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如蘭4
-
2 # suifengfeiyang123
和家裡的老人家除了生活習慣的不同,思想不同,最大的代溝就是我是你長輩,你一定要聽我的.....基本沒有可以溝通的
-
3 # 手機使用者zhang866683
年輕人和老年人的代溝也就是對於事情的處理方面,一般有時也有生活方面。這個主要是年輕人對事情比較直接有時對事情理解不好,處理事情愛留“小尾巴”。老人由於社會經驗多了,生活的年限多了對事情處理的比較完美,考慮的也比較多,所以在事情方面存在代溝現象。在生活方面由於老年人生活曾經有過艱苦的時候,所以生活比較簡樸,生活習慣也和年輕的不一樣,這也是代溝的存在。還有其它方面,這切也是表現明顯的現象,對於代溝現象要多溝通多諒解有事共同探討這樣也就會減少“代溝”現象。
-
4 # 慢小瓜的人生
所謂代購,是生活在不同年代,所產生的不同思想,不同生活方式。
所以年紀不同的人,必然會或多或少有代購,有代購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相容,互相不理解,代購就會很明顯,那麼怎麼才能相容,那就要雙方互相理解,互相做出讓步
-
5 # 玉米鬚的夢
我和老媽習慣上最大的不同就是她炒菜喜歡味精而我尤其討厭味精。老媽每次吃我炒的菜都會嘮叨~~不放味精能好吃嗎!?
-
6 # 我是朱小張
這個我有話說……分享一下結婚頭幾年跟公婆在一起住的經歷,跟老人在一起住最直接的日常代溝,無非就是源於衣食住行上的一些摩擦。
在老人面前我哪怕只是家居服,也是最保守的款式。婆婆給買的床單,我,我,我直接壓箱底了。我送婆婆的外套,她會說:太豔了。但也不會直接拒絕。我買衣服稍微勤了點,她會說:買那些穿得了嗎?你衣服不少了。哎,無語,再以後買衣服我就不往家寄了,全寄單位了。可能後來她發現了這一點,看我穿新衣也裝糊塗不問了。
吃飯是個最大問題,老公一家是河南人,而我祖藉是江蘇,這飲食差異,不是一點點不同,而是點點滴滴都不同呀。我在孃家時早上和晚上基本都是粥,現在跟著老公一家早上玉米糊,中午撈麵條,晚上糊都麵條。偶爾吃頓米飯,配的是土豆絲。我愛吃魚,他們嫌魚腥不喜歡,也不會做。這麼多年了其他海鮮就沒上過桌,有一次跟婆婆商量,過節了我買點螃蟹吧,她老人家直接拒絕:那有啥吃頭,還老貴,不如燉個雞兒。我差點鬱悶死。
公婆都有老年卡,免費坐公交。尤其是婆婆每天一大早必坐公交去早市,早高峰上班的上學的年輕人坐車擠的呀,說過幾百遍了:媽,你不要那麼早出門跟年輕人擠,萬一擠壞了,真不值得省那幾個菜錢。我們怎麼勸也不聽,直到有一次大姑子來看她,吃飯時聊到有回早上擠公交上班,被幾個老頭老太搶座位的事,餘氣未消:一車人一半老頭老太太,還拖著購物車,搶座位把我衣服都刮壞了,不賠還罵人。車上年輕人都煩死他們了,每天早上都要碰到一群。媽,我警告你,你可不許這樣大早上擠高峰期,要不背後被人罵死都不知道。
婆婆聽了臉紅一陣白一陣:哦,哦,知道了,以後我晚點去就是了。
這可是現在一大社會問題呀,我家總算搞定一個。
老人節省慣了,剩菜可以吃幾天也不會倒。而如今大家講的是怎樣吃健康養生,他們會一邊吃著不新鮮的剩飯剩菜,一邊吃著我們買的各種營養品。他們處處圖便宜不捨得吃好的穿好的,卻捨得被忽悠花幾萬塊買個未必管用的養生床。
真搞不懂,他們到底是怎麼想的……
-
7 # 芳天畫戟
這個也要看看和誰。比如我是奶奶看大的,與奶奶感情深,所以基本沒啥代溝,有時候我說的俗語同學都不懂可和姥姥就代溝大了去了!一方面,不願意說,另一方面,奶奶與姥姥村距離遠,習俗不太一樣,連大年初一吃什麼都不一樣,所以……
-
8 # 艾多美
代購肯定會有的,畢竟不是一個年代的人,思想有差異化是很正常的,主要還是要靠自己怎麼想,凡事不要計較,就算老人錯了也不要和老人起爭執,等到事後在攤開好好聊聊,任何矛盾都能夠迎刃而解。不知道你們是怎麼做的,我是這樣解決的,相處的非常融洽,畢竟包容心在作祟,哈哈,時刻告訴我不要跟長輩頂嘴,這是最基本的。
-
9 # 楊楊father
我們也是和老人一起生活。代溝是不可避免的,畢竟兩代人嘛。生活習慣有差異也是正常的。大家都包容,體諒,生活就好少些摩擦。
具體說來, 比如作息習慣:老人喜歡早睡早起,而我們年輕人呢,普遍晚睡,早晨也就起不來,尤其是假期和週末。再如,飲食習慣,我們年輕人普遍無肉不歡,年輕人胃口也好,像我就是啥也不挑,能吃能喝,吃水餃有時吃兩大盤子。但老人就喜歡吃點粗糧,我媽經常做個玉米麵小餅子呀什麼的。還有,就是消費習慣,年輕人喜歡從網上買買買,可能會有很多便宜好看衣服。但老人可能更喜歡傳統地去衣服店裡,試試呀,看看呀,那樣買衣服鞋子之類。大家時間不一樣哦,我們年輕人忙忙碌碌,可能也不像老人那樣有大量時間。
總之,大家只有認識到代溝客觀存在,且無法改變,坦然接受和麵對。生活就會更加和諧,和睦大家庭,每個人都活成最美麗的樣子。
-
10 # 二寶媽媽紅姐
我和公婆除了生活習慣有差異,這算小問題,我最煩感的是公婆大姑姐喜歡干涉我們的生活,比如10多年前我們想北京買房,大伯子哥剛好做生意公婆建議我們借錢給他大兒做生意,結果他大兒子生意一踏糊塗我們買房時機也錯過,後來我們15年悄悄買房,公婆大姑姐知道也不太高興,還有就是我懷孕還有兩個月到預產期因為是45歲高齡,我想提前兩個月休假,公婆大姑姐不停打電話不讓休,我們孩子早產一個月,按他們要求那就麻煩了,總之太喜歡對我們的生活指手劃腳了,這個現在太令我不能接受了,每家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既使公婆也要讓我們按自己的方式生活,干涉太多大家根本沒法相處了。
說一下我和我婆婆吧!
我公婆很喜歡吃稀飯,喜歡到不喜歡吃米飯的那種程度(如果不是吃米飯幹活時比較不容易餓估計直接能三餐吃稀飯)。
我孃家是兩餐米飯一餐稀飯,我是那種可以不用先喝湯直接幹兩碗米飯的那種…
習慣總是會在相處中相互傳染的,我的大兒子現在米飯根本吃不下去,在我看來,原因大部分出自於小的時候我婆婆的餵養方式,稀飯太稠加點湯,米飯絕對要兌湯要不她覺得小孩吃不下飯…
好憂傷啊!感覺養小孩就像做實驗,小寶生下來後我跟我婆婆商量吃米飯不要再兌湯,敬請期待實驗結果嘍…
回覆列表
代溝會有,畢竟生長環境不同,觀念亦不同。但也沒有什麼太大的溝,多可平復。多聽聽老人言不吃虧,畢竟生活社會經驗比年輕人要多些。若老人實在說的不對,你也可以這耳朵進那耳朵出。儘量不頂撞老人為好,老人畢竟是我們的根。您說呢?