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雙馬尾班長
-
2 # 阿斗不傻
阿斗解讀《我小而硬 我不好欺負哦》
提到戰國七雄的南韓,貌似在戰國七雄中一直沒啥存在感,七個國家除啦南韓都有雄起的時候。
秦國不用說,楚國齊國一直是大國,燕國有過五國伐齊,趙國也有武靈王改制,魏國更是在戰國一開始獨步天下。
那麼南韓靠什麼為生?讓我們一一來說說。第一,地理地利優勢,三家分晉時,魏國得了晉南之地,也就是晉文公時期的晉國最險要肥沃的領土,所謂的“表裡山河”。趙國得到了晉中、晉北、河北的大片土地,而南韓得到的最大利益,莫過於上黨高地。
上黨高地可以說是絕對的好地方,東俯視邯鄲,北危急晉陽,南臨大梁城。易守難攻,還可以居高零下。可謂三晉第一要地。
因為上黨高地的存在,在戰國初期,韓魏蜜月期,有這塊土地,在魏國默許下,南韓很快就兼併了鄭國。所以說,上黨高地是南韓成為戰國七雄之一的根本。最後長平之戰前,南韓丟失啦上黨高地地區,南韓滅亡也就是順理成章啦。
第二,南韓的精良兵器、還有士兵的高素質。 俗話說,“三晉之兵素悍勇”其實在三晉之中,士兵最為悍勇的,不是趙國士兵,不是魏國武卒,而是南韓勁旅。
《史記蘇秦列傳》 以韓卒之勇,被堅甲,蹠勁弩,帶利劍,一人當百,不足言也。韓卒之勇,天下莫能當。
《容齋續筆》 天下之強弓勁弩,皆從韓出,韓卒之勇,一人當百。
第三,南韓申不害變法,申不害是戰國時期法家的代表,常常和商鞅並稱。 《史記 韓世家》記錄有申不害相韓,脩術行道,國內以治,諸侯不來侵伐。
所以說申不害變法讓南韓安定發展啦很久。申不害本人以術治見稱,內政外交才能出色。在他執政時期,南韓滅掉啦鄭國,完成啦南韓歷史上第一次兼併戰爭。
其他,比較知名的還有宜陽之戰和伊闕之戰。宜陽之戰讓秦國甘茂費時五個月拿下宜陽。伊闕之戰有南韓公孫喜帶領軍隊,被白起打的全軍覆沒。(這之後南韓一蹶不振)
南韓土地面積狹小,兵源短缺,縱使有上黨高地,國力也難以和趙、魏、齊抗衡,在戰國時期沒有被提前滅掉實屬不易,尤其是相比於中山、宋、燕等國家,南韓更是暴漏在秦、趙、魏、楚、齊五面夾攻之下。如果不是戰略緩衝地帶的需要,也許早就滅亡啦這也是實力的體現。 -
3 # 看球人
一開始,南韓並不是太弱。
南韓國君為姬姓韓氏,是晉國大夫韓武子(晉武公叔父)的後代。三家分晉後,南韓的地圖如下。
看上去這是全天下最富庶的地方,可實際上隱患卻很大。第一,這是四戰之地,南韓動不動就要打仗。第二,難以擴張,除了鄭國之外,南韓沒地方也沒法擴張,他打不過楚國,也無法戰勝秦國。再加上他們一開始並沒有尋求變法,這樣一來,南韓從一開始就不強。
地理位置相同的魏國就不一樣了,他們一開始就變法圖強,很快魏國就成為戰國前期的霸主。南韓直到公園前351年才啟用申不害,開始變法。申不害是法家術派名士,是術治派的開創者。術治派主張以實現術治為變法核心。《申子》雲:“申不害教昭侯以馭臣下之術。”《史記·韓世家》載:“申不害相韓,修術行道,國內以治,諸侯不來侵伐。”申不害活著的時候,南韓的確很強。但變法並沒有觸及到社會底層,所以申不害一死,南韓就又衰落了。
南韓以其著名的兵器------弩,為各國所畏懼。所謂“天下之強弓勁弩皆從韓出”,南韓的弩能射800米之外,“遠者括蔽洞胸,近者鏑弇心”。除此以外,南韓的劍也異常鋒利,皆“陸斷牛馬,水截鵠雁”,“當敵則斬堅甲鐵幕”。
-
4 # 司馬長史
主要是靠前期欺負弱國刷經驗和申不害變法。
南韓是三家分晉後才成為諸侯國的,它的地理位置很尷尬,四面受敵,還好它與同出晉家的趙、魏兩國關係還可以,但還是受到南面楚國的侵擾。
雖說南韓四面受敵,但是它還是找到了可以捏的軟柿子——宋國和鄭國。鄭、宋兩國在春秋時期輝煌過,但是到了戰國已經衰敗了。作為戰國七雄中最弱的南韓就以它們來刷經驗了。公元前385年,南韓伐鄭,取陽城,伐宋,抓了宋公。公元前375年,南韓直接滅了鄭國,將首都遷到鄭國舊都新鄭。其他時間,南韓也沒閒著,跟著大國一起去欺負其他國家。戰國前期南韓依靠這些戰功在七雄中展現著存在感。
戰國中期,變法在各國興起,南韓也跟上新風(作為大佬一系,不能掉隊)。韓昭侯任總申不害主持變法,申不害在韓十五年,幫助韓昭侯推行“法”治、“術”治,使南韓得到了快速發展,百姓生活富裕起來,使南韓強盛起來。
但就在這時,曾經的戰國老大——魏國剛被齊國痛扁兩次,它看到自己旁邊的小弟像要超越自己。於是派龐涓率軍痛扁了南韓一頓,從此南韓一蹶不振,一直當大國的附庸。
公元前230年,南韓第一個被秦國所滅。
-
5 # 妖鬼雜談錄
南韓在戰國七雄中似乎是不太起眼,但是在戰國初期,南韓實力也頗為了得,戰國初期,雖然晉國公室已經衰弱,但是韓趙魏三家聯手,無論是對齊還是對楚,都是無往不利。
南韓初期的確“勁韓”一陣,不過後期多為縱橫家為了鼓動韓王而予以的美譽。
1、三家分晉,南韓得晉國在中原的地緣優勢三家分晉之初,魏國國土被分為東西兩部分,趙國得到晉中、晉北及河北部分,南韓得到上黨高地,佔據了中原地利。
邯鄲、晉陽、大梁都在上黨高地的威懾之內。而且南韓北有太行山,南有黃河,地形非常有利,而且由於處於四戰之地,多山地而少平原,民風尚武,“天下勁兵處”
韓哀侯時,憑藉手段與實力,吞併了鄭國,讓南韓也一舉稱為七雄之一。
單純從地勢上,南韓雖然多山地,但是這些山地無不威脅到其他幾國,還保護自己。
2、天下之強弓勁弩皆從韓出,南韓裝備精良南韓有一項列國都眼饞的資源——宜陽鐵山。所以南韓的冶鐵業在當時應該是最發達的。所以南韓的裝備非常精良
《戰國策》中,蘇秦為合縱說服韓王提到:
溪子、少府、時力、距來這些良弓,都可射出六百步之外。南韓士兵抬腳踏射,能發射百箭而不間斷,遠處的可以射中胸膛,近處的可射穿心臟。
南韓士兵的劍戟都出產於冥山、棠溪、墨陽、合伯。而鄧師、宛馮、龍淵、太阿這樣的寶劍,都能夠在陸地上斬斷牛馬,在水中擊殺天鵝和大雁,遇見敵人立刻可斬。
至於堅固的鎧甲、盾牌、頭盔、鐵護臂、革制的射抉、系盾的綬帶,這些東西南韓無不俱備。
即便去掉誇張的成分,也能看出,南韓的裝備也是非常精良。張儀為連橫勸說韓王時,也只是說秦國有多少士兵多麼勇猛,南韓多麼缺糧,卻不說秦國裝備多麼精良,可見比起南韓的裝備秦國還是頗為不如。
3、戰國初期,南韓也曾有一隻精銳士兵。申不害相韓,修術行道,國內以治,諸侯不來侵伐。主要是申不害變法這幾年,讓南韓也更新氣象,一時強大,加上精銳裝備的加持,所以南韓被稱為“勁韓”
之後縱橫家在鼓動南韓的時候,自然也用“勁韓”來刺激韓王。
-
6 # 大秦鐵鷹劍士
戰國七雄裡的南韓是姬姓韓氏(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30年),其祖先本是晉國公室旁支,因受封於韓原,故為韓氏。南韓立國之初就滅了鄭國,並遷都新鄭,與魏國、趙國結成三晉之盟;之後又有申不害變法,一時間聲威大振,諸侯不敢侵韓,故取得了“勁韓”的稱號。
南韓對於魏、趙兩國有再造之恩,故在三晉之中南韓有道德優勢。晉景公時代,趙氏、韓氏、魏氏為晉國六卿之一,其中趙氏最為強大,趙盾、趙朔父子掌管晉國軍權。趙朔曾率軍救援鄭國,擊敗了不可一世的楚莊王,因功娶了晉國公主莊姬為夫人,生子趙武。後來在屠岸賈的教唆下,趙氏被晉國滅族,僅剩還是嬰兒的趙武逃脫。趙武長大後在韓厥的幫助下誅殺了屠岸賈,恢復了趙氏的地位,故韓氏對趙氏有再造之恩。
魏武侯死後,魏國內亂,魏緩、魏罃兩公子爭權,韓趙兩國出兵伐魏擊敗魏國邊防軍。趙成侯意圖瓜分魏國,韓趙各佔魏國一半領土;韓懿侯不同意瓜分魏國,認為將魏國分成兩個魏國,兩位公子一人一半,這樣既削弱了魏國,又不得貪婪他人土地的惡名。韓趙兩國達不成一致意見,當夜韓懿侯退兵回韓,趙國孤立無援,於是第二天也退軍回趙。公子魏罃擊殺公子魏緩,成為了魏惠王,因此南韓對魏國亦有活命之恩。
南韓雖然土地峽小多山地,不利農業生產,但是國內經濟較為發達,因為鄭國在子產的變法下底子殷實。南韓坐擁宜陽鐵山,天下良弓勁弩皆出於南韓,靠著這座鐵山,南韓向六國出售鐵礦亦收益頗豐。南韓靠近黃河,故水利發達,很多水家大士皆出南韓,比如著名的水家名士鄭國就是南韓人。在政治上,南韓與趙國、魏國相處得都較好,至少這兩個國家對南韓還是頗為尊重。
戰國前中期,魏國如日中天,讓南韓感受到了威脅,故韓昭侯聘請法家名士申不害來主持南韓變法大計。申不害是法家術治派,主張用術來統御群臣,也就是整頓吏治,同時申不害還在南韓進行土地改革,訓練新軍。申不害相韓的十多年裡,南韓國富兵強,天下諸侯莫敢侵韓者,且南韓也打了幾仗,從幾個小國手中奪了一些土地,故南韓有了“勁韓”的名號。
魏國想統一三晉,故先伐趙國,結果被齊國救了;接著魏國發生身邊的南韓更有油水,故大軍伐韓,南韓誓死抵抗魏軍,且求救於齊。齊國想韓魏兩衰,故拖了半年才出兵救韓,此戰由孫臏指揮,在馬陵道伏擊魏武卒,擊殺魏軍主將龐涓!經此一戰南韓變法成果付之東流,魏國主力部隊亦被齊軍殲滅,三晉皆衰敗了。後來趙國透過胡服騎射成了一流強國,韓、魏則一直沒有恢復,成了三流國家。
-
7 # 雙馬尾班長
首先,在春秋與戰國的劃分線中,有一個標誌性的事件,那就是三家分晉。韓、趙、魏三氏瓜分晉國,這無疑是拉起了戰國的序幕。
一個爭霸吞併的時代開啟了。而在這個過程中,韓,趙,魏三家在分晉的過程中獲得了足夠的資本,不論是領土,技術,經濟還是其它,這些都為南韓在日後的爭霸過程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而且在戰國初期,韓,趙,魏三家達成了共識,攻伐一致,相互扶持,儼然一副霸主姿態,馳騁於各諸侯國之中,便連齊、楚兩大強國亦是不敢悍其鋒芒。在此過程中進一步的加大了南韓的各種資源,打下了足夠的物質基礎。
其次便是各國的變法開始,韓有申不害這一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雖然變法過程不盡如人意,改革效果較比魏,秦等國較差,但亦是使南韓的實力進一步發展,而打仗作戰自然離不開兵甲,好的兵甲、器械甚至可以顛覆雙方的軍事力量對比,取得戰爭的最後勝利。而南韓在這方面無疑是最有發言權的,因為豐厚的地產資源,發達的鍛造技術,使的南韓甲之堅厚,器之鋒銳均堪稱七雄之首。這些便是南韓強盛的原因。
然後,大家之所以形成對南韓實力不佳,七雄中的小弟這種觀念,一定程度上是因為魏,秦等國的恢宏壯舉,而南韓並沒有太多拿的出手的戰績,加之南韓內部的政黨紛爭,君王的不明,導致南韓逐漸消退,將一把好牌打輸。所以對其印象不加。但從客觀上說南韓的實力是十分強勁的,但奈何前期有強魏,中期有齊,楚,後期的燕,秦,使得南韓淪落為戰國時期的配角。
-
8 # 阿斗不傻
阿斗解讀《我小而硬 我不好欺負哦》
提到戰國七雄的南韓,貌似在戰國七雄中一直沒啥存在感,七個國家除啦南韓都有雄起的時候。
秦國不用說,楚國齊國一直是大國,燕國有過五國伐齊,趙國也有武靈王改制,魏國更是在戰國一開始獨步天下。
那麼南韓靠什麼為生?讓我們一一來說說。第一,地理地利優勢,三家分晉時,魏國得了晉南之地,也就是晉文公時期的晉國最險要肥沃的領土,所謂的“表裡山河”。趙國得到了晉中、晉北、河北的大片土地,而南韓得到的最大利益,莫過於上黨高地。
上黨高地可以說是絕對的好地方,東俯視邯鄲,北危急晉陽,南臨大梁城。易守難攻,還可以居高零下。可謂三晉第一要地。
因為上黨高地的存在,在戰國初期,韓魏蜜月期,有這塊土地,在魏國默許下,南韓很快就兼併了鄭國。所以說,上黨高地是南韓成為戰國七雄之一的根本。最後長平之戰前,南韓丟失啦上黨高地地區,南韓滅亡也就是順理成章啦。
第二,南韓的精良兵器、還有士兵的高素質。 俗話說,“三晉之兵素悍勇”其實在三晉之中,士兵最為悍勇的,不是趙國士兵,不是魏國武卒,而是南韓勁旅。
《史記蘇秦列傳》 以韓卒之勇,被堅甲,蹠勁弩,帶利劍,一人當百,不足言也。韓卒之勇,天下莫能當。
《容齋續筆》 天下之強弓勁弩,皆從韓出,韓卒之勇,一人當百。
第三,南韓申不害變法,申不害是戰國時期法家的代表,常常和商鞅並稱。 《史記 韓世家》記錄有申不害相韓,脩術行道,國內以治,諸侯不來侵伐。
所以說申不害變法讓南韓安定發展啦很久。申不害本人以術治見稱,內政外交才能出色。在他執政時期,南韓滅掉啦鄭國,完成啦南韓歷史上第一次兼併戰爭。
其他,比較知名的還有宜陽之戰和伊闕之戰。宜陽之戰讓秦國甘茂費時五個月拿下宜陽。伊闕之戰有南韓公孫喜帶領軍隊,被白起打的全軍覆沒。(這之後南韓一蹶不振)
南韓土地面積狹小,兵源短缺,縱使有上黨高地,國力也難以和趙、魏、齊抗衡,在戰國時期沒有被提前滅掉實屬不易,尤其是相比於中山、宋、燕等國家,南韓更是暴漏在秦、趙、魏、楚、齊五面夾攻之下。如果不是戰略緩衝地帶的需要,也許早就滅亡啦這也是實力的體現。 -
9 # 看球人
一開始,南韓並不是太弱。
南韓國君為姬姓韓氏,是晉國大夫韓武子(晉武公叔父)的後代。三家分晉後,南韓的地圖如下。
看上去這是全天下最富庶的地方,可實際上隱患卻很大。第一,這是四戰之地,南韓動不動就要打仗。第二,難以擴張,除了鄭國之外,南韓沒地方也沒法擴張,他打不過楚國,也無法戰勝秦國。再加上他們一開始並沒有尋求變法,這樣一來,南韓從一開始就不強。
地理位置相同的魏國就不一樣了,他們一開始就變法圖強,很快魏國就成為戰國前期的霸主。南韓直到公園前351年才啟用申不害,開始變法。申不害是法家術派名士,是術治派的開創者。術治派主張以實現術治為變法核心。《申子》雲:“申不害教昭侯以馭臣下之術。”《史記·韓世家》載:“申不害相韓,修術行道,國內以治,諸侯不來侵伐。”申不害活著的時候,南韓的確很強。但變法並沒有觸及到社會底層,所以申不害一死,南韓就又衰落了。
南韓以其著名的兵器------弩,為各國所畏懼。所謂“天下之強弓勁弩皆從韓出”,南韓的弩能射800米之外,“遠者括蔽洞胸,近者鏑弇心”。除此以外,南韓的劍也異常鋒利,皆“陸斷牛馬,水截鵠雁”,“當敵則斬堅甲鐵幕”。
-
10 # 司馬長史
主要是靠前期欺負弱國刷經驗和申不害變法。
南韓是三家分晉後才成為諸侯國的,它的地理位置很尷尬,四面受敵,還好它與同出晉家的趙、魏兩國關係還可以,但還是受到南面楚國的侵擾。
雖說南韓四面受敵,但是它還是找到了可以捏的軟柿子——宋國和鄭國。鄭、宋兩國在春秋時期輝煌過,但是到了戰國已經衰敗了。作為戰國七雄中最弱的南韓就以它們來刷經驗了。公元前385年,南韓伐鄭,取陽城,伐宋,抓了宋公。公元前375年,南韓直接滅了鄭國,將首都遷到鄭國舊都新鄭。其他時間,南韓也沒閒著,跟著大國一起去欺負其他國家。戰國前期南韓依靠這些戰功在七雄中展現著存在感。
戰國中期,變法在各國興起,南韓也跟上新風(作為大佬一系,不能掉隊)。韓昭侯任總申不害主持變法,申不害在韓十五年,幫助韓昭侯推行“法”治、“術”治,使南韓得到了快速發展,百姓生活富裕起來,使南韓強盛起來。
但就在這時,曾經的戰國老大——魏國剛被齊國痛扁兩次,它看到自己旁邊的小弟像要超越自己。於是派龐涓率軍痛扁了南韓一頓,從此南韓一蹶不振,一直當大國的附庸。
公元前230年,南韓第一個被秦國所滅。
-
11 # 妖鬼雜談錄
南韓在戰國七雄中似乎是不太起眼,但是在戰國初期,南韓實力也頗為了得,戰國初期,雖然晉國公室已經衰弱,但是韓趙魏三家聯手,無論是對齊還是對楚,都是無往不利。
南韓初期的確“勁韓”一陣,不過後期多為縱橫家為了鼓動韓王而予以的美譽。
1、三家分晉,南韓得晉國在中原的地緣優勢三家分晉之初,魏國國土被分為東西兩部分,趙國得到晉中、晉北及河北部分,南韓得到上黨高地,佔據了中原地利。
邯鄲、晉陽、大梁都在上黨高地的威懾之內。而且南韓北有太行山,南有黃河,地形非常有利,而且由於處於四戰之地,多山地而少平原,民風尚武,“天下勁兵處”
韓哀侯時,憑藉手段與實力,吞併了鄭國,讓南韓也一舉稱為七雄之一。
單純從地勢上,南韓雖然多山地,但是這些山地無不威脅到其他幾國,還保護自己。
2、天下之強弓勁弩皆從韓出,南韓裝備精良南韓有一項列國都眼饞的資源——宜陽鐵山。所以南韓的冶鐵業在當時應該是最發達的。所以南韓的裝備非常精良
《戰國策》中,蘇秦為合縱說服韓王提到:
溪子、少府、時力、距來這些良弓,都可射出六百步之外。南韓士兵抬腳踏射,能發射百箭而不間斷,遠處的可以射中胸膛,近處的可射穿心臟。
南韓士兵的劍戟都出產於冥山、棠溪、墨陽、合伯。而鄧師、宛馮、龍淵、太阿這樣的寶劍,都能夠在陸地上斬斷牛馬,在水中擊殺天鵝和大雁,遇見敵人立刻可斬。
至於堅固的鎧甲、盾牌、頭盔、鐵護臂、革制的射抉、系盾的綬帶,這些東西南韓無不俱備。
即便去掉誇張的成分,也能看出,南韓的裝備也是非常精良。張儀為連橫勸說韓王時,也只是說秦國有多少士兵多麼勇猛,南韓多麼缺糧,卻不說秦國裝備多麼精良,可見比起南韓的裝備秦國還是頗為不如。
3、戰國初期,南韓也曾有一隻精銳士兵。申不害相韓,修術行道,國內以治,諸侯不來侵伐。主要是申不害變法這幾年,讓南韓也更新氣象,一時強大,加上精銳裝備的加持,所以南韓被稱為“勁韓”
之後縱橫家在鼓動南韓的時候,自然也用“勁韓”來刺激韓王。
-
12 # 大秦鐵鷹劍士
戰國七雄裡的南韓是姬姓韓氏(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30年),其祖先本是晉國公室旁支,因受封於韓原,故為韓氏。南韓立國之初就滅了鄭國,並遷都新鄭,與魏國、趙國結成三晉之盟;之後又有申不害變法,一時間聲威大振,諸侯不敢侵韓,故取得了“勁韓”的稱號。
南韓對於魏、趙兩國有再造之恩,故在三晉之中南韓有道德優勢。晉景公時代,趙氏、韓氏、魏氏為晉國六卿之一,其中趙氏最為強大,趙盾、趙朔父子掌管晉國軍權。趙朔曾率軍救援鄭國,擊敗了不可一世的楚莊王,因功娶了晉國公主莊姬為夫人,生子趙武。後來在屠岸賈的教唆下,趙氏被晉國滅族,僅剩還是嬰兒的趙武逃脫。趙武長大後在韓厥的幫助下誅殺了屠岸賈,恢復了趙氏的地位,故韓氏對趙氏有再造之恩。
魏武侯死後,魏國內亂,魏緩、魏罃兩公子爭權,韓趙兩國出兵伐魏擊敗魏國邊防軍。趙成侯意圖瓜分魏國,韓趙各佔魏國一半領土;韓懿侯不同意瓜分魏國,認為將魏國分成兩個魏國,兩位公子一人一半,這樣既削弱了魏國,又不得貪婪他人土地的惡名。韓趙兩國達不成一致意見,當夜韓懿侯退兵回韓,趙國孤立無援,於是第二天也退軍回趙。公子魏罃擊殺公子魏緩,成為了魏惠王,因此南韓對魏國亦有活命之恩。
南韓雖然土地峽小多山地,不利農業生產,但是國內經濟較為發達,因為鄭國在子產的變法下底子殷實。南韓坐擁宜陽鐵山,天下良弓勁弩皆出於南韓,靠著這座鐵山,南韓向六國出售鐵礦亦收益頗豐。南韓靠近黃河,故水利發達,很多水家大士皆出南韓,比如著名的水家名士鄭國就是南韓人。在政治上,南韓與趙國、魏國相處得都較好,至少這兩個國家對南韓還是頗為尊重。
戰國前中期,魏國如日中天,讓南韓感受到了威脅,故韓昭侯聘請法家名士申不害來主持南韓變法大計。申不害是法家術治派,主張用術來統御群臣,也就是整頓吏治,同時申不害還在南韓進行土地改革,訓練新軍。申不害相韓的十多年裡,南韓國富兵強,天下諸侯莫敢侵韓者,且南韓也打了幾仗,從幾個小國手中奪了一些土地,故南韓有了“勁韓”的名號。
魏國想統一三晉,故先伐趙國,結果被齊國救了;接著魏國發生身邊的南韓更有油水,故大軍伐韓,南韓誓死抵抗魏軍,且求救於齊。齊國想韓魏兩衰,故拖了半年才出兵救韓,此戰由孫臏指揮,在馬陵道伏擊魏武卒,擊殺魏軍主將龐涓!經此一戰南韓變法成果付之東流,魏國主力部隊亦被齊軍殲滅,三晉皆衰敗了。後來趙國透過胡服騎射成了一流強國,韓、魏則一直沒有恢復,成了三流國家。
回覆列表
首先,在春秋與戰國的劃分線中,有一個標誌性的事件,那就是三家分晉。韓、趙、魏三氏瓜分晉國,這無疑是拉起了戰國的序幕。
一個爭霸吞併的時代開啟了。而在這個過程中,韓,趙,魏三家在分晉的過程中獲得了足夠的資本,不論是領土,技術,經濟還是其它,這些都為南韓在日後的爭霸過程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而且在戰國初期,韓,趙,魏三家達成了共識,攻伐一致,相互扶持,儼然一副霸主姿態,馳騁於各諸侯國之中,便連齊、楚兩大強國亦是不敢悍其鋒芒。在此過程中進一步的加大了南韓的各種資源,打下了足夠的物質基礎。
其次便是各國的變法開始,韓有申不害這一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雖然變法過程不盡如人意,改革效果較比魏,秦等國較差,但亦是使南韓的實力進一步發展,而打仗作戰自然離不開兵甲,好的兵甲、器械甚至可以顛覆雙方的軍事力量對比,取得戰爭的最後勝利。而南韓在這方面無疑是最有發言權的,因為豐厚的地產資源,發達的鍛造技術,使的南韓甲之堅厚,器之鋒銳均堪稱七雄之首。這些便是南韓強盛的原因。
然後,大家之所以形成對南韓實力不佳,七雄中的小弟這種觀念,一定程度上是因為魏,秦等國的恢宏壯舉,而南韓並沒有太多拿的出手的戰績,加之南韓內部的政黨紛爭,君王的不明,導致南韓逐漸消退,將一把好牌打輸。所以對其印象不加。但從客觀上說南韓的實力是十分強勁的,但奈何前期有強魏,中期有齊,楚,後期的燕,秦,使得南韓淪落為戰國時期的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