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農學谷

    1.設法避免農業生產的盲目性。首先,農業合作組織等要大力疏通農產品銷售渠道,使農民能夠按“訂單”生產銷售,真正實現千家萬戶的分散經營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相對接,為營銷而進行農產品生產。其次,政府部門需要積極為農民提供引導服務,加強產業發展的調控,建立農產品市場預警資訊系統,降低農業生產投資風險。最後,農民自身應該避免跟風生產,客觀冷靜地分析市場,提高自我決策能力。

    2.最佳化產銷環節的運作機制。組織代替農戶作為市場交易主體,為農戶提供統一服務,包括提供市場供求資訊、指導科學種植和養殖等,獲得合理的銷售價格,穩定農產品市場,降低交易成本,給農戶帶來更大的收益。

    3.積極實施產品策略。一是促進生物技術、基因工程技術在農業科技領域的開發推廣,加強新產品開發;二是加強產地形象的宣傳,突出產品生產的地域特徵和營養優勢;三是推進特色農產品深加工,拓展農產品市場需求,滿足城鎮居民的多層次需求;四是樹立品牌意識,重視品牌管理和品牌維護,提升當地重要農產品的品牌價值;五是結合當地自然資源狀況,加強名、優、特產品培育和生產,提升產品品牌價值;六是加強質量管理和認證,科學種植和施肥,確保農產品質量穩定。

  • 2 # 老張談三農

    任何事情有因就有果。市場經濟下農產品滯銷不外乎以下三個原因造成的:

    一、市場供大於求。市場經濟下,當某種商品供大於求的時候商品就會價格下降,開始滯銷,這是由市場經濟的法則決定的。

    二、資訊、交通閉塞。市場經濟講究的是“流通”二字,資訊閉塞會讓需要農產品的消費者不知道去哪裡獲得需要的農產品,而種植該農產品的使用者又無法賣出物品。交通閉塞類似的問題,都是造就了生產和消費之間的阻斷。

    三、質量問題。這個就很好理解了,質量太次消費者當然不買單了。

    知道了“病因”當然就好尋找措施了,老張認為具體有以下幾個點可以供大家參考:

    一、主打“特色”、“品牌”效應,嚴把質量關的同時打造農產品的附加值,這樣子才能避免靠天吃飯的窘境。

    二、及時瞭解外部市場資訊,做到“大資料”下的“計劃種植”,積極利用網路尋求市場,避免區域性市場供大於求。同時藉助外部發達物流把農產品銷售到市場緊俏的地方去。

    三、對農產品進行升級深加工,尋求傳統商品突破。

  • 3 # 桃園三叔

    最近幾年,我們常常看到或者聽到農產品滯銷的新聞。農民辛辛苦苦種出來蔬菜和水果,因為賣不出去而爛在田裡,或者含淚傾倒在路邊,給我們農民帶來重損失。

    說起農產品滯銷,一直是我們農業生產者的一個痛點。究其原因,一是市場資訊不對稱,市場需要什麼,需要多少,我們農民往往不得而知。二是傳統計劃經濟觀念的影響,我們農民,特別是老一輩農民,往往只顧埋頭幹活,辛勤耕耘,不知道抬頭看看市場。這種重生產輕市場的經營方式,導致的結果往往就是豐產而不能豐收。

    農產品滯銷,帶給我們農民的啟示就是,在農業生產過程中,一定要採取兩條腿走路的方針,一手抓生產,一手抓市場,兩手都要硬,千萬不能只顧埋頭生產,忽視市場需求,往往有時候是種的好養的好,不如賣得好。所以在農業生產上,我們一定要以市場為導向,生產適銷對路的農產品,一方面要重生產,一方面要勤跑市場,只有這樣,才能豐產又豐收。

  • 4 # 農言著實

    農產品滯銷的新聞最近幾年隨著電腦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隔三差五的就會看到相關訊息。說實話,每每看到農民那一臉茫然無措的表情,同為農村出身的我,真的感慨他們種地的艱辛,辛辛苦苦的忙碌,到頭來卻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能保本就算不錯了!

    那麼從農產品滯銷的問題上來看,又能給生產者什麼啟示呢?

    首先,農村資訊閉塞以及農民群體認識的侷限性和盲目性。

    是的,比如手機,城市中的資訊傳播技術還在不斷的更新換代中,農村中相當多的人還在用著已經淘汰的功能機。當地產業又缺少當地政府部門的引導,那就更不要說對市場資訊的掌握了。

    農村裡,不管種植還是養殖,跟風的現象很普遍,同一個地區種植的農產品往往都集中在一個種類,一個品種。由此帶來的產品競爭力往往越來越低,而且旺季大量上市後勢必會造成供過於求的尷尬局面,而且農產品極難新鮮儲存,為保本只有降價處理。

    我們這邊的獼猴桃最初開始種植的的幾年,果農確實掙了不少錢,到了現在種植的規模急劇擴大,價格已經跌落了太多。可以說到了爛大街的地步。其次,對於當地政府部門而言,有必要思考變換一下銷售方式,並建立更加快捷有效的物流體系。

    我們這邊的農村,夏秋兩季大量的蔬菜上市,往往農民從地裡採摘回來以後,統一在集市上等待菜販子的收購,是的。銷售方式太過單一被動,而且價格方面的主動權往往在菜販子手裡,蔬菜過多農民因擔心東西賣不出去,往往接受低於心理預期的價格。

    最後一點,結合當地風土人情或者旅遊景點等等,改變一下生產理念與經營策略模式,經濟發展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以前求溫飽,現在變著法兒的求刺激,尤其對於城裡人而言,農村有些太多的誘惑。

    政府出面找一些農業方面的專家,針對當地的土地性質,選擇適宜種植的農產品,並結合好合理的規劃,或許做些有特色的觀光農業,種植養殖與休閒娛樂相結合的生態園等等。

  • 5 # 老農民說事

    農產品滯銷給生產者哪些啟示?

    對於農民來說,最怕的就是遇上農產品滯銷這種事。辛辛苦苦一年的成果,結果到頭來賣不出去,沒有人願意收購,導致農民辛苦一年以後,血本無歸,甚至到最後只能把農產品倒掉。這種事的發生,也是有它的原因的,對於生產者來說,我覺得起碼有以下幾點需要去注意:第一對於市場行情的把握程度。一種農產品的是否火爆,對於生產者來說應該對於行情有個預判。不能說人家都去種蘋果了,你也去,結果過了幾年蘋果不值錢了,那你不虧本才怪呢?要學會經常去瀏覽一些行情資訊,根據不同農產品的市場行情資訊,來確定種哪一種農作物。做生意最怕“兩瞎”,一是對市場行情是“瞎子”,二是對於自己農產品的定位是“瞎子”。第二對於收購商的瞭解程度。作為一個生產一種農產品的農戶,應該掌握一些收購該農產品的客戶的一些資訊。這樣的話,即使今年行情不行,你也不至於把自己的農產品房子家裡爛掉。和收購商建立一個比較好的關係,你也可以從他們的口中知道一些市場行情,可以提前做好相關準備工作。第三用好相關技術。為什麼我們的農產品沒有賣出去呢?為什麼其他人的農產品可以賣出去呢?這個是我們要去想的,用好“網際網路”,做農村的“新農夫”。“網際網路+農業”將來的前途不可限量,就連馬雲、丁磊都已經佈局了,你還在等什麼?有些時候,別人可以把一件事情可以做好,就是因為人家做事情足夠認真和努力。農產品滯銷是農民之殤,不管是政府、農民,還是市場本身,都應該對這件事給予足夠的重視。不讓每一個農民的辛苦勞動付諸東流,也不讓每一個農民的血汗錢白白浪費,讓農民成為真正幸福的人,讓農民的這種職業成為讓所有人都羨慕的職業。歡迎關注花開隴上,和有趣的人做朋友。

  • 6 # 孫洪鶴

    農產品滯銷其實不可怕:產品同質化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的思維同質化”這才是根本所在。

    農產品滯銷除了營銷推廣上的原因之外,最核心的就是“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而人的思維同質化了,比產品同質化更可怕。

    思維決定了本質,現在很多農村生產者絕大多數是“只在體力和形式上竭盡全力”卻對自己的思維一直‘沿用最原始的簡單思維’,這是農村生產者產品滯銷的核心原因。

    比如,在農村今年有一家種植某類農產品,賺了錢,馬上就會有大量的跟風者,結果,大家都上馬,而且又沒有市場營銷思維,哪怕在產品上進行品牌差異化,哪怕是在包裝、名字、渠道上有所創新也行,但可惜的是:不僅產品同質、連同渠道、產品形態、價格都是同質。

    傳統的生產思維:即先生產出來,先投資-推廣-銷售-最後是賺錢,這種風險就在於:一旦滯銷,先期的投資就賠了。

    而不會全新的商業思維,比如哪怕先眾籌-成交,然後再定產生產,這都可以把風險降到最低化呀。

    比如,先族群—後產品;先社交—後成交;先線上—後線下;比如利用自媒體+自明星+農產品=全新流量+解決信任+成交+供應鏈。

    農產品滯銷其實不可怕:產品同質化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的思維同質化”這才是農村電商的關鍵所在。

    未來會有大量的網際網路推+網際網路賣手返鄉創業,這些人無需生產農產品,更無需投資農產品,但卻可以把農產品賣出去-推廣出去,比如自明星,這些人就是品牌,就是銷售渠道,先社交—後商業化,是未來最值得研究的思路。

  • 7 # 現代農大

    出現滯銷現象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我個人認為主要是產品的區域性砸堆上市造成的供大於求及管理粗放、極端氣候引起的質量不佳。那產品滯銷的現象讓我們有什麼啟示呢?我從長期的觀察和自身經歷和大家說說:

    一、不能盲目跟風,農產品生產一定要按市場規律辦事,不能人云亦云。

    二、提高科學技術管理水平,能錯開季節上市的就錯開,不能的盡能力提高產品質量。

    三、擴寬銷售渠道,利用網際網路、及政府部門大力宣傳,使產品儘可能地讓更多人知道。四、生產、銷售、貯藏、加工相結合,錯開砸堆上市的高峰。比如密柚,由於其銷售旺季時間短就可加工成各種耐貯且精美產品供長期消費者食用。

    密柚產業鏈可長,就看你怎樣挖潛啦!

    五、農業必須走精品、精緻農業,提高產品檔次以滿足高階消費者自食和送禮的需要。

    最後我給農產品生產者一個建議,搞農業生產一定要按照市場規律辦事不能盲目跟風、不能人云亦云,一定要用“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創”的行業思維來武裝自己的頭腦。

  • 8 # 帶言

    農產品滯銷,基本是這幾方面問題:

    1.農民和產地合作社沒有穩定渠道銷售,或者說想要隨行就市、越賣利潤越多,有囤積和惜售的問題。過去這些問題出現在渠道商,現在很多基地也有這些問題。

    2.農產品性質定位錯誤或者模糊,做農業的朋友們始終認為種養好產品就一定不愁賣,太多的農戶混淆了農產品的品種,實際國家只對糧食有收購政策,對所有經濟作物,是推向市場引導發展的,但是很多農戶和企業錯誤的認為農產品就是國家支援的,包括一些地方政府也會盲目推行種養規模,這就讓很多農人天真的以為生產的產品不愁賣,因為政府都在幫我們!

    3.很多品種嚴重老化、滯後甚至供大於求,但產地缺少資金更新品種,年年種年年賠。例如:花牛蘋果、富士蘋果、核桃、葡萄、磨盤柿子、山楂、也有某些禽類和牲畜......

    4.某些行業大戶壟斷先行,讓中小規模產地無力運作市場,又不甘於被渠道低價切貨,導致好貨賣不動,爛貨靠便宜在超市等大渠道狂笑。例如:某某藍莓、大棚櫻桃......

    這裡所說的爛貨一般是指看著好看,但沒風味、沒口感、軟踏踏、用肥料和各種種植手段催長的產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匹馬力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