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茗說史

    我只能說傳者無心,受者無意。

    王位非個人所有,很多時候都是家族內部,甚至要與貴族,三公九卿相互妥協的產物,非先君一句話即可。

    孝公作為獻公嫡子,且有傳位遺書,繼位尚且不穩,若不是公子贏虔一心輔佐,別無二心,孝公能否順利繼位都尚未可知,作為一個外姓士子,雖然赫赫巨功,在那樣一個人心尚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時代,是不可能有繼位基礎的。我想商鞅不可能不知道這點的。

    商鞅的目標不是當秦王或者進一步君臨天下,而是結束戰國,“因治而治,天下大治”,要完成這目標,強秦是第一步,讓名正言順、年輕氣盛、能力出眾、願意繼續推行法治的贏駟繼位比他自己來當秦王更有利於秦國穩定發展。以商鞅的腦子,不可能想不明白這點,法治體系已經建成,只要秦王不亂法,沒有他也能執行。

    再者,商鞅作為改革家,最大的希望其實就是自己的政治理想得以實現,為官從政,無非是實現政治理想抱負的手段而已,絕非目的。從後期商鞅數次想退隱來看,當理想已實現,其已漸生退意,更別提當君主這種勞心勞力的事情了。

    所以,可以判斷,這種傳位,傳者無心,受者無意。

  • 2 # 中國通史影片A

    這需要什麼證據?你臨死前,會把你家的房子車子財產傳給你家的保姆嗎?

    如果秦孝公傳位給商鞅,你認為秦孝公的老婆、兒子、孫子、兄弟姐妹,以及整個宗族是什麼下場?肯定是死啊,

    別說傳位給商鞅了,就是傳位給他的親弟弟,秦孝公的兒子們大機率也活不成了,只能傳給兒子。

    皇位更替中,父子相傳是最穩妥的形式,也是每個帝王想要的。

    你以為他說這句話是為了商鞅好?不,這句話正好成了商鞅的催命符,

    他知道商鞅根本不可能繼位的,如果商鞅繼位了,秦國的宗室外戚大臣怎麼辦?這些人為了維護已經的利益,必然會殺了商鞅的。

  • 3 # 歷史哈哈哈

    1.秦孝公不會不為自己的子女親屬考慮。商鞅在秦孝公為君時能盡心竭力輔助孝公變法強國,但是秦孝公會就此認定他為國君就能善待自己的親眷嗎?不會的,商鞅是法家思維,說白了有酷吏的意思,上位後難保不會對秦國公室宗親大開殺戒,秦孝公很明白商鞅這個人,他不會冒這個險。

    2.因此我認為秦孝公是不可能真心實意想要傳位給商鞅的,但是秦孝公又為什麼要這樣說呢?

    3.無外乎試探商鞅,就如同劉備臨終前試探諸葛亮一樣,一旦商鞅答應了,秦孝公會毫不猶豫的清除他,為繼承人掃平障礙,商鞅應該也明白秦孝公的意思,堅辭不受,但是他沒想到的是繼位的君主對他沒有網開一面.

  • 4 # 歷史神秘人

    伴君如伴虎,君王說的話,臣子認真就輸了。古代封建君主專制,王權就是家天下,是君王家人的私產。君王怎麼可能傳給一個幫自己打工的臣子呢,秦孝公兒子多,其他親戚也多,傳位給兒子也就是啦,怎麼也輪不上商鞅。秦孝公臨終前確實說過想傳位給商鞅的說法,那都是試探中帶有威脅的意思,而聰明的商鞅也不會接受,一個是假意,另一個是真心不想接受。

    商鞅輔助年輕的秦孝公實施徹底成功的變法,讓秦國先一步從奴隸制過渡到封建制,讓秦國成為七國中最強大的國家,為將來秦國統一六國打下基礎。秦孝公和商鞅這對千古君臣也成了一段佳話,秦孝公對商鞅的確是很不錯的,畢竟他對秦國有大功勞啊,可是不幸運,秦孝公重病了,他感覺自己活不長久了,因此他內心最想做的就是如何平穩的把權力傳遞下去,而商鞅就必須要處理了。戰國時代,人才就是稀缺資源,每個君王的態度就是,人才必須自己任用,自己用不了,寧願殺了這個人,也不能讓他人使用。臨終前的秦孝公就是擔心商鞅會有二心,他知道商鞅的能力,如果他沒有繼續待在秦國,去了別的國家,幫助別國變法秦國還有優勢嗎,所以必須試探商鞅的態度。秦孝公就對商鞅說,你這麼能幹,我把王位傳給你是最合適的,你認為如何啊?這場景就像後來的劉備臨終託孤試探諸葛亮一樣。秦孝公說那樣的話完全是試探加威脅,你商鞅答應了,轉身就讓人把商鞅幹掉。你商鞅為秦國服務,你就繼續為秦孝公的後代服務,別想有什麼企圖,也別想當什麼君王,打工的就是打工的,說傳位給你,那是試探你有什麼野心,是否願意繼續為秦國幹活。

    說白了就是讓你感激涕零,以傳位的誘惑讓你死心塌地繼續為秦國服務,榨乾你的剩餘價值,一輩子都待在秦國就好!商鞅也不是糊塗蛋,當然清楚秦孝公是試探和警告自己,如果自己答應了,第二天命就沒了,再說秦孝公就算真心傳位給你,你商鞅也拿不到,秦國皇族必然把商鞅幹掉,商鞅毫無還手之力。所以商鞅不能接受,也不願意接受,你的王權就交給你兒子好了,別再試探我了,我對王權不感興趣,能保住性命就不錯了。於是商鞅斷然拒絕了秦孝公的提議,而且保證自己會繼續待在秦國哪裡也不去,秦孝公聽了也就放心了。當然暗地裡秦孝公也是對兒子進行交代的,如果商鞅有逃到外國的打算,那就必須殺了他!秦孝公死後,秦惠文王繼位,商鞅預感到了自己會被報復,於是心生退意,想回到老家。秦惠文王感覺到商鞅的退意,所以起了殺心,除了要殺商鞅立威收權外,就是不能讓商鞅逃出秦國,商鞅退了,他也許就要回老家了,人才不能為我所用,那就徹底幹掉他,不留給他人使用的機會,所以秦惠文王最後幹掉了商鞅,而且還是五馬分屍,太悽慘了!

    商鞅讓秦國變的強大,卻不能保住自己的命,這一切都是因為君主制度,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你再走功勞,再有能力又怎樣,君王隨時可以殺你,隨便找個藉口,所以說伴君如伴虎,老虎不會跟你講感情,它是吃肉的,危險的很啊!

  • 5 # 大塊頭看古今

    秦孝公想傳位給商鞅無論主觀客觀都不可能。

    中國古代將王位或者帝位傳給外姓人叫作外禪讓制。中國古代最早記載禪讓制就是堯禪讓舜,舜禪讓給禹。禹也想過禪讓,不過最後還是把王位傳給自己的兒子啟。所謂禹傳子家天下。

    儒家一直把禪讓制吹噓無限完美。但是後來一些古籍認為所謂高大上禪讓制只不過掩藏最高權利血腥爭奪。如果從人性角度講,沒有幾個人願意將自己絕對權力交給外姓人,甚至就算是自己的親兒子都不放心,不到死的那一刻都不肯放權。所以筆者認為所謂禪讓制只不過為血腥奪權留下一層合法外衣。華人耳熟能詳禪位就是三國演義中的曹丕逼迫漢獻帝禪位,以及後來司馬炎逼迫魏帝曹奐禪位,可見禪讓制多麼虛偽。

    整個春秋戰國就是燕國發生一次真正禪讓,結果造成燕國大亂,差點被齊國滅國。

    如果秦孝公說想傳位給商鞅真實存在,說明秦孝公對商鞅已經產生懷疑,秦孝公肯定感覺商鞅在秦國變法起決定作用,可能威脅到秦國新君順利繼位。聯想到此前發生魏趙韓瓜分晉國,齊國田氏代齊教訓,秦孝公可能就是試探商鞅是否有篡位野心。如果商鞅又絲毫猶豫,恐怕等不到新君繼位,商鞅就要被處死。可見當時商鞅在秦國處於多麼尷尬地位。商鞅如果有自知之明,應該立即辭官逃走。結果商鞅貪戀秦國權勢,捨不得離開,最後被殺。

  • 6 # 妙趣侃歷史

    當然是真心的。至少提出這個想法的瞬間是真實的,作為一起奮鬥多年的搭檔,我認為他們不屑於擺弄這樣一個不太高明的陰謀。從幾個方面分析。

    一、秦孝公的“志”華人永志:六國分秦,是為國恥;天下卑秦,醜莫大焉。

    秦孝公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權力人才。他痛定思痛、殫精竭慮、忍辱圖強、削指“血書”(如上)以明志。識衛鞅之才,用衛鞅之法,將阻礙秦國崛起的舊勢力一一削弱。使秦國成為政治軍事強國,躋身西部強國之列,這就是秦孝公的“志”。

    衛鞅之法可以強秦,衛鞅之才亦可強國。所以為了越發強大秦國,秦孝公是有可能提出傳位於衛鞅的。縱觀秦國曆史,秦孝公後基本上沒有君王是無所作為的,因為他們知道君王的使命就是強大秦國的,能完成使命,有才之士皆可。

    所以孝公在彌留之際有傳位於衛鞅的想法,完全合乎情理。當然衛鞅拒絕也在情理之中。

    二、秦孝公的“情義”

    孝公嬴渠梁繼位後,一改秦國往日狀態,整合國內政治。經過兩次變法改革,大大提升了綜合國力,變法數載,君臣同心。此時的嬴渠梁與衛鞅是最佳搭檔,如兄弟手足,已然是不了分離的兩個人了。

    一個為了變法,寧肯放逐自己的兒子,眼睜睜看著自己兄長受刑的國君;一個二十年來對商鞅無比信任的、任何挑撥離間都無法將這份信任動搖的國君。在生命的最後關頭,真的需要無聊的試探和暗示嗎?

    三、在那個年代或許君王讓位於大臣是一件很時尚的事情,足以體現君王之賢能。

    秦孝公意欲傳位於衛鞅的故事出自《戰國策秦策一》。

    孝公行之八年(有異議),並且不起,欲穿商君,辭不受。

    幾乎在同一時期,還有《呂氏春秋·審應覽·不屈》中,魏惠王欲傳位於惠子。

    魏惠王謂惠子曰:上世之有國,必賢者也。今寡人實不若先生,願得傳國。

    還有些晚一點齊宣王時期,燕王噲傳位給子之的故事了。這三件事都發生在戰國中期,並出自不同的文獻。可見這種事情是有可能的有可行性的,還可能是當時流行的一種風尚。

    小總結

    我們都知道天地君親師的排位,君王有君王的立場,他能說的話,不一定大臣就真的會答應。也要有那為人君王的實力。所以按照秦孝公的事蹟,他真沒那必要去試探衛鞅,還能比他了解這位老朋友。

  • 7 # 看經典品百味人生

    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有兩種答案:第一,根據當時秦國的發展狀況,秦孝公覺得商鞅能帶領秦國真正走向富強之路,所以他想把王位傳給商鞅,然後把這種狀態延續下去。第二,以退為進,秦孝公假意要把王位傳給商鞅,其實就是想讓商鞅替自己的兒子吸引豪門貴族的攻擊,為自己的兒子立了一個擋箭牌。

    眾多周知,讓秦國崛起的一個轉折點就是商鞅變法。當年商鞅千里迢迢來到秦國,然後向秦孝公展示自己多年來的研究成功,秦孝公很快就被這個秦國崛起計劃給打動了,倆人感情迅速升溫,於是秦孝公在全國範圍內開始推廣變法,雖然遭到了多方勢力的阻撓,但是秦孝公還是扛住了,然後用肉眼可見的速度發現秦國在一步步壯大。

    商鞅畢竟是變法的發起人和規劃者,如果秦國交到商鞅手上,那麼秦國的未來就不可估量,從這個角度出發,秦孝公可能是真的想把秦國王位傳給商鞅。但是,秦國好幾百年的基業,難道秦孝公就真的想把它傳給一個外人麼?然後從此改朝換代,不再是老秦家的祖業,就算是以後成功,可能跟贏氏家族就沒有關係了。

    從這個角度看的話,秦孝公可能就是想給自己的兒子找個擋箭牌。畢竟當年變法反對的人太多,如果自己去世,兒子應付不來怎麼辦?不如讓大家集中火力去對付商鞅,這樣好給兒子發展自己的時間。雖然這樣做對不起商鞅,但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要說從陰謀論來考慮的話,那麼秦孝公可能就是放了個煙霧彈,要隱藏自己真正的目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聽說榮威RX5PLUS採用的斑馬系統功能比較強大,是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