,不管是日本本土,還是準備侵略的中國以及東南亞地區,都不適合坦克作戰。
第二,坦克的發展意味著大量的鋼材需求,這對於日本來說是致命傷。本身自己的資源就非常有限,比如從1939年到1945年,日本的鋼材總產量只有480萬噸。美國是它的10倍之多,蘇聯也是它的近兩倍。為了獲得鋼材,日本甚至從民間廣泛收集廢鐵,甚至把老百姓家的鐵柵欄都徵收走了。
(95式輕戰車)
第三,日本歷來重視海軍的發展,所以大量的鋼材等資源,都源源不斷的湧入了海軍。為了海軍艦船的生產,只能把坦克研發生產擠壓到可以忽略不計的地步。
第四,日本陸軍的作戰思想,一直都是強調精神與意志的作用。日軍過分強調士兵能力,認為所謂的“大和魂”能夠戰勝一切,所以裝備上的不足,是完全可以用戰鬥意志彌補的。再加上在中國戰場的經驗,更加讓日本軍方肯定,沒有坦克一樣能打勝仗。
正因為沒有足夠的資金和資源,日本的坦克研發一直處於十分尷尬的地位。資料顯示,從1926年到1945年,日軍的坦克總產量只有6500多輛,其中大多數都是95式輕戰車和97式中戰車。要是按照歐美坦克的標準來說,日本的中型坦克也只能劃歸為輕型坦克。
(諾門坎戰役中的日軍89式坦克)
在著名的諾門坎戰役中,日本派出了各型別坦克近百輛,但是和蘇聯的T-28、T-26、BT-5相比,實在是毫無勝算的機會,被打慘了。
諾門坎戰役之後,日本的坦克發展幾乎停滯了。
所以,簡單來說,和歐美等國比較,當時的日本坦克技術整整落後了一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