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萬恩高畫質華

    農作物秸稈粉碎後和畜禽糞便混合制沼氣,碳氮比、幹物質含量都有利於沼氣的生產,既科學又符合中國國情。用沼氣發電並網或提純成生物天然氣。安徽省太和縣劉協沼氣站用秸稈糞便混合制沼氣正向農民供沼氣燒水做飯。

  • 2 # 小城老王

    每年夏收和秋冬之際,總有大量的小麥、玉米等秸稈在田間焚燒,產生了大量濃重的煙霧,不僅成為農村環境保護的瓶頸問題,甚至成為殃及城市環境的罪魁禍首。據有關統計,中國作為農業大國,每年可生成7億多噸秸稈,成為“用處不大”但必須處理掉的“廢棄物”。在此情況下,完全由農民來處理,就出現了大量焚燒的現象。對此,大家議論紛紛,各抒己見。怎麼辦?其實,依筆者看,問題的關鍵在於提高農作物秸稈的綜合開發利用及其利用率。 農作物秸稈屬於農業生態系統中一種十分寶貴的生物質能資源。農作物秸稈資源的綜合利用對於促進農民增收、環境保護、資源節約以及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1、稻殼水泥混凝土

    2、廢舊聚乙烯和植物秸稈粉再生板材及其生產工藝

    3、高強輕質稻殼灰保溫磚及其製法

    4、戶用秸稈氣化爐燃氣灶

    5、化學秸稈固體燃料

    6、秸稈處理的方法及其裝置

    7、秸稈高效全價生物飼料生產方法

    8、秸稈立體栽培草腐類食用菌高產新技術

    9、秸稈利用的方法與裝置

    10、秸稈煤氣發生爐

    11、秸稈氣化燃燒炊事水暖爐

    12、秸稈人造板

    13、秸稈飼料氨化裝置

    14、秸稈飼料稀酶速效轉化劑及其製備方法

    15、秸稈飼料造粒機

    16、秸稈碎絲水泥中空隔牆條板及其製備方法

    17、節糧型秸稈生物飼料新增劑製造及其使用方法

    18、苛化煮解稻殼灰製備的高活性炭及其製備方法

    19、空心稻草板及其製法

    20、利用稻殼或木屑製造木炭的方法

    21、利用農作物秸稈栽培食用菌的方法

    22、秸稈壓塊燃料或秸稈壓塊飼草

    23、秸稈生物柴油

    24、秸稈手工藝術品

    前景

    秸稈綜合利用前景廣闊

    從國外情況看,特別是在發達國家,透過科技進步與創新,為農作物秸稈的綜合開發利用找到了多種用途,除傳統的將秸稈粉碎還田作有機肥料外,還走出了秸稈飼料、秸稈汽化、秸稈發電、秸稈乙醇、秸稈建材等新路子,大大提高了秸稈的利用值和利用率,值得我們借鑑。如北美以耕種玉米、小麥為主,每年產生大量的秸稈。在加拿大的農業區,當玉米成熟時,人們就用玉米收割機一邊收割一邊把玉米稈切碎,切碎的玉米稈作為肥料返到田裡。在美國,有24個農業州,每年能收集大約4500萬噸秸稈,被用作飼料,或者用來蓋房,將整捆的秸稈高強度擠壓後填充新房的牆壁;此外,美國還積極推動再生能源事業,把秸稈作為新興的替代燃料特別是生物燃料,從中提取乙醇進行開發利用,使秸稈綜合回收利用有了新發展。當然,這些活動得到了政府補貼等政策的鼓勵與支援。在歐洲,則開創了秸稈發電的新途徑。丹麥是世界上首先用秸稈發電的國家,農民將秸稈賣給電廠發電,滿足上萬戶居民的用電和供熱需求,電廠降低了原料成本,居民獲得了實惠的電價,而秸稈燃燒後的草木灰又無償地還給農民作了肥料,從而形成了一個工業與農業相銜接的迴圈經濟圈。在日本,人們主要是把秸稈翻入土層中還田用作肥料,也把秸稈用作粗飼料餵養家畜;此外,對部分難以處理的秸稈,則透過專門組織、採取統一地點和時間進行就地焚燒。日本也在積極挖掘秸稈的燃料轉化潛力,已研製出從秸稈所含纖維素中提取酒精燃料的技術,向著秸稈的科學化、實用化邁出了新步伐。

    從國內看,情況仍然不能令人樂觀。秸稈還田要影響作物生長,秸稈焚燒汙染大氣環境,綜合開發利用又面臨著技術不成熟、投資比較大、效果比較差的窘境。農民急於焚燒,而政府急於封堵,二者就打起了游擊戰。實際上,秸稈綜合開發的前景非常好。有學者算過一筆賬:如果我們能將秸稈在農村就地變為國家急需的工業原料,實現產業化,吸納農村勞動力,將給農民帶來可觀的收入(0.5噸秸稈/畝,增收150元/畝)。可以設想:如果能轉化中國每年7億多噸秸稈的50%,將是一個巨大的新興產業;如果能建立以秸稈為原料的新型生態工業,實行種植業、養殖業、農副產品加工業、秸稈生態工業四業相結合的高階階段生態農業的生產模式,則農用生物柴油燃料、寡糖植保素生物農藥、秸稈有機肥、秸稈生物飼料等都是秸稈轉化的產物,有望形成比傳統“石油農業”勞動生產率更高、可持續發展的新型農業,這種前景十分誘人。在實踐中,中國也有不少地方積極探索,創造性地採用了許多有益的經驗和辦法。如利用秸稈造紙;或者利用秸稈生產無甲醛系列秸板,廣泛用作高檔傢俱、高檔包裝、高檔建築材料以及高檔音箱等基材,既能增加農民收入,還能出口增加外匯收入,使秸稈資源轉化為經濟優勢;鼓勵農民擴大養殖規模,使秸稈成為牛羊的粗飼料;可喜的是,一些地方已經利用秸稈汽化原理和技術,在農村推行秸稈沼氣工程,這是十分有意義的事情。但是,由於秸稈利用的具體工藝還不完善,政策和資金投入不足,市場運作力度還很不夠,秸稈加工裝置以及相關加工設施有限,秸稈使用技術比較低下,秸稈綜合利用的效率和效益有待提高,所以出現了當前的兩難困境。

    以上情況表明,秸稈焚燒與秸稈多少沒有關係,而與秸稈綜合利用率低下有直接關係,因此必須解決秸稈綜合利用的問題。但如何提高,卻不是農民自身可以解決的,必須採取多管齊下的措施與辦法。首先要明確的是,秸稈問題必須透過市場化的途徑加以解決,即要以市場化的理念來認識秸稈的資源價值,看待其發展前景,要以企業化的制度來推進秸稈的綜合利用,拓寬其開發利用的途徑。其次要明確和突出政府對秸稈綜合利用的主要責任。第一,政府要加大推進秸稈科學研究的力度。中國已經開始了秸稈研究,如國家“973”專案就是瞄準“秸稈組分分離、分級定向轉化”的前沿問題,採用秸稈組分分離—纖維素酶解發酵與熱化學轉化的有機整合的研究主線進行研究,目的是為具有獨立智慧財產權的秸稈高值化技術提供科學基礎,促進中國秸稈生態產業鏈的發展。但是,由於尚未建立比較完善的具有秸稈特性的轉化過程理論和技術體系,所以在適用技術及其推廣方面還不成熟。因此,必須改變現行的秸稈利用技術效率較低、經濟效益差、投入產出不合算的狀況。第二,政府要加大政策和資金支援的力度。這些年,中國各地政府在秸稈開發利用方面也採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於支援力度不夠,財政補貼、稅收減免等政策和措施沒有跟上去,公共服務不到位,民間投資也不到位,使加工裝置、基礎處理設施配套不足的狀況長期延續,秸稈綜合利用嚴重滯後。第三,政府也必須同時加大宣傳和服務工作的力度,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為秸稈綜合利用做好各項準備工作。最後還要明確農民和農村集體組織在秸稈綜合利用中的任務和責任,不僅要做好宣傳,而且要做好相關的管理工作。我們相信,透過政府、企業、農村集體組織和農民的共同努力,建立起秸稈綜合開發利用的長效機制,一定能夠推動農村走出一條經濟、社會和生態協調發展的新路子。

    2020年秸稈綜合利用率力爭超85%

    2015年11月25日,從國家發展改革委獲悉,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農業部、環境保護部日前聯合發出通知,要求各地進一步加強秸稈綜合利用與禁燒工作,力爭到2020年全國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5%以上。

    四部委要求透過推動產業化發展拓寬秸稈利用渠道,推行秸稈機械化還田作業和留茬高度等標準,促進秸稈就地還田或應收盡收;積極扶持秸稈收儲運服務組織發展,建立規範的秸稈儲存場所,促進秸稈後續利用;支援秸稈代木、纖維原料、清潔製漿、生物質能、商品有機肥等新技術的產業化發展,完善配套產業及下游產品開發,延伸秸稈綜合利用產業鏈。

    對於秸稈禁燒,四部委要求各地強化衛星遙感、無人機等應用,提高秸稈焚燒火點監測的效率和水平;健全秸稈資源評估、綜合利用和焚燒監測的統計、評價體系;逐步建立以過火面積、焚燒量和綜合利用量為核心的秸稈禁燒工作評價、考核方法和獎懲機制。

    發展

    2008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意見》(國辦發[2008]105號)以來,各地區、各部門積極採取有效措施,農作物秸稈(以下簡稱秸稈)綜合利用和禁止露天焚燒(以下簡稱禁燒)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綜合利用水平有所提高,露天焚燒火點數明顯減少。

    2015年11月1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四部委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快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工作的通知》,要求完善秸稈收儲體系,進一步推進秸稈肥料化、飼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加快推進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化,加大秸稈禁燒力度,進一步落實地方政府職責,不斷提高禁燒監管水平,促進農民增收、環境改善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力爭到2020年,全國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5%以上;秸稈焚燒火點數或過火面積較2016年下降5%,在人口集中區域、機場周邊和交通幹線沿線以及地方政府劃定的區域內,基本消除露天焚燒秸稈現象。

    2016年以來,原農業部會同財政部在12省(區)開展了秸稈綜合利用試點。

    2017年,全國秸稈綜合利用率超82%,基本形成肥料化利用為主,飼料化、燃料化穩步推進,基料化、原料化為輔的綜合利用格局。

    2018年8月,為進一步提升秸稈綜合利用水平,江西省印發《江西省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要求規範秸稈機械收割作業,推動秸稈農用產業發展,2018年全省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8%,2020年達到90%以上。

  • 3 # 農人歡歡

    秸稈綜合利用的方法有很多

    1 秸稈發電:秸稈不僅具有燃燒發電的價值,其燃燒後產生的餘熱 廢氣可就近提供給當地的工業園區使用,降低了園區的運作成本。每年發電廢棄底渣還可以提供給當地的水泥廠生產水泥。

    2 秸稈還田:實行秸稈還田,即將農作物收穫後的殘餘物堆積漚製成有機肥料,以增加土壤肥力和有機質並改善土壤結構。農作物秸稈還田是補充和平衡土壤養分,改良土壤的有效方法,是高產田建設的基本措施之一,對於提高資源利用率,節本增效,提高耕地基礎地力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3 秸稈制酒精:秸稈制酒精技術是指利用玉米秸,玉米芯,稻穀殼,棉籽殼,甘蔗渣等副產物製取酒精。

    4 秸稈制沼氣:秸稈經厭氧發酵後產生沼氣,副產物是沼渣,沼肥,沼液。沼渣可用來餵豬,餵魚。沼肥可作用有機肥和理想的土壤改良劑,沼液可用作種子浸和液。

    5 秸稈編制工藝品等

    秸稈加工草簾子,草袋等草邊製品。它可以廣泛用於防洪,防澇,產品包裝,磚坯,水泥製品,建築工地的覆蓋和蔬菜大棚的保溫 保溼 遮陽,不僅可以解決農村大量富餘勞動力就業,而且還可以增加農民收入。

    秸稈綜合利用主要有五種途徑:一是作為農用肥料 二是作為飼料 三是作為農村新型能源 四是作為工業原料 五是作為基料

  • 4 # 三農開拓者

    農作物秸稈是一類具有豐富氮、磷、鉀及有機質養分的可再生資源,是農業生產的主要副產品。各科研院校和單位針對秸稈綜合利用技術不斷地進行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這對穩定農業生態平衡、促進農民增產增收、緩解能源、環境壓力具有重要作用。秸稈菌糠生物有機肥南京農業大學以稻草、麥秸、玉米秸、大豆秸、甘蔗渣等農業廢棄物作為原料,利用工廠化秸稈栽培食用菌的菌糠,經過粉碎、補料、發酵等流程,二次利用秸稈原料,增加了經濟效益,減少了秸稈對環境的汙染,延長了秸稈迴圈的鏈條,促進了秸稈物質的進一步迴圈利用。高效生物質腐熟肥料農業科學院以麥秸、玉米秸、稻秸、油菜稈、甜高粱稈等農作物秸稈為原料,在農作物收穫後,及時將收下的作物秸稈均勻平鋪,配套噴灑機具撒施高效生物腐熟菌劑,使腐熟劑與秸稈充分接觸,維持微生物活動適宜的養分和通氣條件,調節碳氮比,使秸稈快速腐熟釋放有益物質,製成高效腐熟肥料,以利於下茬農作物的播種和定植,實現秸稈還田利用。青貯飼料以玉米秸、高粱稈、麥秸、高粱秸、向日葵秸等農作物秸稈為原料,把秸稈填入密閉的設施裡(青貯窖、青貯塔或裹包等),經過微生物發酵作用,達到長期儲存其青綠多汁營養成分的一種處理技術方法。秸稈青(黃)貯的原理是在適宜的條件下,透過給有益菌(乳酸菌等厭氧菌)提供有利的環境,使嗜氧性微生物如腐敗菌等在存留氧氣被耗盡後,活動減弱直至停止,從而達到抑制和殺死多種微生物、分解粗纖維、儲存飼料營養成分的目的,具有營養損失較少、飼料轉化率高、適口性好、儲存期長等優點。秸稈發酵飼料複合菌劑河北農業大學以玉米秸、豆秸、稻秸、麥秸、枯草等農作物秸稈為原料,透過篩選大量木質纖維素降解菌、產酸菌及無機氮轉化功能菌株,經共存性及抑菌試驗研製出高效秸稈發酵飼料複合菌劑,大力推動秸稈資源的大規模迴圈利用,促進畜牧業的快速發展。其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巨大,應用前景極為廣闊。生產園藝基質河南農業大學以水稻、小麥、玉米、棉花、油菜、甘蔗、花生殼等多種農作物秸稈及農林廢棄物為原料,透過微生物菌種的篩選、發酵配方的研製、發酵培養條件的最佳化、優良菌種的選育,以農作物秸稈、果渣等作為發酵基質,透過已經篩選出最佳微生物菌株,運用生物工程發酵技術,對其進行發酵處理。處理後運用在蔬菜種植育苗及種植中效果顯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尿酸高的人能喝豆漿嗎,要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