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空下的雲山水 供圖/雲山水
Sayings:
提起臺灣民宿,出現頻率最多的詞就是“溫暖”“感動”,你可以完全放鬆下來,在與民宿主人的談話中,一點點了解和感受臺灣民宿生活的美好恬淡。
臺灣像是個民宿界的朝聖之地。每年前去入住體驗和參觀遊學的人都不計其數。即便在大陸民宿界經歷了一番狂熱,而後逐漸進入冷卻、反思、升級階段的今天,臺灣民宿依然不溫不火地穩坐在行業神話一般的位置上。
到底是什麼在背後發揮作用,可以讓臺灣民宿行業如此經久不衰?
▼
“初見如故人”的臺灣民宿
吳文智
民宿的起源有多種說法,一說是日本,一說是法國,還有一種說法是英國。
英國鄉村別墅
有史可考的“民宿”一詞,確切地說,來自英國。20世紀60年代初,在英國西南部與中部地區,農民為了增加收入,開始嘗試將自住房提供給旅行者住宿,這就是民宿的雛形,採用B&B的經營方式。中國臺灣民宿是後起之秀,比英國要晚20 年。
縱觀中國臺灣民宿發展史可以看到,中國臺灣民宿用30 多年的時間,便能比肩英、法、日民宿這些優秀的前輩,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
臺灣民宿的口碑之好,以至於在世界範圍內提及民宿,都不得不說起臺灣。去臺灣的旅行者,也認為民宿有著不同於五星級酒店的風韻。
據統計,2003 年臺灣民宿只有124 家,2007 年,已登記的合法民宿達到1939 家,截至2014 年6 月底,臺灣的一般旅館和民宿首度突破6600 家,總房間達14.9 萬多間,是觀光旅館房間總數的5.7 倍,且仍在持續增長。
1
是什麼造就了臺灣民宿業態奇蹟?
順著歷史的畫軸重返20 世紀,穿越到民宿發展之初。
1980 年前後,許多類似於墾丁“國家公園”這樣的遊憩區,節假日期間大飯店、大旅館客房供應不足,有些甚至還缺乏服務意識,讓遊人覺得店大欺客。一些登山旅遊者開始嘗試借住在山區農舍。受這些旅遊者的啟發,有空屋的農家靈機一動,掛出了民宿的招牌。由此可見,民宿的快速發展,首先源於旺盛的市場需求。
其次,從上面的臺灣民宿起源可以看到,民宿好客的基因,是臺灣民宿業發軔之時便流淌在血液中的。當大批熱情的民宿主人親自到飯店門口、車站等遊客集中地招攬客人時,臺灣民宿業便開始興起了。這種由農家自住房轉為客房的微型住宿體,經過30 多年的進化,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風格,不斷吸引著遊客前去探尋它的魅力。
在這段精彩的民宿發展史中,政府起到了關鍵的推手作用。1989 年,臺灣當局為了改善山區原住居民的生活,也為了利用山區觀光資源,推行了原住居民山區民宿,實施旅遊扶貧。這一舉動,促使民宿業迅速發展起來。
民間組織也是推進臺灣民宿的重要力量。民宿發展之初,政府只是引導,並未參與管理。那時由於各部門持不同看法,民宿發展受到頗多鉗制,步履維艱。後來臺灣許多民間旅遊組織抱團組建了臺灣民宿協會,初衷是組織管理民宿,以便讓民宿走上良性發展軌道。
現在臺灣民宿協會的功能已發生轉化,以創新、營銷為主,並主動與政府部門協調。臺灣民宿協會的存在以及其職能的履行,加速了民宿在臺灣各地的開花結果。
2
“用心”的臺灣民宿
2015 年,我去臺灣進行過一次為期六天的臺灣民宿深度遊學之旅,對桃園、南投、清境、花蓮、宜蘭、九份以及臺北等地的民宿做了深入考察。
第一天落腳的地方是福緣山莊,接待我們的是莊主鍾爸爸。20 多年前,鍾爸爸從城裡來到拉拉山,買下五畝地,和愛人鍾媽媽一起,開始了退休後的愜意生活。他們既經營民宿,也經營生活,從習慣了熙熙攘攘的都市人,超脫成逐漸融入福緣山水的鄉野眷侶。我能看見他們在提及福緣山莊民宿時,眼中閃動著的熱情和歡喜。
“好民宿更多地源於民宿主的熱愛與投入,從事民宿也是一種健康養老的好方式!”鍾爸爸帶著我們在周邊散步,微笑著跟我們說。得益於這份樂山樂水的情懷,如今已經68 歲的鐘莊主,讓時光都停留在了50 歲的盛年,他依然健步如飛,精神矍鑠。
我們在福緣山莊享受著悠閒時光,嗅著自然的芬芳,看貓貓狗狗們溫順地躺在地上。這些可愛的小生靈,聽到聲響便抬起頭來瞟一眼,眼神中自帶惹人憐愛的慵懶。手捧香茗,翻動書箋,於綠蔭下的小陽臺上靜坐一下午,享受著浮生半日閒,再愜意不過。
臺灣民宿之所以做得好,主觀來講,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用心”。
事實上,民宿並不等同於農家樂,也非農家樂的簡單升級。從臺灣經驗來講,二者最本質的不同,在於民宿提供了一種入住體驗,而農家樂大多僅提供客房。很多民宿主人都是半路出家的職場人,或是都市退休老人,有著較高的文化水平和寬廣的見識。他們可以作為服務者為住客提供早餐,也可以作為朋友與遊客把酒言歡。
與住客們共進晚餐的雲山水主人丁先生(後排右一)、丁太太(後排右二) 供圖/雲山水
好的民宿主人,往往是遊客和當地自然人文的媒介,同時身兼廚師、管家、導遊、司機數職。在臺灣,民宿主人會提前詢問你的到達時間,在你來到之前便安排好一切。遊客一下車,就會發現民宿主人已經在車站外等候了。
民宿主人這種殷切如老友的待客之道,讓遊客感覺自己不像外鄉人,入鄉即有親切感。住在臺灣的民宿中,幾乎都會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這種感覺,正是臺灣民宿主人孜孜以求的服務體驗,其用心可見一斑。
3
民宿主的生活情懷與個性特色
在臺灣,一個民宿就是一個用情頗深的故事,沉澱著民宿主人的生活情懷。
很多民宿主人用數十年的時間,精心打造與經營著這個只有很少客房的半家、半
酒店的空間。即使經營得很成功,民宿主人也很少考慮去別處複製一間,要的就
是這種獨一無二的感覺。在浩瀚世間,守一方樂土,靜待有緣者造訪。
閒暇時光,民宿主人總會琢磨要修葺一下自家的民宿。在小院裡栽上兩棵葡萄,待來年春天抽了芽,那一點青翠也會給整個小院增添光輝。把門前的階梯修整一下,以便於遊客拖拉行李。池邊的青苔太溼滑,得圍個小欄杆,做個警示牌。
民宿主人把民宿當成自己的生活和精神家園,把遊客當成倦遊返鄉的家人,以自己的真誠,讓遊客有一種神交已久的故人之感。
花蓮是臺灣民宿最多的地方。民宿不同於酒店,“民宿主自己要學會在輕鬆生活與營業中平衡,把民宿做成快樂的行業,自己塑造生活空間的價值,用心與客人一起樂享民宿生活,與客人平等交流,不卑不亢,保持自己民宿的品格!”
雲山水家一樣的公共空間 供圖/雲山水
雲山水民宿主丁大哥在談到這個問題時,曾這樣跟我們說。年事已高的丁大哥結束了自己在臺北的生意後,就創辦了這所臺灣第一人氣民宿——雲山水。
“養兒防老不如做民宿,做民宿就是給自己一個快樂的老年生活!”清境地區民宿協會的老理事長樂呵呵地和我們分享心得體會。他來清境已經有20 年,認為做民宿就是要快樂,要把做民宿與經營自己的生活結合在一起。
“民宿已經遠遠地走在生活的前方,每一個人最好只做一個民宿,就像你只能過一種生活一樣。”在宜蘭,民宿協會曹理事長跟我們分享了他的經營理念,這也是15 年來他一直堅持的理念。
芯園的歐式城堡建築 供圖/芯園
芯園在臺灣民宿中頗有名氣,被稱為“宜蘭縣第一花園民宿”。順著小道走近芯園,遠遠地就會被它的外觀吸引:整棟建築以歐式城堡為主體,與周邊環境完美融合在一起,如同一個沉默的英國貴族,讓人一瞬間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到了歐洲。
建築內外一致,外觀上的歐式風格延續到了屋內,剛進入就會給人一種驚豔的感覺,似乎進入了童話故事中的城堡。在這裡,無論男女老少,都可以實現自己的王子夢或公主夢。與芯園主人曹菀芯聊天,發現我們對民宿的理解極其相似,她告訴我,做民宿最重要的就是要用心,我亦深以為然。
考察過程中,使人印象深刻的還有臺灣民宿具有的強烈個性特色。
臺灣民宿的主人,既有回鄉創業的青年,也有退休在家的老人,更有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而“換個活法”的建築師、設計師、藝術家、教師。他們傾注全力打造自己的夢想田園,然後與遊客分享這種甜蜜的生活。或許正是因為不忘初心,臺灣民宿才會少了些商業氣息,多了點藝術和人文格調。
大陸的民宿,很多都聘請了專業的民宿管家,真正的投資人卻不做民宿的主人,而是留在都市生活。
民宿主人對民宿生活往往有著深刻的感受,與其說是做民宿,不如說是追逐自己的夢想,精心打造一方屬於自己的理想家園。他們做民宿的初衷往往不是為了錢。他們大多不功利,也樂於分享資訊和經驗。正因為經營民宿的是一些這樣美好的人,臺灣民宿才被打造成了一種溫暖的所在。
這不單單是我的個人感覺,我曾聽許多人談論臺灣民宿,出現頻率最多的詞就是“溫暖”“感動”。遠道而來,如同歸家。在這裡,你可以完全放鬆下來,在與民宿主人的談話中,一點點了解和感受臺灣民宿生活的美好恬淡。
離開前,民宿主人早早地給我們準備好了早飯,精緻得像是一件藝術品,讓人不忍下筷。我坐在車上,回望了一眼身後的民宿,藍天白雲之下的小屋分外親切,我的腦海中閃現出了一句話:“與君初相識,猶似故人歸。”
文丨吳文智
本篇圖文選自《地道風物·民宿時代》
《地道風物·民宿時代》
夜空下的雲山水 供圖/雲山水
Sayings:
提起臺灣民宿,出現頻率最多的詞就是“溫暖”“感動”,你可以完全放鬆下來,在與民宿主人的談話中,一點點了解和感受臺灣民宿生活的美好恬淡。
臺灣像是個民宿界的朝聖之地。每年前去入住體驗和參觀遊學的人都不計其數。即便在大陸民宿界經歷了一番狂熱,而後逐漸進入冷卻、反思、升級階段的今天,臺灣民宿依然不溫不火地穩坐在行業神話一般的位置上。
到底是什麼在背後發揮作用,可以讓臺灣民宿行業如此經久不衰?
▼
“初見如故人”的臺灣民宿
吳文智
民宿的起源有多種說法,一說是日本,一說是法國,還有一種說法是英國。
英國鄉村別墅
有史可考的“民宿”一詞,確切地說,來自英國。20世紀60年代初,在英國西南部與中部地區,農民為了增加收入,開始嘗試將自住房提供給旅行者住宿,這就是民宿的雛形,採用B&B的經營方式。中國臺灣民宿是後起之秀,比英國要晚20 年。
縱觀中國臺灣民宿發展史可以看到,中國臺灣民宿用30 多年的時間,便能比肩英、法、日民宿這些優秀的前輩,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
臺灣民宿的口碑之好,以至於在世界範圍內提及民宿,都不得不說起臺灣。去臺灣的旅行者,也認為民宿有著不同於五星級酒店的風韻。
據統計,2003 年臺灣民宿只有124 家,2007 年,已登記的合法民宿達到1939 家,截至2014 年6 月底,臺灣的一般旅館和民宿首度突破6600 家,總房間達14.9 萬多間,是觀光旅館房間總數的5.7 倍,且仍在持續增長。
1
是什麼造就了臺灣民宿業態奇蹟?
順著歷史的畫軸重返20 世紀,穿越到民宿發展之初。
1980 年前後,許多類似於墾丁“國家公園”這樣的遊憩區,節假日期間大飯店、大旅館客房供應不足,有些甚至還缺乏服務意識,讓遊人覺得店大欺客。一些登山旅遊者開始嘗試借住在山區農舍。受這些旅遊者的啟發,有空屋的農家靈機一動,掛出了民宿的招牌。由此可見,民宿的快速發展,首先源於旺盛的市場需求。
其次,從上面的臺灣民宿起源可以看到,民宿好客的基因,是臺灣民宿業發軔之時便流淌在血液中的。當大批熱情的民宿主人親自到飯店門口、車站等遊客集中地招攬客人時,臺灣民宿業便開始興起了。這種由農家自住房轉為客房的微型住宿體,經過30 多年的進化,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風格,不斷吸引著遊客前去探尋它的魅力。
在這段精彩的民宿發展史中,政府起到了關鍵的推手作用。1989 年,臺灣當局為了改善山區原住居民的生活,也為了利用山區觀光資源,推行了原住居民山區民宿,實施旅遊扶貧。這一舉動,促使民宿業迅速發展起來。
民間組織也是推進臺灣民宿的重要力量。民宿發展之初,政府只是引導,並未參與管理。那時由於各部門持不同看法,民宿發展受到頗多鉗制,步履維艱。後來臺灣許多民間旅遊組織抱團組建了臺灣民宿協會,初衷是組織管理民宿,以便讓民宿走上良性發展軌道。
現在臺灣民宿協會的功能已發生轉化,以創新、營銷為主,並主動與政府部門協調。臺灣民宿協會的存在以及其職能的履行,加速了民宿在臺灣各地的開花結果。
2
“用心”的臺灣民宿
2015 年,我去臺灣進行過一次為期六天的臺灣民宿深度遊學之旅,對桃園、南投、清境、花蓮、宜蘭、九份以及臺北等地的民宿做了深入考察。
第一天落腳的地方是福緣山莊,接待我們的是莊主鍾爸爸。20 多年前,鍾爸爸從城裡來到拉拉山,買下五畝地,和愛人鍾媽媽一起,開始了退休後的愜意生活。他們既經營民宿,也經營生活,從習慣了熙熙攘攘的都市人,超脫成逐漸融入福緣山水的鄉野眷侶。我能看見他們在提及福緣山莊民宿時,眼中閃動著的熱情和歡喜。
“好民宿更多地源於民宿主的熱愛與投入,從事民宿也是一種健康養老的好方式!”鍾爸爸帶著我們在周邊散步,微笑著跟我們說。得益於這份樂山樂水的情懷,如今已經68 歲的鐘莊主,讓時光都停留在了50 歲的盛年,他依然健步如飛,精神矍鑠。
我們在福緣山莊享受著悠閒時光,嗅著自然的芬芳,看貓貓狗狗們溫順地躺在地上。這些可愛的小生靈,聽到聲響便抬起頭來瞟一眼,眼神中自帶惹人憐愛的慵懶。手捧香茗,翻動書箋,於綠蔭下的小陽臺上靜坐一下午,享受著浮生半日閒,再愜意不過。
臺灣民宿之所以做得好,主觀來講,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用心”。
事實上,民宿並不等同於農家樂,也非農家樂的簡單升級。從臺灣經驗來講,二者最本質的不同,在於民宿提供了一種入住體驗,而農家樂大多僅提供客房。很多民宿主人都是半路出家的職場人,或是都市退休老人,有著較高的文化水平和寬廣的見識。他們可以作為服務者為住客提供早餐,也可以作為朋友與遊客把酒言歡。
與住客們共進晚餐的雲山水主人丁先生(後排右一)、丁太太(後排右二) 供圖/雲山水
好的民宿主人,往往是遊客和當地自然人文的媒介,同時身兼廚師、管家、導遊、司機數職。在臺灣,民宿主人會提前詢問你的到達時間,在你來到之前便安排好一切。遊客一下車,就會發現民宿主人已經在車站外等候了。
民宿主人這種殷切如老友的待客之道,讓遊客感覺自己不像外鄉人,入鄉即有親切感。住在臺灣的民宿中,幾乎都會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這種感覺,正是臺灣民宿主人孜孜以求的服務體驗,其用心可見一斑。
3
民宿主的生活情懷與個性特色
在臺灣,一個民宿就是一個用情頗深的故事,沉澱著民宿主人的生活情懷。
很多民宿主人用數十年的時間,精心打造與經營著這個只有很少客房的半家、半
酒店的空間。即使經營得很成功,民宿主人也很少考慮去別處複製一間,要的就
是這種獨一無二的感覺。在浩瀚世間,守一方樂土,靜待有緣者造訪。
閒暇時光,民宿主人總會琢磨要修葺一下自家的民宿。在小院裡栽上兩棵葡萄,待來年春天抽了芽,那一點青翠也會給整個小院增添光輝。把門前的階梯修整一下,以便於遊客拖拉行李。池邊的青苔太溼滑,得圍個小欄杆,做個警示牌。
民宿主人把民宿當成自己的生活和精神家園,把遊客當成倦遊返鄉的家人,以自己的真誠,讓遊客有一種神交已久的故人之感。
花蓮是臺灣民宿最多的地方。民宿不同於酒店,“民宿主自己要學會在輕鬆生活與營業中平衡,把民宿做成快樂的行業,自己塑造生活空間的價值,用心與客人一起樂享民宿生活,與客人平等交流,不卑不亢,保持自己民宿的品格!”
雲山水家一樣的公共空間 供圖/雲山水
雲山水民宿主丁大哥在談到這個問題時,曾這樣跟我們說。年事已高的丁大哥結束了自己在臺北的生意後,就創辦了這所臺灣第一人氣民宿——雲山水。
“養兒防老不如做民宿,做民宿就是給自己一個快樂的老年生活!”清境地區民宿協會的老理事長樂呵呵地和我們分享心得體會。他來清境已經有20 年,認為做民宿就是要快樂,要把做民宿與經營自己的生活結合在一起。
“民宿已經遠遠地走在生活的前方,每一個人最好只做一個民宿,就像你只能過一種生活一樣。”在宜蘭,民宿協會曹理事長跟我們分享了他的經營理念,這也是15 年來他一直堅持的理念。
芯園的歐式城堡建築 供圖/芯園
芯園在臺灣民宿中頗有名氣,被稱為“宜蘭縣第一花園民宿”。順著小道走近芯園,遠遠地就會被它的外觀吸引:整棟建築以歐式城堡為主體,與周邊環境完美融合在一起,如同一個沉默的英國貴族,讓人一瞬間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到了歐洲。
建築內外一致,外觀上的歐式風格延續到了屋內,剛進入就會給人一種驚豔的感覺,似乎進入了童話故事中的城堡。在這裡,無論男女老少,都可以實現自己的王子夢或公主夢。與芯園主人曹菀芯聊天,發現我們對民宿的理解極其相似,她告訴我,做民宿最重要的就是要用心,我亦深以為然。
考察過程中,使人印象深刻的還有臺灣民宿具有的強烈個性特色。
臺灣民宿的主人,既有回鄉創業的青年,也有退休在家的老人,更有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而“換個活法”的建築師、設計師、藝術家、教師。他們傾注全力打造自己的夢想田園,然後與遊客分享這種甜蜜的生活。或許正是因為不忘初心,臺灣民宿才會少了些商業氣息,多了點藝術和人文格調。
大陸的民宿,很多都聘請了專業的民宿管家,真正的投資人卻不做民宿的主人,而是留在都市生活。
民宿主人對民宿生活往往有著深刻的感受,與其說是做民宿,不如說是追逐自己的夢想,精心打造一方屬於自己的理想家園。他們做民宿的初衷往往不是為了錢。他們大多不功利,也樂於分享資訊和經驗。正因為經營民宿的是一些這樣美好的人,臺灣民宿才被打造成了一種溫暖的所在。
這不單單是我的個人感覺,我曾聽許多人談論臺灣民宿,出現頻率最多的詞就是“溫暖”“感動”。遠道而來,如同歸家。在這裡,你可以完全放鬆下來,在與民宿主人的談話中,一點點了解和感受臺灣民宿生活的美好恬淡。
離開前,民宿主人早早地給我們準備好了早飯,精緻得像是一件藝術品,讓人不忍下筷。我坐在車上,回望了一眼身後的民宿,藍天白雲之下的小屋分外親切,我的腦海中閃現出了一句話:“與君初相識,猶似故人歸。”
文丨吳文智
本篇圖文選自《地道風物·民宿時代》
《地道風物·民宿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