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七35341
-
2 # 櫻桃番茄GO
也許很多藏家都在問值錢嗎,我有一個銅墨盒能賣多少錢,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銅墨盒的近期的一些紀錄,以及他的人文價值。
既然要了解一件東西,當然要先了解它的歷史:
銅墨盒儲存墨汁便於攜帶,本為舊時讀書人文房常用佳物,後來墨汁發明,銅墨盒漸漸隱退。小小銅墨盒蘊藏著一座晚清、民國時一批刻銅藝術家高品位的“金礦”。同時銅墨盒也被譽為“最後的文玩”,由此可見銅墨盒也是極具收藏價值的藏品。
款蟋蟀題材墨盒拍出33萬元高價
近年來,隨著文房用品收藏投資的升溫,作為硯臺補充品的銅墨盒,價格也驟然增長。
銅墨盒為藏家所喜愛,主要緣於盒蓋上所刻的書法或繪畫。銅墨盒根據盒蓋上的內容和書法可分為名人書法和鐘鼎文圖案。當前市場上最受歡迎的還是那些名家刻制的或名人使用過的銅墨盒,如張學良即位時製作的銅墨盒,在2003年的拍賣會上曾以5000元成交。目前市場上一方民國年間普通的銅墨盒成交價通常在300元左右,而工藝稍精一點的直徑僅七八釐米的墨盒成交價在千元左右,至於直徑在10釐米以上的,則高達兩三千元,這樣的價格實際上還遠未體現銅墨盒的藝術和歷史價值,10年前北京一位在中國書店以120元的低價購得民國大家張元濟的銅墨盒,上以精刻千餘字,如今這方墨盒開價5萬元他仍不願出手。可見銅墨盒仍有較大的升值空間,因為硯臺仍在生產,而刻銅墨盒的工藝已經消失,但銅墨盒所承載的歷史和藝術價值卻日益凸顯。
隨著今人對寓於刻銅墨盒中的歷史價值、文化內涵、藝術品味的不斷探索和發現,民國時期只需幾元就能購置的小小文房用具在現今藝術市場中的經濟價值呈現扶搖直上之勢。
在當下如火如荼的中國藝術品市場中,刻銅墨盒從散見於古玩攤市與店鋪的冷門藏品華麗轉身,作為文房雜項的一個重要板塊逐漸走向藏家雲集的拍賣會,成為藝術品拍賣標的。上海朵雲軒在2009年春拍中舉辦了“清風堂藏銅墨盒專場”,上拍標的僅20組,總成交額卻高達145.6萬元。在2012春拍中,上海朵雲軒再次推出“雙雅樓藏銅墨盒專場”,共13組標的130方墨盒,估價在120萬元至10萬元,然此次以組為單位的捆綁拍賣形式成交率並不高。2012年8月舉行的上海工美拍賣會中一方直徑僅9.5釐米、厚1.8釐米的齊白石款蟋蟀題材墨盒在拍賣會場的多次角逐後,終以高達33萬元的成交價被上海某藏家成功競得。
此外,當下的銅墨盒市場正呈現出更趨多元的形式,各古玩市場、文物商店、相關網站等均可見其身影。各地藏友自發組織的雅集活動不斷,他們以藏養藏,使刻銅墨盒也呈私下轉讓方式流通。在新興的藝術品網路交易平臺上,一方小小的墨盒一口叫價高則數萬元,低則千餘元,頗受民間藏家青睞。
從產生到現在,銅墨盒不過200年曆史,收藏銅墨盒應該先考慮買老盒,但是由於舊時刻銅藝人的水平有高有低,所以收藏時要去粗取精,從精品下手。
刻銅聖手的作品代表了刻銅工藝的最高水平,也是市場上收藏者苦心追求的物件。市場的大量需求刺激了造假者對其作品的仿製,所以市面上落款為“寅生刻”的作品中贗品極多,收藏者購買時必須去偽存真。
隨著銅墨盒市場行情的逐年上升,地攤上出現了大量粗劣低俗的仿製銅墨盒。
銅墨盒越白越值錢
盛行於清代中晚期,集書畫、雕刻藝術於一身的刻銅墨盒在收藏圈裡有“最後的文玩”之稱,備受古今文人青睞。如此有文化氣息的銅墨盒在選購時應該注意什麼?
首先看外形。雖說銅墨盒被人們稱為“銅皮鐵骨”,一般情況下不容易被損壞,但盒蓋部分的邊緣材質比較薄,很容易損壞。目前市面上流傳下來的銅墨盒大部分都已被使用過,墨汁殘留在盒內令經過數十年的銅墨盒更容易被腐蝕,尤其是更容易脆弱的邊緣,四角很容易開裂,因而藏友們在購買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墨盒蓋邊緣是否有損裂。
其次瞧工藝。想收藏精品銅墨盒,就得買出於名師之手的作品。名家的雕刻作品以工藝精湛著稱,陳寅生、張樾臣、都是刻銅大師,他們的作品價值相對一般作品要高得多。此外,使用特殊工藝製作、器形獨特、由著名的書畫家提供畫稿、與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有關等因素也能提升刻銅墨盒的收藏價值。
最後辨材質。銅墨盒的材料多為白銅和黃銅,一般來說,用白銅製作的銅墨盒光澤十分柔亮,摸在手中光滑細潤,盒面上鐫刻的文字和圖案具有極強的表現力。安秉武說,銅墨盒越白越有收藏價值,但如果黃銅墨盒有極好的工藝,也值得收藏。另外,由白銅、黃銅、紫銅共同製造而成的銅墨盒被稱為“三鑲”,市面上較少見,收藏價值較高,如果遇到可以購入。
收藏鑑賞銅墨盒需注意三點
一、關注名家、名刻、名制。因為刻銅墨盒融鏨刻、鑲、磨等工藝於一身,匯繪畫、書法、詩詞、印章成一器。它凝聚著書畫名家和刻銅高手的共同心血,為聯袂之作。在我的藏品中,書畫名家有、劉春霖、齊白石、、徐世昌、等,他們的書畫作品相繼被搬上了盒蓋。書法鏨刻更是呈“百花齊放”,有鐘鼎文、石鼓文、瓦當文、篆書、隸書、楷書、行書等;刻銅高手有“刻銅聖手”陳寅生、姚茫父、、等;名作坊號有“萬豐號”、“同古堂”、“萬禮齋”、“古松齋”等。
二、刻銅墨盒不僅是文房用品,也是精美絕倫的藝術品。在我的藏品中,從材質角度看,有紫、白、黃銅、純銀、黃銅鍍銀之分,更有將紫、黃、白銅集於一身的“三鑲”工藝;從造型上看,有圓形、橢圓、扇形、方形、古琴形、書卷形等各種形態;從大小尺寸看,既有“彪形大漢”型,也有“袖珍迷你”型。故設計新奇、造型特異的墨盒當屬精品之作。
三、“去粗取精”,研讀刻銅墨盒的歷史符號,解析豐富的文化內涵。刻銅墨盒不僅是文人雅士、商界學堂的必備物,也是慶賀壽誕、喜結良緣、工程竣工、勵行明志等饋贈之物。因筆者也熱衷於紅色藏品的收藏,故一方早期由“陝西省軍區制”、朱德題詞的墨盒尤讓我愛不釋手。盒面的通體刻銅銘文是“虛心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文化和軍事技術水平,使自己成為人們解放軍的優秀戰士”,銘文遒勁有力,結字秀麗,更為祖國的“鋼鐵長城”作出最好的詮釋。
不是精品的銅墨盒沒有收藏價值,自然也不具備流傳價值,保值升值更是無從談起,所以不管從哪種角度來說,都要買精品。只圖數量不看質量是收藏大忌。
拍賣會是購買墨盒的主要渠道,由於精品存世量少,可遇不可求,所以收藏者要加強文化、書畫等藝術方面的修養,多看名家真品、精品,把握他們的藝術風格,以防遇到贗品上當受騙。
說 到贗品,一 種是作假者冒用刻銅名家的署名或字號;另一種是用非刻銅品仿冒刻銅品。現在市面上發現的仿冒刻銅品有以下幾種:一是衝壓,衝壓製成的作品筆畫僵硬;二是鑄造,盒蓋上無法做出絲一樣的細劃,而且盒內粗糙;三為腐蝕,雖然可以製作出細微的筆畫,但每個筆畫都千篇一律,深淺相同,毫無真品的力度與美感;四是電針刻,這種方法可以刻出小且細的字,但是粗細相同,且不能深刻,更不能刻粗字,以上四種均非刻銅作品。
銅墨盒真品的佈局舒展,章法大方,刻工精湛,線條流暢、爽利、深刻;而仿品的佈局章法則相反,不僅侷促而且散漫,刻工更是缺乏神韻,線條顯得呆板、虛浮。若將兩者放在一起對比,立見高下。
刻銅墨盒三大名家大師
銅墨盒早期一般為紫銅所制,後期多為黃銅、白銅或黃銅上鍍金銀。刻銅墨盒者,同治秀才陳寅生,同古堂、光緒進士姚茫父為刻銅三大家,我們現在見到的銅墨盒大多是由姚茫父作畫,張樾臣刻,兩人常合作刻銅墨盒,姚往往署名茫父。而姚自刻之作品,則落款姚華……
最開始,刻銅師們還只是在墨盒等物上刻以文字,以詩文為主,如陳寅生就曾以芝麻粒大小的楷書在一幅二三寸見方的墨盒蓋上刻下整篇的《蘭亭序》,後來,刻銅工藝師們也開始刻畫簡單的花鳥、風景和人物畫。
在清末至民國時期,陳寅生、張樾臣與姚茫父三人在刻銅藝術上造詣最深,人稱刻銅三大家。
陳寅生(1823-1886年)的刻銅藝術纖細秀麗,不論是花鳥魚蟲,還是山水人物都能遊刃有餘,但其最主要的成就在於書法作品,楷、行、草、篆諸體俱佳,可謂字字珠璣,飛雲流暢,其代表作品有“蘭亭集序”、“出師表”等。
張樾臣(1883—1961年)在陰文小楷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如他將刻竹的刀法,運用到刻銅上,仿刻竹中“沙地留青”刀法,刻出陽文花卉,極為生動古雅。一些著名畫家如早期的姚茫父、陳師曾、、,後來的、、江寒汀、等人,都給他畫稿,供他刻墨盒、鎮尺用,故有較高的 藝術性。
(1876—1930年)為光緒進士,後留學,民國後曾出任北平女師、美專校長,其多才多藝,綜合素養最高。其作品多篆印章文,刀法清晰,氣韻婉麗。其業績成就得到當時國內文化界的一致公認,梁啟超、、郭沫若、鄭振鐸、、陳叔通、鄭天挺、馬敘倫、梅蘭芳等各路名家名人,對姚華多有高度的評價。
這些大師們的作品,在當時就受到文化界名人的追捧,時人多以擁有一方名家精品銅刻為榮。
從地域上看,由於刻銅藝術產生於清末,時很多名家,包括刻銅大師和文化界名流,皆雲集北京,致使此後的刻銅作品多流散於京津各地,輻射至河北、山東、東北、陝西等地,相比而言,南方流傳的刻銅作品量就比較少了。
藝術表現力主要取決於刀法
刻銅作品的載體非常之多,如薰爐、手爐、墨盒、鎮尺、鎖、鳥籠鉤、水菸袋、鴉片煙燈、鴉片煙盒、銅仿、印盒、腕枕、茶具、餐具等。其中以刻銅墨盒為該項藏品之代表,時與江西南昌的象眼竹細工及湖南刺繡並稱為中國三大名物(見於《北京繁昌記》)。
墨盒是與墨對應的一項書房文玩,不過其出現較晚,與之相應的是刻銅工藝的發展。所謂刻銅,起自明清,在嘉道間成型,清末民國間盛行,建國後基本湮沒。
銅墨盒大多以白銅、黃銅製作外殼,也有鎏金、白銀的,並輔以紫銅為內膽。一隻墨盒可分成底和蓋兩個部分。盒內則以石硯片作筆舔,並襯以等物以作吸收和儲存墨汁之用。銅墨盒的形態有:長方形、正方形、圓形,還有六角形、八角形、扇形、葉形、菱形、桃形、琴形、鼓形、梅花形、琵琶形等等。
與傳統中國畫所強調的“筆”與“墨”相比,刻銅藝術的表現力主要取決於刀法。銅墨盒的雕刻多以陰文、陽文、雙鉤線刻為主,銘刻題材多為書法、繪畫、篆刻等,舊時銅墨盒上的文字、圖案集裝飾性、藝術性為一體,有淺刻、線刻、陰雕陽刻結合,書法詩文吉祥佳句、名家繪畫等都可融於銅墨盒之上。盒大多有作坊標記,如京明齋、明遠閣、一得閣、同古堂等,便於購買者區分。
綜上所述:銅墨盒極具歷史價值,於文化價值,擁有巨大的升值空間,是一些文人雅士收藏者的大愛之物,被譽為“最後的文玩”更是體現了它的收藏價值及經濟價值。
回覆列表
謝邀:家中原有兩尊祖傳銅香爐,當時就上百年了。一尊在樓上佛堂上香,一尊在堂屋祖先牌位前上香。文革期間紅衛兵挨家挨戶(破四舊)。看見後用錘子砸爛了。買到廢品回收站。幾元錢吧。當時父親不在家,回家後說,太可惜了!其中一隻是(宣德爐)。也只能嘆一口氣完事。小學時就用銅墨盒,家中好幾個,但早就不知到那裡去了。現找不到了。
六六老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