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一到空調房就冷,可上班就在空調底下。
1
回覆列表
  • 1 # 保健師米尼

    有句古話叫:千寒易除,一溼難去。溼氣乃萬病之源,溼也是最容易滲透到人體內,而且溼邪從不孤軍奮戰,溼與寒在一起叫寒溼;與熱在一起叫溼熱;與風在一起叫風溼;與暑在一起叫暑溼。

    生活中很多疾病都是由於溼氣重所引起的,形成溼氣的原因有飲食、環境和缺乏運動等有關,還有脾胃不和、脾虛也會引起溼氣重。

    祛除溼氣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解決:

    1.運動,適當的增加運動,每個年齡段的體質不一樣,運動的強度也要根據個人的身體狀況來進行,運動有利於出汗也是一種排溼方式。

    2.飲食,平時多吃些健脾祛溼的食物,如山藥、茯苓、薏米、芡實、赤小豆等,紅豆薏米粥也是不錯的選擇,煮之前先把薏米放鍋中小火炒至微黃,目的是把薏米的寒性去除增加健解的功效,這樣祛溼的效果會更好。

    3.透過拔火罐、艾灸、推拿等方式也可以祛除體內溼氣。

    溼氣難纏,又與飲食、生活環境等相關,所以祛溼是養生基礎。

  • 2 # 橙子聊健康

    在單位有其他同事,所以不能隨意控制空調,如果實在冷,就在單位多放件衣服,冷了就穿上。也可以跟同事商量一下把溫度調稍微高一點,畢竟溫度太低對每個人的身體都不好。另外,體內溼氣重,平時有很多方法可以調理哦。

    造成體內溼氣重的因素

    Ø 飲食不合理

      飲食好壞會影響到身體水分代謝,特別是吃過鹹、過辣、過油的食物,會影響到消化,造成腸胃失調,產生過多氧化物,使得溼氣加重。

    Ø 常熬夜

      睡眠能調節身體,而如今越來越多的人總是熬夜,長期熬夜,導致睡眠不足,進而導致脾虛,脾虛會造成水溼代謝異常,以致於體內溼氣增多。

    Ø 吃過多冷飲

      溫度升高,人們對於冷飲更加喜歡,冰激凌吃多了,會讓胃腸吸收能力下降,外邪會入侵身體,溼氣會在身體中聚集。

    Ø 喝酒過多

      喝酒是應酬時不可少事情,但是,中醫卻不推薦過多喝酒,喝酒過多會助長溼邪,加重體內溼毒。

    Ø 運動少

      如今以過立春,氣溫逐漸回升。春天容易疲乏,運動少、不運動會造成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越不運動的人,體內越容易堆積溼氣,時間一長,會引發其他病症。

    飲食調理是不錯的祛溼方法,分享幾個祛溼食譜:

    Ø 扁豆茯苓飲

    扁豆20克,茯苓20克,炒薏苡仁20克。水煎煮,早晚各1次。

    功能:益氣健脾,利溼止瀉。適用於氣虛體弱,脾胃不足,食慾不振,大便稀薄等。

    白扁豆入脾胃二經,能通利三焦,化溼而不燥烈,甘溫補脾而不滋膩,具有解暑化溼、補脾止瀉的作用,常年脾虛有溼,食少便溏諸症尤為宜用。去年夏天我溼氣重每天煮祛溼湯,後來聽鄰居姐姐說的維什麼予什麼白膏每天少熬夜、適量運動,用熱水泡泡腳出出汗,喝一週就有很明顯的改善,差不多一個月就覺得身體輕鬆舒服,溼氣乾乾淨淨。

    茯苓

    Ø 綠豆薏米湯

    材料:綠豆150克,薏米50克,陳皮1個,冰糖少許。

    做法:綠豆與薏米洗淨後,加水煮至綠豆脫皮,熄火,悶約1個小時後,加入陳皮1個、冰糖少許,以大火煮開後,改小火煲煮至綠豆變沙,即可食用。有清熱解毒、除溼健脾的功效。適用於溼熱引起的心煩熱盛、胃脹胃痛、嘔吐腹瀉、頭身重痛、疲乏困倦等症。

    Ø 清熱祛溼湯

    土茯苓、粉葛各250克,赤小豆、扁豆各50克,陳皮半個,水8碗。將土茯苓去皮切段、粉葛去皮切塊洗淨一同放入煲內,煮沸後轉慢火煲3小時即可。能除溼毒,去骨火,清熱毒。

    土茯苓

    日常如何預防溼氣侵襲?

    1.避開環境的溼氣

      不直接睡地板。地板溼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痠痛;潮溼下雨天減少外出;不穿潮溼未乾的衣服,不蓋潮溼的被子,洗完澡後充分擦乾身體,吹乾頭髮;房間內溼氣如果很重,建議多開窗透氣。如果外界溼氣也很重,還可以開啟風扇、空調,藉助這些電器保持空氣的對流。

    2.按時睡覺不熬夜

      身體在我們睡覺的時候往往還在有效的運轉中,夜裡12點的時候,身體會將多餘的水分透過腎臟和呼吸排出,所以,千萬不要熬夜,否則影響體內水溼運化,只會加重你的溼氣。

    3.避開生冷、甜膩食物、酒

      外部環境僅僅是誘因,體內環境太溼才是主因。中醫認為脾胃主溼,所以在溼氣重的環境中別吃傷脾胃的食物。比如,涼拌食品、冷飲等。喜歡吃甜食的人也得禁禁口,因為“甜膩化溼”。另外,酒助溼邪,酒精少碰為好。

    4.多用蔥、姜、蒜

      蔥、姜、蒜是我們家用最普通的幾種調味料,它們在為我們的菜餚增加味道的同時,還有著不可替代的藥用價值。平時做菜時加入一些蔥、姜、蒜可以降低食物的寒涼性質,針對體內的溼氣,我們還可以嘗試在家裡煮一碗熱辣辣的薑湯,用薑湯的絕妙效用將體內的溼氣逼散出來,待到全身發過汗以後,病症就會有所緩解,這個辦法同樣適用於淋雨後預防感冒。

    5.多做深呼吸

      深呼吸有利於調整我們的肺功能,也會讓我們的溼氣消失。因為溼氣會隨著呼吸撥出,並且保持通暢。

  • 3 # 風雨人生60234441

    中醫講溼氣為溼邪,體內有溼氣者,不要貪吃生冷瓜果等寒涼之物。以免損傷人體陽氣。薏米紅豆粥的功效是去溼。非常適合夏季體內溼氣重的人食用。能當飯吃,是去溼佳品。薏米是寒涼食物,體寒的人儘量少吃。除此之外運動出汗是最好的去溼方法。還有汗蒸。

    有溼氣要飲食清淡適量,不能餐飲暴食。按摩雙腿豐隆穴、陰陵穴。艾灸療法都對溼氣有很好的療效。

  • 4 # 用臨床知識傳播愛心

    “溼氣”分內溼,外溼兩種。外溼來源於外在環境而作用於人體,往往是因環境所逼,不得不面對,如外出下大雨而沒帶雨傘,把衣服淋溼,又不能及時更換。或日常生活裡不懂得保健養生及好好愛惜自己,如洗頭後不及時擦乾或吹乾頭髮,溼漉漉留待自然幹;經常穿半乾的衣服……外溼相對容易祛除,如淋雨後,及時更換衣服並喝上一杯薑茶,一般不會遭上水溼之患。而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如穿沒完全乾透的衣服,日久必損傷人體正氣,使外溼轉為內溼或加重內溼。

    內溼實為體內“水毒”,緣於體內功能下降,代謝水液功能失常,使本該要被機體吸收的“清氣”,要排洩出去的“濁氣”,無法正常轉化代謝,以水溼形式停滯體內,而形成的“水毒”。

    脾主運化,肺朝百脈,主輸布,腎主水。正常情況下,進去體內的一切食物,經由脾陽化生,吸取其中的精華化為“清氣”再上達於肺,再由肺氣的宣發和心氣的推動,將清氣中的“清中之清”疏佈於五臟六腑、四肢百骸,達到濡養的功效。而由肺氣的肅降功能將清氣中的“清中之濁”,透過水調通道,降之於腎。此外,之前輸佈於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的清揚之氣,除了經汗液排出體外的部分,剩餘的經組織、器官吸收絕大部分營養後,再次反流回心臟,以“濁”下降於腎。最後,在腎陽氣氣化的作用下,再次將“濁”中之“清”氣化上達於肺,營養周身,將“濁”中之“濁”下達膀胱形成尿液,經氣化作用排出體外。

    由此可見,體內水液的代謝,在氣化的作用下,透過“升清降濁”的形式,在脾、肺、腎、心、肝、三焦、膀胱共同協調作用下順利完成。

    可見,人體陽氣盛衰是體內水液代謝的關鍵。只有陽氣充足,脾陽才能旺盛,才能將吃進去的水谷,轉化為水谷精微這種清揚之氣;肺氣充足,才能“朝百脈”,在心氣協調作用下,把“清氣”輸布周身,營養機體;腎陽氣充足,才能把“濁氣”“升清降濁”,把廢水氣化排出體外。肝主疏洩。肝疏洩失調,則機體氣機紊亂,不但影響脾胃“升清降濁”的樞紐的正常運轉,還使水液代謝的三焦通道堵滯,水液代謝也就無法正常代謝排出。

    所以體內溼氣重的人,必是機體功能下降者,寒溼之象重而多見,只有少部分人是由寒過重而化熱,成熱溼。

    體內寒溼氣重者,有以下多發症狀:畏寒怕冷;脾胃寒溼,喜吃熱食。尤其受不了寒涼之物,即使是溫開水。因為開水有清涼之性,體內寒溼重者,連續稍微多喝一點,脾胃就會不適,會感胃脹、胃隱痛。喝進去的水要麼過不了多久就以尿液形式排出來,或停留胃內。用手按胃部,大部分都是水,伴隨者響亮的咕嚕水聲;五穀不化,大便稀爛而粘,便後不易衝乾淨;以前不冒痘痘的人,粘上寒溼,痘痘往往從此如影隨形,且大多都是像沙粒狀大小,稍凸起面部,多而密;舌苔胖白,舌邊齒痕;頭髮愛出油,即使常洗髮,也難以避免頭髮看上去油膩而溼潤的尷尬;寒溼重者,往往伴隨身體某些部位的疼痛,如膝關節,天氣寒涼,不注意保暖,疼痛就會加重,或梅雨季節,身重而痠痛,渾身乏力,尤其下半身……

    那怎樣祛溼?

    基本原則:必須在健脾,補充身體陽氣的基礎上祛溼。祛溼不管用什麼方法,必定不可損害人體本就不足的陽氣,尤其是脾、腎之陽。

    如此看來,被大家熟而廣用的薏仁紅豆湯。其實並不能幫助寒溼者祛除其體內寒溼,反傷脾陽,使機體寒溼之氣更嚴重。薏仁雖有祛溼功效,卻性寒涼,尤損脾胃陽氣,所以並不適合寒溼著單用、純用。但其清溼熱卻效佳。而且紅豆並非祛溼的,其色紅,入心,更善於補心血。而與其外形有幾分相似的赤小豆才有祛溼的功效。然而,其也性涼,也不適合寒溼者單用。因而,薏仁赤小豆湯,更適合體內熱溼者服用。

    而寒溼者也並非不可用薏仁、赤小豆祛溼。只是薏仁需用慢火炒制金黃色後再用。此外,還得配上善健脾補腎的芡實和可助陽、溫化寒溼的生薑,效果則優佳。

    即炒薏仁、芡實、赤小豆各50克,加上適量生薑片熬水喝,吃渣。芡實有止瀉功效,有使人便秘之弊,有便秘者,可減少芡實份量,或加上八克當歸,取其潤腸通便的功效。

    什麼時候服用最佳?早上太陽出來後,體內陽氣隨之生髮,至中午子時,外界一日之中陽氣最盛,人體陽氣也最足,所以在早午餐之間食用最好,能借助自然之陽氣,結合人體之陽,加強機體溫化寒溼的功能,取得良好的祛寒溼之效。

    此外,我在此還必須得分享一個祛寒溼十分有效又經濟易操作的方法。那就是用艾葉煲水泡腳。

    艾葉性溫,入肝、脾、腎經,有溫經、散寒、降溼功效,外用祛溼效尤佳。

    而人體雙足底,穴位眾多,達六七十個,而且有五臟六腑的相應反射區。所以又稱人體“第二心臟”。但足部離心臟最遠,供血量往往最少,血運較差,因而最容易受寒溼所侵。所以,自古才會有“寒從腳底生”的說法。而且,在足部,內踝高點上三寸的穴位——三陰交,是脾、腎、肝三經陰經上的交匯點,其作用強大,可健脾和胃,調補肝腎,行氣活血,疏經通絡的功效。

    所以,可以透過艾葉溫體、通經、驅寒的藥性,藉助腳底五臟六腑穴位反射區及臟腑經絡關卡,從而達到健運臟腑,健旺陽氣,通經舒絡,溫化寒溼,驅除寒溼邪的目的。

    晚上七點至九點間,腎經當令時泡腳,最佳。而且,艾葉還有助眠功效,此時泡腳,也有益於提高睡眠質量。泡腳溫度40度左右就可,能把腳放進去,感覺不燙,卻也不涼,最好。每次泡至微微出汗則可。泡的過程中,水溫量了,可加入些開水。為了防止出汗口乾,泡前後可適量喝水。值得注意的是,水不能太少,至少要侵過三陰交部位;泡腳後,要擦乾腳,並注意保暖,尤其冬天。因為泡腳後,肌膚腠理毛孔開啟,不注意保暖,易受寒溼邪侵入,反受其害。

    此外,日常生活裡,一定要注意保暖,免傷人體陽氣。要忌生冷寒涼食物,防傷脾腎陽氣。可適當多吃可助陽、昇陽之品如羊肉、狗肉、黃芪、黨參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親人得了絕症,明知下半輩子會活在還債的陰影下,你還會堅持治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